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0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共时性叙事与关联性修辞
1
作者 王吉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0,共7页
“全球”与“世界”相似,并非天然存在、不证自明的范畴。虽然全球史研究者可以将跨洲际的交流上溯到公元10世纪,但是,对全球图景的想象和有关全球化的表述,直到20世纪初才随着现代传媒的兴起进入公共话语①。根据阿尔布劳(Martin Albr... “全球”与“世界”相似,并非天然存在、不证自明的范畴。虽然全球史研究者可以将跨洲际的交流上溯到公元10世纪,但是,对全球图景的想象和有关全球化的表述,直到20世纪初才随着现代传媒的兴起进入公共话语①。根据阿尔布劳(Martin Albrow)的考证,全球化真正形成特定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品格,并且在学术研究领域“火爆流行”是20世纪最后20年的事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公共话语 现代传媒 学术研究领域 理论品格 全球史 共时 关联性
下载PDF
汉语“厚度”义形容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2
作者 徐榕 化振红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88-93,共6页
厚度义概念场常用词主要有“厚”“敦”“笨”。“厚”先秦时已产生,是古汉语时期通用词形;“敦”出现稍晚,中古时期走向语素化,明清时常以固定搭配出现在书面语中;“笨”晚至六朝出现,明清时语义分工偏向抽象义,是该概念场的边缘词。... 厚度义概念场常用词主要有“厚”“敦”“笨”。“厚”先秦时已产生,是古汉语时期通用词形;“敦”出现稍晚,中古时期走向语素化,明清时常以固定搭配出现在书面语中;“笨”晚至六朝出现,明清时语义分工偏向抽象义,是该概念场的边缘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厚”广泛分布在南北方言区;“敦”存留在江西南部、东南部等赣语区;“笨”集中分布在广东北部、东北部方言区。通过历时演变的考察能对其共时的地理分布格局作出解释,主要与自身词义系统变化、人口流动、语言接触、政治地缘优劣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度义 概念场 历时演变 共时分布
下载PDF
良知与正当共时性存在下的算法正义原则——兼反思赫拉利《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之提问
3
作者 费小兵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6,共18页
道与现代自然法的共时性存在,体现为纯粹良知与正当的共时性存在,这有助于预防数据进化人文主义及其相关的技术权贵+专用AI、脑机结合、通用AI等导致的人类灾难。其思路体现为德性上的三层逻辑阶梯,为了预防其共时性存在的冲突,需要在... 道与现代自然法的共时性存在,体现为纯粹良知与正当的共时性存在,这有助于预防数据进化人文主义及其相关的技术权贵+专用AI、脑机结合、通用AI等导致的人类灾难。其思路体现为德性上的三层逻辑阶梯,为了预防其共时性存在的冲突,需要在算法多元救济制度中进行功能划界:功利论(可体现为数据主义)与义务论(如正当优先)相对更适用于传统法域如私法法域,具体如平台与个人个性协议等;纯粹良知论下的法之道即中国自然法,可推出良知优先原则,日常隐而不用,限制适用于社会法法域,如涉及新人类、强AI等共同良知议题。综上是预防数据进化人文主义的算法正义观,推论出以大范围正义为旨归的算法正义总原则:良知与正当的功能划界原则;即涉及强AI等社会法法域问题时良知优先,而私法等法域下正当优先。分原则是:虚拟界与自然界平等原则,新人类与人类平等原则,等。推衍之规则如:人控制机规则,即人的自由以不能选择脑机结合中的“机控制人”为前提。建议将此规则写入全球神经技术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良知 正当 共时性存在 社会法
下载PDF
赣语莲花方言的指示词和指示词短语——共时描写与历时构拟
4
作者 胡小娟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6-300,共15页
文章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描写和解释赣语莲花方言指示词和指示词短语的特点。莲花方言有三个基本指示词,其中近指的■和远指的■既能用作个体指示词,也可用作处所指示词;[ku35]既能用作近指指示词,也有中性指示词的用法。莲花方言有指... 文章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描写和解释赣语莲花方言指示词和指示词短语的特点。莲花方言有三个基本指示词,其中近指的■和远指的■既能用作个体指示词,也可用作处所指示词;[ku35]既能用作近指指示词,也有中性指示词的用法。莲花方言有指量名短语和定指处所定语结构(即“DemLoc-[ku]-Cl-N”)两个指示词短语,前者直接指称人或事物,后者通过指示某人或事物所处或关联的位置来迂回指称该对象。这些共时状态是历时演变的结果,不同时期的指示词和指示词短语的新老用法共存从而导致现代莲花方言中指示词系统呈现出复杂的状态。文章在揭示莲花方言指示词和指示词短语的特点的基础上探讨跨语言中指示词演变的共性与个性,以阐释共时描写与历时构拟、具体方言研究与跨方言/跨语言研究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语 指示词 共时描写 历时构拟
下载PDF
“着X”类表心理活动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5
作者 汤传扬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4-60,共7页
现代汉语中有一组“着X”类表心理活动词,如“着急”“着慌”“着忙”“着迷”“着魔”等。通过同步构词、语义演变、同步引申、例句解读等,重申“着”的“感受”义。“着X”类表心理活动词出现在近代汉语时期,明代发展成熟。“着急”... 现代汉语中有一组“着X”类表心理活动词,如“着急”“着慌”“着忙”“着迷”“着魔”等。通过同步构词、语义演变、同步引申、例句解读等,重申“着”的“感受”义。“着X”类表心理活动词出现在近代汉语时期,明代发展成熟。“着急”“着慌”“着忙”“着恼”“着迷”“着魔”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继续使用;“着紧”“着气”“着惊”保存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它们降格为方言词与同义词之间的竞争有关;“着急”“着惊”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有进一步发展。现代汉语方言中还存在一些未见于近代汉语文献的“着X”类表心理活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X” 历时演变 共时分布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的历时性、共时性与整体性——基于大历史观视域之研究
6
作者 梁军 孟克迪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大历史观是一种考察人类历史与社会的宽广视角和科学思维方法,是唯物史观立场的具体表现形态。基于大历史观视域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在历时性维度上,要立足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大历史观是一种考察人类历史与社会的宽广视角和科学思维方法,是唯物史观立场的具体表现形态。基于大历史观视域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在历时性维度上,要立足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在共时性维度上,要坚持“两个结合”,诠释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现实依据;在整体性维度上,要立足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整体,深刻领会其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流关系,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精神生产领域守正创新夯实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伟大建党精神 历时性 共时 整体性
