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ython的二维弯折地震测线共中心点离散度符合率的计算
1
作者 姚洪亮 张伟 +1 位作者 任丽莹 黄凯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2期97-100,共4页
在二维地震测线施工时,若遇到村镇、水库等大型障碍区,通常将二维测线进行弯折处理以规避障碍。但是在测线弯折处,资料的共中心点(CMP点)通常会发生离散。利用Python语言编程,对测线弯折段的共中心点点位实现了自动计算,并对CMP离散度... 在二维地震测线施工时,若遇到村镇、水库等大型障碍区,通常将二维测线进行弯折处理以规避障碍。但是在测线弯折处,资料的共中心点(CMP点)通常会发生离散。利用Python语言编程,对测线弯折段的共中心点点位实现了自动计算,并对CMP离散度的符合率实现了自动分析。该程序可以更好地指导二维测线的弯折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弯折测线 共中心点 离散度 PYTHON 自动计算
下载PDF
共中心点道集偏移速度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振春 王华忠 马在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0-26,共7页
偏移速度分析是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叠前深度偏移的质量。考虑到效果和计算效率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射线追踪进行速度扫描的共中心点 (CMP)道集偏移速度分析方法 ,它适用于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 ,不受上覆... 偏移速度分析是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叠前深度偏移的质量。考虑到效果和计算效率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射线追踪进行速度扫描的共中心点 (CMP)道集偏移速度分析方法 ,它适用于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 ,不受上覆地层的复杂性、横向变速、地层倾角和炮检距大小的影响。经模型试算 ,浅、中层速度误差小于 1%~ 1.5% ,深层小于 2 %~ 3% ,反射层深度总体误差小于 2 0m ,薄互层分辨率可达半个有效地震子波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移速度分析 共中心点道集 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
下载PDF
共中心点域浅层折射波解释方法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建中 徐峰 戴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9-465,共7页
如果把一个共中心点道集内折射层的速度近似为常数,顶面近似为 平滑斜面,那么,折射 旅行时与偏移距满足直线方程。直线的斜率为折射层速度的倒数,截距为共中心点的时间深度,据此提出了共中心点域折射波解释方法。模型试验表明,该... 如果把一个共中心点道集内折射层的速度近似为常数,顶面近似为 平滑斜面,那么,折射 旅行时与偏移距满足直线方程。直线的斜率为折射层速度的倒数,截距为共中心点的时间深度,据此提出了共中心点域折射波解释方法。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简单、不需要约束条件 、计算快速、解稳定、适应性强。运用该方法确定了我国西部某油气勘探区的近地表模型, 较好地解决了该区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中心点道集 折射波解释 近地表模型 初至时间 长波长静校正 油气勘探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基于共中心点道集约束的探地雷达波阻抗反演 被引量:5
4
作者 戴前伟 宁晓斌 张彬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1-218,共8页
探地雷达(GPR)波阻抗反演是一种准确获取地下介质本征参数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依赖于测井资料提供的低频信息,而在GPR实际应用中,钻孔资料很少。为此,提出利用共中心点(CMP)速度分析为波阻抗反演提供大尺度纵向约束,实现在CMP速度分析结... 探地雷达(GPR)波阻抗反演是一种准确获取地下介质本征参数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依赖于测井资料提供的低频信息,而在GPR实际应用中,钻孔资料很少。为此,提出利用共中心点(CMP)速度分析为波阻抗反演提供大尺度纵向约束,实现在CMP速度分析结果的约束框架下,精细重构介质的介电参数信息。首先,以层状模型为算例,验证了CMP速度分析结果作为波阻抗反演的初始模型约束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2个随机介质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测试,反演结果的整体结构与模型接近,细微结构得到了较好的重构,与理论值的平相对误差为8.73%。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随机介质模型的探地雷达的波阻抗反演中更高效和经济,并且成像结果中包含着丰富的细节信息,在土壤介质其他物理参数估计中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波阻抗反演 共中心点 速度分析 参数估计
下载PDF
共中心点域折射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建中 戴云 徐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7-300,318,共5页
