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总铬测定中火焰及共存金属影响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夷增宝 胡江瑛 +1 位作者 金乐 李华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第5期43-44,共2页
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废水中总铬时存在共存金属干扰测定现象。本文通过一系列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干扰实验及测定结果图表分析,阐述燃烧器状态与共存金属对测定影响,得出了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铬时最佳检... 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废水中总铬时存在共存金属干扰测定现象。本文通过一系列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干扰实验及测定结果图表分析,阐述燃烧器状态与共存金属对测定影响,得出了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铬时最佳检测条件,可以取得较高的仪器灵敏度及消除共存金属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铬 火焰原子吸收 共存金属干扰 燃烧器状态
下载PDF
共存金属离子对Fe^0-奥奈达希瓦氏菌协同还原U(Ⅵ)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金香 熊芬 +3 位作者 荣丽杉 李仕友 凌辉 谢水波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269-5274,共6页
研究Fe0-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S.oneidensis)(MR-1)协同还原去除水相中的U(Ⅵ)时,共存金属离子Cu^(2+)、Ca2+、Mn2+和Zn2+存在时分别对U(Ⅵ)还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50.0 mg·L-1范围内,共存Ca2+和Zn2+... 研究Fe0-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S.oneidensis)(MR-1)协同还原去除水相中的U(Ⅵ)时,共存金属离子Cu^(2+)、Ca2+、Mn2+和Zn2+存在时分别对U(Ⅵ)还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50.0 mg·L-1范围内,共存Ca2+和Zn2+对U(Ⅵ)的还原有一定的抑制,且影响大小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共存Cu^(2+)几乎完全抑制了U(VI)的还原;在Cu^(2+)浓度低于5.0 mg·L-1时,其对U(VI)的还原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在Fe0-S.oneidensis还原U(Ⅵ)的初期,10.0~50.0 mg·L-1的Mn2+对U(Ⅵ)的还原有抑制作用,18 h后,Mn2+对U(Ⅵ)的还原基本没有影响,且高浓度的Mn2+对U(Ⅵ)的还原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共存金属离子对六价铀还原酶还原U(Ⅵ)的影响研究表明,Cu^(2+)、Ca2+和Zn2+对U(Ⅵ)还原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Cu^(2+)的最明显,而Mn2+对还原酶的活性有微弱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Ⅵ) 零价铁(Fe0) 奥奈达希瓦氏菌 共存金属离子 酶活
原文传递
酿酒废酵母吸附共存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武运 葛凤 +3 位作者 陈卫林 聂威 孙翠 古丽娜孜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76,共4页
为研究酿酒废酵母吸附共存重金属离子的可行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探讨酿酒废酵母吸附共存离子Pb2+、Ni 2+、Cu2+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酿酒废酵母对共存重金属离子Pb2+、Ni 2+、Cu2+吸附的最佳条件为pH值3.15,吸... 为研究酿酒废酵母吸附共存重金属离子的可行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探讨酿酒废酵母吸附共存离子Pb2+、Ni 2+、Cu2+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酿酒废酵母对共存重金属离子Pb2+、Ni 2+、Cu2+吸附的最佳条件为pH值3.15,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60min,酵母浓度2.04g/L,离子浓度61.34mg/L,该条件下酿酒废酵母对共存离子的吸附率为6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废酵母 吸附 共存金属离子
下载PDF
碱性异化金属还原菌T.magadiensis对Cr(Ⅵ)的还原研究
4
作者 张震 辛梓铭 +3 位作者 潘玉瑾 杨朋 李晨 赵鑫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121-125,共5页
