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命名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 命名 细胞因子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 黏附分子 协同刺激分子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CD40与白细胞介素4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唐莹莹 梅红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2977-2980,共4页
目的分析共刺激分子CD40与白细胞介素4(IL-4)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作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组,包括44例急性期患儿及36例缓解期患儿。并选择9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共刺激分子CD40与白细胞介素4(IL-4)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作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组,包括44例急性期患儿及36例缓解期患儿。并选择9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CD40、IL-4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CD40与IL-4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D40、IL-4对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诊断效能。结果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组CD40、IL-4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急性期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CD40、IL-4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缓解期患儿(均P<0.05)。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CD40和IL-4水平呈正相关(P<0.05)。CD40、IL-4、CD40联合IL-4诊断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795、0.882,敏感度分别为0.663、0.625、0.788,特异度分别为0.934、0.902、0.923。结论共刺激分子CD40、IL-4可能参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发生、发展,测定CD40、IL-4水平或能够辅助此类疾病的诊断以及疾病活动情况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刺激分子CD40 白细胞介素4 诊断 病情评估 儿童
下载PDF
小鼠可溶性CD83对树突状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和共刺激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军发 黄保军 +5 位作者 熊平 冯玮 徐勇 方敏 郑芳 龚非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92-796,共5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小鼠CD83(mCD83)对树突状细胞(DC)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共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克隆mCD83基因,构建mCD83胞外功能区与人IgG1αFc段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mCD83-hIg,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可溶性mCD83-hIg融合蛋白。采用ELIS... 目的:研究可溶性小鼠CD83(mCD83)对树突状细胞(DC)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共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克隆mCD83基因,构建mCD83胞外功能区与人IgG1αFc段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mCD83-hIg,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可溶性mCD83-hIg融合蛋白。采用ELISA、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mCD83-hIg融合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用mCD83-hIg处理小鼠DC细胞系(DC2.4)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影响;采用混合白细胞培养试验,检测mCD83-hIg对DC2.4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及产生IL-2和IFN-γ的影响。结果:酶切和序列测定鉴定显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完全正确;mCD83-hIg对DC2.4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无影响,但可下调DC2.4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mCD83-hIg处理过的DC2.4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及产生IL-2和IFN-γ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mCD83-hIg可抑制DC表达共刺激分子并下调DC共刺激活性,从而抑制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和产生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D83-hIg 树突状细胞 DC2.4 刺激分子 刺激作用 混合白细胞培养 T细胞增殖 IL-2 IFN-γ
下载PDF
HBV慢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28/B7家族共刺激分子mRNA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琳 赵春楠 +2 位作者 史进方 彭群新 顾国浩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化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CTLA-4及其配体CD80、CD86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2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4例肝硬化(LC组)、28例原发性肝癌...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化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CTLA-4及其配体CD80、CD86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2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4例肝硬化(LC组)、28例原发性肝癌(HCC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共刺激分子CD28、CTLA-4、CD86、CD80mRNA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28mRNA表达在CHB组下降显著(t=-2.11,P<0.05);CTLA-4mRNA在疾病各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CHB组(t=-2.52,P<0.05),LC组(t=-2.11,P<0.05),HCC组(t=-2.56,P<0.05);CD86mRNA在疾病各组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CHB组(t=-3.68,P<0.01),LC组(t=-2.99,P<0.01),HCC组(t=-4.42,P<0.01);CD28/CTLA-4mRNA表达在HCC组显著升高(t=2.12,P<0.05);CD80/CD86mRNA表达随着HBV的慢性化进程出现不同程度显著升高:CHB组(t=2.10,P<0.05),LC组(t=2.59,P<0.05),HCC组(t=3.74,P<0.01)。