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型式对地铁与建筑物共建结构振动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萌 韦凯 +2 位作者 周顺华 肖军华 宫全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40,共8页
以上海某地铁站与建筑物共建工程为例,现场实测由于地铁运行引起的车站站厅层、上部结构各楼层的动力响应,建立道床—共建结构—地基二维动力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计算和实测的共建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的时域谱和1/3倍频程振级谱,探... 以上海某地铁站与建筑物共建工程为例,现场实测由于地铁运行引起的车站站厅层、上部结构各楼层的动力响应,建立道床—共建结构—地基二维动力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计算和实测的共建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的时域谱和1/3倍频程振级谱,探讨普通轨道、科隆蛋高弹扣件轨道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在引起共建结构振动响应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科隆蛋高弹扣件轨道时,共建结构同一位置的加速度峰值约是普通轨道的1/2,而固有频率为6 Hz的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加速度峰值仅为普通轨道的1/10左右,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引起的振动周期和持时相对较长;科隆蛋高弹扣件轨道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均有明显的减振效果,所不同的是前者对25 Hz以下、后者对25 Hz以上频段的竖向振动有较好减振效果;钢弹簧浮置板固有频率的变化对该共建结构振动响应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轨道 高弹扣件轨道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 共建结构 地下铁道 振动
下载PDF
轨道交通隧道基底刚度对共建结构的振动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周顺华 张小会 +1 位作者 杨新文 朱欢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7-893,共7页
为了探明建筑物与轨道交通隧道共建时隧道基底刚度对系统振动的影响,建立列车-轨道-隧道-土层-建筑物系统耦合振动模型,列车-轨道动力学模型和隧道-土层-建筑物有限元模型通过扣件力进行参数传递,对隧道基底土层加固为不同刚度时隧道结... 为了探明建筑物与轨道交通隧道共建时隧道基底刚度对系统振动的影响,建立列车-轨道-隧道-土层-建筑物系统耦合振动模型,列车-轨道动力学模型和隧道-土层-建筑物有限元模型通过扣件力进行参数传递,对隧道基底土层加固为不同刚度时隧道结构以及建筑物结构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响应进行了时程分析、频谱分析和振级分析等.结果表明:隧道基底刚度越大,其下沉位移越小,隧道结构振动速度突变越大且振动速度的周期性越不明显,但振动位移的振幅变化与隧道基底刚度没有严格的相关性;隧道基底刚度对隧道振动加速度影响的主要频率为1~5 Hz的低频部分;隧道基底刚度对于建筑物结构振动有较大影响,主要集中于低频范围,影响幅度可达10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基底刚度 共建结构 振动 数值仿真分析
下载PDF
地铁与其它建筑的共建结构沉降耦合控制技术
3
作者 尤旭东 杨科 罗发扬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2-45,共4页
上海自然博物馆项目是邻近轨道交通与周边地下空间结合开发的典型案例,项目虽可充分利用地铁的客流资源,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推广性,但也遇到诸多工程难题。结合上海自然博物馆与轨道交通13号线明挖区间段共建工程的成功实践,总结研究了... 上海自然博物馆项目是邻近轨道交通与周边地下空间结合开发的典型案例,项目虽可充分利用地铁的客流资源,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推广性,但也遇到诸多工程难题。结合上海自然博物馆与轨道交通13号线明挖区间段共建工程的成功实践,总结研究了地铁与开发地块共建结构的沉降耦合技术,为软土地区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区域综合项目提供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开发建筑 共建结构 沉降控制
下载PDF
大型公共建筑结构设计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熊彧 潘丽萍 《城市建筑》 2014年第6期62-62,共1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功能的要求,大型公共建筑不断涌现。本文将以大型公共建筑广州中级人民法院项目为例,对大跨度结构、连体结构、超高架空层等复杂结构形式提出解决方案,为大型公共建筑的结构设计提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 大型公共建 复杂结构 大型公共建结构设计探讨
下载PDF
与地铁结构共建综合管廊通风散热研究
5
作者 易京凤 邓志辉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2年第4期643-649,共7页
为研究与地铁结构共建的综合管廊内部通风散热特性,应用CFD数值模拟软件对综合管廊发热舱室-电缆舱进行了全尺寸的数值模拟。分析了相邻地铁侧不同空气温度、不同对流换热系数条件对电缆舱室内部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铁侧空气温... 为研究与地铁结构共建的综合管廊内部通风散热特性,应用CFD数值模拟软件对综合管廊发热舱室-电缆舱进行了全尺寸的数值模拟。分析了相邻地铁侧不同空气温度、不同对流换热系数条件对电缆舱室内部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铁侧空气温度的变化对电缆舱室内部温度分布的均匀性以及舱室平均温度影响显著;地铁侧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对电缆舱没有明显影响;通风量的增加,有利于舱室温度的保持以及温度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综合管廊 结构共建 温度分布
下载PDF
公共建筑结构设计及相关注意事项研究
6
作者 张发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9期31-34,共4页
在进行公共建筑结构设计时,为了确保最终结构设计的效果达到预期,设计人员要从自身的理念、思维及创新能力入手。在对公共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不同种类的建筑结构,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自己的设... 在进行公共建筑结构设计时,为了确保最终结构设计的效果达到预期,设计人员要从自身的理念、思维及创新能力入手。在对公共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不同种类的建筑结构,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想法,更好的体现公共建筑结构设计的创新性。在实际设计时,设计人员还是要以实际情况为主,在不影响建筑的各项功能以及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的前提下,高效的完成公共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以免影响后续的环节和流程。设计人员要做好内容分配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设计方案,明确设计内容,确保最终的设计效果达到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结构设计 原则 注意事项
下载PDF
