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技术异质性与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共同前沿与2000—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汪克亮 孟祥瑞 +1 位作者 杨力 程云鹤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23-31,共9页
由于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从而使得不同区域绿色生产技术呈现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生产技术异质性假定下,以非参数共同前沿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将能源与环境因素纳入到绿色生产率的核算框架之中,对我国各省份、三大区域2000—2... 由于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从而使得不同区域绿色生产技术呈现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生产技术异质性假定下,以非参数共同前沿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将能源与环境因素纳入到绿色生产率的核算框架之中,对我国各省份、三大区域2000—2012年的共同前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地区差异与动态演变趋势。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全国跨期前沿为参考基准,分析期内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年均0.73%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改善来驱动;三大地区绿色生产技术存在很强的异质性,东部地区的省份一直牢牢占据全局前沿,代表了全国最优的绿色生产技术,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前沿则逐渐偏离全国最优绿色技术前沿,与东部地区绿色生产技术的差距存在进一步扩大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异质性生产技术 共同前沿 区域差异 MALMQUIST指数
下载PDF
转轨时期中国工业的效率与生产率——动态非参数生产前沿面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孙巍 叶正波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2002年第4期1-6,共6页
本文采用非参数生产率指数方法对转轨时期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程度进行定量研究。文中采用分区域的工业统计数据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和技术水平的变化两个方面测算了工业生产率的演化 ,并对生产率增长的内涵、经济增长方式转... 本文采用非参数生产率指数方法对转轨时期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程度进行定量研究。文中采用分区域的工业统计数据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和技术水平的变化两个方面测算了工业生产率的演化 ,并对生产率增长的内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判据、区域性工业经济增长的特征等问题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轨时期 中国 非参数生产前沿面理论 经济增长 生产率指数 非参数方法 资源配置效率 工业经济
下载PDF
经济转型视角下中国工业行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动力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范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77-3186,共10页
从工业行业存在技术异质特征出发,在全局DEA分析框架下,应用共同前沿理论的MML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1~2012年我国工业行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及分解构成,并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对其增长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36... 从工业行业存在技术异质特征出发,在全局DEA分析框架下,应用共同前沿理论的MML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1~2012年我国工业行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及分解构成,并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对其增长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36个工业行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3%,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提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清洁型生产行业、中污染生产行业、污染密集型行业依次递减的发展格局,群组间技术差异整体上呈现缩减趋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是推动前沿面扩张的主力行业;增长动力分析显示,工业行业存在投入要素利用的规模经济,工业行业"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与能源结构调整有利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资本深化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影响微弱,FDI抑制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行业集中度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不同群组的技术异质性导致了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前沿 技术异质性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MML生产率指数
下载PDF
技术异质视角下农业细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方国柱 祁春节 +1 位作者 雷权勇 苏小姗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59,共9页
基于共同前沿F re-Primont指数法测算了12个农业细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探究了产业间的技术异质性和技术差距。结果显示: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2.02%,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高于土地密集型农业产业,两种类型... 基于共同前沿F re-Primont指数法测算了12个农业细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探究了产业间的技术异质性和技术差距。结果显示: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2.02%,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高于土地密集型农业产业,两种类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式迵然不同,但均面临由综合效率损失导致的恶化局面。产业间的技术异质程度和技术差距较大,技术异质性波动幅度较大且呈“W型”变化趋势,技术差距主要来源于综合效率增长速度差异所导致的动态偏离效应,土地密集型农业产业技术改进空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异质 共同前沿 F re-Primont指数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差距
下载PDF