结论 HBV感染患者CD28/B7家族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异常与其免疫功能紊乱和慢性化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白细胞 单核 刺激分子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白血病细胞共刺激分子和MHC分子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谢晓宝 邱国强 盛立霞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检测各型白血病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MHC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66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细胞及15例正常人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80(B7-1)、CD86(B7-2)、HLA-DR和HLA-... 目的检测各型白血病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MHC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66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细胞及15例正常人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80(B7-1)、CD86(B7-2)、HLA-DR和HLA-ABC的表达。结果所有66白血病患者,仅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与1例B-ALL表达CD80,其余均为CD80阴性表达;CD86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组的表达低于健康对照;HLA-DR的表达仅在CML细胞低于对照。所有白血病及正常人PBMC上HLA-ABC表达均为强阳性。在4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CD86阳性占18例(40%),CD86的表达在M4和M5亚型AML中最高;HLA-DR阳性25例(55%),HLA-DR在M2、M4、M5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亚型,而在M3型表达HLA-DR均为阴性;CD80、HLA-ABC在不同FAB亚型的表达无差异。CD86在高危核型及Ph+组的表达低于低危核型组。共刺激分子及MHC分子的表达与诱导化疗的疗效未发现有相关。结论各型白血病存在不同程度的B7或HLA-DR表达的缺陷。上调HLA-Ⅱ抗原及协同刺激分子在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对设计高效的白血病免疫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刺激分子 人类白细胞抗原
下载PDF
IL-2对晚期胃癌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的调节及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黎飞 徐景明 +4 位作者 许刚 郝洪峰 王冬青 张明徽 曹雪涛 《前卫医药杂志》 2001年第6期427-429,433,共4页
目的 观察中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Mo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探讨白细胞介素 2 (IL 2 )对共刺激分子的调节作用 ,及其相关的免疫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中晚期胃癌患者MoDC ,FACS分析IL 2活化前后MoDC表面... 目的 观察中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Mo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探讨白细胞介素 2 (IL 2 )对共刺激分子的调节作用 ,及其相关的免疫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中晚期胃癌患者MoDC ,FACS分析IL 2活化前后Mo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荧光强度 ,Western印迹分析IL 2对MoDC胞内核转录因子NF kB活化的影响。结果 培养 6d的中晚期胃癌患者MoDC表面共刺激分子B7 1(CD80 )和B7 2 (CD86)表达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正常人 ,分别占细胞群体的 ( 12 .5± 1.7) %和 ( 2 2 .5± 1.2 ) % ;而培养 5d经IL 2培养 2 4h的MoDC ,B7 1和B7 2的表达增强 ,分别为 ( 3 0 .0±2 .5 ) %和 ( 5 8.0± 3 .4 ) %。Western印迹分析可见 ,IL 2处理后 ,中晚期胃癌患者的MoDC胞内NF kBp5 0呈明显的活化状态。 结论 中晚期胃癌患者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低下 ,IL 2能活化DC ,调节其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且可能与信号转导途径的核转录因子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白细胞介素2 刺激分子 信号转导 胃癌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血清共刺激分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光成 易婷婷 +3 位作者 刘素兰 蒋兴亮 郭晓兰 张国元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8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血清共刺激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28(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LAG3)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CHB患者31例(CHB组)和体检健康者23例(对照...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血清共刺激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28(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LAG3)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CHB患者31例(CHB组)和体检健康者23例(对照组),CHB组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取对照组和CHB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48周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CD28、CTLA4和LAG3,检测HBV-DNA载量、HBe Ag判断病毒学应答(VR)及HBe Ag转阴情况。结果 CHB组随访到24周时仍31例、48周时仅10例。