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1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月的烟斗》中的共同体书写
1
作者 刘克东 谷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93-100,共8页
查尔斯·雷德·科恩是奥萨奇部落的美国作家。他的作品《二月的烟斗》讲述了奥萨奇部落中几名成员遭受白人设置的印第安事务所蓄意制造的“意外事故”而反抗的故事。根据费迪南德·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本文从三个方面:血缘... 查尔斯·雷德·科恩是奥萨奇部落的美国作家。他的作品《二月的烟斗》讲述了奥萨奇部落中几名成员遭受白人设置的印第安事务所蓄意制造的“意外事故”而反抗的故事。根据费迪南德·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本文从三个方面: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揭示了查尔斯·雷德·科恩的小说《二月的烟斗》中人物之间的互助关系,证明书中大多数的奥萨奇族印第安人,无论老幼,无论他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都是共同体的一部分,也正是这个共同体治愈了主人公所遭受的由白人带来的所有伤害。首先,莫莉和约翰的祖父以不同的方式帮助约翰摆脱危险,从不同角度修复了他的心灵,且他们都与约翰在同一个血缘共同体中,这是约翰能够得到安慰和治愈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其次,从小说中可以看出,Mi-keh-wa-ti-an-kah(a Sun Carrier)代表了与约翰属于地域共同体的群体,他对约翰的支持和安慰是地域共同体的凝聚功能,用以治愈主人公。最后,精神共同体中,芭芭拉和汤姆都是那些与约翰没有任何亲缘关系,也没有共同土地的人,但他们仍然在尽最大努力保护约翰,愿意与约翰分担忧愁,分享幸福,在考虑问题和面对危险时将约翰的利益放在首位,是拯救约翰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月的烟斗》 共同体理论 血缘共同体 地缘共同体 精神共同体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共同体元素
2
作者 文红玉 魏晋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不断探索的历史和现实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情、国情和世情的变化,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探索中,习近平以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情怀和文化自信,立足时代...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不断探索的历史和现实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情、国情和世情的变化,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探索中,习近平以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情怀和文化自信,立足时代使命,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由小家及大家,在不同的共同体中突出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家庭共同体层面提出树立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激发人们向德向善的力量;在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倡导以持久深厚的文化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理念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同时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价值支撑和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共同体 家风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和合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4
3
作者 方盛举 杨睿哲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51,共13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和合文化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性传承价值,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可资利用的重要文化资源。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和合文化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性传承价值,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可资利用的重要文化资源。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深度契合,对推动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共同体、中华民族社会生活共同体、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共同体、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共同体建设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在强国建设背景下,通过重塑和合文化、弘扬和合文化、践行和合文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共同体 中华民族社会生活共同体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共同体 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共同体 强国建设
下载PDF
“三治融合”中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本结构与构建路径
4
作者 李才森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三治融合”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密切相关。“三治融合”中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有三方面内涵:自治、法治、德治的目标融合推动人人有责的价值共同体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的过程融合推动人人尽责的行动共同体建设,自治、法治... “三治融合”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密切相关。“三治融合”中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有三方面内涵:自治、法治、德治的目标融合推动人人有责的价值共同体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的过程融合推动人人尽责的行动共同体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的主体融合推动人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建设。“三治融合”中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促进任务分解与绩效评价,建设责任明确的价值共同体;推动流程再造与场景转换,建设协同有序的行为共同体;深化权力让渡与权利维护,建设向往美好的利益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治融合”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价值共同体 行为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
下载PDF
社会发展视域下的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5
作者 马亚慧 《哲学进展》 2024年第3期496-505,共10页
