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动方程共方位角三维叠前偏移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程玖兵 王华忠 +1 位作者 耿建华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9-634,共6页
本文针对双平方根(DSR)单程波动方程全三维偏移方法在地震波成像实际应用中面临的计算量大,对覆盖次数很低的窄方位三维地震资料会产生很强的相干噪声,影响成像效果等难题,结合Crossline共炮检距偏移理论,首先推导出了基于双域传播算子... 本文针对双平方根(DSR)单程波动方程全三维偏移方法在地震波成像实际应用中面临的计算量大,对覆盖次数很低的窄方位三维地震资料会产生很强的相干噪声,影响成像效果等难题,结合Crossline共炮检距偏移理论,首先推导出了基于双域传播算子的共方位角叠前深度偏移公式,然后通过坐标变换提出了沿双程垂直走时方向进行递归波场延拓的共方位角叠前偏移新方法。通过对SEG/EAGE盐丘模型合成数据偏移试验,证实了共方位角叠前偏移深度域和时间域成像方法的有效性。将该法和常用的Kirchhoff叠前偏移法同时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偏移处理对比,展示出该法在成像精度与分辨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双平方根 方位角 叠前偏移 古潜山 复杂断裂
下载PDF
论常炮检距地震剖面叠前偏移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在田 孙建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7-136,244,共11页
本文对共炮检距地震剖面叠前偏移方法的几何原理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叠前全偏移方法的新思路,进而提出了实现手段与成像点的位置均与 DMO 方法有所不同的叠前全偏移波动方程法。该方法是将多次覆盖中不同炮检距的地震反射波通过坐标变... 本文对共炮检距地震剖面叠前偏移方法的几何原理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叠前全偏移方法的新思路,进而提出了实现手段与成像点的位置均与 DMO 方法有所不同的叠前全偏移波动方程法。该方法是将多次覆盖中不同炮检距的地震反射波通过坐标变换及相应的波动方程法外推波场,使之一次偏移到它们自身的反射点上,然后进行叠加,即得最终结果。此法适用于任何倾角。对物理模型试算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叠前全偏移波动方程法是可行的,并能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偏移 叠前部分偏移 叠前全偏移 炮检距剖面 偏移的几何原理
下载PDF
用共偏移距反射法拓展地质剖面的解释深度
3
作者 何正勤 潘华 +3 位作者 胡刚 叶太兰 宋毅盛 陈文彬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4-233,共10页
针对核电工程选址中的能动断层地质调查工作需要,提出了利用共偏移距浅层地震反射时间剖面来拓展地质剖面解释深度的技术方法,通过物性和岩性的综合解释来提高对能动断层鉴别及其产状确定的可靠性.探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针对核电工程选址中的能动断层地质调查工作需要,提出了利用共偏移距浅层地震反射时间剖面来拓展地质剖面解释深度的技术方法,通过物性和岩性的综合解释来提高对能动断层鉴别及其产状确定的可靠性.探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地质剖面上描述的断裂破碎带在共偏移距时间剖面上反应明显,二者可以相互印证,优势互补.该技术方法可用于类似工程地质调查和第四系覆盖较薄地区的隐伏断层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勘探 偏移距 能动断层 断裂破碎带 地质剖面
下载PDF
共炮检距剖面相位移时间偏移
4
作者 张叔伦 赵景霞 +2 位作者 孙沛勇 朱光明 李庆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5-588,600,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二维频率—波数域共炮检距剖面叠前时间偏移算法。本文方法在常速条件下将零炮检距剖面的叠后相位移公式推广到非零共炮检距剖面 ,该公式是用数值拟合方法得到的。运用平均速度或叠加速度可使公式的使用范围适应纵向...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二维频率—波数域共炮检距剖面叠前时间偏移算法。本文方法在常速条件下将零炮检距剖面的叠后相位移公式推广到非零共炮检距剖面 ,该公式是用数值拟合方法得到的。运用平均速度或叠加速度可使公式的使用范围适应纵向速度变化。理论上本文的公式只在常速下是精确的 ,但合成记录和野外资料试算表明 ,即使速度变化较大 ,该方法也能有效成像 ,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减少计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检距 剖面相位移 时间偏移 数值拟合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共散射点道集与角道集串级优化叠前偏移速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秦宁 李振春 +2 位作者 杨晓东 张凯 王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3-631,共9页