下载PDF
汉语“山药”名称的历时演变和共时分布
7
作者 杜佳林 贾燕子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7-82,94,共7页
考察汉语“山药”一词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当代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发现,该词在先秦时期被称作“藷藇”,两汉至唐代“薯蓣”成为通名,宋以后“山药”逐渐成为普遍使用的名称。自南北朝以来,江闽地区开始使用“藷”,到明代演变为“苕”。历时... 考察汉语“山药”一词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当代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发现,该词在先秦时期被称作“藷藇”,两汉至唐代“薯蓣”成为通名,宋以后“山药”逐渐成为普遍使用的名称。自南北朝以来,江闽地区开始使用“藷”,到明代演变为“苕”。历时发展显著影响了“山药”在各地的分布,表现为越向南的地区,语言越倾向于保留古老特征。北方官话则反映了宋元以来的语言特点。避讳制度、民族心理、地理环境及语言接触等因素对异名形成和分布具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名称 历史演变 共时分布 同实异名
下载PDF
新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对思维品质考察的共时研究——以2024年3套全国卷为例
8
作者 张丹 陈忠奎 《教育进展》 2024年第8期1455-1462,共8页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英语阅读理解作为高考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命题方向和考察重点也在不断变化。新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本文旨在基于文本和统计分析对2024年3套全国卷高考英语阅...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英语阅读理解作为高考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命题方向和考察重点也在不断变化。新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本文旨在基于文本和统计分析对2024年3套全国卷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话题语篇及思维难易度进行分析,并将其题目设置按照思维考查点进行归类,探讨新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对思维品质的考察情况,结果发现3套题中对分析和推理能力的考察突出,并涉及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教学策略。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ar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and the proposition direction and examination focus are also constantly changing.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not only test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ies, but also focus on examining their thinking qualitie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topic discourse and thinking difficulty of the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the three sets of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2024 based on text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lassify their topic Settings according to thinking test points, and exploring the assessment of thinking quality in 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amination of analytical and reasoning abilities is prominent and increasing in the three sets of questions, and involves testing the ability to generalize, then some relevant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英语 阅读理解 共时研究 思维品质
下载PDF
历时与共时:中华民族文化互动在甘孜踢踏发展传播中的体现
9
作者 宁心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2期92-94,共3页
甘孜踢踏是四川省甘孜县内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舞蹈,它不仅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文化交流的媒介。笔者从历时与共时的双重视角出发,对甘孜踢踏进行活态考察认知,并将甘孜踢踏的变迁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互动过程相... 甘孜踢踏是四川省甘孜县内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舞蹈,它不仅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文化交流的媒介。笔者从历时与共时的双重视角出发,对甘孜踢踏进行活态考察认知,并将甘孜踢踏的变迁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互动过程相联系进行研究,为理解甘孜踢踏的文化价值和推动其发展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思考中华民族文化互动在甘孜踢踏发展传播中的意义,体会文化互动过程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态体现对甘孜踢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下的良性发展与传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互动 甘孜踢踏 历时性 共时
下载PDF
荣格心理学之“共时性”现象与《周易》感应思想的贯通——从本体论到心性论的体证
10
