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参数多级优化的共反射面叠加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振春 姚云霞 +1 位作者 马在田 王华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6-161,共6页
基于 Hubral共反射面叠加的思想 ,考虑到计算效率和成像精度 ,本文提出了参数多级优化的共反射面叠加方法。这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场 ,仅需已知近地表速度和依赖于波场三参数的地震成像方法。它不仅能够改进模拟零炮检距剖面 ,提高... 基于 Hubral共反射面叠加的思想 ,考虑到计算效率和成像精度 ,本文提出了参数多级优化的共反射面叠加方法。这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场 ,仅需已知近地表速度和依赖于波场三参数的地震成像方法。它不仅能够改进模拟零炮检距剖面 ,提高深层的信噪比 ,而且可以给出用于反演速度场的地震三参数剖面。通过凹陷模型和 Marmousi模型的试算以及胜利油田实际资料的试处理 ,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叠加方法 应用 模拟 零炮检距 信噪比 地震三参数 参数多级优化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对共反射面叠加的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田文辉 李振春 孙小东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32-937,共6页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考虑了反射层的局部特征和第一菲涅耳带内的全部反射,更充分挖掘了多次覆盖数据的潜力.但在地下介质复杂并存在倾斜层时存在反射点分散的情况,从而影响了CRS叠加效果.本文从射线理论出发,在考虑反射层局部特征的情况...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考虑了反射层的局部特征和第一菲涅耳带内的全部反射,更充分挖掘了多次覆盖数据的潜力.但在地下介质复杂并存在倾斜层时存在反射点分散的情况,从而影响了CRS叠加效果.本文从射线理论出发,在考虑反射层局部特征的情况下,推导了水平地表和起伏地表情况下计算真实反射点分散程度的公式,最终将反射点分散程度定量表达出来.通过对反射点分散程度的控制,从CRS道集中抽取出共反射点(CRP)道集,在CRP道集中而不是在CRS道集中实现叠加,其效果应比传统的CRS叠加效果要好.利用水平地表和起伏地表的模型验证了本文所推导的公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公式在实际资料处理中的运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叠加 射线理论 反射 CRP道集
下载PDF
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原理及其在工程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国华 李庆春 +1 位作者 唐小平 肖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对一种能增强工程地震勘探数据质量的新叠加技术——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进行了研究。目前模拟零偏移距剖面常规方法存在需要精确宏速度模型及不能对地下反射界面产生最佳照明的问题,而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具有完全数据驱动、与宏速... 对一种能增强工程地震勘探数据质量的新叠加技术——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进行了研究。目前模拟零偏移距剖面常规方法存在需要精确宏速度模型及不能对地下反射界面产生最佳照明的问题,而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具有完全数据驱动、与宏速度模型无关、能够产生对地下反射界面最佳照明及提高模拟零偏移距剖面成像质量的优势。针对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还未在国内工程地震勘探中进行广泛应用的现状,详细介绍了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基本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并使用一套人工合成断层模型数据及来自某高速公路段附近一条二维测线的实际工程地震勘探数据进行了测试计算。理论模型试算结果及在工程地震勘探实际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表明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可提高地震数据信噪比,增强地震反射同相轴连续性,改善模拟零偏移距剖面质量,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工程地震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震 数据处理 信噪比 零偏移距 共反射面叠加
下载PDF
共反射面叠加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覃天 王拥军 +1 位作者 高峰昌 张联盟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30-333,共4页
共反射面叠加方法运用3个地震波场参数来描述地下反射面元时距关系,不对地下反射界面形状做任何假设,并且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反射波成像方法。共反射面叠加利用了邻近多个共反射点道集的相似性,提高了资料的覆盖次数,从而压... 共反射面叠加方法运用3个地震波场参数来描述地下反射面元时距关系,不对地下反射界面形状做任何假设,并且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反射波成像方法。共反射面叠加利用了邻近多个共反射点道集的相似性,提高了资料的覆盖次数,从而压制了随机噪声,增强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大幅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通过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这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偏移距 共反射面叠加 地震资料处理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和共反射面叠加技术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明忠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4期275-279,共5页
