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严宗的现象圆融论 被引量:12
1
作者 方立天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8-75,共8页
事事无碍论是最能代表华严宗理论特征的学说,其意义为佛的殊胜境界、宇宙的最高层次、观法的最后目标和真如本觉。六相圆融和十玄无碍是该学说的理论要点。该学说表达了华严宗人对宇宙整体、尤其是对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看法... 事事无碍论是最能代表华严宗理论特征的学说,其意义为佛的殊胜境界、宇宙的最高层次、观法的最后目标和真如本觉。六相圆融和十玄无碍是该学说的理论要点。该学说表达了华严宗人对宇宙整体、尤其是对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看法,表现出深邃的哲学思维与丰富的逻辑论证。虽然事事无碍论继承了印度大乘佛教的思想,但其结构、内涵与旨趣都表现出与印度佛教迥异的中国思想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宗 事事无碍论 六相圆融 十玄无碍
下载PDF
隋唐佛教的十二大哲学命题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士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6-20,45,共6页
隋唐佛学,是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佛教的名词术语较为特殊,义理较为艰深,这又给研究、了解带来了诸多的困难。本文简要地叙述了隋唐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在各宗派浩繁的教理论述中,撷取最具代表性的十二... 隋唐佛学,是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佛教的名词术语较为特殊,义理较为艰深,这又给研究、了解带来了诸多的困难。本文简要地叙述了隋唐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在各宗派浩繁的教理论述中,撷取最具代表性的十二个佛教哲学命题,予以剖析。隋唐佛学的精要,于中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佛教 阿赖耶识缘起 六相圆融 华严宗 哲学命题 圆成实性 三论宗 事物的本体 金师子章
下载PDF
《华严五教章》版本与思想源流及其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绍强 《佛学研究》 1994年第0期161-171,共11页
关键词 华严经 五教 思想源流 华严学 《大正藏》 六相圆融 华严宗 金陵刻经处 缘起 圆成实性
下载PDF
法藏的“无尽缘起说”
4
作者 徐绍强 《佛学研究》 1996年第0期145-153,共9页
本文对法藏以“无尽缘起说”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圆融思想作了分析和评述,指出“三性同导”既包含了真如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万物的“性起”思想,又起着指导凡夫抛弃世俗认识而起向佛教真理的认识论内容;“因门六义”在说明一切缘起现象迭... 本文对法藏以“无尽缘起说”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圆融思想作了分析和评述,指出“三性同导”既包含了真如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万物的“性起”思想,又起着指导凡夫抛弃世俗认识而起向佛教真理的认识论内容;“因门六义”在说明一切缘起现象迭为因果、无时不共处于普遍的、多重的因果联系之中的同时,对引起事物现象缘起的原因和条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及因、缘的不同作用作了细致的分析;“六相圆融”和现代系统论有许久除人的相似之处;“十玄门”又从多方面对无尽缘起的宇宙图景和人们认识这种宇宙图景的可能及方法作了细致的论述;所有这些都表明法藏具有很高的思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要素 因果关系 缘起说 原因条件 圆成实性 大系统 同一性 认识论 真如 六相圆融
下载PDF
华严“十玄门”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汤一介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5年第2期17-23,4,共8页
佛教是一种宗教,同时也是一种哲学;中国佛教如华严宗、禅宗是一种宗教,同时也是一种极高的哲学。中国佛教的华严宗讨论了许多哲学问题,我认为这些哲学问题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如大家经常讲到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对... 佛教是一种宗教,同时也是一种哲学;中国佛教如华严宗、禅宗是一种宗教,同时也是一种极高的哲学。中国佛教的华严宗讨论了许多哲学问题,我认为这些哲学问题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如大家经常讲到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对宋明理学的影响;而且它所讨论的某些哲学问题,如果我们顺着它的思路深入地发挖下去,仍然会丰富和发展我们今日的哲学研究。在这里,我们不可能全面解剖华严宗所包含的全部哲学问题的意义,但可以讨论若干有典型意义的华严思想。我认为,华严的“十玄门”最有哲学意义,当然这并不排斥其他思想如华严的“判教”理论,“四法界”和“六相圆融”等等的哲学意义 (一) 为了说明“十玄门”的特殊意义,我想先来简单地讨论华严“判教”理论。虽然“判教”理论不始于华严,早于华严的天台已有“判教”理论;而且也不始于中国,印度佛教已有大小乘之分,《解深密经》立“三时义”,以小乘、般若、唯识为佛教之三阶段等等,但我们如果从一个系统论的观点看,华严的“判教”或更为严整,它表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所谓“判教”,是佛教各宗派为调和佛教内部不同的说法,树立本派的正统地位和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意义 金师子章 哲学问题 本体 华严宗 “理” 同一性 六相圆融 现象界 现实性
原文传递
论《华严经・十地品》的形成及其对华严宗的影响
6
作者 杨维中 《哲学门》 2005年第2期87-119,共33页
《十地品》是整部《华严经》的核心之一。《十住经》或曰《十地经》曾经在印度单独流行过,这一大乘经典,在印度佛教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备受重视的。由对《十地经论》的研习而引发的“地论”学派,更是将《华严经》抬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 《十地品》是整部《华严经》的核心之一。《十住经》或曰《十地经》曾经在印度单独流行过,这一大乘经典,在印度佛教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备受重视的。由对《十地经论》的研习而引发的“地论”学派,更是将《华严经》抬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作为华严宗根本教义的“法界缘起”其实根源于《十地品》第六地的若干说法。《十地品》所言的“六相”概念与华严宗的“六相圆融”观之间的关系,也充分说明了《十地品》与华严宗义之间的关联。如果《十地品》的宗旨可以一句话去概括的话,那就是菩萨如何完成转染成净、即世间而求出世间的成佛历程。中土的华严经师则更为简明地将前者概括为“法界缘起”,而将后者概括为“染净缘起”。“染净缘起”实际上是“法界缘起”说的一部分,也是在逻辑上应该首先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地品 地论师 华严宗 六相圆融 法界圆融
原文传递
方以智对《庄子》思想的华严学解读
7
作者 吴卿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2020年第2期443-462,共20页
方以智将华严学之圆融贯穿到对《庄子》文本的解读之中,以儒、释、道互通加强了庄子思想的思辨性。他用华严"判教论"抬高了《庄子》在儒、释、道三家中的地位,使各家之《庄子》注以体系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他通过将法界圆融运... 方以智将华严学之圆融贯穿到对《庄子》文本的解读之中,以儒、释、道互通加强了庄子思想的思辨性。他用华严"判教论"抬高了《庄子》在儒、释、道三家中的地位,使各家之《庄子》注以体系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他通过将法界圆融运用于《庄子》文本的解读中扩充了庄子逍遥游的思想,运用于讨论《易》与庄学、禅学的关系,使《庄子》文本成为能兼摄《易》、禅的平台;他以"十玄无碍"深化庄子的"道""物"关系,诠释了"齐物论"的"齐物"之义;他用"六相"圆融不同学说于《药地炮庄》之中,以此表达了儒、释、道之间可以互济互用的观点;他通过"总""别"二相转化《庄子》"相对论"对"道""物"关系的探讨,深化了"道物一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地炮庄》 判教论 四法界观 十玄无碍 六相圆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