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沉积法构建AChE/COD@AuNPs共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器差分脉冲伏安法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艳 赵宁 +3 位作者 李虹佳 王悦 辛嘉英 张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6-363,共8页
有机磷农药残留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本文采用电沉积法将乙酰胆碱酯酶(AChE)与胆碱氧化酶(COD)固定化,共修饰于裸金电极表面,构建新型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器。通过电子显微镜对固定化酶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器上,乙酰... 有机磷农药残留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本文采用电沉积法将乙酰胆碱酯酶(AChE)与胆碱氧化酶(COD)固定化,共修饰于裸金电极表面,构建新型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器。通过电子显微镜对固定化酶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器上,乙酰胆碱酯酶与乙酰胆碱氧化酶的共修饰层数为2层,修饰圈数为35圈,在氯化乙酰胆碱浓度为2 mmol/L,pH 7.8的检测体系中,该生物传感器能够识别有机磷农药信号,且检测性能尚佳。传感器在有机磷农药质量浓度为10^(-9)~10^(-7)mg/L时电流响应良好,工作曲线方程为y=0.0468x+1.2124(R^(2)=0.9985),最低检出限1.15×10^(-11)mg/L(S/N=3)。本研究为现场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固定化 反定量检测传感器 有机磷快检
下载PDF
共固定化酶提取花生多糖工艺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苗敬芝 吕兴军 +2 位作者 董玉玮 高明侠 曹泽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57-160,共4页
以花生粕为原料,采用共固定化酶提取花生多糖,并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酸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各10%、固液比1:20(g/mL)、时间5h、pH5.0。采用共固定化酶提取花生多糖提取率为10.88%,共固定化酶... 以花生粕为原料,采用共固定化酶提取花生多糖,并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酸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各10%、固液比1:20(g/mL)、时间5h、pH5.0。采用共固定化酶提取花生多糖提取率为10.88%,共固定化酶重复使用7次,酶活力仍保持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固定化酶 提取 花生 多糖
下载PDF
共固定化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自琴 《中外食品工业(下)》 2014年第11期71-73,共3页
固定化酶技术是酶工程的核心,该技术使酶反应的连续生产成为现实,简化了下游分离纯化步骤,利于实现酶的重复利用及产物与酶的分离.随着固定化酶技术的发展,共固定化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和医药等领域.本文... 固定化酶技术是酶工程的核心,该技术使酶反应的连续生产成为现实,简化了下游分离纯化步骤,利于实现酶的重复利用及产物与酶的分离.随着固定化酶技术的发展,共固定化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和医药等领域.本文介绍了共固定化酶的共固定方法,对近年来共固定化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固定化酶 食品 方法
下载PDF
α淀粉酶与糖化酶的共固定化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郭桥 罗贵民 +2 位作者 孙启安 黄仲立 马林 《生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59-263,共5页
以纤维素为载体用重氮化法同时固定了糖化酶和α淀粉酶,确定了共固定化的最适条件,研究了共固定化酶的性质,发现共固定化酶较固定化单酶能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能在较低温度下将淀粉一步水解为葡萄糖。共固定化酶在30℃下的操作半... 以纤维素为载体用重氮化法同时固定了糖化酶和α淀粉酶,确定了共固定化的最适条件,研究了共固定化酶的性质,发现共固定化酶较固定化单酶能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能在较低温度下将淀粉一步水解为葡萄糖。共固定化酶在30℃下的操作半寿期可达920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 Α淀粉 共固定化酶
下载PDF
共固定化酶催化栀子苷水解制备栀子蓝色素 被引量:2
5
作者 唐伯辰 梁华正 +1 位作者 贺玉兰 曾彦雯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9-233,共5页
采用黑曲霉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再用戊二醛交联,海藻酸钠包埋法共固定化酶和菌丝,然后将共固定化酶用于水解栀子苷,再与谷氨酸钠反应制备栀子蓝色素。对共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条件为:交联剂戊二醛浓度为0.15%,交联温度为20℃... 采用黑曲霉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再用戊二醛交联,海藻酸钠包埋法共固定化酶和菌丝,然后将共固定化酶用于水解栀子苷,再与谷氨酸钠反应制备栀子蓝色素。对共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条件为:交联剂戊二醛浓度为0.15%,交联温度为20℃,交联时间为2h。同时还对共固定化酶水解栀子苷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水解条件为:水解温度为50℃,水解时间为6h,水解pH为5.0。水解后的转化液与谷氨酸钠反应得到栀子蓝色素溶液,经大孔树脂HPD300吸附洗脱,洗脱液经真空减压浓缩、干燥后得栀子蓝色素粉末,色价E590nm1%为120。共固定化酶水解栀子苷制备栀子蓝色素的工艺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易于工业化放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固定化酶 栀子苷 栀子蓝色素
原文传递
共固定化酶的制备及其在奶香基料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萧萧 黄敏玲 +3 位作者 汪薇 任文彬 白卫东 刘功良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141,共6页
研究了共固定化条件对共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固定化的最佳条件是:磷酸缓冲液p H 6.5,海藻酸钠浓度1.5%,总加酶量30 mg/g海藻酸钠,CaCl_2浓度4.0%,共固定化温度30℃,共固定化时间30 min。此时共固定化酶的固定化率为98.0%,... 研究了共固定化条件对共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固定化的最佳条件是:磷酸缓冲液p H 6.5,海藻酸钠浓度1.5%,总加酶量30 mg/g海藻酸钠,CaCl_2浓度4.0%,共固定化温度30℃,共固定化时间30 min。此时共固定化酶的固定化率为98.0%,操作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固定化酶 制备 奶香基料 应用
