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不同产地香荚兰油理化特性及抗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飞 陈金艳 +2 位作者 姚美芹 谷风林 张彦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7,共8页
以印度尼西亚、汤加和马达加斯加产地的香荚兰豆荚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得到香荚兰油。分析香荚兰油的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印度尼西亚、汤加、马达加斯加香荚兰豆荚粉末平均粒径为105.24~127... 以印度尼西亚、汤加和马达加斯加产地的香荚兰豆荚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得到香荚兰油。分析香荚兰油的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印度尼西亚、汤加、马达加斯加香荚兰豆荚粉末平均粒径为105.24~127.03μm,水分含量均在9.03%以下,超临界萃取后香荚兰油得率为5.79%~7.87%。3种产地的香荚兰油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汤加香荚兰油的明亮度较高,色泽较浅,风味与马达加斯加的较为接近,与印度尼西亚的味道差别较大。香荚兰油的基本理化指标表明汤加产地的香荚兰油油脂酸败和被氧化的程度最低,油品质较好,其次是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实验范围内3种产地油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汤加产地的香荚兰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综合分析3种产地香荚兰油的结果表明汤加产地的香荚兰油品质高于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这为香荚兰油的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荚兰油 理化特性 脂肪酸 抗氧化
下载PDF
保留指数定性结合PCA分析不同产地依兰依兰油的差异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秀明 李源栋 +3 位作者 蒋举兴 张翼鹏 者为 段焰青 《中国食品添加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9-175,共7页
为比较不同产地依兰依兰油成分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马来西亚、中国广东、云南三个产地的依兰油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通过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验证,从三种依兰依兰油中依次鉴定出83、61和34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峰... 为比较不同产地依兰依兰油成分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马来西亚、中国广东、云南三个产地的依兰油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通过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验证,从三种依兰依兰油中依次鉴定出83、61和34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89.28%、92.41%和95.74%,三种依兰依兰油的挥发性成分在数量及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对三个产地依兰依兰油中致香物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造成马来西亚依兰依兰油差异的主要成分为苯甲醇、水杨酸苄酯、α-蛇麻烯、(E,E)-α-金合欢烯、δ-杜松烯等,造成云南依兰依兰油差异的主要成分为(E)-异丁香酚乙酸酯、乙酸肉桂酯、(E,E)-金合欢醇乙酸酯、芳樟醇、对甲酚甲醚、乙酸香叶酯等,造成广东依兰依兰油差异的主要成分为(Z,E)-金合欢醇、β-石竹烯等。该研究为依兰依兰油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初步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油 GC-MS 保留指数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香草兰精油Pickering乳液制备、性质及功能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艺潼 覃亚娟 +2 位作者 徐飞 张彦军 王萍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244,共12页
为对植物精油进行有效保护,控制其缓慢释放并扩大其应用范围,以香草兰精油为原料,通过剪切超声技术制备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OSA淀粉)为固体颗粒的Pickering乳液,测定其在贮藏期间的稳定性及香气释放速率,探究乳液消化过程中的变化,并对... 为对植物精油进行有效保护,控制其缓慢释放并扩大其应用范围,以香草兰精油为原料,通过剪切超声技术制备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OSA淀粉)为固体颗粒的Pickering乳液,测定其在贮藏期间的稳定性及香气释放速率,探究乳液消化过程中的变化,并对精油及乳液的抗炎性和MCF-7细胞抗增殖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香草兰精油Pickering乳液液滴表面光滑,颗粒完整,最小粒径为0.54μm。Pickering乳液可有效提高精油贮藏稳定性。与香草兰精油相比,乳液有效降低内部精油的香气释放率约100倍。Pickering乳液具有显著的抗消化能力,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在120 min内达到22.35%。香草兰精油制备Pickering乳液后依旧保持较高的抗炎活性,与未经处理的MCF-7细胞相比,二者均具有较强抗增殖作用。结论:用OSA淀粉稳定香草兰精油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可有效增加精油溶解度,提高稳定性,扩大应用范围。本试验可为香草兰精油的应用,特别是功能性物质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 Pickering乳液 抗炎活性 MCF-7抑制
下载PDF
4种物理方法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朱红梅 张彦军 +2 位作者 徐飞 田建文 初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06-111,共6页
本研究采用菠萝蜜种子淀粉作为壁材,利用饱和水溶液法(saturated water solution method,SWSM)、分子包埋法(paste method,PM)、超声波法(ultrasonic method,UM)、喷雾干燥法(spray-drying method,SDM)4种物理方法包埋香草兰精油,通过... 本研究采用菠萝蜜种子淀粉作为壁材,利用饱和水溶液法(saturated water solution method,SWSM)、分子包埋法(paste method,PM)、超声波法(ultrasonic method,UM)、喷雾干燥法(spray-drying method,SDM)4种物理方法包埋香草兰精油,通过测定产率、包埋率、载油量、缓释性、贮藏稳定性等指标,对比分析4种物理方法包埋效果。结果表明:香草兰精油微胶囊产率在74.34%~92.06%,对应的包埋率范围为68.90%~74.49%,载油量为21.27%~26.71%。其中SDM的产率和包埋率最大,分别为92.06%和74.49%,PM产率和包埋率最小,分别为74.34%和68.90%。4种方法均能成功包埋香草兰精油,且色泽上无明显差异,微胶囊为均一球状。在粒径方面,SDM制备的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粒径最大,为600 nm左右,SWSM最小,为200 nm左右。SWSM制备的香草兰精油微胶囊贮存50 d后香兰素保留率为49.11%,贮存15 d后过氧化值为14.24 mmol/kg,说明缓释性、贮藏稳定性较其他3种香草兰精油微胶囊好。综合所有指标,对比其他3种方法,SWSM是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法 微胶囊化 菠萝蜜种子淀粉 香草
