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中生网络欺负的发展趋势:道德推脱、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的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鹏 王杨春子 刘华山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8-1105,共8页
以496名8年级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欺负行为进行为期2年的4次追踪测试,同时测试其道德推脱、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讨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的发展轨迹,并分析道德推脱、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 以496名8年级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欺负行为进行为期2年的4次追踪测试,同时测试其道德推脱、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讨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的发展轨迹,并分析道德推脱、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2年时间内,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呈显著下降趋势,起始水平与下降速度有显著负相关;(2)道德推脱能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的起始水平,负向预测其下降趋势;(3)观点采择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的起始水平,正向预测其下降趋势。上述结果肯定了道德推脱与观点采择对初中生网络欺负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以网络情境支持了道德推脱理论,部分支持了社会信息处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负 发展趋势 道德推脱 观点采择 共情关注
下载PDF
自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振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36,共6页
为考察自恋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采用自恋人格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简版Buss-Perry攻击问卷,对5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恋显著正向预测攻击行为;(2)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均可负向调... 为考察自恋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采用自恋人格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简版Buss-Perry攻击问卷,对5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恋显著正向预测攻击行为;(2)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均可负向调节自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两者都能显著抑制高自恋者的攻击行为,却无法影响低自恋者的攻击行为。因此,提高观点采择和增强共情关注是减少高自恋者攻击行为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恋 攻击行为 调节作用 观点采择 共情关注
下载PDF
共情理论视域下突发事件纪录片的传播研究--以《与象同行》为例
3
作者 蔡雨玲 《声屏世界》 2023年第7期87-89,共3页
“一路‘象’北”事件是一起突发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媒体的关注。对于突发事件纪录片而言,共情产生过程尤为重要,只有对共情传播进行充分解读,才能使突发事件更具有感染力。文章以全景式记录象群北迁南返全过程的纪录片《与象同行》为例... “一路‘象’北”事件是一起突发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媒体的关注。对于突发事件纪录片而言,共情产生过程尤为重要,只有对共情传播进行充分解读,才能使突发事件更具有感染力。文章以全景式记录象群北迁南返全过程的纪录片《与象同行》为例,结合共情理论探索突发事件纪录片的传播特点和传播策略,以期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纪录片 共情关注 《与象同行》
下载PDF
职前教师对幼儿欺负行为的反应--年级与共情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翯青 郭亚新 李雪莲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36,共11页
欺负行为在幼儿园很普遍,对于欺负者和被欺负者均有消极影响,教师对欺负行为的反应具有重要的干预作用。本研究以238名一至四年级职前幼儿园教师为被试,通过人际关系反应量表考察被试的"共情关注"和"个人悲伤",通过... 欺负行为在幼儿园很普遍,对于欺负者和被欺负者均有消极影响,教师对欺负行为的反应具有重要的干预作用。本研究以238名一至四年级职前幼儿园教师为被试,通过人际关系反应量表考察被试的"共情关注"和"个人悲伤",通过6个描述欺负行为的图片故事考察被试对3种不同类型欺负行为的反应(严重性判断、同情程度和干预可能性),结果发现被试对身体欺负的反应最高,对关系欺负的反应最低,而且呈现随年级增长而降低的趋势;被试的"共情关注"随年级增长而降低,"个人悲伤"则随年级增长而上升;低"共情关注"的被试对各种欺负行为的同情程度随年级增长而呈下降趋势,高"共情关注"的被试对各种欺负行为的反应无年级差异;"个人悲伤"负向预测被试对各种欺负情境的干预倾向。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对幼儿欺负行为,尤其是关系欺负行为的重视,并加强自身的共情能力,能够及时对幼儿欺负行为进行恰当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幼儿园教师 幼儿欺负行为 共情关注 个人悲伤
下载PDF
家庭功能与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共情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袁志帆 李伟健 +3 位作者 李振红 宋省成 谢瑞波 丁菀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2年第6期500-506,共7页
