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社区: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共存空间
1
作者 罗竖元 《北京青年研究》 2014年第4期46-51,共6页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融入城市既是城镇化推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城镇化的最终目的.而现阶段在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体制的“社会屏蔽”机制与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过程的“社会性防御”策略的双重作用下,导致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中处于相...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融入城市既是城镇化推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城镇化的最终目的.而现阶段在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体制的“社会屏蔽”机制与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过程的“社会性防御”策略的双重作用下,导致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中处于相互隔离状态,形成了“一座城市、两个生活圈子”的现象,进而在城市中形成了“二元社区”.因此,积极引导其融入城市已迫在眉睫.在引导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的行动中,社区是其城市融入的“共存空间”,以社区为依托,开展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入的“社区行动”,进而引导其在“共建共享”的社区文化中实现城市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随迁子女 城市社区 社区文化 共存空间
下载PDF
城市社区: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共存空间
2
作者 罗竖元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9-12,共4页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融入城市既是城镇化推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城镇化的最终目的。而现阶段城乡隔离二元社会体制的"社会屏蔽"机制与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过程的"社会性防御"策略的双重作用,导致了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融入城市既是城镇化推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城镇化的最终目的。而现阶段城乡隔离二元社会体制的"社会屏蔽"机制与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过程的"社会性防御"策略的双重作用,导致了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市居民相互隔离,形成了"一座城市、两个生活圈子"的现象,进而在城市中形成了"二元社区"。因此有必要在引导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以社区这一"共存空间"为依托,开展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入的"社区行动",进而引导其在"共建共享"的社区文化中实现城市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随迁子女 城市社区 社区文化 共存空间
下载PDF
符号序列空间共存性与时间相继性的兼容——关于名词性并列句叙述性实现机制之探讨
3
作者 王晓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01-204,共4页
本文论证了符号序列的空间共存性与时间相继性的兼容之可能,探讨了名词性并列句的叙述性实现机制。时空要素的获得,是偏正词组成为名词性并列句构成要件的基础;空间共存和时间相继的双重负载,是名词性并列句实现叙述化的必要条件;名词... 本文论证了符号序列的空间共存性与时间相继性的兼容之可能,探讨了名词性并列句的叙述性实现机制。时空要素的获得,是偏正词组成为名词性并列句构成要件的基础;空间共存和时间相继的双重负载,是名词性并列句实现叙述化的必要条件;名词性并列句叙述、描写的时空范围,由句外隐性话题加以框定。另外,本文还探讨了时空要素对结构转换的功能值增减的影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序列 空间共存 时间相继性 名词性并列句 叙述性 实现机制 语言学
下载PDF
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共有的空间何以可能 被引量:22
4
作者 潘泽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9-113,共5页
在中国,农民工在现代化语境中进入城市空间的悖论在于难以实现社会同化或融合,难以实现在城市中的"空间并存"或"空间嵌入",加剧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边缘化,阻滞了农民工弱势群体在城市空间中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在对... 在中国,农民工在现代化语境中进入城市空间的悖论在于难以实现社会同化或融合,难以实现在城市中的"空间并存"或"空间嵌入",加剧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边缘化,阻滞了农民工弱势群体在城市空间中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在对社会融合、社会政策、社会经济、社会参与度、社会交往网络以及社会认同和社会归属框架理解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农民工在城市中共有的空间是否可能以及何以可能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融合 空间共存
下载PDF
宋代亭台记、寄题诗的文本共生与空间共存
5
作者 李成晴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62,共14页
欧阳修《醉翁亭记》、韩琦《定州阅古堂记》等文本群背后,关联着宋代亭台记、寄题诗的文献集聚与文本呈现。亭台记与寄题诗具有文体黏连性,或记末系诗,或记、诗分作。回归“记来求诗”的文学传统,可发现通过书启邮递亭台记以求诗,是众... 欧阳修《醉翁亭记》、韩琦《定州阅古堂记》等文本群背后,关联着宋代亭台记、寄题诗的文献集聚与文本呈现。亭台记与寄题诗具有文体黏连性,或记末系诗,或记、诗分作。回归“记来求诗”的文学传统,可发现通过书启邮递亭台记以求诗,是众多寄题诗文献生成的直接触媒。在亭台堂室的营建空间中,以亭台记为中心,众多寄题诗会形成互文交织的文本性关联以及“众诗拱记”的物质性景观。通过对宋代亭台记与寄题诗的文本共生、空间共存问题进行释证,可以将问题意识从入集后的文献编次转移到入集前的文献生成,更加关注文学文献的物质性载体,从而在跨文类的视域下还原记、诗等文类之间的切实联系,甚至可一窥宋代文学文本的存藏制度和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亭台记 寄题诗 文本共生 空间共存
原文传递
人车共存道路安全性对策
6
作者 陈凤仁 《汽车运输研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关键词 人车共存空间 交通安全性
下载PDF
恶性肿瘤与工业污染之间的模糊关系挖掘 被引量:2
7
作者 储传鑫 王丽珍 +1 位作者 周丽华 李旭阳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61-2071,共11页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恶性肿瘤与各种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实际中,肿瘤疾病与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模糊的,肿瘤疾病的发生也不只受单一因素的影响,但目前还没有针对上述...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恶性肿瘤与各种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实际中,肿瘤疾病与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模糊的,肿瘤疾病的发生也不只受单一因素的影响,但目前还没有针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为此,基于空间共存模式挖掘技术,结合模糊理论,提出了模糊共存模式的概念;运用聚类方法对污染源进行了模糊化处理;在进行规则提取时采用了决策表提取规则的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置信度计算算法;最终提出了一种能够挖掘出多种肿瘤疾病与多种污染源之间模糊关系的新方法。通过在实际案例上的应用验证了提出算法的有效性,通过在合成数据集上的实验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算法运行时间的影响,并对算法的时间效率进行了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挖掘 空间共存模式 模糊理论 聚类分析 规则提取
下载PDF
新城建设背景下的“城中镇”城市设计策略探讨——以南京桥林新城老镇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薇 《城市建筑》 2021年第2期27-30,76,共5页