随着勘探进程的深入和天然气勘探的需要,针对深层地质目标的勘探越来越迫切、难度也越来越大。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由于该区石炭系目的层埋藏深、资料信噪比低,且火成岩反射不规则和波场复杂,给该... 随着勘探进程的深入和天然气勘探的需要,针对深层地质目标的勘探越来越迫切、难度也越来越大。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由于该区石炭系目的层埋藏深、资料信噪比低,且火成岩反射不规则和波场复杂,给该区资料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多域叠前去噪、视各向异性动校正等精细叠前道集处理的基础上,将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和共反射面叠加技术相结合,在提高石炭系火成岩偏移归位精度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火成岩低信噪比反射的成像效果,使该区针对石炭系火成岩的勘探攻关获得了重要突破,奠定了该地区天然气勘探资料处理技术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勘探 石炭系火成岩 视各向异性动校正 叠前时间偏移 共反射面叠加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波场属性参数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覃天 段云卿 赵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0-533,共4页
共反射面元叠加是一种获得与宏观速度模型无关的零炮检距剖面的方法。该法利用出射到地表的零炮检距射线的出射角α、出射到地表的Normal波和NormalIncidencePoint波的波前曲率半径三个地震波场属性参数描述反射界面与走时的关系。通过... 共反射面元叠加是一种获得与宏观速度模型无关的零炮检距剖面的方法。该法利用出射到地表的零炮检距射线的出射角α、出射到地表的Normal波和NormalIncidencePoint波的波前曲率半径三个地震波场属性参数描述反射界面与走时的关系。通过对共反射面元双曲型时距关系式进行泰勒二阶展开,求得CRS叠加公式。由于这种叠加方法考虑到了地下反射面不同的几何状态,而且是在一个菲涅尔带内的叠加,所以此法更加接近实际的地下地质情况。对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表明:应用此法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连续性,而且可以获得三个地震波场属性参数,有利于提高地震波速度反演的精度、剩余静校正量的求取精度以及AVO分析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叠加 波场属性 剩余静校正 速度反演 AVO分析
下载PDF
基于模型数据的共反射面元叠加初步实践 被引量:9
7
作者 杨锴 徐蔚亚 王华忠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9-313,共5页
共反射面元 (commonreflectionsurface ,CRS)叠加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 .共反射面元的旅行时响应由三个波场属性参数确定 ,相比常规共中心点 (commonmiddlepoin ,CMP)叠加和倾角时差校正 (dipmoveout,DMO)... 共反射面元 (commonreflectionsurface ,CRS)叠加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 .共反射面元的旅行时响应由三个波场属性参数确定 ,相比常规共中心点 (commonmiddlepoin ,CMP)叠加和倾角时差校正 (dipmoveout,DMO)叠加 ,CRS叠加算子能够将地下反射点附近一个邻域内的能量进行聚焦并实现同相叠加 ,因此能得到更好的零炮检距剖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叠加 叠加 零炮检距剖面 属性参数提取
下载PDF
倾角分解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 被引量:26
8
作者 杨锴 许士勇 +1 位作者 王华忠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48-1155,共8页
共反射面元(CommonReflectionSurface)叠加是一种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偏移距剖面成像方法,传统的CRS叠加实现是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对属性参数进行自动搜索并对其进行优化合成相应的CRS叠加算子,通过该算子进行叠加能够得到信噪比和连... 共反射面元(CommonReflectionSurface)叠加是一种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偏移距剖面成像方法,传统的CRS叠加实现是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对属性参数进行自动搜索并对其进行优化合成相应的CRS叠加算子,通过该算子进行叠加能够得到信噪比和连续性更高的零偏移距剖面.但是数据驱动的实现方式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倾角歧视现象”,它造成了弱有效反射信号损失和运动学特征失真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倾角分解CRS叠加方法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使CRS叠加方法更具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元(CRS)叠加 倾角歧视现象 倾角分解 倾角滤波
下载PDF
输出道成像方式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I——理论 被引量:26
9