本文提出一种可同时计算长波长和短波长折射静校正量的新方法。它根据共中心点道集的折射初至旅行时方程 ,求取地震剖面的长波长静校正量和折射层速度 ,然后从原初至旅行时中减去长波长延时 ,得到仅与短波长有关的剩余折射旅行时 ,再对... 本文提出一种可同时计算长波长和短波长折射静校正量的新方法。它根据共中心点道集的折射初至旅行时方程 ,求取地震剖面的长波长静校正量和折射层速度 ,然后从原初至旅行时中减去长波长延时 ,得到仅与短波长有关的剩余折射旅行时 ,再对剩余折射旅行时进行正交分解 ,求出各炮点和检波点的短波长静校正量。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本方法简便、收敛快、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校正方法 共中心点 折射初至 长波长 短波长 地震资料处理
下载PDF
裂缝各向异性介质中纵波速度的变化及其对共中心点道集叠加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范国章 牟永光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1期49-55,共7页
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引入裂缝张量因子 ,可以建立不同裂缝分布模式的地质模型。利用波动方程计算裂缝各向异性介质中沿不同方向传播的纵波速度 ,进而建立不同裂缝分布模型的地震响应 ,并探讨裂缝引起的共中心点道集动校正剩余时差以及带来... 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引入裂缝张量因子 ,可以建立不同裂缝分布模式的地质模型。利用波动方程计算裂缝各向异性介质中沿不同方向传播的纵波速度 ,进而建立不同裂缝分布模型的地震响应 ,并探讨裂缝引起的共中心点道集动校正剩余时差以及带来的沿偏移距叠加和沿方位叠加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的裂缝分布模式对地震响应的影响是不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各向性介质 纵波速度 共中心点 道集叠加 影响 裂缝性油气藏 叠加 模型
下载PDF
共中心点道集的平面波法叠前时间偏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棣 王华忠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6-509,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速度弱横向变化介质中基于平面波分解的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方法。通过对共中心点道集地震数据的平面波分解,得到适用于双平方根波场外推方程的共ph平面波参数道集。对共中心点道集进行炮检距平面波分解时,不需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速度弱横向变化介质中基于平面波分解的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方法。通过对共中心点道集地震数据的平面波分解,得到适用于双平方根波场外推方程的共ph平面波参数道集。对共中心点道集进行炮检距平面波分解时,不需要进行通常意义下的τ-p变换计算,对分解后的每个共ph道集数据做偏移时则采用既实现简单方便、保幅性能较好,又不失计算效率的相移算法。偏移后可以抽取ph射线参数共成像点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和AVO岩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平面波分解 共中心点道集 射线参数 成像道集
下载PDF
自由观测条件下共中心点抽道集叠加方法的误差分析
8
作者 徐永清 邱苏 +1 位作者 胡旭芝 陈迪 《中国煤田地质》 2007年第2期59-62,共4页
常规共中心点抽道集叠加方法是以水平观测面,水平反射界面、均匀介质为条件,当前提条件不能完全具备时,会带来两个方面的误差,其一是CMP道集整体离散误差,其二是CMP道集内部各道之间的离散误差。通过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并进行运算分析,界... 常规共中心点抽道集叠加方法是以水平观测面,水平反射界面、均匀介质为条件,当前提条件不能完全具备时,会带来两个方面的误差,其一是CMP道集整体离散误差,其二是CMP道集内部各道之间的离散误差。通过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并进行运算分析,界定了误差(离散量)的大小范围及分布规律:离散量与观测面反射界面之间的夹角、观测面高程、反射界面倾角及同道集炮检距等相关,其变化值越大,离散距离越大;相反离散距离会随观测面与反射点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变小;另外介质波速越小,其垂直离散距离越大;中心点自激自收其离散量为0。对于CMP道集中诸道△t_0离散量常存在大于目的层反射波T/4的现象;炮距越大、观测界面倾角越大、介质波速越小,其△t_0离散值越大,其中△t_0离散值与炮检距呈非线性关系;相反反射界面埋深越大,其△t_0离散越小。根据离散量对资料影响程度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共中心点抽道集叠加方法存在着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处理 反射离散 共中心点抽道集 自由观测面 自由反射界面
下载PDF