为考察家庭功能与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长处与困难问卷、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对53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功能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2)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在家庭功能和... 为考察家庭功能与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长处与困难问卷、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对53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功能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2)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在家庭功能和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幻想和个人忧伤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本研究揭示了家庭功能与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为培养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功能 观点采择 共情关注 亲社会行为 留守儿童
下载PDF
小学教师共情的特点及其与助人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俞丽莉 陈海德 孙炳海 《心理研究》 2012年第5期91-96,共6页
为了探讨小学教师共情的特点及其与助人行为的关系,286名小学教师完成了人际反应指数的共情关注和观点采择分量表以及助人行为问卷。结果表明:(1)在共情关注上,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高教龄教师显著高于低教龄教师。(2)在公益活动和无... 为了探讨小学教师共情的特点及其与助人行为的关系,286名小学教师完成了人际反应指数的共情关注和观点采择分量表以及助人行为问卷。结果表明:(1)在共情关注上,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高教龄教师显著高于低教龄教师。(2)在公益活动和无偿补课的助人行为上,观点采择通过共情关注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助人行为;在捐钱行为上,共情关注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无偿献血行为上,共情关注并不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师 助人行为 观点采择 共情关注
下载PDF
共情的内群体偏爱及群体差异研究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娜 李晶 《社会心理科学》 2016年第3期16-20,共5页
共情是个体感知他人的情绪状态所引起相似的情绪反应。共情具有明显的内群体偏爱现象,从共情的起源和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对内群体成员的共情偏爱。此外,不同群体之间的共情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详细介绍共情的内群体偏爱及群... 共情是个体感知他人的情绪状态所引起相似的情绪反应。共情具有明显的内群体偏爱现象,从共情的起源和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对内群体成员的共情偏爱。此外,不同群体之间的共情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详细介绍共情的内群体偏爱及群体差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群体偏爱 共情关注
下载PDF
浅析《白蛇:缘起》共情传播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羚榕 汪旭 《现代视听》 2021年第9期21-25,共5页
《白蛇:缘起》以民间传说《白蛇传》为创作基础,在角色形象、故事梗概、价值观念等方面令人耳目一新。本文以共情传播为研究视角,结合影片内容,剖析共情传播路径的三个阶段,分别为情绪传染、观点采择以及共情关注,其中情绪传染为情感共... 《白蛇:缘起》以民间传说《白蛇传》为创作基础,在角色形象、故事梗概、价值观念等方面令人耳目一新。本文以共情传播为研究视角,结合影片内容,剖析共情传播路径的三个阶段,分别为情绪传染、观点采择以及共情关注,其中情绪传染为情感共情,观点采择为认知共情,共情关注为行为共情,三者层层深入。本文通过分析《白蛇:缘起》营造真实强化情绪传染、经典符号引导观点采择、要素整合产生共情关注三部分内容,以揭示影片引发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和思考社会现实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传播阶段 共情关注 《白蛇:缘起》
下载PDF
共情传播视角下“孙海洋寻子事件”传播现象解读
9
作者 刘萌 《新媒体研究》 2022年第2期79-81,共3页
基于共情传播理论,以“孙海洋寻子事件”为例,探寻社会性新闻事件得到受众持续关注的情感因素。研究发现,共情因子在“孙海洋寻子事件”传播过程中起到作用:受众在初级的情绪感染阶段,将自身置于孙海洋一家的情境中,设身处地感受孙海洋... 基于共情传播理论,以“孙海洋寻子事件”为例,探寻社会性新闻事件得到受众持续关注的情感因素。研究发现,共情因子在“孙海洋寻子事件”传播过程中起到作用:受众在初级的情绪感染阶段,将自身置于孙海洋一家的情境中,设身处地感受孙海洋一家的情绪,引发共情;在共情关注阶段,受众从自我转向他人的角度,对孙海洋一家的遭遇产生同理心;当共情进入更高级的阶段时,受众进一步关注被拐儿童群体,表明受众将个体的、自我的共情情绪进化到关注群体的、社会的问题层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现象 传播 绪感染 共情关注
下载PDF
共情维度下主题报道的“破”与“解”探析——以《福建卫视新闻》中“党的二十大报道”为例
10
作者 肖鲁怀 《东南传播》 2022年第12期49-52,共4页
随着网络视频平台成为主渠道,我们评价视频作品的传播力标准已经由“收视率”悄然变成了“点击量”“点赞量”“转发量”“评论量”等考量数据。主题报道类的作品承担着重大题材、宏大叙事等功能,往往由于宣教性强,与受众存在心理和情... 随着网络视频平台成为主渠道,我们评价视频作品的传播力标准已经由“收视率”悄然变成了“点击量”“点赞量”“转发量”“评论量”等考量数据。主题报道类的作品承担着重大题材、宏大叙事等功能,往往由于宣教性强,与受众存在心理和情感层面的隔阂,很难被受众接受而点击、点赞甚至转发。本文借助共情理论,从如何用“情”、体验情感、同感共鸣、价值认同等维度,探讨“共情”策略的运用模式,破解主题报道遭遇的流量困境、舆论场“流动性过剩”等局面,在个性化、碎片化信息时代,主题报道要深耕内容坚守品质,从语言表达、内容策划、创新建构等方面下功夫,开辟新思路、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报道 共情关注 精准
下载PDF