CHB组治疗前血清CD28、CTLA4和LAG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8周血清CD28、CTLA4和LAG3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血清CD28和CTLA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血清LAG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VR共27例、HBe Ag转阴13例。CHB患者VR后血清LAG3水平较VR前升高(P<0.05),HBe Ag转阴后血清LAG3和CTLA4水平高于转阴前(P均<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CD28、CTLA4和LAG3水平降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使其水平逐渐升高,其中LAG3可能具有预测疾病转归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刺激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2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和活化标志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冷建杭 卓广超 +3 位作者 王克义 汪子伟 彭亮 张玉芳 《浙江检验医学》 200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活化分子标志在类风湿关节炎(RA)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膜液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CD28/B7(CD80,CD86)、CD154(CD40L)/CD40和淋巴细胞活化标志 CD25、HLA-DR表达...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活化分子标志在类风湿关节炎(RA)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膜液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CD28/B7(CD80,CD86)、CD154(CD40L)/CD40和淋巴细胞活化标志 CD25、HLA-DR表达。结果:RA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D86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B淋巴细胞CD40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而B淋巴细胞CD80表达,T淋巴细胞CD28、CD154表达及关节滑膜液T、B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RA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CD25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 (P【0.01),关节滑膜液T、B淋巴细胞HLA-DR表达及B淋巴细胞CD25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RA患者中存在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和活化标志异常表达,这将为临床诊断治疗RA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淋巴细胞 协同刺激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
下载PDF
Tfh细胞相关作用分子在EAE中的调节作用
9
作者 沈新月 石郑浩 +2 位作者 任安艳 葛汝丽 范雪丽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7-402,共6页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表达的表面分子可诱导的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Tfh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在实验性自...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表达的表面分子可诱导的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Tfh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AE模型组,每组各20只。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35-55)与完全福氏佐剂(FAC)混合乳液皮下注射法建立EAE模型。剔除死亡及造模失败小鼠5只,最终对照组18只、EAE模型组17只入组。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小鼠脑、脊髓中炎症细胞浸润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脑、脊髓组织PD-1、ICOS、IL-21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中PD-1、ICOS、IL-2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EAE模型组小鼠发病高峰期可见脑、脊髓组织炎症细胞明显浸润,可围绕于血管周围形成袖套样。与对照组比较,EAE模型组脑、脊髓组织ICOS、IL-21表达量增多(均P<0.05),PD-1表达量低(P<0.05);EAE模型组发病高峰期脑组织ICOS mRNA、IL-21 mRNA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而PD-1 mRNA表达低(P<0.05)。结论Tfh细胞表达的表面分子PD-1和ICOS及其分泌的IL-21可能参与了EAE的发病过程,并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脑脊髓炎 自身免疫性 实验性 程序性死亡因子-1 可诱导的刺激分子 白细胞介素21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2和共刺激分子B_(7-1)联合修饰肿瘤细胞疫苗诱导抗肿瘤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华茂 姜洁 +2 位作者 孔北华 马道新 江森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4-358,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白细胞介素 1 2 (IL 1 2 )和共刺激分子 (costimulatorymolecule)B7 1 基因联合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对大鼠卵巢上皮癌腹腔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酶切、去磷酸化、连接、重组的方法 ,构建携带B7... 目的 探讨经白细胞介素 1 2 (IL 1 2 )和共刺激分子 (costimulatorymolecule)B7 1 基因联合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对大鼠卵巢上皮癌腹腔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酶切、去磷酸化、连接、重组的方法 ,构建携带B7 1 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mB7 1 SN ,以脂质体介导法 ,建立高表达细胞株NuTu 1 9/B7 1 、NuTu 1 9/IL 1 2及双基因联合表达细胞株NuTu 1 9/IL 1 2 B7 1 ,并以转染空载体pLXSN的细胞NuTu 1 9/Neo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细胞在大鼠体内的致瘤性 ;将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各组肿瘤细胞 ,以皮下接种方式免疫动物 ,观察其对卵巢癌腹腔转移大鼠模型生存期的影响 ,及对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杀伤活性的作用。