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处理对斑兰叶组培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及角鲨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林群原 闫露 +4 位作者 吉训志 马兆成 郑日如 秦晓威 胡丽松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5-1466,共12页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处理组培斑兰叶的挥发性物质及角鲨烯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本研究以不同浓度锌(Zn)、镧(La)元素处理的组培斑兰叶为原料,采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并测定角鲨烯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微...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处理组培斑兰叶的挥发性物质及角鲨烯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本研究以不同浓度锌(Zn)、镧(La)元素处理的组培斑兰叶为原料,采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并测定角鲨烯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处理的组培斑兰叶挥发性物质的数量、含量均存在差异,与未处理的组培斑兰叶相比,4 mg/LZn元素处理和1、2、4 mg/LLa元素处理的组培斑兰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较多。Zn、La元素处理均使组培斑兰叶中的醇类物质含量增加、烯烃类物质含量减少;Zn、La元素处理均使组培斑兰叶中的角鲨烯含量明显减少,2 mg/LZn元素处理使组培斑兰叶中的β-谷甾醇、豆甾醇、棕榈酸乙酯、3-甲基-2-(5H)-呋喃酮、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含量增加,角鲨烯和叶绿醇含量减少;8 mg/L La元素处理组培斑兰叶的叶绿醇含量最高。角鲨烯代谢相关酶活性在组培斑兰叶培养过程中有一定变化,羊毛甾醇合成酶(LSS)和鲨烯环氧酶(SE)在混合物(愈伤组织开始分化出芽)中活性较强,角鲨烯合成酶(SQS)在不定根中活性较强。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处理对角鲨烯相关酶活性有一定影响,不同浓度Zn元素处理的组培斑兰叶中角鲨烯含量与LSS、SE、SQS酶活性均呈正相关;La元素处理组培斑兰叶中角鲨烯含量与LSS、SQS酶活性呈负相关,与SE酶活性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丰富了微量元素调控斑兰叶挥发性物质的相关理论研究,为挖掘提高斑兰叶香气品质的组培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叶 锌元素 镧元素 挥发性物质 酶活性
下载PDF
湛江发展橡胶林下间作斑兰叶模式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欢 罗萍 +1 位作者 徐志军 张小燕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8期44-47,共4页
橡胶林下间作斑兰叶模式是一种集成技术要求低、易复制、效益高的林下间作模式。探讨了广东湛江地区橡胶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橡胶林下间作斑兰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开展间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议,旨在促进天然橡胶和斑... 橡胶林下间作斑兰叶模式是一种集成技术要求低、易复制、效益高的林下间作模式。探讨了广东湛江地区橡胶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橡胶林下间作斑兰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开展间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议,旨在促进天然橡胶和斑兰叶两个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并形成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打造和美乡村,助推地区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 橡胶 兰叶 间作 模式
下载PDF
不同激素及微量元素处理对斑兰叶组培苗增香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有丽 吉训志 +4 位作者 秦晓威 鱼欢 张昂 宗迎 贺书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1-1169,共9页
以斑兰叶组培苗为材料,为探明最适宜斑兰叶增香的施肥配方,研究不同激素、微量元素对斑兰叶组培苗增香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斑兰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热图分析。结果显... 以斑兰叶组培苗为材料,为探明最适宜斑兰叶增香的施肥配方,研究不同激素、微量元素对斑兰叶组培苗增香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斑兰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热图分析。结果显示:7个不同处理的斑兰叶组培苗挥发性成分种类组成无显著差异,但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共分析鉴定出21种化合物,主要由醇类、吡咯类、酯类、酮类、呋喃类、呋喃酮类、酸类、烯烃类、酚类组成,其中角鲨烯、叶绿醇、2-乙酰-1-吡咯啉(2AP)、新植二烯、3-甲基-2-(5H)-呋喃酮、2,3-二氢苯并呋喃为主要香气挥发性成分。斑兰叶组培苗特征香气成分2AP平均含量为(48.07±13.14)μg/g,其中处理6(锌+组合肥)的2AP含量最高,为72.03μg/g;处理1(IBA+锌+组合肥)2AP含量最低,为31.96μg/g,表明处理6能显著提高特征性物质2AP的含量。