“人类该往何处去”,一直是古今中外思想家所困惑的主要问题。马克思从共同体的视角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构建真正的共同体。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资本主义社会的“虚幻的共同体”到未来社会的“真正的共同体”的研... “人类该往何处去”,一直是古今中外思想家所困惑的主要问题。马克思从共同体的视角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构建真正的共同体。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资本主义社会的“虚幻的共同体”到未来社会的“真正的共同体”的研究,逐渐明晰马克思关于共同体在人类社会发展所呈现的样态规律,为未来社会的前途命运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同体思想 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虚幻的共同体 真正的共同体
下载PDF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图景与中国实践
6
作者 赵振辉 杨仁忠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6,共9页
从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来看,人类社会历史就是一部人类共同体的生成史。马克思在现实的人与共同体的互构关系中把握人类共同体生成的本体论语境,在社会形态理论与共同体的互融关系中理解人类共同体生成的认识论语境,在人类解放与共同体... 从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来看,人类社会历史就是一部人类共同体的生成史。马克思在现实的人与共同体的互构关系中把握人类共同体生成的本体论语境,在社会形态理论与共同体的互融关系中理解人类共同体生成的认识论语境,在人类解放与共同体的互益关系中探求人类共同体生成的价值论语境。从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人类共同体形态表现为原始共同体、城邦共同体、封建国家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图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有原则高度”的中国实践,在实践旨趣上为建立真正的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石,在理论智慧上为摆脱资本主义虚幻的共同体的物化束缚提供思想方案,在全球治理上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同体 社会形态 真正的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统一性和包容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
7
作者 彭勇 陈雅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的特性之中,“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团结一体的历史趋势;“突出的包容性”,涵养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开放格局。它们共同决定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最终形成。充分认识统一性和包容性在... 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的特性之中,“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团结一体的历史趋势;“突出的包容性”,涵养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开放格局。它们共同决定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最终形成。充分认识统一性和包容性在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将有助于我们挖掘、整理、宣传自古以来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多元一体格局 手足情深 荣辱与共 共同体理念 守望相助 历史根基 统一性
下载PDF
国际传播共同体:理论本质、内涵阐释与实践路径
8
作者 严功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49,共6页
当前,国际传播作为影响全球化进程决定性力量的作用更加明显。中国作为全球治理的核心力量,正通过战略传播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推动构建国际传播新秩序。国际传播共同体概念就是在重构国际传播秩序背景下,立足于批判西方现... 当前,国际传播作为影响全球化进程决定性力量的作用更加明显。中国作为全球治理的核心力量,正通过战略传播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推动构建国际传播新秩序。国际传播共同体概念就是在重构国际传播秩序背景下,立足于批判西方现实主义国际传播理论立场,进行有中国特色的建构主义知识和话语重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传播领域具体实践的体现,是新时代有关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共同体 国际传播共同体
下载PDF
文明韧性、国家韧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9
作者 马俊毅 杨一凡 《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40,共14页
在我国政治学语境下,韧性理论围绕治理现代化意义上长治久安、和谐共生的政治系统愿景而建构,治理韧性的本质属性与目标则可以理解为政治治理体系效能较强,以及国家与社会各领域的自主性发展与运行形成较强的生命力、抗逆力、复原力与... 在我国政治学语境下,韧性理论围绕治理现代化意义上长治久安、和谐共生的政治系统愿景而建构,治理韧性的本质属性与目标则可以理解为政治治理体系效能较强,以及国家与社会各领域的自主性发展与运行形成较强的生命力、抗逆力、复原力与可持续发展性。中国以文明型国家的国家传统,形成以国家、社会、民族相互塑造而延续千年不辍的韧性,韧性的理念深度蕴含在中华文明品质与国家建设中。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对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文明韧性作出了最好的阐释,而“两个结合”为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如何汲取文明韧性,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指明了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向。中华文明韧性与中国国家韧性的叠加,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韧性。以文明韧性为基底、以国家韧性为依托、以共同体韧性为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探索更丰富和更具韧性的治理路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开的国家治理,不断汲取中华文明的韧性因素,持续建设韧性国家,从而能够塑造对抗现代性风险的韧性政治,其经验可为人类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韧性 国家韧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韧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思想逻辑与实践启示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希刚 陈子悦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1,共9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生态文明全球共建等主题的深刻理解与系统阐述中,提出“生命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并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发展领域,成为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生态文明全球共建等主题的深刻理解与系统阐述中,提出“生命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并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发展领域,成为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是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有机统一,既展现丰富深刻的思想逻辑,又具有指向鲜明的实践启示。