铬(Cr)作为一种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可以通过还原作用,从Cr(Ⅵ)降低价态至Cr(Ⅲ),实现减毒。该研究探讨了碱性厌氧异化金属还原菌Tindallia magadiensis对模拟含铬废水的减毒能力,分别研究了初始Cr(Ⅵ)浓度、碳源、初始p H和共存... 铬(Cr)作为一种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可以通过还原作用,从Cr(Ⅵ)降低价态至Cr(Ⅲ),实现减毒。该研究探讨了碱性厌氧异化金属还原菌Tindallia magadiensis对模拟含铬废水的减毒能力,分别研究了初始Cr(Ⅵ)浓度、碳源、初始p H和共存金属离子对其生长和Cr(Ⅵ)还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较好的Cr(Ⅵ)耐受能力,可在初始Cr(Ⅵ)浓度30 mg/L、pH 8、NaHCO3为碳源时,实现96.9%的Cr(Ⅵ)还原;微量Cu2+的存在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对Cr(Ⅵ)的还原;T. magadiensis为碱性环境中少量Cr(Ⅵ)的微生物减毒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菌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还原 异化金属还原菌 Tindallia magadiensis 碱性厌氧 共存金属离子
下载PDF
天然水体中优势菌种非活性细胞对Pb^(2+)和Cd^(2+)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平 郭鹏 +4 位作者 马小凡 康春莉 王羽 李静 刘乃瑜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1-474,共4页
研究了长春市伊通河天然水体中优势菌种非活性细胞对Pb2+和Cd2+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发现细菌生物量对非活性细胞吸附Pb2+的影响比对Cd2+的影响大;细菌对Pb2+的吸附在pH=4.5时吸附量最大,而对Cd2+的吸附在pH=6.0时吸附量最大;细菌对Pb2+... 研究了长春市伊通河天然水体中优势菌种非活性细胞对Pb2+和Cd2+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发现细菌生物量对非活性细胞吸附Pb2+的影响比对Cd2+的影响大;细菌对Pb2+的吸附在pH=4.5时吸附量最大,而对Cd2+的吸附在pH=6.0时吸附量最大;细菌对Pb2+和Cd2+的吸附在30℃最大;当Pb2+和Cd2+共存时,Pb2+对细菌吸附Cd2+的影响不显著,细菌对Pb2+的吸附量随Cd2+浓度的增大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细菌 PB^2+ CD^2+ 吸附量 共存金属离子
下载PDF
苏丹红的单扫描极谱分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晓囡 陈晨 +2 位作者 张志红 刘雪松 高岩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5-18,共4页
采用单扫描极谱法研究了苏丹红Ⅰ的极谱行为,旨在建立一种简单、快捷和灵敏的检测苏丹红Ⅰ含量的单扫描极谱分析方法。实验采用三电极系统(DME为工作电极,Pt电极为对电极,SCE为参比电极),以KCl和丙酮为底液,发现苏丹红Ⅰ在-1.35 V左... 采用单扫描极谱法研究了苏丹红Ⅰ的极谱行为,旨在建立一种简单、快捷和灵敏的检测苏丹红Ⅰ含量的单扫描极谱分析方法。实验采用三电极系统(DME为工作电极,Pt电极为对电极,SCE为参比电极),以KCl和丙酮为底液,发现苏丹红Ⅰ在-1.35 V左右处有一个灵敏的二阶导数的极谱峰,其二阶导数极谱波峰高与苏丹红Ⅰ的浓度在0.10-3.50μg/mL范围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2 8,苏丹红Ⅰ的回收率为95%-105.2%,最小检测限为0.089 0μg/mL。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考察了可能共存的金属离子Al^3+、Fe^3+、Fe^2+、Cu^2+、Pb^2+对苏丹红Ⅰ测定的影响,峰高和峰电位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利用二阶导数的极谱波建立了苏丹红Ⅰ含量的单扫描极谱分析方法,并应用这种方法对5种可能添加苏丹红Ⅰ的食品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苏丹红Ⅰ在Ep约为-1.35 V时的二阶导数极谱波对样品进行极谱分析的方法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扫描极谱法 苏丹红 共存金属离子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探究咖啡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范金波 安佳鑫 +1 位作者 麻奥 吕长鑫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2,共7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咖啡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通过Stern-Volmer方程、Van’t Hoff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咖啡酸会使BSA发生内源性猝灭,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ΔG<0,可知两者结合反应自...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咖啡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通过Stern-Volmer方程、Van’t Hoff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咖啡酸会使BSA发生内源性猝灭,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ΔG<0,可知两者结合反应自发进行,ΔH<0、ΔS>0且ΔH/ΔG>80%,说明结合是焓驱动,作用力以静电相互作用为主。另外,利用同步荧光法考察了咖啡酸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的结合影响了BSA的构象,TRP213残基所处的微环境极性增强。同时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研究共存金属离子对咖啡酸与BSA结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的存在抑制了两者结合,导致结合常数减小,从而缩短了药物的释放时间,这在临床治疗上短时间内提高治疗效果是具有参考价值的。抗氧化活性试验可知两者的结合有效地保护了咖啡酸的抗氧化活性。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两者结合的主要驱动力为氢键、静电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结合位点为siteⅠ。为阐明咖啡酸与蛋白质结合的分子机制,对于开发活性成分有效地递送载体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共存金属离子 抗氧化活性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螯合沉淀联合微滤法脱除电镀废水中的低浓度络合金属 被引量:6
