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光谱法的SBS改性沥青共混机理 被引量:55
1
作者 肖鹏 康爱红 李雪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9-532,共4页
采用高速剪切工艺在实验室制备了SBS物理和化学改性沥青,基于红外光谱法对SBS改性沥青中沥青的杂原子化合物及SBS中特征官能团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基质沥青、SBS、SBS物理改性沥青及SBS化学改性沥青的四种红外光谱图,揭示了SBS改性沥青的... 采用高速剪切工艺在实验室制备了SBS物理和化学改性沥青,基于红外光谱法对SBS改性沥青中沥青的杂原子化合物及SBS中特征官能团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基质沥青、SBS、SBS物理改性沥青及SBS化学改性沥青的四种红外光谱图,揭示了SBS改性沥青的共混机理.结果表明SBS物理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图为基质沥青与SBS红外光谱图的简单叠加,说明SBS与基质沥青只是简单的物理共混共容.而SBS化学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图却有略微变化,说明由于SBS与基质沥青在强剪切力作用下的溶混炼以及稳定剂的添加,其中少量的SBS发生断裂,产生大分子自由基,从而与基质沥青发生化学反应,SBS之间发生交联反应而SBS与基质沥青之间发生了接枝反应.利用红外光谱法还可以测定SBS改性沥青中SBS的含量,从而评价SBS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 改性沥青 红外光谱 高速剪切 共混机理
下载PDF
纳米ZnO/SBS改性沥青微观结构与共混机理 被引量:26
2
作者 肖鹏 李雪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8-551,共4页
采用溶剂法并通过合适的改性工艺,将纳米ZnO粒子和SBS加入基质沥青中,制得纳米ZnO/SBS改性沥青.通过荧光显微和电镜技术对纳米ZnO/SBS改性沥青进行微观结构分析,采用红外光谱法对纳米ZnO/SBS改性沥青共混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溶... 采用溶剂法并通过合适的改性工艺,将纳米ZnO粒子和SBS加入基质沥青中,制得纳米ZnO/SBS改性沥青.通过荧光显微和电镜技术对纳米ZnO/SBS改性沥青进行微观结构分析,采用红外光谱法对纳米ZnO/SBS改性沥青共混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法制备得到的纳米ZnO/SBS改性沥青可以很好地发挥纳米ZnO的特点,改善SBS在基质沥青中的分散效果,提高SBS与沥青界面相的结合能力.纳米ZnO/SBS改性沥青的制备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改性过程中既发生了物理变化也发生了化学反应.SBS与沥青主要是物理改性,而纳米ZnO与沥青主要是化学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SBS 改性沥青 微观结构 共混机理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法的SBS改性沥青共混机理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荣臻 肖鹏 《华东公路》 2006年第3期78-81,共4页
采用高速剪切工艺在实验室制备了SBS物理和化学改性沥青,基质沥青采用日本加德士70#,SBS为岳阳化工厂生产的YH-791型线型结构。基于红外光谱法对SBS改性沥青中沥青的杂原子化合物及SBS中特征官能团的分析与探讨,通过比较基质沥青、SBS、... 采用高速剪切工艺在实验室制备了SBS物理和化学改性沥青,基质沥青采用日本加德士70#,SBS为岳阳化工厂生产的YH-791型线型结构。基于红外光谱法对SBS改性沥青中沥青的杂原子化合物及SBS中特征官能团的分析与探讨,通过比较基质沥青、SBS、SBS物理改性沥青及SBS化学改性沥青这四种红外光谱图,揭示了SBS改性沥青的共混机理。结果表明SBS物理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图为基质沥青与SBS红外光谱图的简单叠加,说明SBS与基质沥青只是简单的物理共混共容。而SBS化学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图却有略微变化,这是由于SBS与基质沥青在强剪切力作用下的溶混炼以及稳定剂的添加,其中少量的SBS发生断裂,产生大分子自由基,从而与基质沥青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SBS之间发生交联反应而SBS与基质沥青之间发生了接枝反应。利用红外光谱法还可以测定SBS改性沥青中SBS的含量,从而评价SBS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对于这方面工作,有待进一步探讨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SBS 改性沥青 高速剪切 共混机理
下载PDF
高岭土/NBR/PVC共混复合机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邬润德 童筱莉 黄国波 《特种橡胶制品》 2003年第6期6-8,32,共4页
