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异质性对社区共同体情感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向昉 徐文 张友浪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2期70-83,共14页
探析居民个体异质性如何影响社区共同体情感有助于推动社区构建情感共同体,破解社会碎片化和陌生人社区的困境。本文提出社区共同体情感包含邻里互动、信任程度和公共参与三个维度。借助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的数据和一系列二分... 探析居民个体异质性如何影响社区共同体情感有助于推动社区构建情感共同体,破解社会碎片化和陌生人社区的困境。本文提出社区共同体情感包含邻里互动、信任程度和公共参与三个维度。借助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的数据和一系列二分和有序logit模型,从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生活利益相关度和政治面貌三个方面探析个体异质性如何影响社区共同体情感。在中国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社区生活利益相关度越高、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倾向于拥有更强的社区共同体情感。根据我国社区和居民的特征,进行分类治理、政府进行引导促进民主协商和社区自治是提高社区共同体情感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个体异质性 社区共同体情感 信任程度 公共参与
下载PDF
宇宙意象·诗画特质·共同体情感——彭惊宇诗歌创作论
2
作者 刘凯丽 张凡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3-18,共6页
作为《绿风》诗刊的第六任主编、诗人彭惊宇一方面继承了杨牧等新边塞诗人对西部自然物象的艺术表达,另一方面结合自身的学术志趣和兵团农场的居住经历,创造了以“蓝太阳”为核心的诗歌意象。诗人彭惊宇充分借鉴中西美术的创作技法和艺... 作为《绿风》诗刊的第六任主编、诗人彭惊宇一方面继承了杨牧等新边塞诗人对西部自然物象的艺术表达,另一方面结合自身的学术志趣和兵团农场的居住经历,创造了以“蓝太阳”为核心的诗歌意象。诗人彭惊宇充分借鉴中西美术的创作技法和艺术理论,运用不同的色彩绘就诗歌时空的纵深感和视觉的画面感,形成了“提取颜色——凝练形象——生发情怀”的三重审美逻辑。彭惊宇诗歌中所彰显出的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共同体情感,不仅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情,更表达了对地球家园的敬畏和呵护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惊宇 诗歌意象 诗画特质 共同体情感
下载PDF
古尔纳《来世》中的身份建构与情感共同体追寻
3
作者 黄晖 《英语研究》 2024年第1期168-177,共10页
古尔纳的小说《来世》借助普通人的人生际遇来审视坦桑尼亚曾沦为德国殖民地的一段悲惨历史,展现了创伤记忆、身份建构与宏大历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小说以人物的身心创伤为身份认同的载体,以多种形式呈现创伤记忆,治愈战争留下的伤痛... 古尔纳的小说《来世》借助普通人的人生际遇来审视坦桑尼亚曾沦为德国殖民地的一段悲惨历史,展现了创伤记忆、身份建构与宏大历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小说以人物的身心创伤为身份认同的载体,以多种形式呈现创伤记忆,治愈战争留下的伤痛,鼓励人们勇敢面对过往经历,不再规避自我身份,重拾伦理责任,并同非洲土著社群重建联系。古尔纳还原了历史记忆的真实面目,颠覆了官方书面历史的宏大话语,从而在历史的碎片中实现了伦理身份的建构和情感共同体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纳 《来世》 伦理身份 创伤记忆 情感共同体
下载PDF
话语·记忆·情感:县域自媒体参与情感共同体重构的三重向度
4
作者 白树亮 李肖笛 《全媒体探索》 2024年第3期84-86,共3页
县域本身具有共同体属性,它依附于传统群体关系。但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以往单纯依赖于地域的传统熟人圈子和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被瓦解,以情感认同为纽带的共同体愈加被受众认同。面对媒介的短视频转向变迁,有必要从话语、记忆、情感... 县域本身具有共同体属性,它依附于传统群体关系。但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以往单纯依赖于地域的传统熟人圈子和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被瓦解,以情感认同为纽带的共同体愈加被受众认同。面对媒介的短视频转向变迁,有必要从话语、记忆、情感三重向度来探讨县域自媒体短视频参与情感共同体重构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自媒体 短视频 情感共同体 话语 集体记忆
下载PDF
讲好情感共同体故事,构建共融社会——以《有光》为例
5
作者 蒋红梅 《视听界》 2024年第4期61-64,共4页
情感共同体故事具有强烈的传播动能和广泛的传播范围,能够唤醒各类身份认同,带来强效引导力和持久影响力,有助于构建共融社会。本文以纪录片《有光》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讲述多元共情的情感共同体故事来促进共融社会的构建。《有光》通过... 情感共同体故事具有强烈的传播动能和广泛的传播范围,能够唤醒各类身份认同,带来强效引导力和持久影响力,有助于构建共融社会。本文以纪录片《有光》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讲述多元共情的情感共同体故事来促进共融社会的构建。《有光》通过展示基线人物的强力共情、副线人物的多维关系、百姓视角的日常生活以及群像方式的时代故事,增强了共融社会的正面共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光》 共融社会 情感共同体 多元共情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情感共同体:“粉丝”是如何集结成为“饭圈”的?