8
作者 严苹方 叶茂友 +3 位作者 孙水裕 肖晓 林夏君 戴文灿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69-777,共9页
针对电镀废水中络合金属采用常规硫化钠沉淀法难以脱除问题,选用螯合沉淀-微滤法对实际电镀废水中低浓度络合Fe、Cu、Zn和Cr进行深度脱除。重点考察了pH值,重金属捕集剂EDTC投加量,EDTC反应时间,絮凝剂PAC投加量及其共存金属等因素对Fe... 针对电镀废水中络合金属采用常规硫化钠沉淀法难以脱除问题,选用螯合沉淀-微滤法对实际电镀废水中低浓度络合Fe、Cu、Zn和Cr进行深度脱除。重点考察了pH值,重金属捕集剂EDTC投加量,EDTC反应时间,絮凝剂PAC投加量及其共存金属等因素对Fe、Cu、Zn和Cr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EDTC去除各金属的反应机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7,EDTC为60 mg·L^(-1),反应时间为1 min,PAC为20 mg·L^(-1),反应时间为2 min,PAM为2.5 mg·L^(-1),反应时间为2 min条件下,经微滤作用后,出水Cu 0.020 mg·L^(-1)(<0.3 mg·L^(-1)),Fe 0.43 mg·L^(-1)(<2.0 mg·L^(-1)),Zn 0.37mg·L^(-1)(<1.0 mg·L^(-1)),Cr 0.45 mg·L^(-1)(<0.5 mg·L^(-1)),均低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的特别限值。Fe、Cu、Zn和Cr之间存在抢夺EDTC的竞争关系,而Fe、Zn对Cr的去除又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红外光谱图表明,EDTC脱除金属Fe、Cu、Zn和Cr的反应机制是一致的,EDTC与金属发生螯合反应,EDTC巯基中硫原子捕捉金属阳离子,生成难溶的螯合产物,从而有效地去除废水中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沉淀-微滤法 电镀废水 金属 共存金属 反应机制
原文传递
几种土壤在单一Zn及Cd Cu共存条件下对Zn的吸附 被引量:3
9
作者 孟昭福 满楠 +3 位作者 邓晶 李婷 万丹 傅海辉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9-385,共7页
研究了Zn2+在单一及与Cd2+、Cu2+共存条件下在塿土、黄绵土、黑垆土、黄褐土、砂土5种土壤中的吸附特征,并探讨了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20℃、30℃下,Zn2+在各供试土样中吸附等温线总体上均呈I或III型等温线形式,总体上黑垆土、塿土对... 研究了Zn2+在单一及与Cd2+、Cu2+共存条件下在塿土、黄绵土、黑垆土、黄褐土、砂土5种土壤中的吸附特征,并探讨了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20℃、30℃下,Zn2+在各供试土样中吸附等温线总体上均呈I或III型等温线形式,总体上黑垆土、塿土对Zn2+吸附最强,而砂土的吸附总是最差;塿土、黄绵土和黄褐土中Zn2+吸附的温度效应呈现升温正效应特征,砂土中则总体上表现出随温度上升呈下降趋势,黑垆土中Zn2+吸附的温度效应则与重金属处理有关。Freundlich模型是描述Zn2+吸附等温线最佳模型。Cd2+、Cu2+的共存对Zn2+的吸附均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但对Zn2+吸附规律的影响不同。机理分析表明,Zn2+在土壤中的吸附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Cu2+由于其与Zn2+相似的化学吸附特点而竞争Zn2+化学吸附点位,但Cd2+吸附主要竞争以电性引力形式吸附的Zn2+,因而Cu2+对Zn2+吸附的影响较大,而Cd2+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土壤 金属共存
原文传递
硅片表面多金属污染的交流阻抗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京美 刘海帆 程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9-103,共5页
在接近氢氟酸实际应用浓度条件下,利用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硅片表面金属微观污染行为,在氢氟酸溶液中分别加入0.5和1μg/g的铜、铁、镍、钙四种金属离子,获得了硅片在单金属溶液中的特征交流阻抗谱,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种金属及四种金... 在接近氢氟酸实际应用浓度条件下,利用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硅片表面金属微观污染行为,在氢氟酸溶液中分别加入0.5和1μg/g的铜、铁、镍、钙四种金属离子,获得了硅片在单金属溶液中的特征交流阻抗谱,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种金属及四种金属共存时的特征交流阻抗谱,通过等效电路的拟合估算了硅/氢氟酸界面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并结合扫描电镜形貌图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单金属和多金属对硅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金属微观污染是各种单金属协同作用的结果,铜在硅片上发生电化学沉积,直接导致硅片表面粗糙化.铁对硅片表面的破坏严重,同时影响铜的沉积.镍的存在使硅片表面更容易氧化.而钙通过在硅片表面形成氟化钙沉淀物可以钝化表面,减缓铜在硅片表面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污染 交流阻抗谱 金属共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