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肠道微生态-宿主代谢-免疫功能共变化网络探讨中药治疗HIV/AIDS作用机制研究思路
被引量:
3
1
作者
许前磊
胡新宁
+5 位作者
马玉青
许向前
李青雅
李强
郭会军
桑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7-862,共6页
肠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主要部位,HIV感染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及黏膜屏障功能,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调,是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加剧的重要原因,且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联系密切。前期研究显示,中医药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黏膜修复,改善宿...
肠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主要部位,HIV感染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及黏膜屏障功能,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调,是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加剧的重要原因,且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联系密切。前期研究显示,中医药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黏膜修复,改善宿主代谢状态,但内在机制不明。笔者通过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与肠道微生态、宿主代谢及免疫功能变化三者关系探讨,提出基于肠道微生态-宿主代谢-免疫功能共变化网络的调控探讨中药治疗HIV/AIDS作用机制研究思路,为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宿主代谢
免疫功能
共变化网络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原文传递
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
被引量:
12
2
作者
方敏
徐小蓉
+1 位作者
唐明
唐婧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22-1534,共13页
[目的]为了解野生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比较百里杜鹃内马缨杜鹃根际土壤、根表及根内3个生态位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探究杜鹃根系生态位之间、变化菌属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今后杜鹃根系微生物研究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目的]为了解野生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比较百里杜鹃内马缨杜鹃根际土壤、根表及根内3个生态位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探究杜鹃根系生态位之间、变化菌属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今后杜鹃根系微生物研究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方法]对百里杜鹃内野生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16S rRNA V4区和ITS1区进行高通量测序,比较分析根际土壤、根表及根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组成差异;并基于共变化网络分析进一步探究差异菌属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马缨杜鹃根系不同的生态位之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其中以根际土壤与根表、根内差异更为显著,且细菌群落差异小于真菌群落。且从根际-根表-根内,马缨杜鹃根系细菌α-多样性显著下降。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分布于41细菌门和6个真菌门。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9.64%±0.08,69.47%±0.12,77.34%±0.07)、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34.10%±0.11,11.03%±0.04,9.18%±0.04)以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0.19%±0.03,8.70%±0.02,7.08%±0.01),它们占整体细菌群落总丰度的80%以上。同时8个细菌菌门的相对丰度在根际土壤、根表和根内间显著变化,且它们的相对丰度占细菌群落总丰度的75%以上。真菌主要分布于接合菌门(Zyg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它们占整体菌群的99%以上。马缨杜鹃根系存在589个属的细菌,390个属的真菌,从根际-根表-根内,其中25个细菌属和10个真菌属的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群落共变化网络分析表明:在马缨杜鹃根系不同生态位间,除Waitea外,包括枝孢菌属(Cladospori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等在内的8个差异真菌菌属均与细菌菌属显著相关,它们相互作用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Bryobacter、Nocardia、Rhizomicrobium和Telmatobacter等核心菌属对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群落共变化网络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结论]百里杜鹃地区马缨杜鹃根际土壤、根表以及根内3个生态位间,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而造成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这一结果,可能与马缨杜鹃根系密切相关。同时,共变化网络分析揭示出马缨杜鹃根系生态位之间,细菌和真菌彼此间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微生物
马缨杜鹃
生态位
差异菌属
共变化网络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肠道微生态-宿主代谢-免疫功能共变化网络探讨中药治疗HIV/AIDS作用机制研究思路
被引量:
3
1
作者
许前磊
胡新宁
马玉青
许向前
李青雅
李强
郭会军
桑锋
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
河南省病毒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科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7-86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873289,No.81403342)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No.172102310199,No.182102310312)
+2 种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础研究专项(No.20ZX014)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No.16HASTIT031)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No.2015ZY01004,No.2017ZY2016)。
文摘
肠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主要部位,HIV感染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及黏膜屏障功能,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调,是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加剧的重要原因,且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联系密切。前期研究显示,中医药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黏膜修复,改善宿主代谢状态,但内在机制不明。笔者通过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与肠道微生态、宿主代谢及免疫功能变化三者关系探讨,提出基于肠道微生态-宿主代谢-免疫功能共变化网络的调控探讨中药治疗HIV/AIDS作用机制研究思路,为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宿主代谢
免疫功能
共变化网络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Keywords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host metabolism
immunity
co-occurrence network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
被引量:
12
2
作者
方敏
徐小蓉
唐明
唐婧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林业局西南喀斯特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出处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22-1534,共13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合作项目(黔科合LH字[2017]7362号)
贵州省重点实验室项目(黔科合计Z字[2011]4005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贵州省人民政府喀斯特科学研究中心项目(U1812401)~~
文摘
[目的]为了解野生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比较百里杜鹃内马缨杜鹃根际土壤、根表及根内3个生态位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探究杜鹃根系生态位之间、变化菌属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今后杜鹃根系微生物研究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方法]对百里杜鹃内野生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16S rRNA V4区和ITS1区进行高通量测序,比较分析根际土壤、根表及根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组成差异;并基于共变化网络分析进一步探究差异菌属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马缨杜鹃根系不同的生态位之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其中以根际土壤与根表、根内差异更为显著,且细菌群落差异小于真菌群落。且从根际-根表-根内,马缨杜鹃根系细菌α-多样性显著下降。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分布于41细菌门和6个真菌门。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9.64%±0.08,69.47%±0.12,77.34%±0.07)、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34.10%±0.11,11.03%±0.04,9.18%±0.04)以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0.19%±0.03,8.70%±0.02,7.08%±0.01),它们占整体细菌群落总丰度的80%以上。同时8个细菌菌门的相对丰度在根际土壤、根表和根内间显著变化,且它们的相对丰度占细菌群落总丰度的75%以上。真菌主要分布于接合菌门(Zyg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它们占整体菌群的99%以上。马缨杜鹃根系存在589个属的细菌,390个属的真菌,从根际-根表-根内,其中25个细菌属和10个真菌属的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群落共变化网络分析表明:在马缨杜鹃根系不同生态位间,除Waitea外,包括枝孢菌属(Cladospori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等在内的8个差异真菌菌属均与细菌菌属显著相关,它们相互作用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Bryobacter、Nocardia、Rhizomicrobium和Telmatobacter等核心菌属对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群落共变化网络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结论]百里杜鹃地区马缨杜鹃根际土壤、根表以及根内3个生态位间,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而造成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这一结果,可能与马缨杜鹃根系密切相关。同时,共变化网络分析揭示出马缨杜鹃根系生态位之间,细菌和真菌彼此间互作。
关键词
根系微生物
马缨杜鹃
生态位
差异菌属
共变化网络
Keywords
root-microbiota
Rhododendron delavayi
niches
differential microbial genera
co-occurrence network
分类号
S685.2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肠道微生态-宿主代谢-免疫功能共变化网络探讨中药治疗HIV/AIDS作用机制研究思路
许前磊
胡新宁
马玉青
许向前
李青雅
李强
郭会军
桑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原文传递
2
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
方敏
徐小蓉
唐明
唐婧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