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共模电平偏移电路新型CMOS低电压满幅度运放设计 被引量:9
1
作者 林越 徐栋麟 +1 位作者 任俊彦 许俊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9-534,共6页
针对电源电压为 1V甚至更低的应用环境 ,给出了一种基于共模电平偏移电路的新型 rail- to- rail运放结构 ,相对以往同类电路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和较高的输入阻抗 ,并对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在整个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内 ,其单位增益带宽随共... 针对电源电压为 1V甚至更低的应用环境 ,给出了一种基于共模电平偏移电路的新型 rail- to- rail运放结构 ,相对以往同类电路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和较高的输入阻抗 ,并对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在整个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内 ,其单位增益带宽随共模电压变化仅为 0 .0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 RAIL-TO-RAIL 共模电平偏移电路 运算放大器 低电压
下载PDF
高共模输入电平的迟滞比较器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鞠家欣 张晋芳 +2 位作者 廖永波 鲍嘉明 杨兵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3-626,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双极工艺的迟滞比较器,该电路在保持了传统电路的高共模输入电平和低功耗的优点的同时,在电路结构上比传统的电路节省了一级射随器。此外,为了保证该迟滞比较器中两级运算放大器的稳定性还进行了频率补偿的研究,并...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双极工艺的迟滞比较器,该电路在保持了传统电路的高共模输入电平和低功耗的优点的同时,在电路结构上比传统的电路节省了一级射随器。此外,为了保证该迟滞比较器中两级运算放大器的稳定性还进行了频率补偿的研究,并对该电路的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其仿真结果保证了60°的相位裕度。该迟滞比较器的电路使用华润上华1μm双极晶体管工艺实现,芯片测试结果表明,其上阈值点为7.4 V,下阈值点为6.92 V,迟滞电压约为0.48 V,输出高电平约为0.76 V,电路工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滞比较器 双极工艺 共模输入电平 低功耗 频率稳定性
下载PDF
双极工艺下一款高共模输入电平迟滞比较器的电路设计
3
作者 侯晋昭 余清华 代杰 《电子世界》 2011年第10期26-27,32,共3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极工艺的迟滞比较器,具有高共模输入电平、低功耗和低成本的优点,通过设计可以方便的调整迟滞电压。迟滞比较器的上门限电压为7.4V,下门限电压为6.9V,迟滞电压为0.5V,功耗约为0.74mW。此外,还对迟滞比较器中两级运算放... 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极工艺的迟滞比较器,具有高共模输入电平、低功耗和低成本的优点,通过设计可以方便的调整迟滞电压。迟滞比较器的上门限电压为7.4V,下门限电压为6.9V,迟滞电压为0.5V,功耗约为0.74mW。此外,还对迟滞比较器中两级运算放大器放的稳定性和频率补偿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对电路的稳定性进行了仿真测试,得到了约60度的相位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滞比较器 双极工艺 共模输入电平 低功耗 频率稳定性
下载PDF
一种超宽共模输入范围高性能运算放大器的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卫洁 邹雪城 +1 位作者 程帅 邓敏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1,共3页
在分析运算放大器一般输入级电路结构的基础上,文章设计出一种新颖的电路结构以实现运算放大器的超宽共模输入范围,摆脱了电源电压对信号共模电平范围的限制,解决了一般运放输入级中容易出现的输入管饱和问题。电路采用1.6μm的P衬N阱Bi... 在分析运算放大器一般输入级电路结构的基础上,文章设计出一种新颖的电路结构以实现运算放大器的超宽共模输入范围,摆脱了电源电压对信号共模电平范围的限制,解决了一般运放输入级中容易出现的输入管饱和问题。电路采用1.6μm的P衬N阱BiCMOS工艺制程,HSPICE仿真结果表明:电源电压为2.7V时,运算放大器的共模电平VCM输入范围为1V~7V,带宽为3MHz(相位裕度72.5),开环增益为62.5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输入范围 共模电平 输入管饱和 BICMOS工艺
下载PDF
运用共模响应整形技术实现恒跨导全摆幅运放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征 熊元新 胡仕刚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4-108,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运用“共模响应整形技术”实现的恒跨导全摆幅运放。该运放在全摆幅的动态工作范围内,输入级跨导基本保持不变,CMOS工艺参数的变化对跨导变化率的影响很小。输出级采用AB类结构,实现了全摆幅输出。
关键词 CMOS 运算放大器 恒跨导 电平位移.共模响应整形
下载PDF
一种逐次逼近寄存器型模数转换器 被引量:3
6
作者 石蓝 居水荣 +1 位作者 丁瑞雪 朱樟明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6-923,共8页
设计了一种逐次逼近寄存器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提出了一种新型全动态钟控比较器结构,消除了比较器的亚稳态误差,解决了ADC输出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失调和噪声之间良好的折中,提升了ADC的动态性能;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自举开关,在确保... 设计了一种逐次逼近寄存器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提出了一种新型全动态钟控比较器结构,消除了比较器的亚稳态误差,解决了ADC输出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失调和噪声之间良好的折中,提升了ADC的动态性能;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自举开关,在确保采样保持电路性能的同时提高了其可靠性;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正反馈结构的动态逻辑单元,并应用在逐次逼近逻辑电路中,在降低功耗的同时消除了误码问题;改进了共模电平产生电路结构,提高了共模电平的产生速度和稳定性。电路采用0.18μm DB S-BCD工艺设计实现,芯片面积约为360μm×560μm,10 bit分辨率模式下的功耗和信噪失真比(SNRD)分别为21.1μW和58.64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数转换器(ADC) 逐次逼近寄存器(SAR) 比较器 自举开关 动态逻辑单元 共模电平
下载PDF
适用于生物电信号采集的低功耗10bit40KS/sSAR ADC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罗京 赵健 +1 位作者 陈铭易 王国兴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4-69,共6页
设计了一款适用于生物电信号采集的低功耗10 bit分辨率、40 KS/s采样率的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为了降低电容阵列的切换功耗,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型电容切换方式.该混合型电容切换方式将共模电平单调向下切换与基于共模电平的... 设计了一款适用于生物电信号采集的低功耗10 bit分辨率、40 KS/s采样率的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为了降低电容阵列的切换功耗,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型电容切换方式.该混合型电容切换方式将共模电平单调向下切换与基于共模电平的切换方式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电容阵列的低功耗切换.与传统共模电平不变的电容切换方式相比,采用了混合型电容切换方式能够使电容切换耗能降低90.7%.与共模电平单调向下切换和基于共模电平切换相比,该混合型电容切换方式也能够使电容切换耗能分别降低50.2%和25.3%.该款ADC采用TSMC 0.18μm CMOS工艺进行设计,后仿真结果表明,在40 KS/s采样速率,输入为满量程接近奈奎斯特频率的正弦信号下,该款ADC可以得到9.6 bit有效位数(ENOB),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为73.2 dB,总功耗为2.1μW,品质因数(FoM)为68 fJ/(Conv-st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功耗 混合型电容切换 共模电平单调向下切换 基于共模电平切换