原文传递
共固定化双酶水解芝麻粕蛋白制备复合氨基酸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高明侠 苗敬芝 +2 位作者 曹泽虹 董玉玮 吕兆启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5-98,共4页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共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选择合适的固定化工艺,研究水解芝麻粕蛋白的优化条件和共固定化双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共固定化双酶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3 g.dL-1,戊二醛25 g.L-1,氯化钙0.2 g.dL-1...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共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选择合适的固定化工艺,研究水解芝麻粕蛋白的优化条件和共固定化双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共固定化双酶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3 g.dL-1,戊二醛25 g.L-1,氯化钙0.2 g.dL-1,酶活力回收率为51.28%;水解芝麻蛋白的最佳条件为固液比1¨25,pH 6.0,温度60℃,时间7 h,加酶量5 g.dL-1,氨基氮含量最高为20.65 m g.-g 1,共固定化酶重复使用6次,酶活力仍保持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水解 芝麻粕蛋白
下载PDF
共固定化复合酶澄清刺梨汁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安玉红 陆敏涛 +2 位作者 黎代余 黄燕 彭永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134-138,共5页
为高品质刺梨汁的生产提供参考,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并将固定化复合酶应用于刺梨汁澄清。结果表明:共固定化复合酶澄清刺梨汁的最佳工艺为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3∶1,酶添加量20g/L,酶解时间70m... 为高品质刺梨汁的生产提供参考,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并将固定化复合酶应用于刺梨汁澄清。结果表明:共固定化复合酶澄清刺梨汁的最佳工艺为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3∶1,酶添加量20g/L,酶解时间70min,酶解温度55℃,在该条件下,刺梨汁透光率达86.45%;壳聚糖固定化复合酶澄清刺梨汁可显著降低导致刺梨汁混浊的总酚和水溶性蛋白质,而对VC、SOD、可溶性固型物、总黄酮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复合 刺梨汁 澄清效果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以级联反应为基础的多酶共固定载体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耀丹 孙若溪 陈鹏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67-3176,共10页
多酶共固定体系以级联反应体系为基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固定在同一载体上,具有较高的原子经济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已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等多种领域的研究热点。选择适宜的载体材料是提高多酶共固定体系催化效率最基本... 多酶共固定体系以级联反应体系为基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固定在同一载体上,具有较高的原子经济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已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等多种领域的研究热点。选择适宜的载体材料是提高多酶共固定体系催化效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本文以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构建的级联反应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随机固定、分区域固定以及定向固定这三种不同的载体和酶之间的作用形式入手,概述了目前用于多酶共固定体系的载体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多酶共固定领域目前存在的局限和挑战,以期为更多多酶共固定体系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反应 固定化 固定化 载体材料
下载PDF
共固定化酶对反胶束体系油酸酯化的催化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姗 袁兴中 +3 位作者 彭馨 刘欢 马玉洁 曾光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16-2022,共7页
采用吸附共固定化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双酶体系,同时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hamnolipid,RL)构建RL/异辛烷/正己醇反胶束体系.考察共固定化双酶在RL/异辛烷/正己醇反胶束体系中对油酸酯化催化的优化条件和共固定化双酶的稳定性。结... 采用吸附共固定化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双酶体系,同时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hamnolipid,RL)构建RL/异辛烷/正己醇反胶束体系.考察共固定化双酶在RL/异辛烷/正己醇反胶束体系中对油酸酯化催化的优化条件和共固定化双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以生物炭作为载体的催化效果优于活性炭和明胶。在p H=6,临界胶束浓度(CMC)为60,反应2 h,温度45℃时共固定化双酶在反胶束体系对油酸的酯化效果最好,动力学米氏常数K_m=26.6,v_(max)=50 mmol/(L·min·mg)。共固定化酶在反胶束体系中重复利用的稳定性优于固定化单酶,重复使用8次后,酶活力仍保持60%以上,研究证明,共固定化双酶具有优越的可重复利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脂 反胶束 固定化
原文传递
多酶共固定化技术在糖类催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婷 周文凤 +5 位作者 王志 朱晨杰 许敬亮 庄伟 应汉杰 欧阳平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36-2648,共13页