椭圆展开共反射点叠加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周青春 刘怀山 +3 位作者 Kondrashkov V V 李国都 林依华 高静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232,共11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均匀介质条件下椭圆展开共反射点(CRP)叠加原理,并引入双参数(上行波与下行波的速度比和平均速度)来解决非均匀介质条件下的叠加成像,严密论证了所求得的速度是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速度,并结合理论模型计算和地震资料... 本文详细介绍了均匀介质条件下椭圆展开共反射点(CRP)叠加原理,并引入双参数(上行波与下行波的速度比和平均速度)来解决非均匀介质条件下的叠加成像,严密论证了所求得的速度是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速度,并结合理论模型计算和地震资料处理证实,利用椭圆展开CRP方法可以对复杂地质剖面求取准确的共反射点叠加速度和正确的零偏移距剖面,得到的成像效果远优于传统共中心点(CMP)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展开 速度分析 反射(CRP)叠加 零偏移距剖面 共中心点(CMP)
下载PDF
共转换点速度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兵寿 张会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0-514,共5页
转换波共转换点相对于共中心点的偏移距离随着纵横波速度比、深度以及炮检距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能采用固定道集的方法进行转换波速度分析,而应当在速度比与深度等因素变化时,速度分析所用的道集也做相应的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 转换波共转换点相对于共中心点的偏移距离随着纵横波速度比、深度以及炮检距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能采用固定道集的方法进行转换波速度分析,而应当在速度比与深度等因素变化时,速度分析所用的道集也做相应的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随着速度比与转换点深度的变化而动态抽道的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实现了扫描叠加速度、转换点深度与共转换点道集的一一对应。此法应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共转换点速度分析技术。经理论模型与实际地震资料验证,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转换波 转换道集 速度分析 速度分析方法 转换 纵横波速度比 偏移距离 共中心点 叠加速度
下载PDF
面向复杂介质的地震散射波采集技术
11
作者 邹启伟 董世泰 +1 位作者 吴立青 李东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地震勘探是一项以地震采集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工程。变革地震采集技术既是采集装备升级、波场理论创新的发力点,也是解决地震处理、解释技术问题的源头。地震勘探发展历程体现了采集装备能力提升、地质需求驱动、波场理论拉动的作用,其中... 地震勘探是一项以地震采集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工程。变革地震采集技术既是采集装备升级、波场理论创新的发力点,也是解决地震处理、解释技术问题的源头。地震勘探发展历程体现了采集装备能力提升、地质需求驱动、波场理论拉动的作用,其中,地震采集技术既充满活力,也面临着深刻的挑战。面对小尺度、非层状、非均匀介质成像问题,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共中心点叠加为特征,采用稀疏、规则、单一观测系统的反射波地震采集技术越来越显示出不适应性,为适应小尺度、非层状、隐蔽性目标成像要求,以共中心点离散化为特征,采用随机、遍历性、多观测系统的散射波地震采集技术势在必行。作为散射波地震采集技术的理论基础,随机理论及概率波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散射波采集 共中心点离散化 概率波 随机理论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在复杂地区地震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覃天 贾明辰 +2 位作者 凌勋 周作铭 刘全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4-606,共3页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与常规共中心点(CMP)叠加相比是一种崭新的叠加方法。它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它的实现只依赖于3个波场属性参数的确定。共反射面元叠加通过将来自菲涅尔带范围内的反射波沿着叠加面求...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与常规共中心点(CMP)叠加相比是一种崭新的叠加方法。它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它的实现只依赖于3个波场属性参数的确定。共反射面元叠加通过将来自菲涅尔带范围内的反射波沿着叠加面求和,进而扩大叠加次数,达到增强反射信号能量、提高地震反射波的叠加成像质量的目的。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共反射面元叠加法能够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增加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成像 面元 共中心点叠加
下载PDF
我国西部山前冲断带油气勘探地震技术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5
13
作者 熊翥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年第1期1-4,11,i001,共6页