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组合肥(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与施用清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处理2、处理6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叶绿醇、2AP、3-甲基-2(5H)-呋喃酮、2,3-二氢苯并呋喃、新植二烯;处理1、处理5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以油酸乙酯为主的酯类、2,4-叔丁基苯酚为主的酚类、丙酮醇为主的酮类等化合物;处理3、处理4、处理7中挥发性物质主要以角鲨烯为主。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处理6(锌+组合肥)中斑兰叶组培苗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均有较高的积累;而处理1(IBA+锌+组合肥)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较少;其余处理对斑兰叶组培苗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较小。研究表明:采用硫酸锌浸泡和配施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溶液优于其他处理组,有较好的增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叶 挥发性成分 2-乙酰-1-吡咯啉 激素 微量元素
下载PDF
杜鹃兰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源 宋梦楠 +6 位作者 刘忍阳 王佰灵 张书苑 汤哲伟 程银水 赵永恒 郝新才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6,23,共7页
目的:对杜鹃兰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杜鹃兰叶总黄酮,考察单因素水平,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杜鹃兰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采用三个单因素水平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 目的:对杜鹃兰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杜鹃兰叶总黄酮,考察单因素水平,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杜鹃兰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采用三个单因素水平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杜鹃兰叶总黄酮提取量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杜鹃兰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当乙醇浓度为74%时,超声29 min,液料比为47∶1 mL/g,杜鹃兰叶总黄酮平均提取率可达到(24.34±1.37)mg/g,与预测值24.53 mg/g接近,偏差0.74%,同时,测得杜鹃兰叶提取液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196、0.080 mg/mL。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效果较好,杜鹃兰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兰叶 响应面 总黄酮 抗氧化
下载PDF
链格孢菌毒素对紫茎泽兰叶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常缨 王学东 强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6-570,共5页
用导致世界恶性杂草紫茎泽兰自然致病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er)强致病菌株所产生的毒素处理紫茎泽兰顶端第2对真叶,研究该毒素对紫茎泽兰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毒素处理4h后,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叶绿体变... 用导致世界恶性杂草紫茎泽兰自然致病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er)强致病菌株所产生的毒素处理紫茎泽兰顶端第2对真叶,研究该毒素对紫茎泽兰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毒素处理4h后,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叶绿体变形;24h后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变形甚至断裂,质膜断裂;叶绿体变形严重,类囊体片层解体,叶绿体膜膨胀、断裂。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受损伤程度大,暗示了毒素的作用方式很可能是抑制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兰叶 链格孢菌 叶肉细胞 毒素 叶绿体 恶性杂草 超微结构 后叶 严重
下载PDF
吲哚丁酸对斑兰叶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鱼欢 殷诚美 +4 位作者 秦晓威 宗迎 郝朝运 邢诒彰 白亭玉 《中国热带农业》 2019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探讨吲哚丁酸(IBA)对斑兰叶根系生长的影响,以斑兰叶根蘖苗为试验材料,研究IBA不同浓度(0、20 mg/L、60 mg/L、100 mg/L)处理对斑兰叶根系生长及干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IBA可以促进斑兰叶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累积,根数目... 为探讨吲哚丁酸(IBA)对斑兰叶根系生长的影响,以斑兰叶根蘖苗为试验材料,研究IBA不同浓度(0、20 mg/L、60 mg/L、100 mg/L)处理对斑兰叶根系生长及干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IBA可以促进斑兰叶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累积,根数目、总根长、总表面积、根体积及根系干物质质量均增加。IBA浓度过高时(60~100 mg/L)则会抑制斑兰叶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累积。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斑兰叶根蘖苗生根的IBA浓度为2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叶 吲哚丁酸 根系生长 干物质
