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族性ATM基因纯合突变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袁洁 王艳艳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323-1326,共4页
报道ATM基因突变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1个家系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atm基因 儿童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2家系ATM基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浩 罗强 +4 位作者 张继要 董伟 史丹丹 和宁辛 赵亚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讨致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ATM基因新突变的致病性。方法分析2个无血缘关系的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应用Sanger测序对新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家系1先证者为男性,11岁,家系2先证者为女... 目的探讨致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ATM基因新突变的致病性。方法分析2个无血缘关系的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应用Sanger测序对新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家系1先证者为男性,11岁,家系2先证者为女性,8岁。均有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典型表现,甲胎蛋白升高。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小脑萎缩。家系1先证者发现c.7627delA与c.8385-8394del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父母;家系2先证者发现c.2638delG与c.2921+1G>C复合杂合突变,c.2638delG来源于母亲,其父ATM基因不详。经HGMD检索,4个变异目前均未见有文献报道,为新突变。4个新突变经蛋白功能分析软件预测等确认为致病突变。结论证实ATM基因新突变为2个无关的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atm基因 突变 基因型
下载PDF
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裴小娟 刘少杰 +1 位作者 张素花 杨清绪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10,16,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M)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5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IDC)、37例导管原位癌(BDCIS)及53例癌旁正常组织(NBTAC)中的ATM mRNA的表达。结果:①ATM m... 目的:探讨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M)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5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IDC)、37例导管原位癌(BDCIS)及53例癌旁正常组织(NBTAC)中的ATM mRNA的表达。结果:①ATM mRNA在BIDC中的表达明显低于NBTAC(P<0.01)。②ATM mRNA在BDCIS的表达低于NBTAC,但无统计学意义。③ATM mRNA在Ⅲ级BIDC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Ⅰ级分化组(P<0.05),但Ⅰ与Ⅱ级和Ⅱ与Ⅲ级分化组间ATMmRNA表达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④ATM mRNA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间呈正相关(r=0.312,P<0.05),即组织分化越低,ATM mRNA表达越低。⑤ATM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⑥ATM mRNA表达在患者临床分期Ⅱ+Ⅲ期中的表达明显低于Ⅰ期的表达(P<0.05)。结论:ATM mRNA在BTDC组织中表达降低,可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基因干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与端粒不稳定性关系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宏梅 夏云飞 伍新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在电离辐射等因素造成的DNA损伤修复信号传导过程中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 (ATM )起关键作用。同时 ,ATM属于PI3K家族成员 ,其功能与保持端粒长度有关。端粒是真核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重复的DNA序列 ,端粒的长短和稳定性决定... 在电离辐射等因素造成的DNA损伤修复信号传导过程中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 (ATM )起关键作用。同时 ,ATM属于PI3K家族成员 ,其功能与保持端粒长度有关。端粒是真核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重复的DNA序列 ,端粒的长短和稳定性决定了细胞的寿命。ATM突变导致端粒的不稳定性 ,包括端粒连接、端粒染色质结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 端粒 DNA损伤 信号传导
下载PDF
DNA聚合酶基因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突变状态的研究
5
作者 刘宇 王培昌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7期944-947,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一个基因损伤修复缺陷性疾病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家系DNA聚合酶基因突变分析,初步观察其稳定突变位点,为上述疾病易感基因风险突变位点的进一步确定奠定基础。方法对该家系先征者DNA聚合酶基因家族,polA、polB、polD1... 目的通过对一个基因损伤修复缺陷性疾病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家系DNA聚合酶基因突变分析,初步观察其稳定突变位点,为上述疾病易感基因风险突变位点的进一步确定奠定基础。方法对该家系先征者DNA聚合酶基因家族,polA、polB、polD1、polD2、polE1、polG测序,检测突变位点,分析并筛选有意义突变位点;对该家系成员在先征者有意义突变区域直接测序。结果 AT家系患儿DNA聚合酶基因无外显子突变,但在polE1 12p24.3 132696619A>G,该突变位置处于该基因的3′UTR下游;家系中患儿的母亲、外祖母及舅舅发生12p24.3 132696619A>G。结论 AT家系先证者在DNA聚合酶基因外显子没有检测到突变位点,但在3′UTR位置检测到一个有意义突变位点,在家系成员中亦有突变,其可能为AT疾病的稳定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DNA聚合酶基因 家系 基因突变 基因表达
下载PDF
1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晓轶 朱永杰 +2 位作者 索军芳 王莉 陈国洪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4期1619-1624,共6页