"城中镇"是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被纳入新城建设范围内以城镇空间形态呈现的片区。以新城老镇融汇联动、特色互补、差异共存为出发点,从城市空间层面对"城中镇"的发展方向展开思考,并以南京桥林新城老镇区城市设... "城中镇"是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被纳入新城建设范围内以城镇空间形态呈现的片区。以新城老镇融汇联动、特色互补、差异共存为出发点,从城市空间层面对"城中镇"的发展方向展开思考,并以南京桥林新城老镇区城市设计为例,对具体的城市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旨在为同类型的"城中镇"空间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建设 城中镇 空间差异共存 城市设计策略 桥林老镇区
下载PDF
浅谈意象在三位西方绘画大师作品中的体现——培根、达利与格列柯
9
作者 陈青 《美术文献》 2018年第7期28-29,共2页
艺术家不愿意创造太过于简单的事物,他们更愿意"画事物之间之物"。此物是不该有的东西,却不是该是的东西,如同无法进行的对话,欲言又止。意象的绘画作品是艺术创作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意思的形象",是超越了具象绘画范畴的一种类别... 艺术家不愿意创造太过于简单的事物,他们更愿意"画事物之间之物"。此物是不该有的东西,却不是该是的东西,如同无法进行的对话,欲言又止。意象的绘画作品是艺术创作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意思的形象",是超越了具象绘画范畴的一种类别,是艺术家通过他们独特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艺术家运用这种抽象思维的逻辑将他们的作品升华到一个又一个高度。本文通过分析培根、达利与格列柯三位绘画大师的作品,探究艺术家在实践中形成的这种对事物独特的哲理性观念到底是如何体现于画布之上的,及其作品中的意象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亲密关系 共存空间 狂热
原文传递
激情工程
10
作者 叶沙 《大众心理学》 2000年第4期12-13,共2页
每个人以不同的状态存在,有的人只存在于意念,有的人存在于身边,能够连空间带心灵一块占据的人本来就不多,不必抱怨也不必遗憾,这是我们不够优秀才造成的局面。
关键词 婚姻问题 生活方式 共存空间 人际关系 紧张感
全文增补中
Consistent differences in foraging behavior in 2 sympatric harvester ant species may facilitate coexistence 被引量:2
11
作者 Maya SAAR Aziz SUBACH +3 位作者 Illan REATO Tal LIBER Jonathan N. PRUlTT Inon SCHARF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53-661,共9页
The co-occurrence of 2 similar species depends on their ability to occupy different ecological niches. Here, we compared the consistency of different aspects of foraging behavior in 2 cooccurring harvester ant species... The co-occurrence of 2 similar species depends on their ability to occupy different ecological niches. Here, we compared the consistency of different aspects of foraging behavior in 2 cooccurring harvester ant species (Messor ebeninus and Messor arenariu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2 species are active concomitantly and display a similar diet, but M. arenarius features smaller colonies, larger workers on average, and a broader range of foraging strategies than M. ebeninus. We characterized the flora in the 2 species' natural habitat, and detected a nesting preference by M. arenarius for more open, vegetation-free microhabitats than those preferred by M. ebeninus. Next, we tested the food preference of foraging colonies by presenting 3 non-native seed types. Messor arenarius was more selective in its food choice. Colonies were then offered 1 type of seeds over 3 days in different spatial arrangements from the nest entrance (e.g., a seed plate close to the nest entrance, a seed plate blocked by an obstacle, or 3 plates placed at increasing distances from the nest entrance). While both species were consistent in their foraging behavior, expressed as seed collection,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over time, M. ebeninus was more consistent than M. arenarius. Thes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pecies may be expxained by their different colony size, worker size, and range of foraging strategies, among other factors. We suggest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foraging, such as in food preference and behavioral consistency while foraging,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co-occurrence of these 2 species in a similar habit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avioral consistency coexistence mechanisms FORAGING harvester ants plant-ant interactions.
原文传递
Chaotic dynamics and coexistence in a three species interaction model
12
作者 Eduardo Saez Eduardo Stange +2 位作者 Ivan Szanto Eduardo Gonzalez-Olivares Manuel Falcon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 2015年第2期135-159,共25页
This work deals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system, which describes a food web model consisting of a prey, a specialist predator and a top predator which is generalist as it consumes the other two species. Using tools of... This work deals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system, which describes a food web model consisting of a prey, a specialist predator and a top predator which is generalist as it consumes the other two species. Using tools of dynamical systems we prove that the trajectories of system are bounded and that open subsets of parameters exist, such that the system in the first octant has at most two singularities. For an open subset of the parameters space, the system is shown to have an invariant compact set and this is a topologically transitive attractor set. Finally, we find another open set in the parameters space, such that the system has two limit cycles each contained in different invariant planes. The work is completed with a numeric simulation showing the attractor is a strange attr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 chain functional response BIFURCATION behavior dynamic separatrix curve stabil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