下载PDF
斑兰叶在海南种植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8
7
作者 宗迎 吉训志 +5 位作者 秦晓威 鱼欢 郝朝运 贺书珍 初众 胡荣锁 《中国热带农业》 2019年第6期15-19,7,共6页
斑兰叶为典型热带特色香料作物,起源于印度尼西亚,广布于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南亚及东南亚国家.我国斑兰叶为境外引进作物,在海南、广东等地试种成功,并推广利用.本文就斑兰叶的起源、分布与传播,以及海南发展斑兰叶产... 斑兰叶为典型热带特色香料作物,起源于印度尼西亚,广布于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南亚及东南亚国家.我国斑兰叶为境外引进作物,在海南、广东等地试种成功,并推广利用.本文就斑兰叶的起源、分布与传播,以及海南发展斑兰叶产业的主要环境资源优势和现有种植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现状进行综述,剖析了斑兰叶在海南发展前景,并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叶 香料 种植模式 科技产品
下载PDF
斑兰叶叶部病害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苟亚峰 薛超 +5 位作者 高圣风 孙世伟 秦晓威 鱼欢 田甜 刘世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27-2533,共7页
斑兰叶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香料备受消费者喜爱,其主要食用部位为叶片,但叶部病害成为影响斑兰叶产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斑兰叶叶部病害的研究鲜有报道,为了对斑兰叶叶部病害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本研究通过调查斑... 斑兰叶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香料备受消费者喜爱,其主要食用部位为叶片,但叶部病害成为影响斑兰叶产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斑兰叶叶部病害的研究鲜有报道,为了对斑兰叶叶部病害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本研究通过调查斑兰叶叶部病害发生流行规律,明确叶部病害主要发病时期及病害种类,并对叶部不同病害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为推动斑兰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斑兰叶叶部病害的发生主要从每年11月中下旬开始到翌年4月结束,对这个时期的不同病害通过病原菌的菌落形态、孢子显微结构观察、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鉴定和致病性测定,采用离体叶片和活体盆栽苗2种方式测定分离的28株菌株的致病性,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最终得到9株致病菌BDC4121、BDC11221、BDC4112、BDC21112、XYS211、LSS112、LSS214、LSS213、LSS221。通过产孢培养基筛选发现致病菌BDC11221在绿豆液体培养基、摇床培养5~7d产孢,LSS214在PDA培养基28℃下恒温培养30 d左右产孢,BDC4121、BDC4112、XYS211、LSS112、LSS221、LSS213在PDA培养基28℃下恒温培养7~10 d产孢;并结合ITS1/ITS4鉴定和孢子显微结构观察,确定9株致病菌主要分布在篮状菌属(Talaromyces)、镰刀菌属(Fusar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附球菌属(Epicoccum)、拟盘多毛孢菌属(Pestalotiopsis)、拟茎点霉属(Phomopsis)、链格孢属(Alternaria)及Acrocalymma属。下一步将结合多基因组测序技术对致病菌进行分子鉴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叶 叶斑病病原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斑兰叶光合日变化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郭培培 吉训志 +4 位作者 秦晓威 黄志 郝朝运 鱼欢 陈思平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52-58,共7页
为了了解不同基因型斑兰叶(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光合生理特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采用LI-6400XT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斑兰叶植株的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斑兰叶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 为了了解不同基因型斑兰叶(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光合生理特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采用LI-6400XT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斑兰叶植株的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斑兰叶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其中大叶斑兰的Pn、Tr和Gs值均高于斑兰叶的Pn、Tr和Gs值,大叶斑兰的Pn与Gs值均在1300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2.98μmol·m^-2·s^-1与0.41μmol·m^-2·s^-1,而斑兰叶则在1100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55μmol·m^-2·s^-1与0.11μmol·m^-2·s^-1,两者的Tr值在1300时均达到最高值,大叶斑兰为3.37μmol·m^-2·s^-1,斑兰叶为1.47μmol·m^-2·s^-1,并且两者的Pn与Tr、Gs呈极显著正相关;大叶斑兰的水分利用率(WUE)日变化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斑兰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斑兰叶WUE值继续上升,在1500时达到最高值4.96μmol·m^-2·s^-1,并高于大叶斑兰,斑兰叶的WUE与Pn显著正相关,大叶斑兰无相关性;大叶斑兰的胞间隙CO2含量(Ci)日变化呈不断上升趋势,斑兰叶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在1900时两者都上升到最高值,斑兰叶为561.04μmol·m^-2·s^-1,大叶斑兰为378.15μmol·m^-2·s^-1;大叶斑兰的气孔阻止值(SLR)日变化呈不断下降趋势,斑兰叶呈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趋势,至1500时达最高值0.37μmol·m^-2·s^-1,1300至1700期间斑兰叶的SLR值都高于大叶斑兰的SLR值.