糖类的催化反应对人体生命活动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多酶共固定化技术迅速发展,为糖类的催化反应提供了一个绿色高效的研究工具。本文结合糖类催化中的多酶级联反应,系统阐述了多酶共固定化的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新型方法,... 糖类的催化反应对人体生命活动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多酶共固定化技术迅速发展,为糖类的催化反应提供了一个绿色高效的研究工具。本文结合糖类催化中的多酶级联反应,系统阐述了多酶共固定化的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新型方法,并指出了其各自的原理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多酶共固定化技术在糖类催化中的应用,如淀粉的水解、纤维素的利用以及功能性糖的合成等,结果表明多酶共固定化技术不仅具有高效催化、稳定性强、易于分离等特性,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多酶之间协同催化的优势,极大地促进了糖类催化反应的进行。最后分析了多酶共固定化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糖类催化 级联反应 协同效应
下载PDF
多酶共固定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金丹 张光亚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9-480,共12页
固定化酶技术是现代生物催化的核心技术。过去几十年里,固定化酶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酶固定化。近年来,多酶共固定化由于具有可增加反应的局部浓度、提高反应收率等优点而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本实验... 固定化酶技术是现代生物催化的核心技术。过去几十年里,固定化酶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酶固定化。近年来,多酶共固定化由于具有可增加反应的局部浓度、提高反应收率等优点而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本实验研究从多酶非特异性共价共固定化、非特异性非共价共固定化、非共价包埋固定化以及位点特异性固定化四个方面阐述多酶固定化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和展望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固定化 固定化 包埋固定化 特异性固定化
原文传递
Immobilization of penicillin G acylase on paramagnetic polymer microspheres with epoxy groups 被引量:7
13
作者 Xing Chen Lu Yang +5 位作者 Wangcheng Zhan Li Wang Yun Guo Yunsong Wang Guanzhong Lu Yanglong Guo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3,共7页
Paramagnetic polymer microspher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inverse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method through polymerization of glycidyl methacrylate,ally glycidyl ether and methacrylamide onthe surface of silica‐coated ... Paramagnetic polymer microspher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inverse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method through polymerization of glycidyl methacrylate,ally glycidyl ether and methacrylamide onthe surface of silica‐coated Fe3O4nanoparticles using N,N’‐methylene‐bis(acrylamide)as across‐linking agent.Penicillin G acylase(PGA)was covalently immobilized on the surface of theparamagnetic microspheres by reacting the amino groups of the PGA molecules with the epoxygroups of the paramagnetic polymer microspheres.The effect of the SiO2coating and the amount ofparamagnetic Fe3O4nanoparticles on the initial activity and the operational stability of the immobilizedPGA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iO2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and paramagnetic polymer microspheres with a SiO2‐coated Fe3O4nanoparticles mass content of7.5%are an optimal support material for PGA immobilization.Immobilized PGA on the paramagnetic polymer microspheres shows a high initial activity of430U/g(wet)and retains99%of its initial activity after recycling10times.Furthermore,immobilized PGA exhibits high thermal stability,pH stability and excellent reusability,which can be rapidly recycled by the aid of magnet.?2018,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Published by Elsevier B.V.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magnetic polymer microspheres Epoxy groups Penicillin G acylase Covalent bonding IMMOBILIZATION
下载PDF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制系列新型磁性材料应用于食用油脂改性
14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64,共1页
近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张峰首席专家团队在磁性材料研制上取得新进展,在单酶固定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多巴胺自聚合特性及磁性固定化材料优势制备共固定化双酶(CRL/TLL-PDA@Fe3O4)用于食用油脂改性,所制备的磁性共固定化双酶,克服... 近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张峰首席专家团队在磁性材料研制上取得新进展,在单酶固定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多巴胺自聚合特性及磁性固定化材料优势制备共固定化双酶(CRL/TLL-PDA@Fe3O4)用于食用油脂改性,所制备的磁性共固定化双酶,克服了游离酶易失活、热稳定性差、不易回收利用的缺陷,且磁性固定化双酶系统又具有多酶的协同作用,有效提高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技术 固定化 系统 催化效率 固定化材料 回收利用 磁性材料 协同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