下载PDF
菠萝蜜种子淀粉制备的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风味品质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朱红梅 田建文 +2 位作者 张彦军 徐飞 初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53-258,共6页
通过感官评定、风味物质分析,对以菠萝蜜种子淀粉为原料应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的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特征风味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探究感官属性与风味物质之间的相关性。人工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微胶囊表观状态及风味均良好,评分分别为7.20、7.70... 通过感官评定、风味物质分析,对以菠萝蜜种子淀粉为原料应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的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特征风味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探究感官属性与风味物质之间的相关性。人工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微胶囊表观状态及风味均良好,评分分别为7.20、7.70分,电子鼻评价结果显示微胶囊香气强度较精油减弱,但并非影响其香气成分的明显变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结果证明精油经过微胶囊化后,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精油中超过90%的组分被包覆于微胶囊中,香兰素相对含量增加(精油、微胶囊中香兰素相对含量分别为32.12%、55.77%);高效液相色谱仪结果表明微胶囊中香兰素含量为51.2 mg/100 g。本实验制得微胶囊富含香兰素,风味与香草兰精油无明显差异(p>0.05),人工感官评定与电子感官评价相关性较大,感官属性与风味物质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水溶液法 香草微胶囊 感官评价 风味物质
下载PDF
兰油流量标准装置研制 被引量:2
6
作者 信彦峰 贾正红 +1 位作者 桑培勇 卜庆娟 《计量技术》 2019年第6期68-70,63,共4页
新建的兰油流量标准装置采用静态质量法工作原理,装置采用磷酸酯类航空液压油为工作介质,具备高温变温功能和较高的准确度。简要介绍了装置的结构原理及装置主要子系统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 兰油 流量 标准装置 静态质量法 计量
原文传递
壁材对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物性与释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双双 那治国 +2 位作者 徐飞 初众 张彦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9-134,共6页
本实验分别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β-CD+麦芽糊精(maltodextrin,MD)、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octenylsuccinate starch sodium,OSS)、酪蛋白为壁材,以香草兰精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制备具有缓释性的微胶囊。以产率、包埋... 本实验分别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β-CD+麦芽糊精(maltodextrin,MD)、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octenylsuccinate starch sodium,OSS)、酪蛋白为壁材,以香草兰精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制备具有缓释性的微胶囊。以产率、包埋率、溶解性、缓释性、乳化液稳定性等为评定指标,对比分析4种壁材的包埋效果。结果表明:以OSS为壁材的香草兰精油微胶囊(VO-OSS)产率最高,为84.17%,包埋率为78.04%,溶解度和乳状液稳定性分别为96.31%和97.82%,具有良好的冲调性、溶解性和乳化性。MD与β-CD复配壁材的香草兰精油微胶囊(VO-MD)产率和包埋率最低,分别为71.37%和61.18%。在粒径方面,VO-OSS粒径最小,为190 nm。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VO-OSS表面结构光滑、呈球状。VO-OSS在60℃贮存10 d后,香兰素的保留率为54.62%,表明缓释性高于其他3?种微胶囊。综合所有指标,对比其他3种微胶囊产品,OSS是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壁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材 香草 微胶囊 特性
下载PDF
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优化及缓释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双双 张彦军 +2 位作者 徐飞 初众 那治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23-1430,共8页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香草兰精油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的方式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5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壁芯比、均质压力、固形物质量分数对包埋产率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得到最佳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香草兰精油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的方式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5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壁芯比、均质压力、固形物质量分数对包埋产率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得到最佳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为壁芯质量比4∶1、均值压力20 MPa、固形物质量分数40%,该条件下包埋产率为(97.21±0.3)%,包埋率为(89.16±1.2)%。100℃加热30 h后,微胶囊的挥发率为22.12%,结果表明微胶囊能够显著降低精油的挥发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 香草 工艺优化 缓释性
下载PDF
李孔兰油画作品
9
《艺术界》 1999年第3期120-122,共3页