结果 本研究构建pLmB7 1 SN成功。建立的NuTu 1 9/B7 1 、NuTu 1 9/IL 1 2和NuTu 1 9/IL 1 2 B7 1 细胞株中mB7 1 和mIL 1 2稳定表达。与对照组细胞相比 ,各组肿瘤细胞在动物体内的致瘤性有不同程度下降。B7 1 组[NuTu 1 9/BT 1 (B7 1 单独免疫 ) ]和IL 1 2组 [NuTu 1 9/IL 1 2 (IL 1 2单独免疫 ) ]大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 (PI)分别为 2 4和 4 6 ,后者与对照组 (PI=1 0 5)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而联合组 [NuTu 1 9/IL 1 2 B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刺激分子B7-1 肿瘤细胞疫苗 诱导 实验研究 基因疗法 卵巢肿瘤 肿瘤移植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2、γ干扰素协同共刺激分子B7-1诱导淋巴细胞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虹 俞文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65-1265,共1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Γ干扰素 刺激分子 B7-1 诱导 淋巴细胞 肿瘤 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通过阻断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及白细胞介素33调节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波 李文娜 +4 位作者 李欣 李慧研 陈悦彤 李媛 丁海涛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阻断白细胞介素33(IL-33)、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慢性肝纤维化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的影响。方法模型组与正常组BALB/c小鼠各40只,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中Th1/Th2/Th17细胞比例、... 目的探讨联合阻断白细胞介素33(IL-33)、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慢性肝纤维化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的影响。方法模型组与正常组BALB/c小鼠各40只,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中Th1/Th2/Th17细胞比例、联合阻断IL-33与ICOS后肝纤维化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中干扰素γ、IL-4、IL-17表达水平以及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组间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未阻断组相比,阻断IL-33/ICOS组Th2、Th17细胞比例明显下调(Th2:65.96%±6.04%与49.09%±7.03%;Th17:19.17%±4.03%与9.56%±2.03%),Th1细胞比例及Th1/Th2比值上调(Th1:17.14%±3.02%与31.93%±5.02%;Th1/Th2:0.28±0.06与0.6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5、6.03、7.14、4.28,P值均<0.05)。进入慢性炎症阶段(10周)后,与未阻断组相比,阻断组肝纤维化小鼠IL-4、IL-17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IL-4:(84.75±14.35)pg/ml与(77.88±19.61)pg/ml;IL-17:(72.38±15.13)pg/ml与(36.38±8.65)pg/ml],干扰素γ的表达水平上调[(37.25±11.51)pg/ml与(77.88±19.6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IL-4:4.71;IL-17:5.84;干扰素γ:5.05,P值均<0.05)。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阻断组在肝纤维化13周时肝细胞坏死情况、肝小叶结构紊乱情况及纤维组织增生较未阻断组明显减轻。结论联合阻断ICOS信号通路及IL-33可调节Th2及Th17极化,下调炎症反应,抑制或防止纤维化的发生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白细胞介素33 T淋巴细胞亚群 可诱导刺激分子
原文传递
人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及鉴定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郭建巍 蔡美英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71,150,共5页
目的 从健康人外周血中诱导高纯度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方法 用贴壁法从健康人外周血获取单核细胞 ,对传统的诱导方法加以改进 ,经 GM- CSF(10 0 ng/ ml)和 IL- 4(5 0 0 U/ m l)持续诱导 7天 ,在此期间不再补充新的细胞... 目的 从健康人外周血中诱导高纯度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方法 用贴壁法从健康人外周血获取单核细胞 ,对传统的诱导方法加以改进 ,经 GM- CSF(10 0 ng/ ml)和 IL- 4(5 0 0 U/ m l)持续诱导 7天 ,在此期间不再补充新的细胞因子、新鲜培养基和促成熟因子 ,以获取高纯度 DC。结果 经上述方法处理后 ,从健康人外周血中诱导出了大量高纯度 DC,其能高表达 HL A- 、 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 ,显示出成熟 DC的特征。这些 DC能强烈诱导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埴 ,其内吞能力在第 3天达最高 ,之后明显下降。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从外周血获取大量成熟 DC的方法经济、简便 ,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介素4 HLA-I HLA-Ⅱ类分子 刺激分子 外周血
下载PDF
阿奇霉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柏翠 李玉山 +1 位作者 聂娜娜 张秋业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探讨阿奇霉素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选择16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为研究对象,1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无菌条件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PB...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探讨阿奇霉素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选择16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为研究对象,1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无菌条件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PBMC,体外经rhGM-CSF、rhIL-4诱生DCs。哮喘组置于不同浓度阿奇霉素(0 mg/L、0.1 mg/L、10.0 mg/L)条件下,对照组无阿奇霉素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CD83、CD80和CD86的表达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L-12水平。