北京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的研究
5
作者 王华伟 韩景 +1 位作者 刘梦藜 齐园 《科技信息》 2011年第33期53-54,共2页
增长核算法、指数法、生产前沿面法是目前常用的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三种测算方法的基本理论,并分析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基于本研究时间段较短以及增长核算法适用于长期性预测的特点,我们最终选取了增长核算法... 增长核算法、指数法、生产前沿面法是目前常用的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三种测算方法的基本理论,并分析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基于本研究时间段较短以及增长核算法适用于长期性预测的特点,我们最终选取了增长核算法作为测算北京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核算法 生产前沿面法 指数
下载PDF
技术异质性下中国耕地利用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及提升路径 被引量:4
6
作者 韩海彬 王娇芬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9,共15页
【目的】揭示耕地利用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探究耕地利用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为促进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提供政策参考。【方法】将Meta-frontier分析框架与Non-radial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相结合,构建Meta-f... 【目的】揭示耕地利用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探究耕地利用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为促进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提供政策参考。【方法】将Meta-frontier分析框架与Non-radial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相结合,构建Meta-frontier Non-radial Malmquist-Luenberger(MNML)生产率指数模型,从而有效解决了如何在技术异质性框架下对能够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和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问题。【结果】利用MNML生产率指数对1997—2019年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和生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共同前沿下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均值为0.350,仍有65.0%的可改善空间;除东部地区之外,中、西部地区群组前沿下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值远高于共同前沿下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值。(2)中国耕地利用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4.0%,并且主要由耕地利用技术进步驱动,而耕地利用技术效率则阻碍了耕地利用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中国耕地利用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呈东、西部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且东、中、西部地区耕地利用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模式各不相同。【结论】在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或生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时,需要按照某种标准将具有技术异质性特征的决策单元划分为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技术水平的群组;东部地区的生产技术代表了全国潜在最优生产技术,中、西部地区的生产技术则与全国潜在最优生产技术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中国耕地利用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因此本文构建了差异化的耕地利用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异质性 共同前沿 耕地利用 生态全要素生产率 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 MNML生产率指数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省际全要素CO_2排放效率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程云鹤 齐晓安 +1 位作者 汪克亮 杨力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4-68,共5页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共同前沿马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方法,测算了在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中国1985~2009年28个省份的CO2排放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效率改善和技术差距比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省...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共同前沿马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方法,测算了在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中国1985~2009年28个省份的CO2排放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效率改善和技术差距比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省际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全要素CO2排放技术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省际差异明显,存在巨大的减排增产空间;从时间维度来看,东部省份CO2排放技术构建了全国潜在的最优技术前沿,中、西部省份与其技术差距比率分别为年均-0.24%和-0.87%;除安徽、吉林和湖北外,中、西部其他省份与东部省份技术差距逐渐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效率 共同前沿生产率增长指数 技术差距 省际差异
下载PDF
省级政府卫生投入动态效率及其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自敏 张昕竹 杨丹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5,共10页
本文测算了中国2002~2011年31个省级政府卫生投入的整体网络动态效率变化,并对生产过程各阶段的效率值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不同省份的效率特征.并考察全国及东中西部的效率是否存在收敛性.通过研究发现,考虑生产过程的网络效... 本文测算了中国2002~2011年31个省级政府卫生投入的整体网络动态效率变化,并对生产过程各阶段的效率值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不同省份的效率特征.并考察全国及东中西部的效率是否存在收敛性.通过研究发现,考虑生产过程的网络效率测度与传统效率测度存在显著差异,整体网络和分阶段的效率的收敛性存在显著差异,由此本文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各省份卫生投入效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网络 分阶段效率 共同前沿生产率增长指数 收敛性