推导了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叠前深度偏移层析速度分析公式,提出一种共散射点(CSP)道集与角道集串级优化叠前偏移的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CSP道集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获取初始速度,利用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的... 推导了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叠前深度偏移层析速度分析公式,提出一种共散射点(CSP)道集与角道集串级优化叠前偏移的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CSP道集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获取初始速度,利用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进行速度更新。实现步骤概括为:将叠前地震数据映射为CSP道集,利用CSP道集叠加速度谱拾取能量团获取均方根(RMS)速度场;通过Dix公式将RMS速度转换为层速度作为层析的初始输入速度,基于ADCIGs实现叠前深度偏移层析速度反演,最终得到高精度的叠前偏移速度场。断层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叠前偏移 速度分析 层析反演 串级优化 散射点道集 角道集
下载PDF
共偏移距剖面上绕射波的检测方法
6
作者 Landa.,E 周竹生 《四川石油普查》 1989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关键词 偏移距剖面 绕射波 地震资料
下载PDF
混合法VSP共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3
7
作者 熊高君 庄志蕾 +2 位作者 张树林 张学工 贺振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56,165,共2页
VSP处理方法反演地下结构直接、精确,是寻找复杂构造的、隐蔽的油气藏的最重要的方法系列之一。文章提出的混合波场延拓法VSP共炮记录单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就是一种VSP对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方法。首先把波动方程分解为上行和下行... VSP处理方法反演地下结构直接、精确,是寻找复杂构造的、隐蔽的油气藏的最重要的方法系列之一。文章提出的混合波场延拓法VSP共炮记录单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就是一种VSP对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方法。首先把波动方程分解为上行和下行单程波,把波动方程解析解法(傅氏变换法)和数值解法(有限差分法)相结合,提出VSP偏移的混合波场延拓法,以使波场延拓适应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再结合VSP的特点,在波场外推过程中,当在某深度处继续下延波场时,把从上部延拓至此的波场加上此处埋置的检波器的记录结果作为此处的波场;借鉴地面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原理,提出了可适应速度纵横向变化的、可对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单程波动方程混合波场延拓VSP共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纵、横向变速介质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精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垂直地震剖面 炮记录 叠前深度偏移 波动方程 混合延拓法
下载PDF
叠前偏移技术探讨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余庆 李斐 王宇超 《西北油气勘探》 CSCD 2006年第2期31-39,共9页
地震资料处理中,偏移成像是关键步骤之一。本文介绍偏移技术分类、偏移成像方法、叠前时问偏移、叠前深度偏移以及叠前偏移的基础资料准备等偏移的关键方法及技术环节。并以实际资料分析叠前偏移处理获得的地质效果。
关键词 叠后偏移 叠前偏移 中心点道集 反射点道集 叠前时间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下载PDF
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栋 李振春 +2 位作者 孙小东 蒲路 何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46,共5页