于安东,1960年生,山东海阳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助教班、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研修班、现执教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作品以女性人体的符号追求超现实主义画风,营... 于安东,1960年生,山东海阳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助教班、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研修班、现执教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作品以女性人体的符号追求超现实主义画风,营造一种平和、安宁的氛围,对现实中许多令人尴尬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进行反思,表现人性本能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油 作品 美术系 安徽师范大学 品第 山东海阳 研修班 超现实主义 首都师范大学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鹤兰墨香浴里精油平衡洗液外治银屑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敏 任雨琳 +2 位作者 黄翠丽 张琪 林有坤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1期2622-2628,2642,共8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鹤兰墨香浴里精油平衡洗液外治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鹤兰墨香浴里精油平衡洗液的主要成分为皂荚,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皂荚的活性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OMI...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鹤兰墨香浴里精油平衡洗液外治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鹤兰墨香浴里精油平衡洗液的主要成分为皂荚,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皂荚的活性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检索银屑病的相关靶点,使用Venny 2.1.0平台获取皂荚活性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与银屑病相关靶点的交集靶点。针对皂荚治疗银屑病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皂荚活性化学成分-银屑病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皂荚的活性化学成分5个,分别是豆甾醇、谷甾醇、豆甾-4-烯-3,6-二酮、表儿茶素、廿碳-11-烯酸,其对应的作用靶点共162个。获得银屑病的相关靶点共4104个,将皂荚活性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与银屑病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交集靶点106个。皂荚活性化学成分-银屑病疾病靶点网络图显示,表儿茶素的度值最大,其在皂荚治疗银屑病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PPI网络拓扑学分析结果显示,皂荚外治银屑病的关键靶点为VEGFA、AKT1、TNF、IL-6、MMP9、PTGS2、IL-1β、JUN、EGF、Caspase-3。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皂荚治疗银屑病涉及对无机物质的反应、对激素的反应、细胞群增殖的负调控、细胞迁移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膜筏、膜微区、转录调节复合物、囊腔等细胞组分,DNA结合和转录因子结合、转录因子结合、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和转录因子结合、蛋白质同源二聚活性等分子功能,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鹤兰墨香浴里精油平衡洗液的主要成分皂荚可能通过表儿茶素、豆甾醇、豆甾-4-烯-3,6-二酮、廿碳-11-烯酸、谷甾醇等活性化学成分,作用于VEGFA、AKT1、TNF、IL-6、MMP9等相关靶点,影响IL-17、TNF等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皂荚 墨香浴里精平衡洗液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菠萝蜜种子淀粉制备香草兰微胶囊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彦军 朱红梅 +2 位作者 田建文 徐飞 初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7-1133,共7页
以菠萝蜜种子淀粉为壁材,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以包埋产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微胶囊的包埋条件进行优化探讨。结果表明:5个单因素中,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壁芯材比例、包埋温度和包埋时间。响应面优化得到香草兰... 以菠萝蜜种子淀粉为壁材,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以包埋产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微胶囊的包埋条件进行优化探讨。结果表明:5个单因素中,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壁芯材比例、包埋温度和包埋时间。响应面优化得到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材比例为7.5∶1;包埋时间72 min;包埋温度54℃,此条件下的包埋产率为(95.46±0.2)%,包埋率为(76.35±0.6)%,载油量为(27.73±0.3)%。试验证明,此条件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吻合,此工艺条件可为菠萝蜜种子淀粉包埋香草兰精油微胶囊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种子淀粉 香草 饱和水溶液法 微胶囊 响应面法
下载PDF
Phytogenetic Studies on Intergener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Brassica napus and Matthiola incana 被引量:13
12
作者 罗鹏 傅华龙 +3 位作者 蓝泽蘧 周颂东 周洪芳 罗晴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4期432-436,共5页