数字时代联合目录的发展方向——日本NACSIS-CAT发展研究报告简介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晨英 韩明杰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70,共4页
对日本唯一的联合目录NACSIS-CAT的发展研究报告作了归纳和概述,从文献、系统与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面临的问题,认为重视电子资源编目、构建适应各种资源的数据结构和适应多种媒体与信息粒度的系统平台、追求高效共建共享是联合目录... 对日本唯一的联合目录NACSIS-CAT的发展研究报告作了归纳和概述,从文献、系统与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面临的问题,认为重视电子资源编目、构建适应各种资源的数据结构和适应多种媒体与信息粒度的系统平台、追求高效共建共享是联合目录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目录 NACSIS—CAT/ILL CALIS 电子资源 数据结构共建共享
下载PDF
襄阳东津站枢纽共建地下车站结构方案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汪国良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03-208,共6页
为实现大型交通枢纽工程零距离换乘及空间高效利用,需要克服结构合建引起的界面交叉干扰、结构形式复杂、地下工程抗裂防水等技术难题。结合襄阳东津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地下车站与国铁站房、桥梁、地下空间等整体合建、同步实施的具体实... 为实现大型交通枢纽工程零距离换乘及空间高效利用,需要克服结构合建引起的界面交叉干扰、结构形式复杂、地下工程抗裂防水等技术难题。结合襄阳东津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地下车站与国铁站房、桥梁、地下空间等整体合建、同步实施的具体实践,创新采用双排桩墙基坑支护方案,给大面积综合交叉施工提供充分的作业面,节约工期和投资;采用多结构体系耦合分析,并利用大型联合承台与梁筏基础结合的方案,合理满足结构承载要求,同时施工工序、质量易于把控;采用多道防线皮肤式防水技术,解决了地下结构防水问题,避免结构渗漏水。通过探讨此类枢纽工程共建地下结构基坑支护、结构与基础设计以及抗裂防水等关键技术方案,较好解决了结构设计技术以及现场交叉施工中的系列难题,实施效果显著,为类似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地下车站 结构共建 双排桩墙 联合承台 皮肤式防水
原文传递
城市地道与轨道交通共建的防灾救援方案研究
9
作者 卞国剑 单浩然 +1 位作者 王怀庆 张海城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23期100-103,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共建地道的防灾救援方案,分析了轨道交通和城市地下道路各自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防灾疏散救援体系,结合济南济泺路黄河隧道、济南黄河大道一期工程和青岛上合交大大道3个共建地道工程案例,研究了盾构和明挖形式共建地道的... 为进一步研究共建地道的防灾救援方案,分析了轨道交通和城市地下道路各自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防灾疏散救援体系,结合济南济泺路黄河隧道、济南黄河大道一期工程和青岛上合交大大道3个共建地道工程案例,研究了盾构和明挖形式共建地道的防灾救援及管理平台设计方案,总结了共建工程防火灾、防水灾、防恐怖袭击及救援措施方案设计的特点、要点以及共建地道管理平台共享互联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道路 轨道交通 结构共建 防灾救援 智慧隧道
下载PDF
城市地下道路与轨道交通共建断面方案研究
10
作者 卞国剑 刘建槟 单浩然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1期38-42,M0006,共6页
以济南济泺路黄河隧道工程和黄河大道快速路一期工程为例,在盾构和明挖两种工法下,地下道路与轨道交通共建断面方案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空间关系组合下的优缺点,得到了不同共建断面方案的适用场景。研究成果可供相关工程借鉴。
关键词 城市地下道路 轨道交通 结构共建 断面方案 盾构法 明挖法
下载PDF
重庆人和街小学教辅用房地铁上盖隔振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波 黄嘉 +2 位作者 郭俊杰 韩艳艳 翟黎明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888-893,共6页
重庆人和街小学教辅用房项目其下部建筑功能为地铁站点,上部建筑功能为学校教辅用房,学校建筑对振动控制要求较高。以该项目为实例,对地铁上盖建筑从隔振原理、隔振设计、抗震设计、隔振层设计、构造设计、施工及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较全... 重庆人和街小学教辅用房项目其下部建筑功能为地铁站点,上部建筑功能为学校教辅用房,学校建筑对振动控制要求较高。以该项目为实例,对地铁上盖建筑从隔振原理、隔振设计、抗震设计、隔振层设计、构造设计、施工及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解决了地铁运行引起的结构振动问题。对于上下盖结构共建的情况,本文中项目采用钢弹簧隔振支座后,通过合理设计,保证结构受力安全合理,确保上部建筑功能正常使用;对减轻下部轨道引起的上部结构振动有较明显效果,减振后上部结构满足规范中振动控制限值的要求。可作为类似项目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上盖 结构共建 TOD 隔振层 隔振设计 整体隔振
下载PDF
Consequences on the Urban Environment in Greece Related to the Recent Intense Earthquake Activity 被引量:3
12
作者 George C. Manos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1年第12期1065-1090,共26页
Past earthquake disasters in Greece, during the last thirty years, demonstrate that the severity of destruction is not only due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seismic event but also to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affected region... Past earthquake disasters in Greece, during the last thirty years, demonstrate that the severity of destruction is not only due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seismic event but also to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affected region 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certain types of buildings. Considerable damage was sustained by both old unreinforced masonry structures as well as by relatively new multistory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with "soft story" at their ground floor level. The most important observations made during six past earthquake disasters are presented in a summary form and discussed. The most remarkable case of extensive structural damage was caused from the resent Athens 1999 earthquake. The consequent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issues: (1) Classification of structural damage and their underlying causes. (2) Repair and strengthening of damaged structures. (3) Upgrade the seismic design. (4) Plans for earthquake preparedness. (5) Assess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certain type of structures (schools, hospitals, public buildings etc). (6) Education specialized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7) The enrichment of the strong motion data b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damage R/C multistory buildings cultural heritage masonry infill soft story