近几年,西部山前冲断带已成为油气勘探重点地区,许多地区均取得明显的进展,某些地区已有重大的突破,这与地震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山前冲断带地表地质条件和深部地质条件都十分复杂,气候和地理环境非常恶劣,油气勘探面临着许... 近几年,西部山前冲断带已成为油气勘探重点地区,许多地区均取得明显的进展,某些地区已有重大的突破,这与地震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山前冲断带地表地质条件和深部地质条件都十分复杂,气候和地理环境非常恶劣,油气勘探面临着许多难题。从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3个环节出发,结合当前的现状提出建议:①基于地面共中心点和面元的观测系统设计,立足点要真正落实到目的层段模型上;②观测系统参数优化从覆盖次数、炮检距和方位角分布等几何属性参数改为目的层段上的照明度和照明率分析;③参数优化应用正演模拟和参数计算时,从斯奈尔定律直射线追踪逐渐引入波动方程波场外推方法;④观测系统优化原则应从成像道的信噪比、分辨率和振幅保真考虑入手,并与处理紧密结合;⑤处理要实施时域和深度域两个流程,前者主要为后者服务,后者才是目的;⑥叠加速度在这里失去其作用和地位,要从源头上考虑速度分析和速度建场方法;⑦不再用传统的成图方法,而应用变速成图方法;⑧改进正演模拟技术;⑨提高综合物探的能力和效率;⑩科学地组织和实施一体化的思路。尽管实施上述建议还有很大的难度,但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目标的。最后对如何实现上述建议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介绍了一些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地震技术 冲断带 西部 地震数据采集 观测系统设计 地质条件 参数优化 成图方法 方位角分布 地区 地理环境 共中心点 覆盖次数 属性参数 参数计算 外推方法 波动方程 射线追踪 优化原则 振幅保真 紧密结合
下载PDF
微动线型台阵快速探测方案设计
14
作者 李得博 李井冈 廖武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05-1210,共6页
针对城区浅层微动探测精细化高效化的需求,设计一套适用于微动线型台阵的快速探测方案。基于检波器多次覆盖利用和线型台阵高效滚动的观测特点,结合实践经验,设计微动线型台阵快速探测方案输出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在城区具体场地开展从数... 针对城区浅层微动探测精细化高效化的需求,设计一套适用于微动线型台阵的快速探测方案。基于检波器多次覆盖利用和线型台阵高效滚动的观测特点,结合实践经验,设计微动线型台阵快速探测方案输出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在城区具体场地开展从数据采集到处理的微动探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案能有效提高外业观测效率,为台阵快速布设及平移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探测 线型台阵 共中心点道集重组
下载PDF
全波场地震采集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东安 王梅生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2-604,644,共14页
尽管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面对更复杂地质体时,探索能同时进行连续界面反射及随机介质散射的全波场地震采集的方法依然十分重要。地震采集面临两大困难,一个是不存在同时满足大倾角界面反射波与小尺度介质散射波的单... 尽管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面对更复杂地质体时,探索能同时进行连续界面反射及随机介质散射的全波场地震采集的方法依然十分重要。地震采集面临两大困难,一个是不存在同时满足大倾角界面反射波与小尺度介质散射波的单一观测系统,即现有野外排列并不能对散射波充分采样;另一个是面对小尺度介质产生的地震波散射,不能同时满足横向分辨率与最小介质尺度对空间采样的要求,认为对小尺度介质进行充分采样无效。在引入量子力学概念后,地下非均质体与地震波的传播构成量子系统,散射波被视为概率波,空间采样密度便不再受限制。全波场地震采集是均衡获取多态式地震波的过程,由于不能靠稀疏、规则的采样方式获取,概率波采集需要满足遍历性,宜采用共中心点道集离散化技术,基于多观测系统设计和炮道密度控制的细分面元方法实现。考虑到地震散射波信号弱,存在局域性和不确定性,应选择小面元、小道距、小偏移距、近偏高覆盖和炮点与检波点局部随机布设等采集参数。全波场地震采集方式灵活,支持同期、多期镶嵌或井场连续地震采集,有效信号更丰富,背景噪声更低,地震波信号的频率范围更宽,而且经济上可以接受且物理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场地震采集 多态式地震波 概率波 遍历性 多观测系统 共中心点离散化
下载PDF
基于三维探地雷达的沥青路面介电常数检测方法对比研究
16
作者 杨晓美 梁聪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3年第3期28-32,共5页
本文通过三维探地雷达发射电磁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的性质来对道路的介电常数进行检测,分别运用三种介电常数检测方法(钻芯取样法、振幅全反射法与共中心点法)来计算道路介电常数,通过对比三种检测方法来得出三维探地雷达用于沥... 本文通过三维探地雷达发射电磁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的性质来对道路的介电常数进行检测,分别运用三种介电常数检测方法(钻芯取样法、振幅全反射法与共中心点法)来计算道路介电常数,通过对比三种检测方法来得出三维探地雷达用于沥青路面介电常数检测的最佳方法。通过试验得出结论:振幅全反射法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钻芯取样法仅能得出整条道路的部分数据,检测不够全面;共中心点法可以无损地得出整条道路数据,但不够准确。结合共中心点法与钻芯取样法,以钻芯取样法计算的结果为准,通过修正共中心点法可对沥青路面介电常数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芯取样 全反射 共中心点 介电常数 三维探地雷达