另外,环境因子中的空气相对湿度(RH-H)与Pn极显著正相关,大气CO2浓度(Ca)与Pn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大叶斑兰和斑兰叶均适宜种植在阴暗湿润的环境下,虽然大叶斑兰具有比斑兰叶更强的光合能力,但斑兰叶的水分利用率要强于大叶斑兰的水分利用率,并具有更强的生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叶 基因型 环境因子 光合特性
下载PDF
IBA不同处理时间对斑兰叶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明欣 秦晓威 +4 位作者 李倩松 鱼欢 宗迎 郝朝运 邓文明 《中国热带农业》 2019年第4期60-63,共4页
探讨IBA不同处理时间对斑兰叶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以斑兰叶根蘖苗为试验材料,研究IBA5种不同处理时间(0、15min、30min、60min、120min)对斑兰叶干物质质量及根系生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时间对斑兰叶干物质质量和根系生... 探讨IBA不同处理时间对斑兰叶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以斑兰叶根蘖苗为试验材料,研究IBA5种不同处理时间(0、15min、30min、60min、120min)对斑兰叶干物质质量及根系生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时间对斑兰叶干物质质量和根系生长有显著影响。处理时间为30~60min时,可显著增加斑兰叶的干物质质量,总根长、总表面积、单位土壤体积的总根长、根体积、根数目等根系生长参数和新抽生叶片均高于其他处理,其中以处理60min时效果最为显著。适宜的IBA处理时间可以促进斑兰叶根系生长及干物质质量的增加,过长时间的IBA处理(120min)会抑制斑兰叶的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累积。在本试验条件下,IBA浓度为20mg/L、浸泡30~60min适宜斑兰叶根蘖苗根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叶 IBA处理时间 干物质质量 根系生长
下载PDF
斑兰叶不同愈伤组织芽分化与抗氧化酶类关系
11
作者 吉训志 秦晓威 +3 位作者 杨艺秋 胡丽松 范睿 郝朝运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60-65,共6页
为进一步完善建立斑兰叶的组织培养技术,以斑兰叶的地上茎、嫩叶及老茎上的侧芽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愈伤组织芽分化与抗氧化酶类关系,以期为提高斑兰叶愈伤组织的芽分化率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含0.03 mg/L TDZ与0.5 mg/L 6-BA的培养基... 为进一步完善建立斑兰叶的组织培养技术,以斑兰叶的地上茎、嫩叶及老茎上的侧芽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愈伤组织芽分化与抗氧化酶类关系,以期为提高斑兰叶愈伤组织的芽分化率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含0.03 mg/L TDZ与0.5 mg/L 6-BA的培养基上,只有侧芽能够诱导出黄绿色愈伤组织。侧芽基部愈伤组织先增殖分化为黄绿色愈伤组织,在添加KT与6-BA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为黄褐色愈伤组织,最终由黄褐色愈伤组织分化出芽,为芽分化愈伤组织;在只含KT的培养基上,黄绿色愈伤组织培养成褐白色愈伤组织,继续培养为黑褐色愈伤组织,无芽分化;5种愈伤组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差不大,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普遍较低,其中褐白色愈伤组织的CAT活性最低,为91.43 U/g;SOD活性最高,为513.05 U/g;但其无法分化出丛生芽,黄绿色愈伤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高(6237.17 U/g),黄褐色愈伤POD活性最低(2144.94 U/g),黄褐色愈伤组织在分化成芽分化愈伤组织后POD活性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叶 愈伤组织 芽分化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兰叶:无污染的“神奇绿洲”
12
作者 赵婷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2年第10期39-40,共2页
山顶,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山下,成片翠绿的绞股蓝随风而动。这足记者站在新宁惠山800米山巅看到的湖南兰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兰叶公司)良山绞股蓝基地的景象。
关键词 兰叶 无污染 绿洲 科技发展 绞股蓝 记者站 翠绿
下载PDF
兰叶春葳蕤 师生话园林 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
13
《风景园林》 2006年第2期8-9,共2页