下载PDF
Scenario-based Participatory Design for Pervasive Computing
13
作者 刘志强 丁鹏 盛焕烨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07年第2期204-210,共7页
Lots of pervasive computing researchers are working on how to realize the user-centered intelligent pervasive computing environment as Mark Weiser figured out.Task abstraction is the fundamentation of configuration fo... Lots of pervasive computing researchers are working on how to realize the user-centered intelligent pervasive computing environment as Mark Weiser figured out.Task abstraction is the fundamentation of configuration for pervasive application.Based on task-oriented and descriptive properties of scenario,a scenario-based participatory design model was proposed to realize the task abstraction.The design model provided users and domain experts a useful mechanism to build the customized applications by separating system model into domain model and design model.In this design model,domain experts,together with users,stakeholders focus on the logic rules(domain model)and programmers work on the implementation(design model).In order to formalize the model description,a human-agent interaction language to transform users' goals and domain rules into executable scenarios was also discussed.An agent platform-describer used to link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enarios was developed to realize the configuration of applicat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quirements.The demand bus application showed the design process and the usability of this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vasive computing scenario-based design participatory design configurable architecture
下载PDF
Human Comfort Evaluation of a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uilding Subjected to Aerobics
14
作者 Jose Guilherme S. da Silva Ana Cristina C. F. Sieira +1 位作者 Fernanda F. Campista Caissio M. R. Gaspar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6年第11期1259-1269,共11页
The current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floors design might be susceptible to the resonance phenomenon, causing undesirable vibration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that is the most noticeable to humans, i.e., 4 Hz to 8 Hz. Thi... The current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floors design might be susceptible to the resonance phenomenon, causing undesirable vibration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that is the most noticeable to humans, i.e., 4 Hz to 8 Hz. This way,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structural behaviour of a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multi-storey building when subjected to human rhythmic activities (aerobics). The studied structural model represents a typical interior floor bay of a commercial building used for gym and is composed by three floor levels spanning 20 m by 20 m, with a total area of 3×400 m2. An extensive parametric study was developed aiming to obtain the peak accelerations, RMS (root mean square) accelerations and VDV (vibration dose value) values, based on two different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s. The human comfort of the building was analysed and the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related to the steel columns was verified. Based on the found results, the investigated structural model presented high vibration levels that compromise the human comf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floors structural dynamics vibration analysis human comfort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