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共情理解:伦理生活的基本问题
1
作者
唐代兴
《哲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98,共11页
道德社会是人与人共生存在的社会,其基本诉求是人与人都能过上平等、有尊严、无伤害的伦理生活,这需要共情理解。共情理解指他者性存在的人基于“与人在一起”构筑共生存在的伦理生活,对天赋人性、良知、仁爱予以伦理准则和道德机制的...
道德社会是人与人共生存在的社会,其基本诉求是人与人都能过上平等、有尊严、无伤害的伦理生活,这需要共情理解。共情理解指他者性存在的人基于“与人在一起”构筑共生存在的伦理生活,对天赋人性、良知、仁爱予以伦理准则和道德机制的认同体认和行动遵从。所以,共情理解是以情感为原动力、以理性为认知导向,将“生生之向”的人性通过“有限度求利”的方式敬开“无限度之爱”的种种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动力方式和认知牵引方法。共情理解方法的社会化建构和运用可以消解犬儒主义和马基雅维利主义,解决社会性的道德推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理解
人性
良知
仁爱
道德推脱
原文传递
理解—共情—认同:初中党史教学设计的逻辑理路——以《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课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詹凯西
王耘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1年第6期10-15,共6页
初中党史教学应高度关注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的客观呈现与理性剖析。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内容结构化的理解与逻辑建构、巧妙设计富有启示性的探究问题、深度还原历史发展进程与历史细节三个层面,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这段艰难而光...
初中党史教学应高度关注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的客观呈现与理性剖析。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内容结构化的理解与逻辑建构、巧妙设计富有启示性的探究问题、深度还原历史发展进程与历史细节三个层面,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这段艰难而光荣、曲折但极富智慧的历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产生共情,最终达成对这一革命道路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
初中历史
统编教材
理解
—
共
情
—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共情”与激发
被引量:
3
3
作者
梁月琴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57,共3页
“师生共情”始于教师,却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共情”需要以下三个激发条件:基于课堂互动中的学生情绪反馈的共情识别;以知识分享建立师生的共情理解;学生心理掌握和持续动机巩固的共情应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
“师生共情”始于教师,却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共情”需要以下三个激发条件:基于课堂互动中的学生情绪反馈的共情识别;以知识分享建立师生的共情理解;学生心理掌握和持续动机巩固的共情应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师生共情”,需要将教师的教学意图转化为学生的情绪共鸣,体现知识分享的共在意义和共通的教育情怀,促使学生从“规则性投入”转向“自主性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
共
情
课堂教学
情
绪反馈
共
情
识别
知识分享
共情理解
动机巩固
共
情
应对
情
绪
共
鸣
教育
情
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信仰教育的“双瓶颈”问题及其觉解
被引量:
3
4
作者
赵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8-151,共4页
面对全球化时代的信仰危机,学界提出了信仰教育存在的诸多缺陷及对策。然而并没有触及其根本原因,即信仰教育的"双颈瓶"问题。观念认知瓶颈、心理疏导瓶颈是制约信仰教育效能的关键要素。只有在遵守主体间性律、心理共情律、...
面对全球化时代的信仰危机,学界提出了信仰教育存在的诸多缺陷及对策。然而并没有触及其根本原因,即信仰教育的"双颈瓶"问题。观念认知瓶颈、心理疏导瓶颈是制约信仰教育效能的关键要素。只有在遵守主体间性律、心理共情律、零容忍环境净化律的基础上构建体验熏陶式方法以消解信仰教育的"双瓶颈"问题,才是提升信仰教育效能的核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教育
观念制约瓶颈
心理阻抗瓶颈
主体间性律
共情理解
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被引量:
4
5
作者
徐开明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3-45,共3页
共情能力是指个体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感受他人、接受他人,并同他人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是落实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需要,也是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健全学生人格的需要。在思想品德课中...
共情能力是指个体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感受他人、接受他人,并同他人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是落实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需要,也是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健全学生人格的需要。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共情识别能力、共情理解能力和共情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共
情
识别
共情理解
共
情
应对
原文传递
邪教信众心理特征及其矫治
被引量:
3
6
作者
汤万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5-28,34,共5页
邪教信众的心理异常按轻重表现分为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它是一种独特的"成瘾"现象;它具有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状态的精神病样症状。针对邪教信众中广泛存在的这种非常态心理的特殊性,首先,应对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者进行心理评...
