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绕组电机驱动用双三电平逆变器的共模电压差抑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尹靖元 金新民 +2 位作者 杨捷 李金科 曹天植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8-186,共9页
开绕组电机驱动用双三电平逆变器拓扑在中压大功率变频驱动领域具有较好的优势。针对共直流源的开绕组拓扑共模电压差抑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零序注入的SPWM调制策略,将两组逆变器的调制矢量互差120°后分别注入幅值相同的三次... 开绕组电机驱动用双三电平逆变器拓扑在中压大功率变频驱动领域具有较好的优势。针对共直流源的开绕组拓扑共模电压差抑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零序注入的SPWM调制策略,将两组逆变器的调制矢量互差120°后分别注入幅值相同的三次零序电压,保证系统任意时刻的低频和高频共模电压差均为零。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中点电压脉动问题,需要进一步的零序电压注入,同时不影响系统共模电压差抑制。文中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了该调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电机 双三电平逆变器 共模电压差 零序注入 中点平衡
下载PDF
基于特征值灵敏度的共模-差模电压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皇金锋 谢锋 李慧慧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4-121,共8页
针对单电感双输出(SIDO)Buck变换器控制参数设计困难的问题,对共模-差模电压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结合雅克比矩阵和劳斯-赫尔维茨判据得到了共模-差模电压控制器控制参数的稳定范... 针对单电感双输出(SIDO)Buck变换器控制参数设计困难的问题,对共模-差模电压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结合雅克比矩阵和劳斯-赫尔维茨判据得到了共模-差模电压控制器控制参数的稳定范围。指出支路a比例系数(k_(pa_))具有稳定下界,积分系数(k_(ia))具有稳定上界和下界;同时支路b比例系数(k_(pb))和积分系数(k_(ib))均具有稳定的上界和下界。通过对控制器参数的特征值灵敏度进行研究,发现增大k_(pa)、减小k_(ia)、减小k_(pb)以及减小k_(ib)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双输出 共模-电压 稳定性分析 状态空间平均模型 雅可比矩阵 特征值灵敏度
下载PDF
共模-差模电压型控制连续导电模式单电感双输出Boost变换器交叉影响特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冉祥 周国华 周述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19-2528,共10页
该文以单电感双输出(SIDO)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电感电流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CCM)的共模-差模电压型(CMV-DMV)控制SIDO 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采用时间平均等效电路建模方法,推导主电路的控制-输出、输出阻抗、交叉影响阻... 该文以单电感双输出(SIDO)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电感电流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CCM)的共模-差模电压型(CMV-DMV)控制SIDO 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采用时间平均等效电路建模方法,推导主电路的控制-输出、输出阻抗、交叉影响阻抗等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CMV-DMV控制CCM SIDO Boost变换器的闭环小信号模型,并利用Bode图从频域的角度分析变换器两条输出支路在不同输出电压等级下的交叉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两路输出电压不等时,CMV-DMV控制CCM SIDO Boost变换器的高压输出支路对低压输出支路的交叉影响较小;在两路输出电压相等时,先导通输出支路对后导通输出支路的交叉影响较大。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双输出 共模-电压型控制 小信号建模 交叉影响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逆变器串联的光伏并网变流器 被引量:8
4
作者 尹靖元 金新民 +2 位作者 李金科 杨捷 吴学智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02-2107,共6页
为实现光伏发电系统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行需求,提出了一种双逆变器串联的光伏并网变流器拓扑。通过建立双逆变器串联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在光伏系统中无共模电压差的调制方法,并基于对2组逆变器有功功率的分析,提出功率均衡的系统控制策... 为实现光伏发电系统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行需求,提出了一种双逆变器串联的光伏并网变流器拓扑。通过建立双逆变器串联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在光伏系统中无共模电压差的调制方法,并基于对2组逆变器有功功率的分析,提出功率均衡的系统控制策略,有效降低光伏系统的初始成本并提升电池板MPPT输出电压范围。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拓扑的可行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系统 双逆变器串联 共模电压差 功率均衡
下载PDF
一种可实现两组池板独立MPPT控制的新型双逆变器光伏并网变流器 被引量:9
5
作者 尹靖元 金新民 +2 位作者 杨捷 吴学智 李金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7-105,共9页
为了实现光伏系统大容量高效率的运行需求,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双逆变器串联的光伏并网变流器拓扑。通过建立双逆变器串联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在光伏系统中抑制共模漏电流的调制方法,进而实现了对双直流侧电压的稳定控制和两组串联光伏... 为了实现光伏系统大容量高效率的运行需求,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双逆变器串联的光伏并网变流器拓扑。通过建立双逆变器串联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在光伏系统中抑制共模漏电流的调制方法,进而实现了对双直流侧电压的稳定控制和两组串联光伏池板的独立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MPPT),有效降低光伏系统的初始成本并提升发电效率。文中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系统 双逆变器串联 共模电压差 最大功率点跟踪
下载PDF
改进型单周期控制SIDO-Buck变换器研究
6
作者 李良光 郑加 +2 位作者 周建 宋中明 徐良成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9-131,135,共4页
SIDO-Buck是一种利用单电感实现双路输出的降压型变换器,具有功率元件少、效率高的优点,但各路输出间存在交叉调节和较大电压纹波的问题,使得输出电压不稳定;引入差/共模电压环路后由于电感电流存在不同的模态,导致电流型控制中斜率补... SIDO-Buck是一种利用单电感实现双路输出的降压型变换器,具有功率元件少、效率高的优点,但各路输出间存在交叉调节和较大电压纹波的问题,使得输出电压不稳定;引入差/共模电压环路后由于电感电流存在不同的模态,导致电流型控制中斜率补偿存在设计难题。研究了另一种无电流环的单周期控制实现SIDO-Buck变换器输出的稳定,建立了单周期控制SIDO-Buck变换器的闭环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及实验验证了单周期控制SIDO-Buck变换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电子系统 SIDO-Buck 单周期控制 /共模电压
下载PDF
LOW-POWER LVDS I/O INTERFACE FOR ABOVE 2GB/S-PER-PIN OPERATION 被引量:3
7
作者 Wang Xihu Wu Longsheng Liu Youbao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09年第4期525-531,共7页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LVDS) has become a popular choice for high-speed serial links to conquer the bandwidth bottleneck of intra-chip data transmiss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and the implementat...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LVDS) has become a popular choice for high-speed serial links to conquer the bandwidth bottleneck of intra-chip data transmiss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LVDS Input/Output (I/O) interface circuits in a standard 0.18 μm CMOS technology using thick gate oxide devices (3.3 V), fully compatible with LVDS standard. In the proposed transmitter, a novel Common-Mode FeedBack (CMFB)circuit is utilized to keep the common-mode output voltage stable over Process, supply Voltage and Temperature (PVT) variations. Because there are no area greedy resistors in the CMFB circuitry, the disadvantage of large die area in existing transmitter structures is avoided. To obtain sufficient gain, the receiver consists of three am- plifying stages: a voltage amplifying stage, a transconductance amplifying stage, and a transimpedance amplifying stage. And to exclude inner nodes with high RC time constant, shunt-shunt negative feedback is introduced in the receiver. A novel active inductor shunt peaking structure is used in the receiver to fulfill the stringent requirements of high speed and wide Common-Mode Input Region (CMIR) without voltage gain, power dissipation and silicon area penalt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data rates of 2 Gbps and 2.5 Gbps are achieved for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with power con- sumption of 13.2 mW and 8.3 mW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ut/Output (I/O)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LVDS) TRANSMITTER Receiver Active inductor shunt peak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