在春暖花开之际,本社社长何昉教授与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林学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进行了一次愉快而有特殊意义的访谈。沈老虽是年过七旬,却依然精神矍铄。作为北京林业大学的老校长一直关注着中国园林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短短... 在春暖花开之际,本社社长何昉教授与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林学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进行了一次愉快而有特殊意义的访谈。沈老虽是年过七旬,却依然精神矍铄。作为北京林业大学的老校长一直关注着中国园林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何社长与沈老的话题从园林教育的历史到现状,从学科建设到人才培养,从学府之内到院墙之外,其中谈到的圆明园事件更是对社会和业内的焦点问题做了科学和理性的分析。我们把这次对话的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 中国园林 副院长 兰叶 北京林业大学 教育事业 园林教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国兰叶尾焦黑及烂根的成因
14
作者 兰语 《花卉》 2006年第3期35-35,共1页
湿度过高,阳光直射,造成叶尾易灼伤。
关键词 烂根 兰叶 国兰 焦黑
下载PDF
绿色商混 江南一“叶”——南京兰叶建设集团发展绿色混凝土产业速写
15
作者 张红 《混凝土世界》 2011年第6期34-38,共5页
这里的生产过程无时无刻不在挪动着砂石,然而这里的非生产环节见不到抛洒的砂石;这里的运输过程无时无刻不在传送着粉尘,然而这里的广阔空间几乎看不到飞扬的粉尘。这里就是南京兰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兰叶)。走近兰叶,你能远眺到掩... 这里的生产过程无时无刻不在挪动着砂石,然而这里的非生产环节见不到抛洒的砂石;这里的运输过程无时无刻不在传送着粉尘,然而这里的广阔空间几乎看不到飞扬的粉尘。这里就是南京兰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兰叶)。走近兰叶,你能远眺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厂房和办公楼。走进兰叶,你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她与传统的混凝土生产企业是那样的迥然不同。兰叶,多么轻盈而曼妙的名字,很难有人把她与大体量的沉重的混凝土联系在一起。可是,兰叶就是一家大型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供应商,而且是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供应商。只是,如今的兰叶用她的洁净,用她的环保,用她的绿色诠释出了她本色的内涵。水泥、砂石、水、添加剂是构成混凝土最重要的原料。污水横流、砂石零乱、粉尘飘洒,几乎是人们对混凝土生产制造企业固定的印象。虽然人们知道现代建筑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混凝土,但是人们对生产运输混凝土过程中的抛洒、扬尘、噪声却深恶痛绝。正是兰叶集团董事长刘大林和他的团队彻底颠覆了这个混凝土生产固有的产业形象。大凡对混凝土产业有所了解的人,只要来到兰叶,都会被震撼,绝对能记住中国绿色商品混凝土业内的江南一"叶"——南京兰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混凝土 南京地区 建设集团 兰叶 产业 江南 混凝土生产 商品混凝土
下载PDF
许兰叶的“三句半”
16
作者 储艳玲 《农村电工》 2005年第1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兰叶 供电所 高唐县 山东省
下载PDF
兰叶焦尖诊治
17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4年第5期29-29,共1页
兰叶姿态漂亮,不仅具备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茂盛健美的兰叶也是开好兰花的前提。然而,因为栽培管理的不当,会造成兰叶涌现一种生理性病害——叶尾焦尖,
关键词 兰叶 诊治 生理性病害 观赏价值 栽培管理 兰花
下载PDF
虎尾兰叶段扦插好
18
作者 胡辉 《花卉》 2006年第5期8-8,共1页
虎尾兰为多年生观叶花卉,叶片有虎皮斑纹,叶形如剑,挺拔秀美,观赏价值高。虎尾兰常以根蘖繁殖,繁殖数量有限,如采用叶段扦插繁殖,可以获得多快好省的效果。
关键词 扦插繁殖 虎尾兰 兰叶 观叶花卉 观赏价值 根蘖繁殖 繁殖数量 多年生 叶形
下载PDF
巴州四县兰叶甲的防治
19
作者 侯林 《新疆林业》 1992年第1期23-24,共2页
兰叶甲在我区是杨、柳树等树种上的主要食叶害虫,以成虫、幼虫食害树叶。据1990年不完全统计,全区兰叶甲发生面积达2.67万公顷,其中巴州地区发生面积近0.67万公顷。1991年5月,我们对巴州地区兰叶甲发生严重的博湖、和静、焉耆、和硕四... 兰叶甲在我区是杨、柳树等树种上的主要食叶害虫,以成虫、幼虫食害树叶。据1990年不完全统计,全区兰叶甲发生面积达2.67万公顷,其中巴州地区发生面积近0.67万公顷。1991年5月,我们对巴州地区兰叶甲发生严重的博湖、和静、焉耆、和硕四个县的重点乡、村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兰叶甲在四个县某些地段发生严重,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都较大,树叶被食成网状,且呈现黑色,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叶 叶甲 食叶害虫 巴州地区 虫口密度 博湖 营林措施 焉耆 假死性 补充营养
下载PDF
怎样防治兰叶甲
20
作者 杨启堂 《新疆林业》 1993年第5期21-21,共1页
兰叶甲是杨、柳树种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幼虫食害树叶。由于近年来,71团大量营造单一的杨树纯林,给兰叶甲创造了良好的寄生场所,使其发生猖厥,危害严重。特别是杨树幼林及苗圃杨树幼苗受到很大威胁。 兰叶甲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 兰叶甲是杨、柳树种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幼虫食害树叶。由于近年来,71团大量营造单一的杨树纯林,给兰叶甲创造了良好的寄生场所,使其发生猖厥,危害严重。特别是杨树幼林及苗圃杨树幼苗受到很大威胁。 兰叶甲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下面2至4厘米土中越冬。到翌年的5月中旬成虫开始活动,上树食害嫩叶补充营养5至7日,然后交尾、产卵,到4月中下旬孵化幼虫。幼虫群集在树上危害长达一月之久,6月下旬至7月上旬老熟幼虫下树在土中化蛹,7月中旬孵化成虫,7月下旬至8月成虫在每天的十三点至十八点在树冠下杂草和土中越夏,到天气凉爽时成虫飞上树冠取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甲 兰叶 补充营养 取食危害 土中 越冬成虫 越冬场所 枯枝落叶 药剂防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