6
作者 许弘智 靳天宇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6,共11页
数字时代的“饭圈”呈现出了空前的行动—组织能力,并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公共影响。“饭圈”是粉丝情感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在场景时空延展、传播内容虚拟化、交互过程具有选择性的数字平台中,“粉丝”基于近距离“养成”式的情... 数字时代的“饭圈”呈现出了空前的行动—组织能力,并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公共影响。“饭圈”是粉丝情感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在场景时空延展、传播内容虚拟化、交互过程具有选择性的数字平台中,“粉丝”基于近距离“养成”式的情感唤醒、以偶像人设为中心的数字化情感表达,以及带有选择性集聚的情感团结,构筑了“饭圈”情感共同体。而在再生产过程中,这类共同体蕴含了不同的可能性。在数字平台参与主体匿名化的条件下,部分“粉丝”以此为消解社会约束的工具,从而导致情感的极化;而亦有“粉丝”以此为开放包容的平台,则有助于实现情感的再社会化。上述分析揭示了数字时代情感治理的重要意义,并为“饭圈”治理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圈” 数字时代 情感共同体 情感治理
下载PDF
《宠儿》中塞丝的恼怒与美国非裔女性情感共同体建构
7
作者 邵迓楠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5期44-47,共4页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塞丝的形象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呈现出美国奴隶制度下非裔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情感危机。本文以塞丝的恼怒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20世纪初美国非裔女性所具备的情感特质,论证了她们在情感的驱动下联...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塞丝的形象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呈现出美国奴隶制度下非裔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情感危机。本文以塞丝的恼怒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20世纪初美国非裔女性所具备的情感特质,论证了她们在情感的驱动下联合抗争,建立起具有积极能动意义的非裔女性情感共同体的过程。揭示了她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助关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非裔女性 恼怒 情感共同体
下载PDF
情感共同体视域下燕赵文化话语体系构建与传播策略
8
作者 苗春雨 宋聚磊 梁小栋 《时代人物》 2024年第18期0004-0007,共4页
燕赵大地,文脉绵长。燕赵文化既具有中华文化的统一属性,又有独具一格的区域特色。在人类命运共同 体和文化强国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建立燕赵文化的话语体系对增强燕赵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话语权,提高燕赵文化国际 传播力具有重要意义。本... 燕赵大地,文脉绵长。燕赵文化既具有中华文化的统一属性,又有独具一格的区域特色。在人类命运共同 体和文化强国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建立燕赵文化的话语体系对增强燕赵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话语权,提高燕赵文化国际 传播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文化自信角度下详细分析燕赵文化的内涵和话语体系的内容构建,并在情感共同体视域 以及5W模式下详细探讨燕赵文化的传播思路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赵文化 话语体系 情感共同体 5W传播
下载PDF
情感共同体:探究一堂有温度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9
作者 曹燕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4期49-53,共5页
情感共同体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改革的新动力源泉。以情感为视角,使有仁爱情怀的“第一任引路人”、多元一体化的大一新生在课堂中通过身份确认、内容建设、“倾听—表达—理解并灌输”的路径设计以及载体搭建,在情感的双向奔赴中实现从... 情感共同体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改革的新动力源泉。以情感为视角,使有仁爱情怀的“第一任引路人”、多元一体化的大一新生在课堂中通过身份确认、内容建设、“倾听—表达—理解并灌输”的路径设计以及载体搭建,在情感的双向奔赴中实现从身份承认到稳定归属再到互尊互信、自我实现的发展,实现从个体意识到集体意识的转变,实现从个人利益到共同体情感的构建,做到以情动人、以情化人,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感动中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共同体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温度
下载PDF
风景的内置:论袁宏诗歌创作的共同体意识
10
作者 张羽华 陈淼鑫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4-64,共11页