目的分析1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类型。方法收集1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临床资料,并提取患者及其父母、兄长外周静脉血,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进行ATM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该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 目的分析1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类型。方法收集1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临床资料,并提取患者及其父母、兄长外周静脉血,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进行ATM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该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患儿临床以进行性加重小脑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落后、球结膜毛细血管扩张,辅助检查结果示IgA缺乏,T淋巴细胞减少,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增高,头颅MRI示小脑萎缩。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儿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5435(exon36)_c.5436(exon36)insT;p.A1812Afs*11,移码突变,该突变来源于父亲,c.86721(IVS59)delG,剪切位点上的插入缺失突变,该突变来源于母亲。结论本例患儿具有典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ATM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多学科综合治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LouisBar综合征 免疫缺陷病 临床特征 atm基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下载PDF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史芳 《中国辐射卫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 致病基因定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AT基因突变 基因组不稳定性 单基因遗传病 细胞凋亡 atm基因
下载PDF
外源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对辐射诱导的细胞周期的影响
8
作者 宋建元 曹建平 +6 位作者 朱巍 李翀 王小强 黄晓菲 陈遐林 宫晓梅 刘杨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ATM)基因对辐射诱导的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纤维细胞系GM0639(GM细胞)和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患者皮肤的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为对照,... 目的研究外源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ATM)基因对辐射诱导的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纤维细胞系GM0639(GM细胞)和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患者皮肤的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为对照,检测比较AT细胞、GM细胞、AT-ATM+细胞经60Coγ射线照射0、1、3、5、7、9 Gy后细胞周期的差异。结果经0、1、3、5、7、9 Gy剂量照射后,AT细胞、GM细胞、AT-ATM+细胞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使G1期和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G2/M期细胞比例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升高(P<0.05),AT-ATM+细胞G2/M期所占比例增幅程度介于AT细胞和GM细胞之间(P<0.05)。结论ATM基因在细胞遭受电离辐射后参与G2/M期阻滞修复DNA过程,AT细胞因ATM突变而导致细胞周期调控能力不足,是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 atm基因 电离辐射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以血尿为突出表现的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患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顺鑫 姜健 +2 位作者 张冲 张秋业 林毅 《精准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1例以反复血尿为突出临床表现的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AT)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儿科收治的1例以血尿为突出表现的AT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回顾性分析1例以反复血尿为突出临床表现的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AT)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儿科收治的1例以血尿为突出表现的AT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儿,男12岁,因反复血尿3年余并进行性加重就诊。患儿自2岁时出现步态不稳,并呈进行性加重;7岁时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治疗2.5年后停药,至今完全缓解。现因大量血尿再次就诊。查体可见双眼球结膜毛细血管扩张,小脑性共济失调。尿液检查提示红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以正常红细胞为主。泌尿系超声检查示膀胱内有凝血块,而肾脏、输尿管结构无明显异常。泌尿系CT造影检查均未见异常。基因检测提示患儿ATM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c.8357G>T、IVS54+3A>C,均为新发现突变。患儿血尿经膀胱镜证实为膀胱源性,经外科手术电凝后治愈。结论ATM基因c.8357G>T、IVS54+3A>C突变为AT患儿致病突变;AT患儿可因膀胱壁毛细血管扩张出现血尿,甚至可发生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如内科止血处理无效应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血尿 atm基因 突变 膀胱镜检查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基因和Rad3相关基因介导电离辐射诱导的A549细胞早衰作用研究
10
作者 田雨汀 闫娟 +3 位作者 陆雪 田梅 刘青杰 高玲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3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ATM)基因和ATM-Rad3相关基因(ATR)对早衰相关的p53蛋白及p16蛋白的促进作用。方法:通过阐明ATM、ATR在电离辐射诱导的A549细胞早衰中是否发挥作用,对ATM、ATR与A549细胞早衰的关系做进一步验证。将采... 目的:研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ATM)基因和ATM-Rad3相关基因(ATR)对早衰相关的p53蛋白及p16蛋白的促进作用。方法:通过阐明ATM、ATR在电离辐射诱导的A549细胞早衰中是否发挥作用,对ATM、ATR与A549细胞早衰的关系做进一步验证。将采用ATM、ATR抑制剂处理的A549细胞定义为实验组,将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的A549细胞定义为对照组,1 h后进行4 Gy X射线照射,72 h后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62蛋白的表达、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早衰的发生。结果:实验组在ATM、ATR抑制剂处理后72 h,A549细胞中p62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8,P<0.001)。ATM、ATR抑制剂处理后72 h,A549细胞早衰水平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A549细胞早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8,P<0.001);当4 Gy X射线照射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后,实验组细胞发生早衰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0,P<0.001)。结论:抑制ATM、ATR可促进A549细胞p62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细胞早衰的发生;在4 Gy X射线照射A549细胞72 h后,ATM、ATR具有调控X射线诱导的A549早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肺腺癌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atm)基因 atm-Rad3相关基因(ATR) p62蛋白 细胞早衰 A549细胞