下载PDF
弯线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庆道 王伟锋 +2 位作者 尹以东 赵玉生 李继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4-369,500+324,共6页
弯线地震勘探可以避开各种障碍物、因地制宜地优选激发与接收条件以提高采集资料品质,在复杂地区油气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①黄土塬区采用弯线地震勘探技术,沿沟谷布设炮、检点,避开巨厚黄土层对地震波激发和接收的影响;②在碎屑... 弯线地震勘探可以避开各种障碍物、因地制宜地优选激发与接收条件以提高采集资料品质,在复杂地区油气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①黄土塬区采用弯线地震勘探技术,沿沟谷布设炮、检点,避开巨厚黄土层对地震波激发和接收的影响;②在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交互出露地区,采用弯线避开裸露灰岩而选择在碎屑岩中进行激发、接收;③采用弯线布设可避开村镇、悬崖、水库等大型地表障碍物,有利于落实构造和施工安全;④弯线地震施工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炮、检点分布,能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约勘探成本。但另一方面,弯线施工中炮检中点分散,对共面元道的可叠加性和剖面的可信度构成威胁。本文从满足弯线共中心点面元叠加的时间、空间条件出发,从采集和处理两个环节分析控制炮检中点分散范围的具体方法,以便在充分发挥弯线地震勘探优点的同时,保证成果剖面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线地震勘探 共中心点面元 炮检分布 离散距 离散度 黄土塬
下载PDF
基于信号估计的高分辨率叠加速度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陆文凯 张学工 +3 位作者 李衍达 何汉猗 温书亮 刘永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71-876,共6页
如何得到高分辨率的叠加速度谱是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 .本文在分析地震共中心点 (CDP)道集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 (AVO)特性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信号模型来逼近CDP道集 ,然后利用优化技术估计信号 ,并采用信号估计误差实现信号检测 ... 如何得到高分辨率的叠加速度谱是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 .本文在分析地震共中心点 (CDP)道集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 (AVO)特性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信号模型来逼近CDP道集 ,然后利用优化技术估计信号 ,并采用信号估计误差实现信号检测 ,从而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信号检测和估计的高分辨率叠加速度谱分析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速度 信号估计 模型优化 地震资料 信号模型 谱分析 地震共中心点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崔汝国 覃天 +2 位作者 凌勋 贾明辰 段云卿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41-544,共4页
零炮检距剖面是地震反射成像过程中的重要成果。通过弯曲反射界面模型,分析了共中心点(CMP)道集与共反射点(CRP)道集的差别,认为当反射界面倾斜时,常规处理中的CMP叠加不能得到准确的零偏移距剖面,而沿CRP道集叠加的叠前时间偏移能得到... 零炮检距剖面是地震反射成像过程中的重要成果。通过弯曲反射界面模型,分析了共中心点(CMP)道集与共反射点(CRP)道集的差别,认为当反射界面倾斜时,常规处理中的CMP叠加不能得到准确的零偏移距剖面,而沿CRP道集叠加的叠前时间偏移能得到准确的零偏移距剖面,另外,还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的实现方法和步骤,包括预处理、偏移速度场的建立和偏移后CRP道集的处理等,并结合实际资料进行了效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偏移距剖面 共中心点道集 反射道集 叠加 叠前时间偏移
下载PDF
探地雷达探测中对媒质相对介电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29
20
作者 邓小燕 王通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5,48,共4页
分别就探地雷达探测中的收发一体式天线、收发分离式天线在实际工作中对媒质相对介电常数的几种主要测定方法:已知目标深度法、点源反射体法、共中心点(CMP)法及层状反射体法,从理论到实例一一做了详细的论述。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能够满... 分别就探地雷达探测中的收发一体式天线、收发分离式天线在实际工作中对媒质相对介电常数的几种主要测定方法:已知目标深度法、点源反射体法、共中心点(CMP)法及层状反射体法,从理论到实例一一做了详细的论述。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相对介电常数测定方法 已知目标深度法 源反射体法 共中心点 层状反射体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