为了充分利用大炮检距信息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构造进行叠加成像,基于传统的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元(ZO CRS)叠加提出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CO CRS)叠加方法。对叠加剖面的每个成像点确定叠加算子相应的5个参数是CO CRS叠加方法的关键,采... 为了充分利用大炮检距信息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构造进行叠加成像,基于传统的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元(ZO CRS)叠加提出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CO CRS)叠加方法。对叠加剖面的每个成像点确定叠加算子相应的5个参数是CO CRS叠加方法的关键,采用多参数分步搜索策略,在不同道集中分别搜索相关叠加参数,能够减少COCRS叠加方法的运行时间,有效解决实际生产中计算效率低的难题。模型试算结果证明基于CO CRS叠加得到的成像剖面与传统ZO CRS叠加剖面相比有着较高的信噪比和同相轴连续性,验证了搜索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反射面元叠加 偏移距剖面 运动学参数 多参数优化
下载PDF
共偏移反射面元叠加
10
作者 潘兰 贺剑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4-21,共8页
传统的共反射面元(CRS)叠加都是基于共中心点(CMP)道集做的,只能得到地下均造没有准确归位的叠加剖面。考虑将CRS方法的优势扩展到成像域,即基于共散射点(CSP)道集进行CRS叠加,该方法的第一步就是获得高信噪比的CSP道集。针对... 传统的共反射面元(CRS)叠加都是基于共中心点(CMP)道集做的,只能得到地下均造没有准确归位的叠加剖面。考虑将CRS方法的优势扩展到成像域,即基于共散射点(CSP)道集进行CRS叠加,该方法的第一步就是获得高信噪比的CSP道集。针对传统的CSP映射方法存在映射噪声、映射效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CSP道集映射方法,然后对CSP道集进行偏移成像,称作共偏移反射面元(CMRE)叠加。由于考虑了相邻的CSP道集,增加了叠加道数,能够得到一个高质量的偏移剖面。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的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元叠加 散射点道集 信噪比 映射方法 偏移反射面元叠加 偏移剖面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复杂地区三维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1
作者 何光明 贺振华 +2 位作者 黄德济 王翠华 张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48,共3页
在四川东部复杂地区,地表起伏大,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表层速度变化剧烈;地腹构造褶皱强烈,逆冲断层发育,地震波传播速度纵横向变化大。为了得到好的成像效果,在作好静校正处理的基础上还要选择合适的偏移方法。折射层析静校正通过迭... 在四川东部复杂地区,地表起伏大,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表层速度变化剧烈;地腹构造褶皱强烈,逆冲断层发育,地震波传播速度纵横向变化大。为了得到好的成像效果,在作好静校正处理的基础上还要选择合适的偏移方法。折射层析静校正通过迭代求解,获得表层速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静校正量的计算,它将首波方法的稳定性和回折波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复杂地区静校正问题;叠前时间偏移是复杂构造成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适应纵横向速度变化较大的情况,适用于大倾角的偏移成像。影响偏移成像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偏移孔径和偏移速度。偏移孔径过小,偏移剖面将损失陡倾角的同相轴;偏移的孔径过大,会降低低信噪比资料的偏移质量,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倾角来确定孔径。叠前偏移对偏移速度较敏感,较小的速度误差都可能影响偏移成像效果,在实际使用中通过迭代确定最佳偏移速度。文章对多个复杂地区的三维资料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获得了归位精度高、质量好、断层断点清楚的成像剖面,为完成地质任务提供了较好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复杂构造 静校正 叠前偏移 速度 地震剖面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崔汝国 覃天 +2 位作者 凌勋 贾明辰 段云卿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41-544,共4页
零炮检距剖面是地震反射成像过程中的重要成果。通过弯曲反射界面模型,分析了共中心点(CMP)道集与共反射点(CRP)道集的差别,认为当反射界面倾斜时,常规处理中的CMP叠加不能得到准确的零偏移距剖面,而沿CRP道集叠加的叠前时间偏移能得到... 零炮检距剖面是地震反射成像过程中的重要成果。通过弯曲反射界面模型,分析了共中心点(CMP)道集与共反射点(CRP)道集的差别,认为当反射界面倾斜时,常规处理中的CMP叠加不能得到准确的零偏移距剖面,而沿CRP道集叠加的叠前时间偏移能得到准确的零偏移距剖面,另外,还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的实现方法和步骤,包括预处理、偏移速度场的建立和偏移后CRP道集的处理等,并结合实际资料进行了效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移距剖面 中心点道集 反射点道集 叠加 叠前时间偏移
下载PDF