下载PDF
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与淋巴细胞分化
11
作者 张雅德 《国外医学情报》 1990年第11期1-2,共2页
Carbonari等人发表的论文(New Engl J Med, Jan 11, 1990)提醒人们注意有关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的分子过程方面的知识迅速增长。以前的研究描述了此病特殊的免疫学和组织学异常,并指出此症伴有淋巴细胞癌的发病率较高。最近对该病患... Carbonari等人发表的论文(New Engl J Med, Jan 11, 1990)提醒人们注意有关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的分子过程方面的知识迅速增长。以前的研究描述了此病特殊的免疫学和组织学异常,并指出此症伴有淋巴细胞癌的发病率较高。最近对该病患者的研究利用了新技术和资料;这些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Carbonari等人进行的研究是分子水平研究的实例,使淋巴细胞分化的研究迈出新的重要的一步。 Carbonari等报告,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比正常受试者的T淋巴细胞多,这些T淋巴细胞表达了一种特殊分子形式的T细胞受体。他们假设,基因重组的单一缺陷是T细胞和B细胞分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细胞分化 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细胞表达 基因重组 细胞受体 研究利用 分子水平 组织学
下载PDF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两例患者临床与ATM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江泓 唐北沙 +3 位作者 胡正茂 夏昆 许波 汤建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117-1120,共4页
目的 探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 telangiectasia,AT)的临床特征和ATM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2例临床诊断AT的患者及其父母ATM基因全编码区进行... 目的 探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 telangiectasia,AT)的临床特征和ATM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2例临床诊断AT的患者及其父母ATM基因全编码区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2例AT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儿童期起病的进行性发展的小脑性共济失调,眼、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以及免疫缺陷导致的反复感染;血清甲胎蛋白高于正常,免疫球蛋白IgA、IgG值低于正常;头颅MRI显示小脑萎缩,脑SPECT显示小脑局部脑血流(rCBF)灌注减少。共发现3种碱基变异。在1例患者中发现外显子11G1346C的错义突变,为一种纯合突变;在另1例患者中发现外显子6G610T的无义突变和外显子47C6679T的错义突变,为一种复合性杂合突变。突变位点均位于ATM基因功能域。结论 作出了2例AT患者的基因诊断。报道了3种新的ATM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atm基因 患者 突变研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小脑性共济失调 血清甲胎蛋白 脑SPECT 临床特征 错义突变 进行性发展 免疫球蛋白 头颅MRI 局部脑血流 外显子 方法应用 突变检测
原文传递
中国人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M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江泓 唐北沙 +4 位作者 胡正茂 夏昆 许波 汤建光 沈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 telangiectasia,AT) ATM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2例中国人临床诊断AT的患者ATM基因进行突变的筛选... 目的 探讨中国人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 telangiectasia,AT) ATM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2例中国人临床诊断AT的患者ATM基因进行突变的筛选与检测。结果 在1例患者中发现第11外显子的1346 (G>C)的错义突变,为一种纯合突变;在另1例患者中发现第6外显子的6 10 (G>T)的无义突变和第4 7外显子的6 6 79(C>T)的错义突变,为一种复合性杂合突变。突变位点均位于ATM基因功能域。结论 在2例中国人AT患者中发现了3种新的ATM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atm基因 中国 突变研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序列分析方法 第11外显子 错义突变 第6外显子 方法应用 临床诊断 无义突变 突变位点 基因突变 患者 DNA 复合性 功能域
原文传递
抑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RAD3相关蛋白逆转卵巢癌SKOV3细胞顺铂耐药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宗元 孙朝阳 +3 位作者 刘毅 龚成 陈刚 翁丹卉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5-810,共6页
目的 探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RAD3相关蛋白(ATR)水平和活性对卵巢癌SKOV3细胞顺铂(DDP)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以ATR-siRNA转染SKOV3细胞48 h下调ATR蛋白水平,以VE-821预处理SKOV3细胞12 h下调ATR激酶活性.采用CCK8实验检测... 目的 探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RAD3相关蛋白(ATR)水平和活性对卵巢癌SKOV3细胞顺铂(DDP)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以ATR-siRNA转染SKOV3细胞48 h下调ATR蛋白水平,以VE-821预处理SKOV3细胞12 h下调ATR激酶活性.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ATR、磷酸化组蛋白2A变异体(γ-H2AX)和p-ATR蛋白表达,荧光共聚焦检测细胞γ-H2AX和DNA双链修复蛋白(RAD51)的表达,碱性慧星实验检测细胞内DNA双链损伤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DDP可明显引起SKOV3细胞DNA双链损伤,并激活ATR激酶通路.ATR-siRNA可显著下调ATR蛋白水平.CCK8检测结果显示,NC-siRNA组和ATR-siRNA组经DDP作用48 h后,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72.12 μmol/L和41.25 μmol/L(P< 0.05).荧光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40 μmol/L DDP处理24 h后,ATR-siRNA组RAD51募集明显减少.碱性彗星实验结果显示,与NC-siRNA组比较,ATR-siRNA组能够引起更长的拖尾效应,DNA双链损伤明显增加.DMSO组和VE-821组经DDP作用48 h后,其IC50值分别为75.32 μmol/L和45.64 μmol/L(P<0.05).荧光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40 μmol/L DDP处理24 h后,VE-821组RAD51募集明显减少.