在思想逻辑方面,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蕴含着“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关系、全球范围内的“生命共同体”追求等思想要旨;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历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守正创新,体现着对自然万物联系普遍性的深刻认识、对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关系的最新阐释、关于人类共同命运的先进理念等创新意蕴。在实践启示方面,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彰显系统性整体性的生态治理观、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责任观、共建共享的国际生态正义观等价值导向,启示我们进行系统性的生态治理实践、开展和谐共生的环境伦理培育、坚持共建共享的国际生态正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地球生命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乡村建设行动中治理共同体的生成过程及运行机制——以Q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例
11
作者 杨磊 孙瑗敏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乡村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目标,要求其向一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模式转变。治理共同体依托于乡土社会长期孕育的共同情感,是一种富有弹性、可依情境变化而被灵活建构的治理样态。对Q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案例研究发现,乡村建... 乡村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目标,要求其向一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模式转变。治理共同体依托于乡土社会长期孕育的共同情感,是一种富有弹性、可依情境变化而被灵活建构的治理样态。对Q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案例研究发现,乡村建设行动中治理共同体的生成遵循着“激活-形塑-行动”的整体过程。需求与资源两种要素的双向耦合刺激“共同意识”的生成,而通过共识汇集、规则筛选和约束吸纳三重维度,治理共同体得以形塑和明确行动边界。在具体行动中,民主协商、核心领导、行动激励和风险包容等四项机制保证了治理共同体的有序运行和效能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行动 人居环境整治 治理共同体 共同体形塑 基层治理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化探索
12
作者 李曦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优化学科设置,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是当务之急。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优化学科设置,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是当务之急。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独特的现象,已经超出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国家这一人类共同体发展脉络的描述,需要认真研究,并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作出贡献。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有着与众不同的内生动力和环境条件,内生动力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条件主要有文明形态、地理条件、文明演进模式、不同文明竞争等。为研究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迫切需要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及完善过程与机理,把中国独具特色的经验推广给人类,造福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学科化探索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生产及其逻辑——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文献分析(2014—2023年)
13
作者 阳妙艳 周庭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8,共12页
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逐渐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本文对中国知网数据... 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逐渐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本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现有研究在分析路径上,以学理分析为主,理论与经验的关联性还有待加强;在概念理解上,以概念梳理为主,多经验层次、多理论视角的本土概念仍有待发展;在理论视角上,从日常互动实践考察不同主体意义理解的研究并不多见;在实践路径上,基于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分析提出有效实践路径的研究欠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仍需要在分析路径、概念理解、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方面作出新的突破,以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知识生产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全面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逻辑
14
作者 周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8,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全面系统论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首次完整清晰地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全面系统论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首次完整清晰地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展现出来,充分证明了“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这一重要论断的科学性。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逻辑,踏实推进教学科研服务于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主线,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逻辑
下载PDF
新时代昭君文化助力两个“共同体”建设管见
15
作者 周竞红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昭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内容丰富,王昭君是汉朝与匈奴“行国”间关系改善的历史事件中所涉及的重要人物。自汉代以后,昭君出塞的历史经文人墨客的撰著和民间传说的流传不断积淀为昭君历史文化。新中国成立,促使昭君历史文化转型,使之从... 昭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内容丰富,王昭君是汉朝与匈奴“行国”间关系改善的历史事件中所涉及的重要人物。自汉代以后,昭君出塞的历史经文人墨客的撰著和民间传说的流传不断积淀为昭君历史文化。新中国成立,促使昭君历史文化转型,使之从古代中原王朝政治演变中女性个体命运的历史故事升华为有助于新中国构建平等团结新型民族关系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昭君历史文化转型为服务于当代社会的昭君文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深化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民族地区多举措推进各项改革,加强对内对外开放,推动了昭君文化在新时期的创新和转化,深化了昭君文化的内涵,扩大了昭君文化的影响力,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新时代新征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之际,昭君文化需要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进一步创新和转化,深入实践“两个结合”,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转化 昭君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全球安全倡议与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
