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人口省际流动研究--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被引量:24
1
作者 高更和 罗庆 +2 位作者 樊新生 李二玲 李小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11-1517,共7页
农村人口流动是中国人口流动的主体,对中国的人口空间格局和区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农村人口有效流动率和农村人口流动指数方法,对中国农村人口省际流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建立在农村人口有效流动率... 农村人口流动是中国人口流动的主体,对中国的人口空间格局和区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农村人口有效流动率和农村人口流动指数方法,对中国农村人口省际流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建立在农村人口有效流动率基础上的农村人口流动指数既可以表示农村人口流动的方向,也可以表示流动的强度,更可方便地进行区域比较,是研究农村人口流动的科学方法和指标。2农村人口有效流动整体上呈现出由中部地区、西南地区向沿海、沿边流动的总趋势,有效流动率在全局上具有弱相关性,局域上的低-低值聚集区主要分布于鄂、湘、渝、黔、云等地。3农村人口流动指数的正值区主要分布于南部沿海、东部沿海、京津和新疆等地区,负值区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由负值区进入正值区的农村人口流动构成了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和路径。4农村人口流动指数与人口总量、流出存量显著负相关,与经济总量、流入存量显著正相关。农村人口流动的实质是农村人口应对人口压力的现实反应,在流动目的地的选择中,流动网络和流动惯性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省际流动 空间分析 六次人口普查
下载PDF
中国人口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89
2
作者 刘晏伶 冯健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7,共9页
利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分布等在内的迁移人群的社会经济特征,继而从迁移原因、迁移人口的城乡分布、迁移时间、迁移类型与属性的交叉分... 利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分布等在内的迁移人群的社会经济特征,继而从迁移原因、迁移人口的城乡分布、迁移时间、迁移类型与属性的交叉分析等方面探讨了人口迁移的类型学特征。引入就业可达性概念,分析了人口迁移率的空间格局、就业可达性与人口迁移率的空间匹配关系以及人口迁移流的空间格局,发现通过就业可达性格局可以很好地解释人口迁移率的分布。最后,采取多元线性回归技术研究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迁入地城镇居民收入与迁移率呈正相关关系,而迁出地城镇收入、迁入地的科技文化水平、迁移距离和迁入地农村收入则与迁移率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省际迁移 人口空间格局 就业可达性 六次人口普查
下载PDF
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 被引量:33
3
作者 雷光和 傅崇辉 +2 位作者 张玲华 曾序春 王文军 《西北人口》 CSSCI 2013年第5期1-8,共8页
本文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为基础,就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选择性、区域性以及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主要是受经济和家庭因素的驱动;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向东部沿海地... 本文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为基础,就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选择性、区域性以及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主要是受经济和家庭因素的驱动;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向东部沿海地区聚集的地理空间特点,空间距离虽然与人口迁移流动有一定的关联,但在选择空间距离的测量指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交通时间缩短的影响;省际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因素中,迁移流动信息、收入水平差、人口数量差是影响省际人口迁移流动的正向指标,而城乡分布和空间距离是影响人口迁移流动的负向指标。研究结果对于正确理解我国人口形势的过去和现在,科学地预见和适应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次人口普查 人口流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看中国人口生育变化的新特点 被引量:34
4
作者 傅崇辉 张玲华 李玉柱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5,共8页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资料的发布,为定量分析中国人口生育的特点和变化提供了可能,本文主要就生育水平、生育模式,以及生育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在生育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结构性因素逐渐成为左右未来中国生育水...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资料的发布,为定量分析中国人口生育的特点和变化提供了可能,本文主要就生育水平、生育模式,以及生育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在生育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结构性因素逐渐成为左右未来中国生育水平走向的决定性因素;生育模式方面则体现出初婚初育间隔扩大,生育孩次向低孩次集中的方向发展;尽管年龄别已婚生育率的变化使得一般生育率上升9.61%,但在导致生育水平下降的各因素中,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婚姻状态等人口结构因素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研究结果对于正确理解我国人口形势的过去和现在,科学地预见和适应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次人口普查 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人口生育变化及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傅崇辉 王文军 曾序春 《南方人口》 CSSCI 2012年第5期1-10,共10页
本文在"六普"汇总数据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中国人口的生育水平、生育模式的变化和生育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生育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结构性因素逐渐成为左右未来中国生育水平走向的决定性因素;生育模式正在向初婚初育... 本文在"六普"汇总数据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中国人口的生育水平、生育模式的变化和生育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生育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结构性因素逐渐成为左右未来中国生育水平走向的决定性因素;生育模式正在向初婚初育间隔扩大,生育孩次向低孩次集中的方向发展;尽管年龄别已婚生育率的变化使得中国一般生育率上升9.613%,在导致生育水平下降的各因素中,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婚姻状态等人口因素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研究结果对于正确理解我国的人口形势,科学地规划和调整人口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次人口普查 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寿人口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樊新民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0,共7页