“自然风景”“脱贫攻坚”“民俗民情”这三个方面的艺术主题使袁宏诗歌既和过去保持着难以割舍的恋乡情结,又烙下个体人生体验的印迹。自然风景被诗人视为乡村文化的象征;脱贫攻坚呈现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新气象;情感共同体是构架乡村与... “自然风景”“脱贫攻坚”“民俗民情”这三个方面的艺术主题使袁宏诗歌既和过去保持着难以割舍的恋乡情结,又烙下个体人生体验的印迹。自然风景被诗人视为乡村文化的象征;脱贫攻坚呈现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新气象;情感共同体是构架乡村与跨界民族风景的桥梁。情感共同体不仅内置乡村的自然风景,衔接乡村生活面貌日益变化的情感纽带,还渗透着乡邻和亲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并且将这种情感统一于具有广阔空间领域的土家、藏、苗、汉等多民族的生命世界中,形成中华民族共有的情感体系和价值理念。厘清袁宏诗歌创作的生成与发展演变线索,能够真正认识到宽泛意义上的乡村风景内置的深刻内涵,有助于理解依托情感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和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诗人 乡村风景 共同体理念 共同体风景 情感共同体
下载PDF
县级融媒体助力乡村社会治理路径探析——基于情感共同体视角
11
作者 李晓云 韩雅文 《新闻论坛》 2023年第6期46-49,共4页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原子化”的个人属性导致村民之间的人情纽带松散,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正在解体,“情感”作为数字新闻学时代的关键要素,在社会治理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县级融媒体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参与社会治...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原子化”的个人属性导致村民之间的人情纽带松散,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正在解体,“情感”作为数字新闻学时代的关键要素,在社会治理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县级融媒体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参与社会治理体系中具有内在的政治、经济、文化逻辑。针对乡村社会的“原子化”现状,本文从“情感”治理的维度切入,探索县级融媒体助力乡村社会治理的崭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 情感共同体 乡村社会 治理
下载PDF
情感共同体的建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重要打开方式--以“红色文学经典”《青春之歌》为例
12
作者 朱旭 《中学语文》 2023年第13期17-20,共4页
文学以其亲切可感的人物形象,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潜移默化的价值引领等优势,在革命文化的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以“红色文学经典”为例,革命文化是贯彻于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之一,关键在于课程内容不求全面但求重点突出。在... 文学以其亲切可感的人物形象,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潜移默化的价值引领等优势,在革命文化的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以“红色文学经典”为例,革命文化是贯彻于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之一,关键在于课程内容不求全面但求重点突出。在教学中如何将语文课程的优势和教学理念贯彻于具体的实践中是最具挑战,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其具体的路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首先回到历史现场,然后带着传统联系当下,最后回到语文学科本身。语文学科的教学要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共同体 革命文化 红色文学经典 《青春之歌》
下载PDF
新时代“枫桥经验”视域下国有航运企业船舶治理共同体建设研究
13
作者 孙清松 胡寅鹏 姜仕倩 《现代国企研究》 2024年第3期95-100,共6页
为提升国有航运企业船舶治理工作质量,解决新形势下船舶基层治理中遇到的新问题,本文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本理念与实践做法应用于远洋船舶治理工作,尝试从“参与共同体”、“自律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建设三个维度,用民主、协... 为提升国有航运企业船舶治理工作质量,解决新形势下船舶基层治理中遇到的新问题,本文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本理念与实践做法应用于远洋船舶治理工作,尝试从“参与共同体”、“自律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建设三个维度,用民主、协商、自律、尽责、情感等多维治理工具来实现船舶党组织带领下的船舶治理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洋船舶 枫桥经验 基层治理 治理共同体 情感共同体 视域下 理念与实践 自律
下载PDF