作者 杨锴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46-553,共8页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叠加是一种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偏移距成像方法,该方法属于典型的克希霍夫型成像方法.根据成像方式的不同,克希霍夫型成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输出道成像方式和输入道成像方式.考察共反射面元...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叠加是一种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偏移距成像方法,该方法属于典型的克希霍夫型成像方法.根据成像方式的不同,克希霍夫型成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输出道成像方式和输入道成像方式.考察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它属于输入道成像方式.本文基于理论模型数据,实现了输出道成缘方式的CRS叠加方法.相比传统的输入道成像方式,它具有能够保证大偏移距反射信息的成像精度和计算效率较高的优点,而且更加容易推广到三维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叠加 反射叠加 输出道成像方式 输入道成像方式 数据输入面 数据输出面 克希霍夫MZO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及其在偏移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小东 李振春 +1 位作者 滕厚华 李芳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5期465-469,504,共6页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技术通过描述本征波波前的运动学参数来生成叠加算子,能够提高叠后数据的信噪比,改善深层反射成像的质量。但对CRS叠后数据的偏移处理,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为此,对CRS常规流程进行了改进,借助于CRS运动学参数...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技术通过描述本征波波前的运动学参数来生成叠加算子,能够提高叠后数据的信噪比,改善深层反射成像的质量。但对CRS叠后数据的偏移处理,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为此,对CRS常规流程进行了改进,借助于CRS运动学参数同时实现数据的叠加和偏移。由于CRS参数剖面与成像射线相对应,因此有助于速度模型的建立和偏移孔径的估算。模型数据试算结果表明:由改进的CRS流程得到的参数谱质量更高,相干剖面上的同相轴连续性更好。因此,利用改进后的CRS流程进行参数分析可以得到更好的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叠加 运动学参数 法向射线 成像射线 偏移成像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易宗富 邵雨 +3 位作者 黄毅 蒋在超 严泽泉 周清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7-218,共2页
共反射面元叠加(CRA)是一种压制随机噪声的去噪方法,该方法在叠加或偏移地震剖面上进行多个共中心点(二维)或共反射面元(三维)的反射地震记录的“同相叠加”,通过增加叠加的覆盖次数达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目的。阐述了共反射面元叠... 共反射面元叠加(CRA)是一种压制随机噪声的去噪方法,该方法在叠加或偏移地震剖面上进行多个共中心点(二维)或共反射面元(三维)的反射地震记录的“同相叠加”,通过增加叠加的覆盖次数达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目的。阐述了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基本原理,并用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证实该方法是基本保幅的去随机噪声方法。就保幅能力而言,该方法优于其它压制随机噪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叠加 随机噪声 去噪 信噪比 保幅 CRA 地震资料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金华 李栋 +1 位作者 王立歆 徐兆涛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7-293,323,共8页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叠加算子包含多个属性参数,具体实现时常采用多级优化策略,然而传统的参数搜索算法并未考虑叠加剖面中同一目标成像点处存在多个有贡献同相轴的情况。针对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改进参数搜索策略,...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叠加算子包含多个属性参数,具体实现时常采用多级优化策略,然而传统的参数搜索算法并未考虑叠加剖面中同一目标成像点处存在多个有贡献同相轴的情况。针对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改进参数搜索策略,通过引入相干阈值方法求得目标点处的全局和局部最大值,有效解决了零偏移距剖面中同相轴相交的问题。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相比,改进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考虑了同相轴相交的情况,模拟的零偏移距剖面更加真实可靠,成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元(CRS)叠加 参数搜索 相干阈值 相交同相轴 多级优化
下载PDF