碱性彗星实验结果显示,与DMSO组比较,VE-821组能够引起更长的拖尾效应,DNA双链损伤明显增加.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40 μmol/L DDP作用于卵巢癌SKOV3细胞24h后,其G0/G1期、S期、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71.2%、13.4%和15.4%,而对照组分别为54.2%、21.3%和24.4%,DDP引起明显的G0/G1期阻滞.ATR-siRNA组和VE-821组经DDP作用后,其G0/G1期、S期、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43.2%、20.4%、36.4%和40.2%、22.5%、37.3%,干扰ATR表达和活性后能够逆转DDP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结论 抑制ATR可以影响SKOV3细胞同源重组修复过程,增加DNA双链损伤,缓解G0/G1期周期阻滞,增加其对DDP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顺铂 细胞系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RAD3相关蛋白 DNA双链损伤 同源重组修复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香 丁义 +2 位作者 岳冀蓉 肖恒怡 董碧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479,共5页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导致其发病的因素很多,其中遗传方面的因素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大量研究表明,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ATM)基因若发生缺失或突变,会导致DNA损伤修复缺陷、端粒缩短、抗氧化能力下降...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导致其发病的因素很多,其中遗传方面的因素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大量研究表明,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ATM)基因若发生缺失或突变,会导致DNA损伤修复缺陷、端粒缩短、抗氧化能力下降、胰岛素抵抗、血脂水平增高等,进而导致衰老、动脉粥样硬化及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本文就ATM基因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 衰老 动脉粥样硬化 代谢综合征 DNA损伤
原文传递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多态性与多环芳烃暴露工人DNA修复能力关系的研究
16
作者 程娟 郑玉新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2,共1页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ataxia—telangieeta siamutated,ATM)基因在修复DNA双链断裂、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了多环芳烃(PAHs)暴露工人ATM基因多态性与DNA修复能力(DNA repaircapacity,DRC)之间的...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ataxia—telangieeta siamutated,ATM)基因在修复DNA双链断裂、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了多环芳烃(PAHs)暴露工人ATM基因多态性与DNA修复能力(DNA repaircapacity,DRC)之间的关系及易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研究者对94名PAHs暴露工人和61名对照进行了ATM基因多态性的分型,并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评价个体D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DNA修复能力 基因多态性 多环芳烃 突变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DNA双链断裂 基因组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三氧化二砷通过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和RAD3相关激酶通路上调KG1a细胞UL16结合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姬曼曼 董家行 +3 位作者 崔姗姗 司晓慧 李雅慧 牛新清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G1a细胞表面NKG2D配体UL16结合蛋白1(ULB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节ULBP1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KG1a细胞,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CCK8)检测不同浓度ATO对KG1a细胞的增殖抑制...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G1a细胞表面NKG2D配体UL16结合蛋白1(ULB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节ULBP1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KG1a细胞,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CCK8)检测不同浓度ATO对KG1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RT)-PCR方法检测KG1a细胞ULBP1 mRNA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TO对KG1a细胞表面ULBP1蛋白表达的影响。加入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和RAD3相关激酶(ATM/ATR)抑制剂咖啡因,观察其是否影响ATO对KG1a细胞ULB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ATO对KG1a细胞中CHK1、CHK2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1、2、3、4、5μmol/L)ATO均可抑制KG1a细胞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其对KG1a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2.7μmol/L。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结果示ATO可使KG1a细胞ULBP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ATO在浓度分别为1、2、3、4、5μmol/L时,与未加药组比较,ULB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升高至(1.86±0.30)倍、(3.02±0.71)倍、(3.16±0.75)倍、(4.80±0.70)倍、(3.70±0.8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未加药组相比,当ATO浓度分别为1、2、3、4、5μmol/L时,ULBP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咖啡因预先处理KG1a细胞2 h再联合ATO共同孵育KG1a细胞24 h,ULB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在咖啡因浓度为8 mmol/L时,ULB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由不用咖啡因处理组的(9.55±0.38)倍降为(6.36±0.9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当咖啡因浓度分别为2、4、8 mmol/L时,ULBP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由不用咖啡因处理组的(3.50±0.08)倍分别降为(2.17±0.07)倍、(2.02±0.06)倍、(1.75±0.0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K1和CHK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随ATO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CHK1和CHK2磷酸化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随ATO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ATO诱导上调KG1a细胞ULB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ATM/ATR-CHK1/CHK2通路可能参与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KG1a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UL16结合蛋白1 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突变和RAD3相关激酶通路