文章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以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基数,统计分析90岁、100岁长寿人口。文章认为,长寿人口总体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两次人口普查长寿人口地区分布基本一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长寿人口比例比西北一... 文章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以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基数,统计分析90岁、100岁长寿人口。文章认为,长寿人口总体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两次人口普查长寿人口地区分布基本一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长寿人口比例比西北一些省份高;华南沿海地区的长寿老人比例两次普查都比较高,地理区位特点显著;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城市与乡村长寿人口趋于一致。对中国100万人口以上的19个民族长寿人口研究结果显示,90岁以上长寿老人排序前五位的民族有:回族、壮族、黎族、瑶族、维吾尔族。100岁以上长寿老人排序前五位的民族有:黎族、维吾尔族、瑶族、傣族、回族。长寿人口健康状况研究显示,90岁以上长寿老人22%生活不能自理,100岁以上长寿老人29.2%生活不能自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次人口普查 长寿人口 增长速度 分布特点 健康状况
下载PDF
六次人口普查各民族人口数量变动原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石开忠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9-92,共54页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从1953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到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各个民族人口的数量都有所增加,但各次人口普查各个民族人口数量增加都不尽相同,原因也不一样。本文以1953年到1964年、1964年到1982年、1982年到199...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从1953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到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各个民族人口的数量都有所增加,但各次人口普查各个民族人口数量增加都不尽相同,原因也不一样。本文以1953年到1964年、1964年到1982年、1982年到1990年、1990到2000年和2000年到2010年五个时段来分析各民族人口的数量变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次人口普查 各民族 人口数量变动 分析
下载PDF
中国人口流动特征——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被引量:5
8
作者 宗钰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7-31,35,共6页
使用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流动人口的数量、比例、流动性等总体情况,迁入地、迁出地分布以及省际流动格局,人口流动的空间距离、时间长度,以及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迁移原因、受教育... 使用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流动人口的数量、比例、流动性等总体情况,迁入地、迁出地分布以及省际流动格局,人口流动的空间距离、时间长度,以及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迁移原因、受教育程度等特征及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六次人口普查 流动特征
下载PDF
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看我国人口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硕雅 《西安社会科学》 2011年第6期79-82,共4页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人口在总量、结构、分布、素质等方...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人口在总量、结构、分布、素质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数据变化折射出的若干社会问题值得关注,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次人口普查 人口问题 老龄化
下载PDF
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看北京市郊区化的发展
10
作者 王放 《China Population Today》 2016年第2期44-44,共1页
利用北京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以“六普”时北京市16个区县和320个乡级单位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学的角度,对“五普”至“六普”期间北京市郊区化的发展状况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在“五普”至“六普”期间北京市的郊区化得到... 利用北京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以“六普”时北京市16个区县和320个乡级单位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学的角度,对“五普”至“六普”期间北京市郊区化的发展状况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在“五普”至“六普”期间北京市的郊区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郊区化在近郊区内继续推进,近郊区内缘人口增长率下降,而近郊区外缘则人口增长率上升;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次人口普查 北京市郊区化 人口增长率 人口政策
下载PDF
人口普查 媒体在行动——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比较党报的网络媒体行动
11
作者 张岩 《今传媒》 2011年第7期45-47,共3页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标准时点2010年11月1日零时,对居住在我国境内的人进行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标准时点2010年11月1日零时,对居住在我国境内的人进行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文章针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探讨两大网站即人民网与新华网对此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次人口普查 人民网 新华网 编辑思路
下载PDF
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与演化——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静 宣国富 朱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61,73,共7页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分析2010年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与职业、外来人口与农业人口、家庭生命周期、新建商品房、住房条件是影响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的5个主因子,其中新建商品...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分析2010年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与职业、外来人口与农业人口、家庭生命周期、新建商品房、住房条件是影响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的5个主因子,其中新建商品房和家庭生命周期是新发现的两个社会空间结构主因子。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可划分为新城中产阶层居住区、旧城工薪阶层与高社会经济地位阶层混合居住区、近郊外来人口集聚区、高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低社会经济地位与外来人口混合居住区、农业人口分布区。高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这一新的社会空间类型反映了大学城与高新技术区建设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与2000年社会空间结构相比,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主因子构成与空间格局逐渐发生变化,社会空间类型也逐渐发生分化与演替,社会空间结构整体趋于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结构 六次人口普查 因子生态分析 南京都市区
下载PDF