邪教信众的心理异常按轻重表现分为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它是一种独特的"成瘾"现象;它具有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状态的精神病样症状。针对邪教信众中广泛存在的这种非常态心理的特殊性,首先,应对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成因;然后,根据其心理特点,应用尊重、团体治疗、理解和共情等原则进行全面的家庭—社会心理干预和矫治;另外,对邪教信众除了从心理上进行干预之外,还必须通过社会支持系统对其进行辅助干预和治疗,以营造和谐的社会、家庭人际环境,消除其焦虑、烦躁和矛盾心理,帮助其脱离暗示性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教信众
精神痴迷
精神依赖
团体治疗模式
理解
和
共
情
原则
心理矫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情理解:伦理生活的基本问题
1
作者
唐代兴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
出处
《哲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98,共11页
文摘
道德社会是人与人共生存在的社会,其基本诉求是人与人都能过上平等、有尊严、无伤害的伦理生活,这需要共情理解。共情理解指他者性存在的人基于“与人在一起”构筑共生存在的伦理生活,对天赋人性、良知、仁爱予以伦理准则和道德机制的认同体认和行动遵从。所以,共情理解是以情感为原动力、以理性为认知导向,将“生生之向”的人性通过“有限度求利”的方式敬开“无限度之爱”的种种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动力方式和认知牵引方法。共情理解方法的社会化建构和运用可以消解犬儒主义和马基雅维利主义,解决社会性的道德推脱问题。
关键词
共情理解
人性
良知
仁爱
道德推脱
分类号
B82-0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理解—共情—认同:初中党史教学设计的逻辑理路——以《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课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詹凯西
王耘
机构
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1年第6期10-15,共6页
文摘
初中党史教学应高度关注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的客观呈现与理性剖析。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内容结构化的理解与逻辑建构、巧妙设计富有启示性的探究问题、深度还原历史发展进程与历史细节三个层面,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这段艰难而光荣、曲折但极富智慧的历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产生共情,最终达成对这一革命道路的认同。
关键词
党史
初中历史
统编教材
理解
—
共
情
—认同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共情”与激发
被引量:
3
3
作者
梁月琴
机构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57,共3页
文摘
“师生共情”始于教师,却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共情”需要以下三个激发条件:基于课堂互动中的学生情绪反馈的共情识别;以知识分享建立师生的共情理解;学生心理掌握和持续动机巩固的共情应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师生共情”,需要将教师的教学意图转化为学生的情绪共鸣,体现知识分享的共在意义和共通的教育情怀,促使学生从“规则性投入”转向“自主性投入”。
关键词
师生
共
情
课堂教学
情
绪反馈
共
情
识别
知识分享
共情理解
动机巩固
共
情
应对
情
绪
共
鸣
教育
情
怀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信仰教育的“双瓶颈”问题及其觉解
被引量:
3
4
作者
赵平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皖江学院基础部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8-151,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9BKS054)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编号:2011SK707ZD)
文摘
面对全球化时代的信仰危机,学界提出了信仰教育存在的诸多缺陷及对策。然而并没有触及其根本原因,即信仰教育的"双颈瓶"问题。观念认知瓶颈、心理疏导瓶颈是制约信仰教育效能的关键要素。只有在遵守主体间性律、心理共情律、零容忍环境净化律的基础上构建体验熏陶式方法以消解信仰教育的"双瓶颈"问题,才是提升信仰教育效能的核心路径。
关键词
信仰教育
观念制约瓶颈
心理阻抗瓶颈
主体间性律
共情理解
律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被引量:
4
5
作者
徐开明
机构
江苏省灌云县小伊中学
出处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3-45,共3页
文摘
共情能力是指个体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感受他人、接受他人,并同他人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是落实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需要,也是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健全学生人格的需要。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共情识别能力、共情理解能力和共情应对能力。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共
情
识别
共情理解
共
情
应对
分类号
G63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邪教信众心理特征及其矫治
被引量:
3
6
作者
汤万文
机构
武警成都指挥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5-28,34,共5页
文摘
邪教信众的心理异常按轻重表现分为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它是一种独特的"成瘾"现象;它具有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状态的精神病样症状。针对邪教信众中广泛存在的这种非常态心理的特殊性,首先,应对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成因;然后,根据其心理特点,应用尊重、团体治疗、理解和共情等原则进行全面的家庭—社会心理干预和矫治;另外,对邪教信众除了从心理上进行干预之外,还必须通过社会支持系统对其进行辅助干预和治疗,以营造和谐的社会、家庭人际环境,消除其焦虑、烦躁和矛盾心理,帮助其脱离暗示性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关键词
邪教信众
精神痴迷
精神依赖
团体治疗模式
理解
和
共
情
原则
心理矫治
Keywords
cult followers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psychological addiction
group treatmentmodel
the principle of understanding and empathy
psychological correction
分类号
B846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共情理解:伦理生活的基本问题
唐代兴
《哲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理解—共情—认同:初中党史教学设计的逻辑理路——以《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课为例
詹凯西
王耘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共情”与激发
梁月琴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信仰教育的“双瓶颈”问题及其觉解
赵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徐开明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15
4
原文传递
6
邪教信众心理特征及其矫治
汤万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