共享、互动与情感生产:城市社区邻里共同体的建构逻辑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大蒙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119,共9页
情感是共同体的纽带,将邻里建设成为一个有温度的情感共同体,是城市社区邻里重建的重要命题。互动是情感共同体的生产机制,信任感、团结感和公共性等情感表征,均蕴含于人际互动之中,微观的人际互动筑牢了共同体的情感基础。作为一种社... 情感是共同体的纽带,将邻里建设成为一个有温度的情感共同体,是城市社区邻里重建的重要命题。互动是情感共同体的生产机制,信任感、团结感和公共性等情感表征,均蕴含于人际互动之中,微观的人际互动筑牢了共同体的情感基础。作为一种社会互动媒介,共享具有激活积极情感要素的重要价值,是情感共同体建设的有效载体。情感共同体建设实践经验表明,共享是情感唤醒机制,能够重构邻里关系,缔造邻里信任感;共享是情感凝聚机制,能够激发公民群体身份认同意识,强化邻里团结感;共享是情感延伸机制,能够培育居民公共精神,孕育社区公共品格。情感是一种重要的治理工具,积极、正向的情感共同体为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奠定了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里关系 共享空间 情感共同体 治理共同体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影响集聚提升类村庄情感共同体建构——基于关中平原S村的调查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斌 《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1-151,共11页
村庄情感共同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载体。围绕集聚提升类村庄情感共同体的建构,结合对关中平原S村的调查,分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集聚提升类村庄情感共同体建构的内在逻辑,探赜实现乡村振兴中情感共同体建构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 村庄情感共同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载体。围绕集聚提升类村庄情感共同体的建构,结合对关中平原S村的调查,分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集聚提升类村庄情感共同体建构的内在逻辑,探赜实现乡村振兴中情感共同体建构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集聚提升类村庄情感共同体的建构往往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再生产情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激发情感再生产,实现乡村振兴。其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引领村庄发展中以其自下而上建立起的情感关联、机动灵活生发出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引领涵养出的情感内化等优势重塑出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引导主体、村庄村民为参与主体和“城归”为辅助主体的多元结构化村庄情感共同体;再生产情感过程主要体现为依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对在村村民的情感培育、不在村村民的情感回归和“城归”的情感吸附;情感再生产是情感共同体建构的结果,体现为依托规则养成和参与深化促进村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再生产。三个方面构成了相互联系、深入推进的整体过程,既从理论层面诠释了集聚提升类村庄情感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也在实践上为集聚提升类村庄的发展振兴提供了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集聚提升类村庄 情感共同体 再生产情感 情感再生产
下载PDF
情感共同体:叙事认同视域下的阅读秩序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凡芳 王强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48,共8页
阅读活动与文化秩序、政治秩序建构联结在一起,生成阅读秩序。透过历史、政治与社会的维度,阅读实践与国民身份认同、共同体塑造以及国家文化建设的重大议程密切相关。在现代中国,国民阅读深度卷入国家叙事中,培养了促进国家认同的公共... 阅读活动与文化秩序、政治秩序建构联结在一起,生成阅读秩序。透过历史、政治与社会的维度,阅读实践与国民身份认同、共同体塑造以及国家文化建设的重大议程密切相关。在现代中国,国民阅读深度卷入国家叙事中,培养了促进国家认同的公共情感,建构了依托叙事认同的情感共同体。基于叙述交流的阅读主体建构,以及驱动主体身份认同的意动叙述,为阅读秩序的生成提供了基本动力。作为群体本位的民族寓言式叙述实践,国家叙事召唤人民作为阅读主体,促进了民族与国家维度的情感共同体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秩序 叙事认同 阅读社群 情感共同体
下载PDF
