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柯坪志留纪兰多维列世无颌类化石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俊卿 王念忠 +2 位作者 张国瑞 王士涛 朱敏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5-256,共12页
描述了新疆柯坪县铁力克瓦铁村附近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塔塔埃尔塔格组无颌类盔甲鱼亚纲的 3个新属、新种。无颌类化石面貌表明 ,塔塔埃尔塔格组大致与长江中下游的溶溪组相当 ,其时代为兰多维列世的特列奇期 (Telychian)。塔塔埃尔塔格组... 描述了新疆柯坪县铁力克瓦铁村附近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塔塔埃尔塔格组无颌类盔甲鱼亚纲的 3个新属、新种。无颌类化石面貌表明 ,塔塔埃尔塔格组大致与长江中下游的溶溪组相当 ,其时代为兰多维列世的特列奇期 (Telychian)。塔塔埃尔塔格组时代的更正 ,使得塔里木盆地和扬子区中古生代地层可直接进行对比。同时 ,两地鱼群性质和沉积环境的相似性证明 ,在志留纪时它们可能彼此相距很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柯坪 志留纪 兰多维列世 无颌类化石
下载PDF
川北广元宣河兰多维列世宁强组的海绵和托盘类 被引量:4
2
作者 邓占球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81-591,657-658,共11页
本文描述的化石材料是笔者于1987年在四川广元宣河宁强组内采得。经笔者鉴定和描述的计有海绵类Calycocoelia profunda sichuanensis subsp. nov.和托盘类Calathium sp.。Receptaculitids是表示以Receptaculites属为代表的一类海生生物... 本文描述的化石材料是笔者于1987年在四川广元宣河宁强组内采得。经笔者鉴定和描述的计有海绵类Calycocoelia profunda sichuanensis subsp. nov.和托盘类Calathium sp.。Receptaculitids是表示以Receptaculites属为代表的一类海生生物的名字。Receptaculires是Deshayes(1828)从法文的属名Receptaculite(Defrance, 1827)改拼而成的。尼捷茨基(Nitecki)在1967年和1972年的文章已详细论及这个属名的沿革。1932年Waterlot描述比利时中泥盆统Receptaculites neptuni Defrance(它是Receptaculites的模式种)的标本时,从他提供的插图中,表明这种生物的个体呈杯状、瓶状和瓮状,其腔口是向上的。196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动物学词汇》(第375页)把Receptaculites翻译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纪 兰多维列世 海绵类 托盘类
下载PDF
川北广元及陕南宁强兰多维列世生物岩礁 被引量:5
3
作者 丘金玉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57-566,649-652,共10页
一、前言川西北广元至陕南宁强一线不但是研究志留纪生物地层的理想地区,也是研究志留系岩相和沉积特征的良好地区,特别是在广元-宁强公路沿线发育着一系列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晚期的生物岩礁(Bioherm)(插图1)。
关键词 生物岩礁 兰多维列世
下载PDF
苏北兰多维列世笔石孤立标本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旭 钱泽书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1,共11页
江苏北部广大地域没有地表露头,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都依赖于井下的材料。葛梅钰、林尧坤(1982)曾报道过大丰沈一井中Glyptograptus sp., Pristiograptus sp., 和Monoclimacis sp. 的发现,其时代为兰多维列世。最近,在原来被当作中... 江苏北部广大地域没有地表露头,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都依赖于井下的材料。葛梅钰、林尧坤(1982)曾报道过大丰沈一井中Glyptograptus sp., Pristiograptus sp., 和Monoclimacis sp. 的发现,其时代为兰多维列世。最近,在原来被当作中生代的地层中又酸解出胞石和笔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石 孤立标本 兰多维列世
下载PDF
华南兰多维列世几种磷灰质微体化石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成源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48-556,647-648,共9页
磷灰质硬体存在于现代和地质历史中,早古生代的一些磷灰质生物硬体可以作为化石保存下来。在志留纪常见的磷灰质微体化石或磷灰质化石碎片中,有牙形刺、无颌类的鳞片、锥石、无铰纲腕足类、环节动物多毛纲的虫管,节肢动物(鲎类、剑尾目... 磷灰质硬体存在于现代和地质历史中,早古生代的一些磷灰质生物硬体可以作为化石保存下来。在志留纪常见的磷灰质微体化石或磷灰质化石碎片中,有牙形刺、无颌类的鳞片、锥石、无铰纲腕足类、环节动物多毛纲的虫管,节肢动物(鲎类、剑尾目、光甲目等),似软舌螺,一些分类地位不明的小壳化石和其他未知类别经过磷酸岩矿化作用而形成的磷灰质化石。早古生代的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磷灰质骨片,早为古生物学家所瞩目。这些磷灰质微体化石,由于只是残片,不能窥其全貌,所以在鉴定、研究时都有一定的困难,但它对探讨多种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历史却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多数磷灰质骨片产地零星、数量亦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质硬体 微体化石 兰多维列世