作者 李文荣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6期60-64,共5页
学者们往往将荣格提出的“共时性”现象与《周易》中“感应”的思想进行比较与研究。而“共时性”与“感应”之间的关系绝非表面的一个简单对比。荣格从自己的个案、体会以及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角度,阐释了“共时性”这种有意义的巧合现... 学者们往往将荣格提出的“共时性”现象与《周易》中“感应”的思想进行比较与研究。而“共时性”与“感应”之间的关系绝非表面的一个简单对比。荣格从自己的个案、体会以及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角度,阐释了“共时性”这种有意义的巧合现象背后,其实是有深层的哲学背景,而这与《周易》哲学的感应思想以及其背后的心性论与本体论不谋而合。对“共时性”与“感应”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应该流于表面,而其背后涉及的《周易》哲学深层的心性论及本体论内涵才应该是真正需要探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 共时 感应 《周易》
下载PDF
语气副词“何必”的共时描写与来源探析
11
作者 王文惠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本文在考察“何必”的句法、语义及语用功能的基础之上探求“何必”副词用法的来源。“何必”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语气副词,它在共时层面的句法分布和功能较为灵活,作用是委婉地规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何”与“必”最初并不在... 本文在考察“何必”的句法、语义及语用功能的基础之上探求“何必”副词用法的来源。“何必”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语气副词,它在共时层面的句法分布和功能较为灵活,作用是委婉地规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何”与“必”最初并不在同一个句法层次上,而是由跨层结构“何”和“必”词汇化而来,在“何必”词汇化的过程中还伴随着语法化。通过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归纳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语气副词“何必”在共时平面上的用法灵活多样,在句中通常作状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谓语和宾语,也可以单独使用。“何必”的词汇化在东汉时期萌芽,在唐代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副词用法,并在明清之际得到了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副词 何必 共时分析 词汇化 语法化
下载PDF
时间词“眼前”和“眼下”的共时比较和历时分析
12
作者 高志勇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期109-112,共4页
“眼前”和“眼下”都是表示时间短暂的时间词,都经历了从具体空间意义到泛化空间意义到时间意义的词汇化过程,它们在句法功能、语义特征、语用特征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细微差别。本文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古代汉语语料库的大量用例... “眼前”和“眼下”都是表示时间短暂的时间词,都经历了从具体空间意义到泛化空间意义到时间意义的词汇化过程,它们在句法功能、语义特征、语用特征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细微差别。本文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古代汉语语料库的大量用例,对“眼前”和“眼下”的共时层面用法异同和历时层面的词汇化过程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 “眼下” 时间词 共时比较 词汇化
下载PDF
上海老城厢道路街巷地名共时特征及历时演化
13
作者 李加禾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5期121-123,共3页
本文以上海老城厢道路街巷地名为研究对象,从命名方式的角度分析近代、现代、当代上海老城厢地名的共时特征,归纳上海老城厢地名的历时演化规律,总结出上海老城厢地名演化的原因:城市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老城厢经济中心转移、城市化发展... 本文以上海老城厢道路街巷地名为研究对象,从命名方式的角度分析近代、现代、当代上海老城厢地名的共时特征,归纳上海老城厢地名的历时演化规律,总结出上海老城厢地名演化的原因:城市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老城厢经济中心转移、城市化发展使城市范围扩大、城市空间社会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老城厢 地名 共时特征 历时演化规律
下载PDF
“饺子”名称的共时分布和历时演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海媚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5-547,共13页
“普-方”“方-方”之间“同实异名”和“同名异实”现象屡见不鲜,纵横结合探究其形成原因是一条路径。“饺子”作为重要的名物词,共时名称繁多。历时考察表明,诸名系不同时地累积的产物:宋代以前用“馄饨”;宋金时期南用“角子(角儿)... “普-方”“方-方”之间“同实异名”和“同名异实”现象屡见不鲜,纵横结合探究其形成原因是一条路径。“饺子”作为重要的名物词,共时名称繁多。历时考察表明,诸名系不同时地累积的产物:宋代以前用“馄饨”;宋金时期南用“角子(角儿)”北用“匾食(扁食)”;元明清时期“角子(角儿)”北移,音变为“饺子(饺儿)”,上升为通语词,“匾食”虽有南移倾向,但始终以北方使用为主,“水角(水饺)、煮角(煮饺)”与“角子(饺子)”互补,是基于不同烹制方法而产生的命名。称谓传承、语言认知、语音变化等共同影响着“饺子”名称的共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饺子”名称 一实多名 共时分布 历时演变 原因
下载PDF
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理念与视角——国家与民族 共时与历时 被引量:2
15
作者 项阳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88-99,共12页
对于边地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应建立传统国家用乐民间积淀的研究视角。在对当下少数民族音乐活态进行考察认知的同时,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将国家用乐对区域和民族自身文化传统的影响相结合;从国家礼乐制度下功能性用乐类型以及礼、... 对于边地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应建立传统国家用乐民间积淀的研究视角。在对当下少数民族音乐活态进行考察认知的同时,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将国家用乐对区域和民族自身文化传统的影响相结合;从国家礼乐制度下功能性用乐类型以及礼、俗两条主导脉络理念认知,把握国家观念下不同民族音声技艺形态整体一致性下的区域丰富性,认知传统国家制度下职业乐人承载体系的相通性对区域民族音声技艺形态之影响。从一体多元意义上把握国家在场,会更加深化对华夏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理念与视角 国家与民族 共时与历时 系统性认知 一体多元