数字情感共同体建构中的情感共鸣机理、路径与对策研究--基于数字化媒介时代的国家形象建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爱军 姚莹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3年第6期42-48,共7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技术在国家形象建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公众情感共鸣的交互渠道、情感预测与情感连接都产生影响,并逐渐搭建起数字情感共同体。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样的国际风险,数...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技术在国家形象建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公众情感共鸣的交互渠道、情感预测与情感连接都产生影响,并逐渐搭建起数字情感共同体。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样的国际风险,数字情感共同体作为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路径,需要从多平台情感连接、深挖故事以作情感载体、多元主体叙事弥补话语权落差等方面重点着手,进而实现政治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民众情感建构及国家安全维护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建构一种积极和谐的情感共同体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情感共同体 国家形象建构 情感共鸣 国际政治传播
下载PDF
多维共同体的构建:《沉没之鱼》中的流动性研究
18
作者 张宇 杜丽娟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6-91,共6页
当代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作品《沉没之鱼》呈现出其创作思想的流动性特征。从文学流动性视域,探究《沉没之鱼》中流动媒介、流动空间与流动自然景观对于情感共同体、民族共同体、生命共同体形塑的影响,凸显出谭恩美美好的愿景——家... 当代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作品《沉没之鱼》呈现出其创作思想的流动性特征。从文学流动性视域,探究《沉没之鱼》中流动媒介、流动空间与流动自然景观对于情感共同体、民族共同体、生命共同体形塑的影响,凸显出谭恩美美好的愿景——家人间情感融通、族裔间携手发展、人与自然休戚与共。谭恩美以博爱的精神与深邃的眼光客观地看待现代社会种种矛盾,以丰富的想象力在文学世界通过流动性书写绘制出理想的多维共同体,为个人情感健康发展、各民族共存共荣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没之鱼 流动性 情感共同体 民族共同体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情感共同体:维利里奥电影审美体验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婷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3,共5页
保罗·维利里奥(PaulVirilio,1932—2018)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媒介理论家,其研究涉及军事、政治、艺术、文化等领域,思想新奇、富有前见,“消失的美学”(AestheticsofDisappearance)(1)便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之一,这一观点基... 保罗·维利里奥(PaulVirilio,1932—2018)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媒介理论家,其研究涉及军事、政治、艺术、文化等领域,思想新奇、富有前见,“消失的美学”(AestheticsofDisappearance)(1)便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之一,这一观点基于传统艺术观点:卡努杜在《第七艺术宣言》中将艺术划分为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两种形式,前者包括音乐、诗歌、舞蹈,后者包括建筑、雕塑、绘画,电影则跨越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鸿沟,以第七艺术的身份出现于我们的视野之中。(2)维利里奥立足于电影造就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关注电影的时间延展和空间变换,用新的维度思考电影艺术的美学样式,并将其延伸至观影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换 里奥 情感共同体 空间性 PAUL 时间性 第七艺术
下载PDF
视听影像的“情动之力”——《声生不息·港乐季》情感共同体的建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舒曼 曾一果 《中国图书评论》 2023年第5期19-27,共9页
情感是凝聚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声生不息·港乐季》作为一档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音乐献礼节目,利用“情动机制”来激发受众的情感,打通传受双方的共通情感空间,形成融合统一的“情感共同体”。本文借用德勒兹等人的“情动”... 情感是凝聚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声生不息·港乐季》作为一档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音乐献礼节目,利用“情动机制”来激发受众的情感,打通传受双方的共通情感空间,形成融合统一的“情感共同体”。本文借用德勒兹等人的“情动”理论对综艺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展开研究。研究发现,节目一方面通过视听影像以及节目的巧妙设置来制造“情动之力”,另一方面通过“情动”来传递香港地区和内地一家亲的主流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情动主体”,受众的多重情感亦被激发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理论 情感共同体 主流意识形态 港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