下载PDF
陕西宁强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苔藓动物群
6
作者 胡兆珣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01-611,共11页
全球志留纪苔藓动物群的面貌和研究程度远不及奥陶纪和其他地质时期,原因有两方面:1.受沉积环境的制约。苔藓动物群通常发现于大陆棚区近岸带的灰岩和页岩中,由于保存在页岩中的苔藓虫受后期造岩作用挤压和地下水的淋滤,使苔藓虫钙质骨... 全球志留纪苔藓动物群的面貌和研究程度远不及奥陶纪和其他地质时期,原因有两方面:1.受沉积环境的制约。苔藓动物群通常发现于大陆棚区近岸带的灰岩和页岩中,由于保存在页岩中的苔藓虫受后期造岩作用挤压和地下水的淋滤,使苔藓虫钙质骨骼很难完整地保存并供切片详细研究其硬体组织。所以在页岩中能够发现的仅仅是一些苔藓虫骨骼的印痕。尤其兰多维列世早期是全球海进时期,从已研究的典型剖面如英国的Wales,Bohemia,Scandinavia西部等多以页岩和砂岩为主,在这样沉积环境中不利于苔藓动物群的发生和生长。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动物群 志留纪 兰多维列世
下载PDF
再论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四射珊瑚的源区及对一些珊瑚属的讨论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心一 唐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31,共19页
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兰多维列世四射珊瑚产出丰富,尤以卡拉道克期(Caradoc)—兰多维列世(Lland-overy)最为繁盛。文中修正厘定的四射珊瑚共113属[包括中奥陶世2属,晚奥陶世25属,兰多维列世86属]。其中有39个属(包括何心一、陈建强,200... 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兰多维列世四射珊瑚产出丰富,尤以卡拉道克期(Caradoc)—兰多维列世(Lland-overy)最为繁盛。文中修正厘定的四射珊瑚共113属[包括中奥陶世2属,晚奥陶世25属,兰多维列世86属]。其中有39个属(包括何心一、陈建强,2004已报道的27属和本文新补充的12属)最早出现在扬子区,尔后扩散至中亚、欧洲、北美或其它邻区。新补充12个首现于扬子区的四射珊瑚属,即Yohophyllum,Palaeophyllum,Pseud-ophaulactis,Protopilophyllum,Pilophyllum,Neobrachyelasma,Nanshanophyllum,Paraphillipsastraea,Den-tilasma,Oliveria,Pseudamplexus,Mazaphyllum。根据这些资料,进一步认为扬子区应该是中、晚奥陶世和兰多维列世四射珊瑚起源中心或源区之一。同时论述扬子区中奥陶世—兰多维列世四射珊瑚动物群总体特征及生物古地理关系。该区中奥陶世以穿孔珊瑚类的Calostylis和Yohophyllum为特征。晚奥陶世Ashgill中期珊瑚以下扬子区三衢山组四射珊瑚动物群为代表,其中含某些澳大利亚特有分子——Hillophyllum和Bowanophyllum;而上扬子区Ashgill晚期观音桥层的四射珊瑚动物群与北欧同期珊瑚有高度相似性,这表明两地区有较密切的生物古地理关系。扬子区兰多维列世四射珊瑚动物群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同期的珊瑚动物群(参见本文插图1)有较密切的关系。而在兰多维列世扬子区与中亚塔吉克斯坦同期珊瑚动物群也较密切,可属于同一生物地理区——中亚与华南区。此外,文中特别对8个属种加以讨论和描述并附相关图影,它们是:Neobrachyelasmasp.aff.balchashicum Nikolaeva,Amsdenoidessp.,Nanshanophyllum sp.,Idiophyllumtenlatum(Jin),Paraphillipsastraea jianbaoensisJin,Stylopleura sp.,Schlothei mophyllumsp.,Mazaphyllum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射珊瑚 中、晚奥陶 兰多维列世 扬子区 源区 生物古地理
原文传递
海南岛保亭县南好地区特列奇期地层层序的厘定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志宏 周鹏 +2 位作者 彭中勤 程龙 魏运许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6-212,共7页
过去报道的来自海南岛南好地区南好组选层型剖面、创名地化石点等处早石炭世腕足类实为志留纪化石。在该组多个化石点发现腕足类、珊瑚、三叶虫及软骨鱼类等化石,这些化石组合指示地质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中晚期,南好组一名应... 过去报道的来自海南岛南好地区南好组选层型剖面、创名地化石点等处早石炭世腕足类实为志留纪化石。在该组多个化石点发现腕足类、珊瑚、三叶虫及软骨鱼类等化石,这些化石组合指示地质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中晚期,南好组一名应予废弃。依据岩石组合、基本层序等重新厘定了志留纪足赛岭组地层层序,将足赛岭组划分为4个岩性段,代表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中晚期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层序 足赛岭组 奇期 兰多维列世 志留纪 保亭 海南岛