双平方根单程波动方程叠前τ偏移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玖兵 马在田 +1 位作者 耿建华 王华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0-267,共8页
本文将常规双平方根(DSR)单程波动方程从深度域变换到双程垂直走时(τ)域,由此推导出可从数学上实现“沉降观测”的单程波DSR传播算子.其递归波场延拓算法包含波数域针对常速背景的相移处理和空间域针对横向速度扰动的相位校正,可以应... 本文将常规双平方根(DSR)单程波动方程从深度域变换到双程垂直走时(τ)域,由此推导出可从数学上实现“沉降观测”的单程波DSR传播算子.其递归波场延拓算法包含波数域针对常速背景的相移处理和空间域针对横向速度扰动的相位校正,可以应对上覆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对构造成像的影响.结合零炮检距、零时间成像条件,提出了在τ域进行波场延拓与成像的DSR方程叠前偏移新方法.为了克服其全三维偏移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本文采用稳相近似,在crossline常炮检距偏移理论基础上推导了实用的共方位角叠前τ偏移方法.数值试验表明,DSR方程叠前τ偏移在强横向非均匀介质中的成像精度与分辨率优于传统的时间域成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方根 波动方程 叠前偏移 双程垂直走时 方位角
下载PDF
三维VSP波动方程保幅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铭成 李录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8995-8999,共5页
VSP偏移成像技术在VSP资料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地下复杂构造进行精确成像,常要求对VSP数据进行三维叠前偏移处理。传统的单程波方程延拓计算时只能保证相位信息的正确性,没有对振幅做任何处理,存在保幅性较差的问题,不利于将其... VSP偏移成像技术在VSP资料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地下复杂构造进行精确成像,常要求对VSP数据进行三维叠前偏移处理。传统的单程波方程延拓计算时只能保证相位信息的正确性,没有对振幅做任何处理,存在保幅性较差的问题,不利于将其结果运用到岩性分析中去。以保幅型单程波偏移算子为基础,研究了三维VSP单程波动方程保幅偏移成像方法。并在实际资料中,采用了保幅型三维地震道插值方法,对非规则网格炮点采集的三维VSP数据进行插值,保证了波动方程保幅偏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VSP 波动方程 叠前偏移 保幅偏移 接收点道集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应用
15
作者 陈洪堤 龚小金 秦玉芳 《江汉石油科技》 2005年第3期10-14,共5页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复杂地区地震资料成像的有效方法。应用研制的基于地表的炮域波动方程FFD混合算法对江汉平原海相、鄂西渝东山地等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的地震资料进行了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常规时间偏移剖面相比,...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复杂地区地震资料成像的有效方法。应用研制的基于地表的炮域波动方程FFD混合算法对江汉平原海相、鄂西渝东山地等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的地震资料进行了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常规时间偏移剖面相比,其构造层位清楚,断层、断点清晰,取得了明显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叠前偏移 深度偏移 地震数据处理 偏移成像 复杂构造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应用 时间偏移剖面 地震资料
下载PDF
椭圆展开共反射点叠加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青春 刘怀山 +3 位作者 Kondrashkov V V 李国都 林依华 高静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232,共11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均匀介质条件下椭圆展开共反射点(CRP)叠加原理,并引入双参数(上行波与下行波的速度比和平均速度)来解决非均匀介质条件下的叠加成像,严密论证了所求得的速度是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速度,并结合理论模型计算和地震资料... 本文详细介绍了均匀介质条件下椭圆展开共反射点(CRP)叠加原理,并引入双参数(上行波与下行波的速度比和平均速度)来解决非均匀介质条件下的叠加成像,严密论证了所求得的速度是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速度,并结合理论模型计算和地震资料处理证实,利用椭圆展开CRP方法可以对复杂地质剖面求取准确的共反射点叠加速度和正确的零偏移距剖面,得到的成像效果远优于传统共中心点(CMP)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展开 速度分析 反射点(CRP)叠加 偏移距剖面 中心点(CMP)
下载PDF