The intergener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Brassica napus L. cv. oro and Matthiola incana (L.) R. Br.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phytogenetic peculiarities of the hybrid pla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il quality of ra... The intergener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Brassica napus L. cv. oro and Matthiola incana (L.) R. Br.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phytogenetic peculiarities of the hybrid pla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il quality of rape seed, ovaries of B. napus pollinated with pollen of M. incana, were cut off and inoculated onto MS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various plant hormones at the 7th day after pollination. Two mature embryos were obtained from 750 pollinated ovaries cultured in vitro. The percentage of seed set was 0.26%. The mature embryos were transferred onto the MS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2.0 mg/L 6-BA + 0.1 mg/L NAA, and a compound bud was produced later. The compound bud was then cut into a number of single buds, which were transferred onto fresh media. Twenty-two plantlets in vitro were developed from the above single buds. The hybrid plants (F-1) were basically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two parents in many,characters with a few showing hybrid vigor. The fertility of hybrid plants (F-1) was poor. Cytological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hybrid plants (F-1) were mixoploid. in nature. The chromosome number of many somatic cells was 2n = 26, which was the sum of the chromosome number of the two parents. The chromosome number of other somatic cells was 2n = 38, similar to that of B. napus. The hybrid offspring (F-2) from the selfed hybrid plants (F-1) showed polymorphism. Among the hybrid offspring (F-2) some were nearly matroclinous and fertile, similar to B. napus. some others were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two parents and less fertile, and a few were poorly developed and nearly infertile. From the hybrid offspring a few plants with improved seed-oil quality we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apus Matthiola incana intergeneric hybridization phytogenetic studies
下载PDF
紫外线与人体健康
13
作者 杜轶一 曾好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05年第1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人体健康 紫外 佝偻病 测试卡 防晒霜 专业人士 SPF值 兰油 气象局 防晒用品
下载PDF
Mineral Constituents in Common Chanterelles and Soils Collected from a High Mountain and Lowland Sites in Poland 被引量:1
14
作者 Jerzy FALANDYSZ MaIgorzata DREWNOWSKA +2 位作者 Grayna JARZYNSKA ZHANG Dan WANG Jip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5期697-705,共9页
This paper reported the results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Ag, A1, Ba, Ca, Cd, Co, Cr, Cu, Fe, K, Mg, Mn, Na, Ni, P, Pb, Rb, Sr and Zn in Common Chanterelles (Cantharellus cibarius) Fr. and surface soil layer (o-io cm... This paper reported the results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Ag, A1, Ba, Ca, Cd, Co, Cr, Cu, Fe, K, Mg, Mn, Na, Ni, P, Pb, Rb, Sr and Zn in Common Chanterelles (Cantharellus cibarius) Fr. and surface soil layer (o-io cm) underneath the fruiting bodies. Mushrooms and soils were collected from a lowland site in the Hel Peninsula (Baltic Sea coast) and a high mountain site in the Tatra Mountains. The trace elements were determined using validated method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AES). Common Chanterelles that emerged at sites poor in mineral nutrients podzols of the Hel Peninsula forests efficiently bioeoncentrated several essential trace elements (K, P, Co, Cu, Mn, Na, Zn), while the abundance of those elements in carpophores was around half less compared to specimens from Zakopane region and which emerged in soils much richer in minerals. Common Chanterelles collected at two spatially distant background areas in Poland were only weakly contaminated with metals such as Ag, Cd, Hg and Pb. The maximum tolerable Cd and Pb contents of certain cultivated mushrooms are regulated in the European Union by law and these hazardous metals in C. cibarius were far below tolerance limits s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Chanterelles Trace elements Fruiting bodies Bioconcentration fact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