青少年移情发展特点及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小芳 卞晨阳 +3 位作者 陈艳琳 黄娟 马玉巧 余毅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08-713,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移情发展特点及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我国5个地区共抽取15 73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使用Buss-Warren攻击问卷中文版(BWAQ-RC)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中学生的攻击行为和移情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青少年移情发展特点及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我国5个地区共抽取15 73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使用Buss-Warren攻击问卷中文版(BWAQ-RC)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中学生的攻击行为和移情进行评估。结果:女生的移情水平高于男生(P<0.01)。共情关注得分存在性别和年龄的交互作用(P<0.01)。观点采择对间接攻击、躯体攻击、敌意和愤怒有负向预测作用(P<0.001);共情关注对间接攻击、言语攻击、敌意和愤怒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01)。采用K-M eans聚类分析,将移情得分划分为无卷入组、高认知移情组、高情感移情组、高认知/情感移情组。其中,无卷入组的躯体攻击得分最高,高认知/移情组躯体攻击得分最低而言语攻击得分最高,高情感移情组的间接攻击、愤怒、敌意和攻击总分最高(P<0.05)。结论:移情两种成分的不平衡发展可能与青少年选择不同的攻击形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行为 观点采择 共情关注 青少年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增强效应的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琳 罗品超 +4 位作者 王俊芳 方俊聪 郑晓纯 李悦 郑希付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03-1111,共9页
主客体之间产生不一致的情绪反应称之为不对称共情(Counterempathy)。在Decety提出的情绪分享过程两阶段及Goubert提出的"指向自己"和"指向他人"两种情绪反应指向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的两阶段模型... 主客体之间产生不一致的情绪反应称之为不对称共情(Counterempathy)。在Decety提出的情绪分享过程两阶段及Goubert提出的"指向自己"和"指向他人"两种情绪反应指向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的两阶段模型,通过创建竞争环境,检验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是否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增强效应的这一假设。被试根据竞争对手的情绪表情(皱眉和笑脸)来完成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判断被试者自己的输赢)和情绪反应他人指向(判断竞争对手的输赢)的实验任务。结果表明: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的增强效应。被试不仅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不对称共情,而且在他人指向任务中也产生了不对称共情,这说明在有意识的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个体会分化出比他人指向更强烈的自我指向的情绪反应。并且,相较他人指向任务,个体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更强烈的不对称共情。尤其当竞争对手获利时,个体会产生更强烈的指向自我的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 指向自我 共情关注 不对称绪分享过程
下载PDF
教师的共情偏好:自我判断与学生判断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孙炳海 於丽娜 +1 位作者 黄小忠 冯小佳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1-85,89,共6页
根据教师对共情的自我判断与不同类型学生对其共情判断的一致性,检验Hoffman提出共情偏好的假设。教师对共情的自我判断采用Davis的人际反应指数(IRI)量表的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两个分量表,而学生的判断则运用上述量表改编的他人评定量... 根据教师对共情的自我判断与不同类型学生对其共情判断的一致性,检验Hoffman提出共情偏好的假设。教师对共情的自我判断采用Davis的人际反应指数(IRI)量表的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两个分量表,而学生的判断则运用上述量表改编的他人评定量表。调查了450名学生和与其配对的30名教师,结果发现:(1)改编的他人评定量表在结构上与自评量表保持一致。(2)在共情量表及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分量表的得分上,教师的自我判断均显著高于各类学生的判断。(3)在共情总分与观点采择分量表上,中等生对教师共情的判断显著低于学优生及后进生。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共情存在偏好,围绕共情偏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偏见 观点采择 共情关注
原文传递
运用“3T”原则构建幼儿良好的语言环境
14
作者 杨会清 《教育界》 2020年第12期85-86,共2页
文章运用“3T”原则,通过共情关注、充分交流、轮流谈话三个步骤,为幼儿建构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帮助幼儿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积极表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充分考量了幼儿的性格特点和群体特点,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在实... 文章运用“3T”原则,通过共情关注、充分交流、轮流谈话三个步骤,为幼儿建构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帮助幼儿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积极表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充分考量了幼儿的性格特点和群体特点,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在实践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素质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关注 充分交流 轮流谈话 幼儿 语言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