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共同过失犯罪
1
作者 刘梅芳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63-66,共4页
刑法第25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但在刑法理论界,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争议并没有因为立法的规定而停止。随着一些国家以判例的形式肯定了共同过失犯罪的存在,关于一些行为是否成立共同过失犯罪、共同过失犯罪是... 刑法第25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但在刑法理论界,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争议并没有因为立法的规定而停止。随着一些国家以判例的形式肯定了共同过失犯罪的存在,关于一些行为是否成立共同过失犯罪、共同过失犯罪是否属于共同犯罪以及对这些行为该如何处罚等问题,已成为刑法学研究、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犯罪 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过失犯罪
下载PDF
什么是共同犯罪
2
作者 为民 《支部生活(中共云南省委党刊)》 2008年第8期44-44,共1页
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关键词 共同犯罪 共同故意犯罪 《刑法》
下载PDF
论我国《刑法》中非纯粹过失犯的共犯成立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小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3-94,共12页
基于相对完全犯罪共同说的共犯理论建构,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共同故意犯罪"是指共同故意实施同一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由此,在由多人参与共同故意实行的犯罪中,各个参与人虽对行为结果持过失心态,但也不排除可以成立共犯。... 基于相对完全犯罪共同说的共犯理论建构,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共同故意犯罪"是指共同故意实施同一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由此,在由多人参与共同故意实行的犯罪中,各个参与人虽对行为结果持过失心态,但也不排除可以成立共犯。我国《刑法》"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的规定,仅仅是对纯粹过失犯之共犯的否定。对我国《刑法》之共同犯罪作这一理解,也使得我国《刑法》总则有关共同犯罪的一般规定,与分则中有关共犯的规定以及某些司法解释的相应规定,获得了刑法教义学立场上的法条体系性的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过失犯罪 纯粹过失犯共犯 非纯粹过失犯共犯
下载PDF
从两则判例看共同过失犯罪的意思联络 被引量:3
4
作者 邹兵 《中国检察官》 2010年第14期15-18,共4页
共同过失犯罪的行为人之间也有意思联络,但这不同于共同故意犯罪的意思联络,它只需要对过失实行行为有一般的意思联络即可,应当基于这一意思联络而主张承认共同过失犯罪。
关键词 共同过失犯罪 意思联络 判例 共同故意犯罪 实行行为 行为人
原文传递
论对目的犯之教唆和帮助行为
5
作者 邵维国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22-25,共4页
目的犯之“目的”,实质是犯罪动机,它是犯罪故意之外的独立的主观方面构成要件。对目的犯的教唆者、帮助者,只有明知目的犯之“目的”,才能与目的犯形成共同犯罪故意,并进而构成共同犯罪,其理论根据是“共同故意犯罪说”。
关键词 目的犯 教唆 帮助 共同故意犯罪
下载PDF
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问题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文 《交通企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过失犯罪 共犯 共同犯罪 刑事责任 理论界 刑法 犯罪
下载PDF
片面共犯的成立范围与处罚依据 被引量:5
7
作者 江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7-30,共4页
以往的刑法理论认为片面共犯缺乏犯意在成员之间的联络而不成立。片面共犯的范围包括片面帮助犯、片面教唆犯和片面实行犯。片面共犯存在有相同于通说意义上的共犯的处罚依据,应当予以处罚。承认片面共犯的理论,可以完善对片面共犯人刑... 以往的刑法理论认为片面共犯缺乏犯意在成员之间的联络而不成立。片面共犯的范围包括片面帮助犯、片面教唆犯和片面实行犯。片面共犯存在有相同于通说意义上的共犯的处罚依据,应当予以处罚。承认片面共犯的理论,可以完善对片面共犯人刑事责任的追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面共犯 犯罪依据 成立范围 处罚依据 刑法理论 共同故意犯罪
下载PDF
论特殊单位共同犯罪的定罪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留成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9-42,共4页
自然人主体与单位主体能否构成共同犯罪,曾在论理上有过肯定与否定之争。目前基本上是肯定说占主流,相关司法解释对肯定说也予以确认。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2... 自然人主体与单位主体能否构成共同犯罪,曾在论理上有过肯定与否定之争。目前基本上是肯定说占主流,相关司法解释对肯定说也予以确认。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2年7月8日公布)第20条第1款规定:“单位和个人(不包括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共同走私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对共同走私所偷逃应缴税额负责。”这就从司法解释上明确了自然人主体与单位主体能够构成共同犯罪。其刑法依据是刑法总则第25条第1款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即:“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里规定中的“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有单位参与的共同故意犯罪应当认定为共同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共同犯罪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共同故意犯罪 自然人主体 最高人民检察院 定罪 最高人民法院 法律若干问题
原文传递
刑法学辅导提要(续二)
9
作者 丁杰 《远程教育杂志》 1986年第5期38-39,共2页
