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米/纳米二氧化硅共填充制备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1
作者 江帆 刘新玉 +1 位作者 田庆丰 丁涛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采用湿法混炼工艺制备了二氧化硅分散粒径为100 nm的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胶母粒,结合传统干法混炼技术制备了二氧化硅总填充量为60份(质量)的微米/纳米共填充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结果显示,湿法混炼过程中填充的小粒径二... 采用湿法混炼工艺制备了二氧化硅分散粒径为100 nm的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胶母粒,结合传统干法混炼技术制备了二氧化硅总填充量为60份(质量)的微米/纳米共填充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结果显示,湿法混炼过程中填充的小粒径二氧化硅仍然以小粒径分散,与橡胶分子链更倾向于形成紧密结合层。湿法混炼技术的使用提升了二氧化硅的分散性,复合材料的Payne效应更弱。与干法混炼技术并用制备的小粒径与大粒径二氧化硅比例为50/10时,填料形成了较宽的粒径分布,形成了适中的填料-橡胶结合强度,进一步提升了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天然橡胶 微米/纳米共填充 紧密结合胶层 湿法混炼 PAYNE效应 拉伸性能
下载PDF
Ca和Sm双原子共填充方钴矿化合物的制备及热电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桃香 唐新峰 +2 位作者 邓书康 宋晨 张清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0-714,共5页
用熔融法结合放电等离子快速烧结技术(SPS)制备了单相的Ca和Sm共填充的方钴矿化合物Ca_mSm_nFe_xCo_(4-x)Sb_(12),研究了两种原子共填充总量及填充分量对其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a和Sm双原子共填充总量的增加,p型Ca_mSm_nFe... 用熔融法结合放电等离子快速烧结技术(SPS)制备了单相的Ca和Sm共填充的方钴矿化合物Ca_mSm_nFe_xCo_(4-x)Sb_(12),研究了两种原子共填充总量及填充分量对其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a和Sm双原子共填充总量的增加,p型Ca_mSm_nFe_xCo_(4-x)Sb_(12)化合物的Seebeck系数增大、电导率和热导率降低.当共填充总量相近时,Ca原子填充分量较大的方钴矿化合物。其电性能较好;而Sm原子填充分量较大的方钴矿化合物,其热导率较低、Seebeck系数较高.Ca_(0.15)Sm_(0.24)Fe_(1.51)Co_(2.48)Sb_(12)化合物的最大热电性能指数ZT_(max)值在775K时为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填充 方钴矿 热电性能
下载PDF
基于损伤演化的共混/填充高聚物体系本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建祥 陈建康 白树林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7,共7页
 建立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是进行材料设计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共混/填充高聚物体系,总结了微损伤演化的基体规律,讨论了在考虑微损伤演化的情况下,材料体系的宏观本构关系研究的思路与主要研究成果。本文作者指出,在共混/填充高聚物体系...  建立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是进行材料设计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共混/填充高聚物体系,总结了微损伤演化的基体规律,讨论了在考虑微损伤演化的情况下,材料体系的宏观本构关系研究的思路与主要研究成果。本文作者指出,在共混/填充高聚物体系的破坏过程中,还有很多重要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微孔洞成核和串通汇合过程的分析、夹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基体的非线性对损伤演化的影响以及应变率和温度对损伤的影响等都需要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填充高聚物 复合材料 损伤演化 本构关系 力学性质
下载PDF
共混/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界面力学行为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白树林 陈建康 王建祥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7-516,共10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聚物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的特点和界面破坏的微观形式,在此基础上,详细回顾了粒子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和共混高分子合金两类材料的界面力学性能实验研究的进展,总结了研究粒子/基体界面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用这些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聚物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的特点和界面破坏的微观形式,在此基础上,详细回顾了粒子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和共混高分子合金两类材料的界面力学性能实验研究的进展,总结了研究粒子/基体界面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用这些方法获得的实验结果。介绍的实验方法从宏观拉伸实验到细观在位拉伸实验,从定性的断口形貌分析到定量的界面强度和粘结能计算,从不同层次和角度阐述了研究界面性能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作者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指出了实验研究界面力学性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来自实验仪器的局限性和实验方法的匮乏性,为了获得可靠的界面性能,一方面应该设计出利于表征的界面,另一方面需要在实验技术上有所创新,相信该文对于深入了解和研究共混/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界面问题,以及其它类型材料的界面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聚丙烯填充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应宗荣 李瑞霞 +2 位作者 吴大诚 文婉元 何立溶 《中国塑料》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7-34,共8页
本文研究了PP/BR和PP/NBR的CaCO3填充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
关键词 聚丙烯 填充混物 流变性能 机械性能 形态结构
下载PDF
高承载聚醚型聚氨酯泡沫塑料
6
《科技与经济》 2002年第4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聚醚型聚氨酯泡沫塑料 填充反应发泡技术 生产工艺
下载PDF
我国两项新材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7
《当代高新技术》 1998年第3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碳钠米管列阵 高分子结构材料 填充 增韧
下载PDF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of carbon nanotube-filled polycarbonate/polyester blends 被引量:3
8
作者 XIONG ZhuoYue SUN Yao +2 位作者 WANG Li GUO ZhaoXia YU Jia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808-813,共6页
Carbon nanotube (CNT)-filled polycarbonate (PC)/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BT) and polycarbonate (PC)/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blends containing 1 wt% CNTs over a wide range of blend compositions were pr... Carbon nanotube (CNT)-filled polycarbonate (PC)/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BT) and polycarbonate (PC)/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blends containing 1 wt% CNTs over a wide range of blend compositions were prepared by melt mixing in a torque rheometer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elationship.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blend morpholog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NTs. The latter was compared with the thermodynamic predictions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wetting coefficients. It was found that CNTs are selectively localized in the polyester phase and conductive blends can be obtained over the whole composition range (20 wt%, 50 wt% and 80 wt% PBT) for CNT-filled PC/PBT blends, while conductive CNT-filled PC/PET blends can only be obtained when PET is the continuous phase (50 wt%, 80 wt% PET). The dramatic difference i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CNT-filled PC/polyester blends at a low polyester content (20 wt%) was explained by the size difference of the dispersed phases on the basis of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micrograp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resistivity POLYESTER carbon nanotubes POLYCARBONAT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