关于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杨锴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6,共5页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叠加是一种特殊的零偏移距成像方法,实践中它具有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和完全数据驱动实现的鲜明特色,CRS叠加理论认为在得到高质量的零偏移距剖面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三个有用的波场属性参数剖...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叠加是一种特殊的零偏移距成像方法,实践中它具有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和完全数据驱动实现的鲜明特色,CRS叠加理论认为在得到高质量的零偏移距剖面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三个有用的波场属性参数剖面反演宏观速度模型,CRS叠加剖面之后的叠后深度偏移质量将超过叠前深度偏移.虽然CRS叠加倡导的成像方式和承诺的上述理想境界带来了全新的启示,但是实践中这些特色同样带来了令人困扰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倾角分解CRS叠加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即是作者通过上述实践之后对CRS叠加方法形成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元(CRS)叠加 零偏移距剖面 波场属性参数 倾角分解CRS叠加
下载PDF
基于最优化方法的共反射面元叠加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小东 李振春 丁仁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49,53,共5页
共反射面元叠加可以直接由多次覆盖反射数据得到零炮检距剖面,不依赖于速度信息。通过对共反射面元叠加优化方法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共反射面元叠加三参数分析的精度。同时引入模拟退火全局优化算法,有效地解决了新优化方法中遇到的组... 共反射面元叠加可以直接由多次覆盖反射数据得到零炮检距剖面,不依赖于速度信息。通过对共反射面元叠加优化方法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共反射面元叠加三参数分析的精度。同时引入模拟退火全局优化算法,有效地解决了新优化方法中遇到的组合优化的难题。基于CRS参数搜索的具体问题,对模拟退火算法中的三函数两准则做了最优设计。模型数据的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验证了新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叠加 波场参数 模拟退火算法 全局优化
下载PDF
叠前三维共反射面叠加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覃天 沈水荣 彭文绪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57-1261,共5页
针对复杂地表地质条件下地震资料覆盖次数不均、部分数据缺失而导致的地震资料品质下降、陡倾角地区成像质量变差等问题,文中采用了叠前三维共反射面叠加技术.共反射面叠加是一种与宏观速度无关且考虑了反射点曲率的地震成像方法.它利... 针对复杂地表地质条件下地震资料覆盖次数不均、部分数据缺失而导致的地震资料品质下降、陡倾角地区成像质量变差等问题,文中采用了叠前三维共反射面叠加技术.共反射面叠加是一种与宏观速度无关且考虑了反射点曲率的地震成像方法.它利用共反射点道集一个邻域内(菲涅尔带)道之间的相关性,并将相干区域内道集的能量相加来增强地震反射信号和绕射波能量,并借助于相邻CMP道集数据形成CRS超道集,使得面元内的覆盖次数更加均匀;同时利用超道集的高覆盖次数来压制噪声,最终得到高信噪比道集数据.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可大幅度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增强地震同相轴的连续性,此外还可为叠前偏移成像处理、AVO属性分析、叠前地震反演等提供高质量的输入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共反射面叠加 叠前地震资料处理 地震成像 信噪比
原文传递
倾角共反射面叠加技术在低信噪比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振波 代一丁 +2 位作者 轩义华 刘宾 薛志刚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2-587,共6页
随着南海东部勘探进程的推进,中深层地层(珠江组到基底)成为勘探评价的主要目的层,其勘探程度决定了南海东部储量的规模。但是由于海上各种干扰因素的存在,影响到中深层地质成像的品质,制约了南海东部下一步勘探进程,提高中深层成像品... 随着南海东部勘探进程的推进,中深层地层(珠江组到基底)成为勘探评价的主要目的层,其勘探程度决定了南海东部储量的规模。但是由于海上各种干扰因素的存在,影响到中深层地质成像的品质,制约了南海东部下一步勘探进程,提高中深层成像品质是当前南海东部亟需解决的问题。常规共中心点叠加理论是基于水平层状介质的假设前提,有一定的局限性。倾角共反射面叠加方法对地层倾角不做限定假设,地下反射面可以是任意的角度,相较于共中心点叠加理论而言更接近实际地质情况;倾角共反射面叠加技术在共反射点及其附近第一菲涅尔带内全部反射波的叠加,因此形成超级覆盖次数,能够显著提高信噪比。经过前期理论研究、资料试验及在南海东部深水区的应用,证实倾角共反射面叠加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该区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适用于复杂地层地质条件,能极大地提高地震资料的可解释性。相信该理论的进一步应用将有助于指导南海东部深水区的勘探、提高勘探成功率及勘探储量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叠加 信噪比 倾角 反射 深水区
原文传递
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在南海北部莺—琼盆地中的应用
17
作者 袁全社 李列 +2 位作者 柴继堂 邓勇 李振春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1-48,共8页