结果:(1)哮喘组CD83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P>0.05),CD86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7,P<0.05),CD80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P>0.05)。(2)哮喘组IL-10、IL-1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31、3.39,P<0.01)。(3)浓度为0.1 mg/L组和10.0 mg/L组CD83、CD80和CD86的表达与0 mg/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031~1.022,P均>0.05)。(4)浓度为0.1 mg/L组和10.0 mg/L组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0 mg/L组(q=3.042或4.502,P<0.01),前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460,P>0.05);浓度为0.1 mg/L组IL-12水平明显低于0 mg/L组和10.0 mg/L组(q=3.148或3.940,P<0.01),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792,P>0.05)。(5)哮喘组DCs分泌IL-10与IL-12成正相关(r=0.740,P<0.01),而对照组IL-10与IL-12无相关性(r=0.232,P>0.05)。结论:(1)支气管哮喘患儿DCs存在功能缺陷,主要表现在CD86表达升高、IL-10、IL-12分泌减少;(2)阿奇霉素对哮喘患儿DCs表面CD80、CD86、CD8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DCs分泌IL-10、IL-12且具有一定浓度依赖性,对DCs有负向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树突状细胞 刺激分子 白细胞介素 支气管哮喘
下载PDF
IL-10对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良华 熊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 IL- 1 0对培养的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 Ficoll- Hy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 PBMC,以细胞贴壁法分离得单核细胞。在 RPMI1 640培养液中加入 rh GM- CSF和rh IL- 4诱生树突状细胞 ( DC) ,分别在培养第 8... 目的 探讨 IL- 1 0对培养的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 Ficoll- Hy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 PBMC,以细胞贴壁法分离得单核细胞。在 RPMI1 640培养液中加入 rh GM- CSF和rh IL- 4诱生树突状细胞 ( DC) ,分别在培养第 8,第 1 3d时加入 0 ,1 2 .5 ,2 5 ,5 0 ,1 0 0 ng/ml浓度梯度的 IL-1 0。作用 2 d后 ,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术分析 DC表型。结果 IL- 1 0对成熟 DC的表型表达无影响 ;IL - 1 0抑制未成熟 DC的共刺激分子 CD 86和 DC成熟特异标志 CDla,CD83的表达 ,对 CD80的表达没有影响 ;对未成熟 DC的 类抗原 HLA- DR的表达率无影响 ,但使其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降低 ;IL- 1 0能使未成熟的 DC向耐受原性抗原提呈细胞 ( APC)转化。结论 为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刺激分子 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DR
下载PDF
T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壮 黄瑾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2-353,共2页
关键词 T淋巴细胞刺激分子 支气管哮喘 IGE抗体 白细胞介素13
原文传递
T细胞CD28家族受体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许雪梅 唐宗生 李志鸿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9-1013,共5页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上升快。关于哮喘发病机制研究众多。研究认为共刺激分子CD28-B7-1/B7-2、ICOS-ICOSL、CTLA-4-B7-1/B7-2、PD-1-PDL-1/PDL-2、BTLA-HVEM 5条共刺激信号通路主要影响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上升快。关于哮喘发病机制研究众多。研究认为共刺激分子CD28-B7-1/B7-2、ICOS-ICOSL、CTLA-4-B7-1/B7-2、PD-1-PDL-1/PDL-2、BTLA-HVEM 5条共刺激信号通路主要影响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并导致Th1/Th2分化比例失衡,在过敏性疾病和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作者综合叙述有关T细胞CD28家族受体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28 可诱导刺激分子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B和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 哮喘 综述
下载PDF
一种自体胃癌特异性淋巴细胞的活力方法及其对荷瘤SCID小鼠的治疗作用评价
18
作者 毕建威 高军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 建立实用的活化胃癌特异性淋巴细胞的方法及评价其杀瘤作用。方法 临床获得胃癌、骨髓和淋巴细胞,肿瘤接种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成瘤传代,另一部分制备成肿瘤抗原;骨髓细胞体外转基因活化成DC细胞;淋巴细胞在肿瘤抗... 目的 建立实用的活化胃癌特异性淋巴细胞的方法及评价其杀瘤作用。方法 临床获得胃癌、骨髓和淋巴细胞,肿瘤接种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成瘤传代,另一部分制备成肿瘤抗原;骨髓细胞体外转基因活化成DC细胞;淋巴细胞在肿瘤抗原和活化的DC细胞共同作用下活化成特异性淋巴细胞。将SCID小鼠成瘤传代的胃癌细胞同特异性淋巴细胞混合接种SCID,观察肿瘤生长30d。结果 胃癌特异性淋巴细胞(1×10^7)培养液中IFN-γ为(760±78)pg/ml,IL-4为(150±57)pg/ml,IL-12为1.0-1.5ng/24h;而未活化的淋巴细胞上清IFN-γ为(320±45)pg/ml,IL-4为(420±54)pg/ml,未检到IL-12的分泌。特异性和未活化的淋巴细胞对SCID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43.2%和4.2%,病理检测治疗后瘤灶内有大量CD8细胞浸润。结论 应用本法进行个体性活化淋巴细胞治疗肿瘤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免疫肿瘤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特异性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12 刺激分子B7-1 联合免疫缺陷性 小鼠 细胞活化 免疫疗法
下载PDF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免疫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晨晨 张继秀 +1 位作者 魏琴 姜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5-582,共8页