下载PDF
一种阈值自调整的高速串行信号丢失检测电路 被引量:2
8
作者 黄金凤 王忆文 +2 位作者 韦雪明 刘云龙 孙博文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4-817,825,共5页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高速串行接收端的阈值自调整信号丢失检测电路,其阈值电压可跟随输入信号的共模电平波动和输入数据率的改变来进行自调整,因此可增大输入信号共模范围,适应更多的信号传输速率。该电路基于SMIC 0.13μm标准CMOS工艺实现...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高速串行接收端的阈值自调整信号丢失检测电路,其阈值电压可跟随输入信号的共模电平波动和输入数据率的改变来进行自调整,因此可增大输入信号共模范围,适应更多的信号传输速率。该电路基于SMIC 0.13μm标准CMOS工艺实现,版图尺寸为269μm×118μm。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够正确检测共模电平在1.15~1.90V范围内、差模摆幅大于150mV的串行差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丢失检测 阈值自调整 共模电平
下载PDF
应用于存内计算的模数转换器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党劲松 刘爽 《中国集成电路》 2022年第11期38-42,共5页
作为信息转换接口,模数转换器已成为模拟电路不可或缺的部分,广泛用于通信等技术领域,存内计算的兴起,给模数转换器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同时存内计算作为低功耗,高速度的处理单元,对模数转换器的功耗、精度、速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利... 作为信息转换接口,模数转换器已成为模拟电路不可或缺的部分,广泛用于通信等技术领域,存内计算的兴起,给模数转换器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同时存内计算作为低功耗,高速度的处理单元,对模数转换器的功耗、精度、速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Matlab对电路进行初步建模仿真,然后基于SMIC 55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10bit 50Ms/s的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款ADC可以得到9.27bit有效位数(ENOB),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为70dB,功耗仅为0.56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 基于共模电平切换 低功耗 MATLAB
下载PDF
Insights into SO_2 and H_2O co-adsorption on Cu(100) surface with calculations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10
作者 魏薪 董超芳 +3 位作者 陈章华 黄建业 肖葵 李晓刚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102-4109,共8页
The co-adsorption behaviors of SO2 and H2 O on face-centered cubic Cu(100) ideal surface were studied using the GGA-r PBE method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with slab models. The optimized structures of sing... The co-adsorption behaviors of SO2 and H2 O on face-centered cubic Cu(100) ideal surface were studied using the GGA-r PBE method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with slab models. The optimized structures of single H2 O and SO2 on Cu(100) surface were calculated at the coverage of 0.25 ML(molecular layer) and 0.5 M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no obvious chemical adsorption of them on Cu(100) surface. The adsorbed structures, adsorption energy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including difference charge density, valence charge density, Bader charge analysis and partial density of states(PDOS) of co-adsorbed structures of H2 O and SO2 were investigated to illustr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dsorbates and surface. H2 O and SO2 can adsorb on surface of Cu atoms chemically via molecule form at the coverage of 0.25 ML, while H2 O dissociated into OH adsorbed on surface and H bonded with SO2 which keeps away from surface at the coverage of 0.5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 H2O Cu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O-ADSORPTION slab model adsorption energy charge transfer
下载PDF
State Modeling Based Prediction of Torsional Resonances for Horizontal-Axis Drive Train Wind Turbine 被引量:1
11
作者 Rene Wamkeue Youssef Chrouro +1 位作者 Joseph Song-Mangelle Maurlce Nyobe-Yome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2年第11期1843-1847,共5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ate space modeling approach and output torques prediction of torsional vibrations for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s. The multi-body system model under study is mainly comprised of a wind tu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ate space modeling approach and output torques prediction of torsional vibrations for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s. The multi-body system model under study is mainly comprised of a wind turbine, a three stage planetary gear box and an induction generator. The masses-springs approach of shaft system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s developed from Newton's law and Lagrange formulas. For an easy comprehension for electrical engineers and tutorial purpose, an electrical equivalent circuit of the system is proposed by us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mponents similarities. Extensiv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system mechanical resonances and impacts of damping factors on the system dynamic and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e modeling wind turbine gear box mechanical resonances torsional vibrations stability and simulatio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