下载PDF
异质性生产技术下中国区域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越越 王维国 《系统工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3-72,共10页
考虑地区生产技术异质性前提下,将能源和碳排放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框架,利用共同前沿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考察中国区域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结合"技术差距比率"衡量三大区域物流生产技术与全国潜在最优水平的差距... 考虑地区生产技术异质性前提下,将能源和碳排放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框架,利用共同前沿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考察中国区域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结合"技术差距比率"衡量三大区域物流生产技术与全国潜在最优水平的差距,最后运用核密度估计和面板模型分析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物流技术效率总体偏低,东部实现全国最优生产技术,中西部差距较大,传统测度低估中西部物流技术发展潜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依赖纯技术进步,而非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变化;动态分析显示,区域和省际物流生产率水平分化明显,中西部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状态;政府支出、FDI、交通设施、研发、产业结构、市场需求、能源结构七个因素的研究发现,各因素对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不相同,应当实施差异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全要素生产率 共同前沿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 技术差距比率 核密度估计
原文传递
技术异质性下我国碳强度减排目标在电力行业的可达性研究
10
作者 鲜玉娇 赵孟真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2-91,共10页
为评估我国“十四五”时期全国和省级层面碳强度目标在电力行业的可达性,在共同生产前沿建模技术的框架下,基于非参数内生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对2016—2019年各省电力行业的碳强度最大下降潜力进行测度,并从技术效率变化、发电与控碳技术... 为评估我国“十四五”时期全国和省级层面碳强度目标在电力行业的可达性,在共同生产前沿建模技术的框架下,基于非参数内生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对2016—2019年各省电力行业的碳强度最大下降潜力进行测度,并从技术效率变化、发电与控碳技术升级、组间最优技术引进3个方面分析其碳生产率的变化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只有有效调整发电燃料结构以及完成区域间的最优技术引进,全国碳强度可下降44.75%,超额完成国家目标(18%);仅在中短期内提升技术效率并升级发电与控碳技术,全国只有6个地区可实现其省目标;研究期内各地区的年平均碳生产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化石能源发电高占比区年均碳生产率增长最快(0.2489),其次为化石能源发电主导区(0.1570)、化石能源发电低占比区(0.1538)和化石能源发电中占比区(0.1401),且促进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组间最优技术的引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生产前沿 内生方向距离函数 Luenberger碳生产率指数 碳强度下降潜力 电力行业
下载PDF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绩效、来源与演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匡远凤 彭代彦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5-65,共21页
研究目标:探究中国1979年以来全国和分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绩效水平、来源因子及今后可能的演化态势,并探寻增长绩效变动背后的重要原因。研究方法:随机VRS前沿参数分解技术和核密度估计法。研究发现:我国的农业增长绩效表现出明显的时... 研究目标:探究中国1979年以来全国和分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绩效水平、来源因子及今后可能的演化态势,并探寻增长绩效变动背后的重要原因。研究方法:随机VRS前沿参数分解技术和核密度估计法。研究发现:我国的农业增长绩效表现出明显的时段和地区差异性,农民务农积极性的高低是影响绩效水平最为关键的因素;我国的农业曾经表现出由"三轮驱动"绩效增长的好局面,但近期来这种模式已显弱化,显现出一种农业领域先锋作用不足、前沿省份开拓和带动能力较为欠缺的状态,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研究创新:结合参数SFA与广义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基于实际的VRS前沿面而不是虚拟的CRS前沿面对农业技术进步等农业TFP增长来源因子进行测算,既提高了测算的准确性,也扩展了因子的范围和内涵。研究价值:有助于更为清晰地认识我国农业发展的过往轨迹、当前和今后可能形势,探求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动力源泉,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增长绩效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VRS前沿 广义Malmquist指数
原文传递
区域技术差距视角下省际工业CO_2排放效率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云鹤 齐晓安 +1 位作者 汪克亮 杨力 《系统工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51,共11页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对传统的CO2排放效率测量MCPI(Malmquist CO2emission PerformanceIndex)指数进行拓展,使其能同时兼顾经济增长与减排,在充分考虑中国三大区域CO2减排技术差距的基础上,采用共同前沿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对传统的CO2排放效率测量MCPI(Malmquist CO2emission PerformanceIndex)指数进行拓展,使其能同时兼顾经济增长与减排,在充分考虑中国三大区域CO2减排技术差距的基础上,采用共同前沿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中国30个省份工业1998~2010年全要素CO2排放效率、生产率及其构成,并就三种技术基准下效率差异、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与技术创新者省份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工业全要素CO2排放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省际差异明显,存在巨大的减排增产空间;全部省份工业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呈递增趋势,其中,技术进步贡献大于效率改善;北京、上海和辽宁工业CO2排放技术构建了全国潜在的最优技术前沿,东部省份工业低碳技术开始分化,中、西部省份与全国潜在最优的技术差距比率以-2%和-1.3%速度逐年拉大;内蒙古和海南工业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成为全国的低碳技术创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CO2排放效率 共同前沿曼奎斯特-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 技术差距比率 低碳技术创新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