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联法治疗异位妊娠30例体会
1
作者 李世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70-871,共2页
关键词 六联法 治疗 异位妊娠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增视六联法治疗463例弱视远期疗效分析
2
作者 吴义龙 李菊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71-272,283,共3页
目的 评价增视六联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探讨影响弱视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 8~ 12岁 4 6 3例弱视儿童使用增视六联法的疗效进行 3年以上的追踪观察 ,并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 总治愈率达 84 .98%。弱视程度与疗效比较 ,轻度 97.6 ... 目的 评价增视六联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探讨影响弱视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 8~ 12岁 4 6 3例弱视儿童使用增视六联法的疗效进行 3年以上的追踪观察 ,并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 总治愈率达 84 .98%。弱视程度与疗效比较 ,轻度 97.6 6 % ,中度 87.5 7% ,重度 5 8.4 7% ,3组间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弱视程度越重 ,疗效越差。注视性质与疗效比较 ,5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中心和不稳定中心注视性弱视治愈率最高 (97.4 % ,93.94 % )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旁黄斑性和周边注视性弱视治愈率最低(10 .34% ,11.11% ) ,两组间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旁中心注视弱视治愈率达 6 5 .87%。其中重度弱视治愈率 6 3% ,与旁黄斑和周边注视两组间疗效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说明旁中心注视中的重度弱视是有治愈可能性的。弱视未愈原因调查中发现不能配合坚持治疗的弱视 31眼占未愈总数 31.31%。 8~ 12岁大龄单眼弱视学龄儿童或高度近视、高度散光引起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共有 2 6眼 ,占 2 6 .3%。结论 增视六联法治疗儿童弱视 ,进一步证实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影响儿童弱视疗效的因素有弱视程度 ,注视性质 ,弱视类型 ,年龄 ,单眼高度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增视六联法 儿童
下载PDF
消炎活血六联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3
作者 胡晓斌 骆锦昆 +5 位作者 刘艳 沈莹 兰雪娇 刘珍职 魏梅 蒋萍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8期1256-1257,共2页
胡晓斌医师研究消炎活血六联法治疗类风湿已三十余年,到该技术基本成熟并应用于临床至今也已有21年。现就作者自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门诊收治600例采用消炎活血六联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消炎活血六联法 类风湿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头针为主的六联法治疗脑卒中后遗哭笑症36例
4
作者 李东哲 李福顺 《吉林中医药》 2000年第4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头针 针灸疗 六联法 脑卒中 哭笑症
下载PDF
小针刀六联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5
作者 丁毅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6期14-14,共1页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本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40-65岁;病程3—36个月。对照组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43-63岁;病程3-37个月,两组患者...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本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40-65岁;病程3—36个月。对照组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43-63岁;病程3-37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疗效观察 肩周炎 六联法 小针刀 患者年龄 住院患者 数字表
下载PDF
Spectrophotometric Investigation of Complex Formation of Ge(IV) with Bis(2,3,4-Trigidroksifenilazo) Benzidine in the Presence of Cationic Surfactants Active Substances
6
作者 Mardanova Samira Rafiq Alieva Rafiqa Alirza +1 位作者 Bahmanova Fidan Nariman Chyragov Famil Musa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It is investigated the interaction of Ge(IV) with bis(2,3,4-trigodroksifenolazo) benzidine (R) in the presence of KSAS (cationic surface active substances)-CPCl (cetylpyridinium chloride), CPBr (cetylpyridi... It is investigated the interaction of Ge(IV) with bis(2,3,4-trigodroksifenolazo) benzidine (R) in the presence of KSAS (cationic surface active substances)-CPCl (cetylpyridinium chloride), CPBr (cetylpyridinium bromide) and CTMABr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It is studied the effect pH, time on the formation of ternary complexes. It is determinated of mol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and stability constants of germanium. Binary (Ge-R) and triple (Ge-R-CPCI, Ge-R-CPBr, Ge-R-CTMaBr) complex form at pH 4 and pH 1, respectively. The composition proportion of binar system is 1:2 and the composition proportion triple complex is 1:1:2. The concentration interval of germanium which obeying beer low in the Ge-R 0.12-2.92 mkq/mL, in the Ge-R-CPCI is 0.04-1.46 mkq/mL, in the Ge-R-CPBr is 0.00-1.00 mkq/mL and in the Ge-R-CTMaBr is 0.00-1.00 mkq/mL. Molar absorbtivities of complexes are 45,000, 57,000, 59,000 and 60,000, respectively. The effect of interfering ions and masking agents has been learned. Stability constants of complexes have been determined: lgKl = 7.21 + 0.06 (Ge-R),' lgK1 = 12.08 _+ 0.05 (Ge-R-CPCI), lgK1 = 12.12 + 0.07 (Ge-R-CPBr) and lgK1 = 12.85 + 0.06 (Ge-R-CTMaBr). It is developed highly selective method of 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s of Ge(IV) in petroleum c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IV) temary complexes Ge(IV) 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Ge(IV).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