原文传递
ATM蛋白激酶依赖性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小群(综述) 乔田奎(审校) +1 位作者 陈伟袁 袁素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3-437,共5页
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 gene,ATM基因)变异导致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ATM基因编码产物———ATM蛋白激酶主要分布于增殖细胞核中。根据ATM蛋白激酶在细胞周... 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 gene,ATM基因)变异导致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ATM基因编码产物———ATM蛋白激酶主要分布于增殖细胞核中。根据ATM蛋白激酶在细胞周期中作用底物如检测点激酶2(checkpoint kinase 2,Chk2)、奈梅亨断裂综合症蛋白1(Nijmegen breakage syndrome protein 1,Nbs1)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 activatedprotein kinase,p38MAPK)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ATM蛋白激酶依赖性信号转导通路。最近研究发现,ATM蛋白激酶依赖性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周期多个检测点的调控,在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DSB)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暗示了ATM蛋白激酶或将成为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增敏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m基因) DNA损伤 信号 细胞周期 检测点 电离辐射
下载PDF
Ⅱ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ALK1基因突变鉴定及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表达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广森 彭宏凌 +2 位作者 易彦 谢鼎华 贺湘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 分析和确定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HHT)的临床表型。寻找鉴定HHT家系致病基因ALK1基因突变位点 ,建立HHT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用鼻内镜直视并动态摄影观察先证者鼻腔黏膜扩张的毛细血管 ,并进行遗传史的家系调查 ;用聚合... 目的 分析和确定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HHT)的临床表型。寻找鉴定HHT家系致病基因ALK1基因突变位点 ,建立HHT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用鼻内镜直视并动态摄影观察先证者鼻腔黏膜扩张的毛细血管 ,并进行遗传史的家系调查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先证者ALK1基因 3、7、8号外显子 ,并进行PCR产物核苷酸测序。确定突变位点后 ,扩增 2例正常人及HHT家系成员 (4例 )的对应基因区域并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用Western印迹技术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血浆中凝血酶调节蛋白 (TM)进行检测 ,并对Western印迹结果进行灰度扫描 ,以半定量TM水平。结果该家系 5名成员中 ,除无血缘关系的先证者弟媳外 ,其余 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史 ;先证者及其父亲分别有明显的鼻黏膜或手指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 ;基因筛查结果显示 :先证者 ,先证者弟弟及其父亲均在ALK1基因 8号外显子第 12 31位核苷酸存在C→T突变 (CGG→TGG) ,而先证者弟媳和侄儿未检测到 12 31位核苷酸的C→T变异 ,正常人不存在该位点的核苷酸变异。Western印迹技术分析血浆TM表达显示分子量在 5 6 0 0 0处 ,2例正常对照 ,与 3例HHT患者灰度扫描平均值分别为 2 18.3和 174 1;在 2 80 0 0处 ,2例正常对照 ,与 3例HHT患者灰度扫描平均值分别为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ALK1基因 基因突变 鉴定 凝血酶调节蛋白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沉默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2
20
作者 郎磊 杜燕娥 +5 位作者 席磊 周明莉 孙可馨 阴嘉莉 陈燕林 柳满然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90-1097,共8页
目的 :探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基因沉默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ATM-sh RNA及其阴性对照序列(作为阴性对照组)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分别感染人三阴... 目的 :探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基因沉默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ATM-sh RNA及其阴性对照序列(作为阴性对照组)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分别感染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获得ATM基因稳定沉默及其对照细胞株;同时,设置未经病毒感染的空白对照组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感染效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ATM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MTT法、FCM法、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ATM基因沉默对MDA-MB-231细胞增殖、周期分布、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稳定沉默ATM基因的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ATM基因沉默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分布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但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P值均<0.05)。结论:在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ATM表达下调可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蛋白质类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分析 肿瘤浸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