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看我国人口问题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李硕雅 《经济论坛》 2012年第1期89-91,共3页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人口在总量、结构、分布、素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反映出我国仍面临着诸多人口问题。人口数据...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人口在总量、结构、分布、素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反映出我国仍面临着诸多人口问题。人口数据的变化折射出的若干社会问题值得关注,如何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次人口普查 人口问题 老龄化
下载PDF
黔东南州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德乔 《凯里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黔东南州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反映了10年来全州人口变动的主要特征:常住人口总量下降、性别比偏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文化素质提高、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同时,也反映出一些矛盾和挑战:人口死亡率偏高、人口老龄化加快、社... 黔东南州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反映了10年来全州人口变动的主要特征:常住人口总量下降、性别比偏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文化素质提高、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同时,也反映出一些矛盾和挑战:人口死亡率偏高、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抚养负担加重、性别比偏高、城镇化率偏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州 六次人口普查 人口问题
下载PDF
影响流动人口选举权实现的制度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文献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溢依 《办公室业务》 2016年第9期27-27,共1页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总量的20%。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分析影响流动人口选举权实现的制度因素。在流动人口仍然持续增长的今天,希望能找到实现流动人口选举权的突破口。
关键词 流动人口 选举权 六次人口普查
下载PDF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及规划策略响应探讨——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16
作者 康彩红 曲亮 《现代园艺》 2016年第16期227-227,共1页
人口是衡量城市和社会发展好坏与否的标准,坚持城市的策略响应,真正将城市分异减少到最低,将城市的规划向现代化迈进,切实保证百姓的生活利益。与此同时,对于人口的控制同样也不容小觑。发展中的中国城市规划也在人口的增长中逐渐呈现... 人口是衡量城市和社会发展好坏与否的标准,坚持城市的策略响应,真正将城市分异减少到最低,将城市的规划向现代化迈进,切实保证百姓的生活利益。与此同时,对于人口的控制同样也不容小觑。发展中的中国城市规划也在人口的增长中逐渐呈现不同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 规划策略响应研究 六次人口普查
下载PDF
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看中国人口生育变化的新特点
17
作者 李永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16年第2期0101-0101,共1页
人口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它对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2010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人口生育变化和特点做了分析,以及生育变化的影响因素做了全面的分析。在导致生育水平下降的... 人口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它对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2010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人口生育变化和特点做了分析,以及生育变化的影响因素做了全面的分析。在导致生育水平下降的各因素中,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婚姻状态等人口因素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人口数据的变化反映出来的若干社会问题值得被人们关注,该怎样统筹解决好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确保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次人口普查 人口问题 生育变化 特点
下载PDF
武汉都市发展区及主城区城镇常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被引量:4
18
作者 单卓然 张衔春 黄亚平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67,共7页
要:武汉近期人地关系显著变化,相关分析时效性和精细度有限。基于六普数据,在都市发展区、主城区上叠加格网,运用Arc GIS、SPSS研究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发现都市发展区人口紧凑集中于三环内,两江交汇处密集成片,人口向主城区集聚态势仍显... 要:武汉近期人地关系显著变化,相关分析时效性和精细度有限。基于六普数据,在都市发展区、主城区上叠加格网,运用Arc GIS、SPSS研究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发现都市发展区人口紧凑集中于三环内,两江交汇处密集成片,人口向主城区集聚态势仍显著,未出现明显郊区蔓延。揭示都市发展区人口分布呈显著集聚特征,存在"低密度人口冷点环带","冷点地区"与总规生态绿楔吻合。认为主城区人口密度分布呈整体多中心、局地单中心格局,4km范围内呈显著单中心,幂函数模型精确拟合。三环内形成1个人口主中心和4个次中心。9km范围内,主中心支配力强。9km外,主次中心差距缩小,次中心支配力彰显。推演出4km内的单核心模型表达式、9km及全域的多核心模型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城镇常住人口 都市发展区 主城区 六次人口普查
原文传递
西藏流动人口状况与特点——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石人炳 石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9-52,共4页
已有的关于西藏人口流动的研究多使用局部调查或统计资料,难以反映西藏人口流动的全貌。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从西藏与全国比较的角度,较全貌地分析了西藏流动人口的规模、地区分布、流动目的、受教育程度、性别结构... 已有的关于西藏人口流动的研究多使用局部调查或统计资料,难以反映西藏人口流动的全貌。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从西藏与全国比较的角度,较全貌地分析了西藏流动人口的规模、地区分布、流动目的、受教育程度、性别结构、生育状况等。研究发现,西藏呈现人口净流入,但流动人口规模不大;流入人口来源地比较集中,带有明显的"地缘性"特点;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净流入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流动人口生育水平低于常住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人口流动 六次人口普查
原文传递
深圳在业人口结构变化分析——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亚军 窦志铭 +2 位作者 邓志旺 孙晓玲 邓洁华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6-50,共5页
本文基于深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深圳统计年鉴(2011)数据,从产业间分布、职业分布、行业分布、区域分布、受教育程度、性别结构等方面对深圳在业人口结构的现状和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提出了未来深圳在业人口... 本文基于深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深圳统计年鉴(2011)数据,从产业间分布、职业分布、行业分布、区域分布、受教育程度、性别结构等方面对深圳在业人口结构的现状和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提出了未来深圳在业人口发展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六次人口普查 在业人口 人口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