第十四章 共同犯罪 答:42.什么是共周犯罪?成立共同犯罪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一、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成立的要件是:(一)从犯罪主体来说,必须是两个以上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共同... 第十四章 共同犯罪 答:42.什么是共周犯罪?成立共同犯罪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一、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成立的要件是:(一)从犯罪主体来说,必须是两个以上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共同实施犯罪。(二)从犯罪的客观方面来说,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三)从犯罪的主观方面来说,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备共同的犯罪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犯罪 刑法学 提要 辅导 共同故意犯罪 犯罪主体 犯罪成立 责任能力
下载PDF
单一正犯理论证成:从共同过失犯罪切入
10
作者 李瑞杰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2年第5期278-293,共16页
共同故意犯罪案件只是犯罪参与案件类型之一。共同过失犯罪案件属于犯罪参与案件而非同时过失犯罪案件。我国《刑法》总则无过失共同正犯规定,采取区分制体系处理共同过失犯罪案件于法无据。采取共犯体系二元论处理犯罪参与案件固然能... 共同故意犯罪案件只是犯罪参与案件类型之一。共同过失犯罪案件属于犯罪参与案件而非同时过失犯罪案件。我国《刑法》总则无过失共同正犯规定,采取区分制体系处理共同过失犯罪案件于法无据。采取共犯体系二元论处理犯罪参与案件固然能够解决某些问题,但是,其提出伊始便陷入逻辑矛盾、忽略理论体系内在统一、同我国不区分故意正犯和故意共犯的立法现实相冲突的困境。我国《刑法》在所有犯罪参与案件中不区分正犯和共犯,对第25条第2款可以作出如下解读: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但是,如果过失犯罪是法律有规定的,他们就应当负刑事责任,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过失犯罪 单一正犯 犯罪参与
原文传递
共同犯罪的主要特征
11
《中国保安》 2015年第22期79-79,共1页
编辑老师:2014年某晚22时,武某在朋友家喝完酒后到夜宵店找钟某喝酒。次日凌晨1时许,武某因嫌在旁边喝酒的辛某说话声音大,与辛某发生争吵,后被人劝开。不久后,辛某又与钟某、武某争吵起来,三人相互拉扯扭打在一起。武某将辛某... 编辑老师:2014年某晚22时,武某在朋友家喝完酒后到夜宵店找钟某喝酒。次日凌晨1时许,武某因嫌在旁边喝酒的辛某说话声音大,与辛某发生争吵,后被人劝开。不久后,辛某又与钟某、武某争吵起来,三人相互拉扯扭打在一起。武某将辛某推倒在地,趴在辛某身上用手掐住辛某的脖子,钟某在后面用匕首在辛某腿部连捅数刀。经鉴定,被害人辛某伤势为重伤甲级,伤残程度评定为四级。请问。武某与钟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保安员刘春兴刘春兴:你好!本案中,武某不构成犯罪。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必须综合不同犯罪人的犯罪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犯罪 共同故意犯罪 犯罪主观要件 伤残程度 《刑法》 客观要件 喝酒 被害人
原文传递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诉李彬、袁南京、胡海珍、东辉、燕玉峰、刘钰、刘少荣、刘超绑架案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8年第8期35-39,共5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所谓共同犯罪的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知道自己是和他人配合共同实施犯罪,认识到共同犯罪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所谓共同犯罪的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知道自己是和他人配合共同实施犯罪,认识到共同犯罪行为的性质以及该行为所导致的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并不了解他人真正的犯罪意图,不清楚他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性质。而是被他人蒙骗或者出于自己的错误认识,在错误理解犯罪性质的情况下参与他人实施的犯罪。则不能认定该行为人与他人实施了共同犯罪。而应当依据该行为人的犯罪实际情况。按照主客观一致的原则正确定罪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共同故意犯罪 天津市 绑架案 共同犯罪行为 共同犯罪 李彬
下载PDF
防范国有企业家犯罪重在法治
13
作者 游伟 《检察风云》 2012年第8期16-17,共2页
前不久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提供了一组惊人的数字。报告分析了企业家犯罪的形态和特点,在199件案件中,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涉案88件,2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占到案件总数的近40%,涉及1266人,
关键词 共同故意犯罪 企业家 国有 法治 防范 企业管理人员 案件
原文传递
家庭成员能否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犯问题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曦 《天津检察》 2008年第6期42-43,共2页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成立共同犯罪的刑事立法根据。《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第39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和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来源的,...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成立共同犯罪的刑事立法根据。《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第39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和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来源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差额特别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家庭成员 共犯 共同故意犯罪 国家工作人员 共同犯罪 有期徒刑 立法根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