原文传递
海南岛东部黄竹岭地区原“抱板群”的重新解体 被引量:2
9
作者 龙文国 王晶 +3 位作者 吴俊 张楗钰 周岱 王祥东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90,共11页
海南岛东部黄竹岭地区的原“抱板群”早年已被解体为奥陶纪南碧沟组和中元古代戈枕村组、峨文岭组。本研究在原划归早奥陶世南碧沟组中酸性火山岩夹层中获得锆石SHRIMPU-Pb年龄441±10Ma,属于志留纪兰多维列世,且此火山岩的形成年... 海南岛东部黄竹岭地区的原“抱板群”早年已被解体为奥陶纪南碧沟组和中元古代戈枕村组、峨文岭组。本研究在原划归早奥陶世南碧沟组中酸性火山岩夹层中获得锆石SHRIMPU-Pb年龄441±10Ma,属于志留纪兰多维列世,且此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可代表该套火山-沉积岩系的形成时代;在原划归抱板群峨文岭组的变质沉积岩系中获得碎屑锆石LA-ICP-MS U-Pb最小峰值年龄438 Ma,指示其形成于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原划归抱板群戈枕村组的地质体实为泥盆纪片麻状花岗岩类。因此,本文将黄竹岭地区原“抱板群”重新解体为志留纪地层(保脚村组和蒙花岭组),以及泥盆纪侵入岩类。保脚村组(原峨文岭组)变质沉积岩系及蒙花岭组(原南碧沟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均被泥盆纪花岗岩侵入。海南岛东部黄竹岭地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地层及泥盆纪侵入岩类的厘定,对海南岛东部地区早古生代地层格架的建立、海南地块构造演化等基础性地质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板群 保脚村组 蒙花岭组 兰多维列世 黄竹岭 海南岛
原文传递
论桐梓上升——志留纪埃隆晚期黔中古陆北扩的证据 被引量:30
10
作者 戎嘉余 王怿 +6 位作者 詹仁斌 唐鹏 黄冰 吴荣昌 王光旭 李越 邓小杰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9-691,共13页
黔渝川边区16个县、25个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剖面的岩石、生物地层、沉积构造、风化壳及其黏土矿物成分证实,在石牛栏组最上部沉积期间(埃隆晚期),上扬子海域南部海水曾一度退尽并遭受风化剥蚀,使黔中古陆范围明显扩大。埃隆晚期全球海平... 黔渝川边区16个县、25个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剖面的岩石、生物地层、沉积构造、风化壳及其黏土矿物成分证实,在石牛栏组最上部沉积期间(埃隆晚期),上扬子海域南部海水曾一度退尽并遭受风化剥蚀,使黔中古陆范围明显扩大。埃隆晚期全球海平面处于上升期,而研究区却出现海平面下降、基底隆升并露出海面,笔者将这次地表升隆事件命名为桐梓上升。它的风化剥蚀过程是短暂的(可能不超过0.1Myr),但海底升隆过程漫长(可能超过2Myr)。扬子区在兰多维列世发生的上升事件(宜昌上升、桐梓上升和扬子上升)均受到华南大地构造活动的控制,这些活动深深地影响了扬子海域古地理变迁。相对而言,桐梓上升的范围最窄、规模最小、时限最短,在区域地层对比意义较大。志留纪可能在埃隆晚期之后,上扬子海域海水从黔东北向南,先到达黔中贵阳和黔东南凯里一带,后侵漫到黔东南三都和独山地区。分析表明,志留纪华南大地构造活动并非处于匀变状态下,而具有强弱不等的幕式活动阶段,反映了华南大地构造运动对上扬子海域影响的时间点与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 桐梓上升 海岸带 兰多维列世 埃隆晚期 志留纪 黔中古陆北缘 黔渝川边区
原文传递
川南布拖县乌科志留纪早期介形类丽足介目(Myodocopida)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尚启 吴荣昌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8-372,共15页
乌科剖面位于四川布拖县乌科乡境内。在此剖面的石门坎组上碎屑岩段中产有相当丰富的介形类丽足介目,特别是球茎介科的化石。经研究、鉴定,初步划分出2个属和6个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Entomozoe bispinosa sp.nov.,E.suboblongasp.nov.,E.... 乌科剖面位于四川布拖县乌科乡境内。在此剖面的石门坎组上碎屑岩段中产有相当丰富的介形类丽足介目,特别是球茎介科的化石。经研究、鉴定,初步划分出2个属和6个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Entomozoe bispinosa sp.nov.,E.suboblongasp.nov.,E.wukeensis sp.nov.),1个比较种和2个未定种。在分析上述属、种,特别是相关种的地质、地理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并参考其他门类化石(如腕足类动物群)和岩石性质,提出石门坎组上碎屑岩段可能要低于笔石M.crispus带上部,大致相当于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早期。Entomozoe和球茎介科的最早代表推测是产自石门坎组上碎屑岩段Entomozoe的那些分子,如E.suboblongasp.nov.,而非E.tuberosa(Jones),1861(或其亲缘种E.aff.tuberosa)(Siveter et al.,1990,2006)。文中还就上述丽足介目动物群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石门坎组上碎屑岩段可能是在陆棚浅水到相对较深水、能量较低的、温暖的开阔海环境下沉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丽足介目 新种 志留纪 兰多维列世 奇期 古生态 乌科剖面 布拖县 四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