下载PDF
近世的区域“营造尺”南北差异比较——“乡尺”的共时性特征解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浈 刘军瑞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1期18-30,共13页
探讨我国传统营造实践中“营造尺”的区域性特征,指出南、北方的地域营造尺——“乡尺”基准长的分异,讨论鲁石工尺、吴尺、浙尺、闽尺、淮尺、赣尺、粤尺等主要乡尺的区域分布和尺长范围,分析“乡尺”多元性存在的历史成因。
关键词 营造尺 官尺 乡尺 共时
下载PDF
重庆方言“遇得到(X)”构式的共时历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健平 郑胜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4-112,共9页
习语构式一直是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点,但是相关文献表明,方言中的习语构式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在构式语法的视角下,探究重庆方言习语“遇得到(X)”构式的共时与历时特征和认知理据;分析“遇得到(X)”构式的构件组成与语音、句法、构式... 习语构式一直是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点,但是相关文献表明,方言中的习语构式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在构式语法的视角下,探究重庆方言习语“遇得到(X)”构式的共时与历时特征和认知理据;分析“遇得到(X)”构式的构件组成与语音、句法、构式义及功能等语言特征;从历时角度探析该构式的演变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话语选择理论等视角出发,认为“遇得到(X)”构式形成的语言理据包括过度分析、不足分析和隐性分析,其非语言理据包括具身体验性、认知经济性和语言生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方言 “遇得到(X)”构式 共时特征 历时演变 理据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时性考察、共时性审思及其价值追求
18
作者 储德峰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56,共10页
历时性、共时性和价值性是理论阐释的三个重要向度。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创造中国现代化历史的重大理论标志,对其进行解读和阐释,既是当前学界的重要任务,也是增进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的重要路径。从历时性来看... 历时性、共时性和价值性是理论阐释的三个重要向度。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创造中国现代化历史的重大理论标志,对其进行解读和阐释,既是当前学界的重要任务,也是增进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的重要路径。从历时性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浓缩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对现代化发展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百年奋斗历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凝聚着守正创新的实践智慧。从共时性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嵌入在世界现代化不平等体系之中,“转型与发展共变”和“脱贫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任务,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从价值性来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成功开创并取得令世界为之瞩目的现代化奇迹的价值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历时性考察 共时性审思 价值追求
下载PDF
基于共时视角的PPP模式应用研究
19
作者 李培东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6-69,共4页
PPP教学模式是多个外语教学流派交织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极具历史发展特征,并不断地被优化、改良,成为影响我国外语教学较大的方法。同时,由于外语教学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受到一定争议。本文试图从应用的视域、共时的视角,辩... PPP教学模式是多个外语教学流派交织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极具历史发展特征,并不断地被优化、改良,成为影响我国外语教学较大的方法。同时,由于外语教学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受到一定争议。本文试图从应用的视域、共时的视角,辩证地探讨该模式在吸收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为一线教师更好借鉴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教学模式 共时 借鉴
下载PDF
共时与历时辩证结合的中国式现代化
20
作者 刘方喜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3年第5期46-59,共14页
立足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现代化共同特征与各国国情特色关系的共时难题,打破了在非此即彼的“单选题”框架下构建的西方现代化的迷思。机器大工业引发生产工艺方式和生产力现代化革命,消灭封建主义而实现了生产... 立足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现代化共同特征与各国国情特色关系的共时难题,打破了在非此即彼的“单选题”框架下构建的西方现代化的迷思。机器大工业引发生产工艺方式和生产力现代化革命,消灭封建主义而实现了生产关系的现代化,在西方国家内部形成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双线格局”,在外部形成西方殖民—非西方被殖民的世界历史格局。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变革相互依存而又承担不同使命。西方民族及其传统文化开启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力量因越来越阻碍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而趋于下降,世界社会主义力量趋于上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华民族顺应世界进步大势开辟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破解了后发现代化民族国家文化传统与现代相冲突的历时难题,使世界历史格局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时难题 历时难题 世界历史 双线升降格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