关于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杨锴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6,共5页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叠加是一种特殊的零偏移距成像方法,实践中它具有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和完全数据驱动实现的鲜明特色,CRS叠加理论认为在得到高质量的零偏移距剖面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三个有用的波场属性参数剖...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叠加是一种特殊的零偏移距成像方法,实践中它具有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和完全数据驱动实现的鲜明特色,CRS叠加理论认为在得到高质量的零偏移距剖面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三个有用的波场属性参数剖面反演宏观速度模型,CRS叠加剖面之后的叠后深度偏移质量将超过叠前深度偏移.虽然CRS叠加倡导的成像方式和承诺的上述理想境界带来了全新的启示,但是实践中这些特色同样带来了令人困扰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倾角分解CRS叠加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即是作者通过上述实践之后对CRS叠加方法形成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元(CRS)叠加 偏移距剖面 波场属性参数 倾角分解CRS叠加
下载PDF
叠前共反射面元叠加成像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石星 张绪建 梁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7-540,共4页
复杂构造和深层石炭系已成为在准噶尔盆地寻找有利油气区带的重要领域之一,但这些地区资料往往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叠前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利用常规叠加速度可以获得比常规叠加剖面更高的信噪比,特别对复杂构造连续性的提高有一定的效... 复杂构造和深层石炭系已成为在准噶尔盆地寻找有利油气区带的重要领域之一,但这些地区资料往往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叠前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利用常规叠加速度可以获得比常规叠加剖面更高的信噪比,特别对复杂构造连续性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它与叠前偏移技术结合处理是提高资料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菲涅尔带 零炮检距射线 入射角 孔径 叠前偏移 反射面元
下载PDF
用地表地震资料确定深度剖面和层速度
19
作者 John W.C.Sherwood 刘银斌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0年第2期46-51,共6页
首先,本文论述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常规地震处理由作为输入的未叠加的反射地震资料和随后作为输出的典型的共深度点(CDP)叠加时间剖面组成。除极简单的情况外,同时将形成一个偏移时间剖面。问题是在最终剖面上的时间构造不一定代表地球... 首先,本文论述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常规地震处理由作为输入的未叠加的反射地震资料和随后作为输出的典型的共深度点(CDP)叠加时间剖面组成。除极简单的情况外,同时将形成一个偏移时间剖面。问题是在最终剖面上的时间构造不一定代表地球内部真实的深度构造。当横向速度变化明显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速度 地震资料 深度点 时间剖面 深度剖面 横向速度变化 反射地震 深度偏移 叠加剖面 正常时差
下载PDF
地震海洋学新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海斌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6-391,共16页
多尺度动力过程是当前海洋学研究的重点。地震海洋学能在数百km的剖面上获得分辨率为10 m的高质量数据,基于该数据能够解析涡旋边缘的亚中尺度动力现象(如北冰洋地震剖面研究发现的漂亮旋臂)和内孤立波的振幅垂向结构,并能够进行内孤立... 多尺度动力过程是当前海洋学研究的重点。地震海洋学能在数百km的剖面上获得分辨率为10 m的高质量数据,基于该数据能够解析涡旋边缘的亚中尺度动力现象(如北冰洋地震剖面研究发现的漂亮旋臂)和内孤立波的振幅垂向结构,并能够进行内孤立波波形变化与混合参数分布叠合分析等,本文对这些方面获得的新认识和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共偏移距剖面叠前偏移方法充分利用多道地震的多次覆盖特点,获得随时间变化的一系列地震图像,为地震海洋学在海洋内部结构的时空演变研究方面增添了利器。因此,地震海洋学提供的新的时空视角必将在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洋学 涡旋 内孤立波 多尺度动力过程 共偏移距剖面叠前偏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