16
作者 罗圣荣 《当代世界》 2024年第4期36-41,共6页
全球安全倡议与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相辅相成、彼此呼应。中国在以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具有周边外交的优先性、各国共同应对挑战的强烈需求、既往安全合作经验积累和中国践行新安全观的决心坚定等有利因素,... 全球安全倡议与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相辅相成、彼此呼应。中国在以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具有周边外交的优先性、各国共同应对挑战的强烈需求、既往安全合作经验积累和中国践行新安全观的决心坚定等有利因素,但也面临域外大国恶性竞争、领土和海洋权益纠纷以及机制的碎片化和低效化等挑战。面对周边安全议题的联动性和复杂性特征,中国需寻求“维护共同安全”契合点,提升各国对全球安全倡议认可度;利用现有周边安全机制,处理好系列“大三角”关系;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为抓手,在澜湄和中亚地区打造示范样板;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优化大国协调和机制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安全倡议 周边命运共同体 安全治理
下载PDF
智媒时代国家认同图式的挑战与再塑——从“想象的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
17
作者 汪永安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国家认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需要国家共同体与民众个体的双向互动。增进民族情感是实现国家认同的核心要义,以时空维度建构“想象的共同体”是实现国家认同的理论基础,延续民族文化基因是国家认同的历史逻辑,... 国家认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需要国家共同体与民众个体的双向互动。增进民族情感是实现国家认同的核心要义,以时空维度建构“想象的共同体”是实现国家认同的理论基础,延续民族文化基因是国家认同的历史逻辑,重构认同图式是实现国家认同的时代诉求。从打破传统桎梏到发挥新时代新技术优势,互联网信息技术不再只是一个载体和工具,更是国家认同图式的时代创新,同时也助力“想象的共同体”的重构与再塑。在数字场域下,信息化、碎片化也带来一定的挑战,不确定性成为常态,如何利用智媒技术凝聚共同体价值共识并强化国家认同感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最终实现命运共同体。唤醒网络空间中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推动对国家共同体的群体认同,不仅有利于达成集体价值共识,更能激发广大民众共通一体的想象,共享历经时代升华后的共同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想象的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 智媒时代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多维诠释及当代价值
18
作者 丰硕 盛薇 徐俊松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涵着大量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以现实的人及其劳动实践为理论根据,论述了人类共同体发展是从自然的共同体到虚幻的共同体再到真正的共同体这一宏大的历...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涵着大量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以现实的人及其劳动实践为理论根据,论述了人类共同体发展是从自然的共同体到虚幻的共同体再到真正的共同体这一宏大的历史进程。真正的共同体是马克思所向往的美好社会,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理解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全景提供了向度,为解决当前世界重大的具体现实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致思方式和理路,为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指明了路向,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和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真正的共同体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从集团到共同体:集团化办学的价值追寻与实践探索
19
作者 李琳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36-41,共6页
集团化办学是加快教育体制机制变革、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集团化办学,可以构建教育共同体,有助于共建教育文化,提升集团校间凝聚力;能够整合校际研究资源,推动教育研究成果的实践转化;能够打造专业教师团队,促进... 集团化办学是加快教育体制机制变革、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集团化办学,可以构建教育共同体,有助于共建教育文化,提升集团校间凝聚力;能够整合校际研究资源,推动教育研究成果的实践转化;能够打造专业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够遵循共享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南京市力学小学教育集团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回应社会关切,将集团校打造成学术共同体和成长共同体,通过文化熏陶、教科研引领、师生交流等多种形式,牢固树立共同体的教育理念,打造一体化的高质量集团办学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集团化办学 学术共同体 成长共同体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域下两个共同体的联动模式探析
20
作者 杨亚雄 王涛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一带一路”是促进国际合作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平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存在着双向互构、内外交融的联动特性。当前,“一带一路”视域下两个共同体的联动面临着地缘政治挑战、经济安全风险和跨文化交流障碍等现实困境... “一带一路”是促进国际合作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平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存在着双向互构、内外交融的联动特性。当前,“一带一路”视域下两个共同体的联动面临着地缘政治挑战、经济安全风险和跨文化交流障碍等现实困境。鉴于此,在未来的“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大国特色外交的方向,以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减贫和发展,构建“一带一路”文化共同体,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如此方能实现两个共同体有效联动,增强两个共同体的协调性与良性互动,促进全球人类事业向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两个共同体 联动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