目的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ICOS)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方法80只BALB/c小鼠(体质量18~22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40只。按10000个原头节/只腹腔注射制备细粒... 目的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ICOS)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方法80只BALB/c小鼠(体质量18~22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40只。按10000个原头节/只腹腔注射制备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模型,腹腔接种2、8、30、60、180 d后,测定小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检测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IL-4含量。取小鼠肝脏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实时定量PCR(q PCR)技术检测小鼠肝组织中ICOS表达水平。结果细粒棘球蚴感染后2、8、30、60、180 d,小鼠血清ALT、AST和AL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82、6.347、52.186,P均<0.05)。感染后2[(61.72±9.89)vs.(50.65±4.67)U/L]、30 d[(80.61±23.71)vs.(67.75±9.79)U/L],感染组小鼠血清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感染后2[(181.06±60.61)vs.(115.58±17.66)U/L]、180 d[(137.84±29.01)vs.(108.05±10.33)U/L],感染组小鼠血清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感染后2[(162.90±21.04)vs.(64.54±5.99)U/L]、8[(176.36±24.56)vs.(62.70±9.21)U/L]、30 d[(138.86±13.59)vs.(58.60±5.28)U/L],感染组小鼠血清AL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感染后30 d,感染组小鼠肝脏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感染后60 d,小鼠肝脏结构未见明显改变;感染后180 d,小鼠包囊浸润区肝脏可见大量上皮样细胞呈纤维化生长,生成角质层,在病灶区及肝细胞间隙有大量红细胞存在。感染组小鼠肝脏中ICOS呈阳性表达,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肝细胞胞质中,ICOS表达水平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ICOS m RNA在感染180 d后相对表达量为2.732±0.094,明显高于感染后2 d(0.746±0.049)。对照组小鼠血清IL-4、IL-10水平在细粒棘球蚴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无显著变化;感染组小鼠血清IL-4、IL-10水平分别于感染后180 d和60 d达高峰。感染后8[(22.50±3.24)vs.(5.82±0.49)pg/m L]、30[(15.49±4.73)vs.(5.10±1.38)pg/m L]、60[(36.93±6.14)vs.(4.13±1.19)pg/m L]、180 d[(198.35±0.70)vs.(4.19±0.98)pg/m L],感染组小鼠血清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感染后2[(4.84±1.91)vs.(2.11±1.03)pg/m L]、8[(44.72±14.63)vs.(3.16±0.60)pg/m L]、30[(25.47±8.00)vs.(3.83±1.87)pg/m L]、60[(187.16±60.44)vs.(3.69±1.05)pg/m L]、180 d[(85.40±7.15)vs.(3.25±0.93)pg/m L],感染组小鼠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肝脏出现ICOS高表达;随感染时间的延长,ICOS阳性表达逐渐增强,免疫活化水平逐渐升高,导致免疫炎症引起的肝细胞损伤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可诱导刺激分子 炎症因子 白细胞介素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内CD4^+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朝荣 吕海金 +3 位作者 孙瑶 安玉玲 范明明 易慧敏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后肝内CD4+T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25只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control组和MSC组,每组75只。其中MSC组和control组均为HIRI模型小鼠,MSC组通过下腔静脉注射HUC-MSCs,cont...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后肝内CD4+T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25只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control组和MSC组,每组75只。其中MSC组和control组均为HIRI模型小鼠,MSC组通过下腔静脉注射HUC-MSCs,control组通过下腔静脉注射生理盐水,sham组仅进行开腹、关腹等操作,不行血管夹闭。分别于术后6、12、24 h,每组随机取15只小鼠,用于眼球取血法采血及取肝组织样本,每组剩下的30只小鼠用于肝内单核细胞的提取。比较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肝内单核细胞数量,CD4+T细胞比例、数量和阳性率;比较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血清和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含量,及肝组织内共刺激分子B7-1和B7-2信使核糖核酸(m RNA)表达水平。结果术后12、24 h,control组的肝内单核细胞数量明显高于sham组,而MSC组的肝内单核细胞数量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1~0.05)。术后6、12、24 h,control组的CD4+T细胞比例、数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ham组(均为P<0.01),MSC组的CD4+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1~0.05);术后12、24 h,MSC组的CD4+T细胞数量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1~0.05)。术后6、12、24 h,control组血清和肝组织中的IL-17含量均高于sham组(均为P<0.01),而MSC组血清和肝组织中的IL-17含量均低于control组(均为P<0.01)。术后6 h,control组B7-2的m RNA表达水平高于sham组(P<0.05);术后12、24 h,control组B7-1和B7-2的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sham组(均为P<0.01),而MSC组B7-1和B7-2的m RNA表达水平均低于control组(均为P<0.01)。结论 HUC-MSCs抑制HIRI后肝内CD4+T细胞的数量和IL-17的分泌,同时减少肝内单核细胞数量及B7-1和B7-2 m RNA表达,减轻H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 CD4+T细胞 白细胞介素(IL)-17 单核细胞 刺激分子 流式细胞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