随着莺—琼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2 700m以下的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迫切需要提高,而改善信噪比提高成像质量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基于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在改善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方面具有理论和技术应用优势,由于... 随着莺—琼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2 700m以下的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迫切需要提高,而改善信噪比提高成像质量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基于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在改善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方面具有理论和技术应用优势,由于考虑了反射层的局部特征和第一菲涅耳带内的全部反射,对复杂地质问题的适应性得以增强,真正实现了高信噪比叠加,从而改善中深层低信噪比区的成像质量。通过理论研究分析、模型试处理及莺—琼盆地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具体的应用与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即该区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显著增强,大大提高了解释的可靠程度。总之,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在莺—琼盆地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噪比 共反射面叠加 成像质量 莺-琼盆地
下载PDF
部分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研究
18
作者 李栋 李振春 石立苑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1-57,4,共7页
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CO CRS)叠加由传统的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元(ZO CRS)叠加发展而来,其算子的有效范围更大,可以充分利用大炮检距信息对复杂地下构造进行成像。该次研究采用的参数分步搜素策略大大缩短了计算时间,有效解决了实现过程中... 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CO CRS)叠加由传统的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元(ZO CRS)叠加发展而来,其算子的有效范围更大,可以充分利用大炮检距信息对复杂地下构造进行成像。该次研究采用的参数分步搜素策略大大缩短了计算时间,有效解决了实现过程中计算效率较低的难题。利用部分CO CRS叠加对稀疏的低信噪比地震资料进行处理,不仅可以对数据进行规则化,补充缺失地震道信息,而且整体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这对于后面的常规处理比如速度分析、叠前偏移等,都是非常有利的,在模型试算中见到了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移距反射面叠加 部分CO CRS叠加 多参数优化 数据规则化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综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晶玉 刘洋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17-1732,共16页
在地下介质复杂的情况下,由于常规叠加方法的假设条件不满足,导致叠加效果不甚理想.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是一种完全由数据驱动、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地震成像技术,不仅可以得到高质量的零偏移距剖面,而且可以得到多个有用的波场属性... 在地下介质复杂的情况下,由于常规叠加方法的假设条件不满足,导致叠加效果不甚理想.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是一种完全由数据驱动、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地震成像技术,不仅可以得到高质量的零偏移距剖面,而且可以得到多个有用的波场属性参数剖面,被视为深层和复杂地区地震数据处理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对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叠加 旁轴射线理论 波场属性参数 复杂地表 VSP 转换波分离
下载PDF
中深层成像多次聚焦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小将 陈宝书 +1 位作者 张金淼 杨锴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8,共5页
针对现有地震资料中深层照明度低、反射信号弱、信噪比差等问题,基于傍轴射线及菲涅耳带理论,提出并研发了多次聚焦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该技术可以在室内处理方面大幅度增加地下尤其是中深层共反射点覆盖次数,有效增强中深层弱反射信... 针对现有地震资料中深层照明度低、反射信号弱、信噪比差等问题,基于傍轴射线及菲涅耳带理论,提出并研发了多次聚焦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该技术可以在室内处理方面大幅度增加地下尤其是中深层共反射点覆盖次数,有效增强中深层弱反射信号、提高信噪比,改善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应用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多次聚焦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在属性参数搜索、倾角歧视、中远偏移距时距曲线精度以及是否输出叠前道集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在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地震资料处理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 多次聚集反射面叠加 技术优势 应用效果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