为研究PVC/NBR/高岭土的共混复合机理,采用了热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分析方法进行表征。IR分析发现,经表面处理后的高岭土与丁腈橡胶、聚氯乙烯产生了化学结合;在热塑性弹性体断面的SEM图象中,观察到经表面处理的高岭土填料粒子与... 为研究PVC/NBR/高岭土的共混复合机理,采用了热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分析方法进行表征。IR分析发现,经表面处理后的高岭土与丁腈橡胶、聚氯乙烯产生了化学结合;在热塑性弹性体断面的SEM图象中,观察到经表面处理的高岭土填料粒子与聚合物基材有优良的界面相容,动态硫化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复合物的多相多组分的逾渗;热分析结果佐证了硫化和填料表面偶联剂处理是影响热塑性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和热分解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聚氯乙烯 丁腈橡胶 热塑性弹性体 表面处理剂 复合机理 PVC/NBR/高岭土
下载PDF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特性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周启伟 凌天清 +3 位作者 郝增恒 吴雪柳 李璐 徐光红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4-419,共6页
采用乳化沥青、水性环氧树脂及固化剂制备了不同配比(质量比)的共混物,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凝胶特性及流变行为,并采用荧光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分析仪对共混物的微观相结构和共混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水泥试块上刷... 采用乳化沥青、水性环氧树脂及固化剂制备了不同配比(质量比)的共混物,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凝胶特性及流变行为,并采用荧光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分析仪对共混物的微观相结构和共混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水泥试块上刷涂乳化沥青与环氧树脂配比为5∶5的共混物后,水泥试块在25,45℃下的拉拔强度最大值分别为3.37,1.98MPa;当乳化沥青与环氧树脂的配比为5∶3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47MPa和38%,且均出现拐点;共混物的凝胶时间随温度和环氧树脂比例的增加而缩短,当乳化沥青与环氧树脂的配比为5∶5时,其50℃的凝胶时间缩短为10min左右;共混物的相结构随环氧树脂比例的增加而改变,当乳化沥青与环氧树脂的配比为5∶3时,其相结构发生逆转,环氧树脂为连续相,乳化沥青为分散相;共混物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随环氧树脂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当乳化沥青与环氧树脂的配比为5∶3时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最大为70℃;共混物的共混方式为物理共混.建议乳化沥青与环氧树脂的配比不宜超过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能 凝胶特性 相结构 流变行为 共混机理
下载PDF
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在电线电缆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标 蔡会武 +1 位作者 党智敏 王思蛟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共7页
本文介绍了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E)的共混机理,归纳了影响共混物性能的主要因素,总结了共混型TPE在电线电缆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TPE 共混机理 动态硫化 应用现状
下载PDF
电子垃圾在沥青混合料中应用的可行性
7
作者 陈浩 朱银辉 +1 位作者 尚肖林 彭胜利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3期570-574,共5页
采用相关分析仪器考察了电子垃圾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及热稳定性等。试验表明,电子垃圾主要由玻璃纤维及热固性树脂等组成,微观表面崎岖且存在较多孔径分布,在混合料拌合温度下热稳定性良好。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 采用相关分析仪器考察了电子垃圾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及热稳定性等。试验表明,电子垃圾主要由玻璃纤维及热固性树脂等组成,微观表面崎岖且存在较多孔径分布,在混合料拌合温度下热稳定性良好。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电子垃圾与沥青结合料的共混机理。试验表明,电子垃圾与沥青之间未发生化学反应。依据电子垃圾的级配特点,将其作为细集料的一部分添加到沥青混合料中,考察了电子垃圾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子垃圾的加入,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和水稳定性降低。依据电子垃圾沥青混合料性能特点,建议可应用于慢车道或低等级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 沥青合料 共混机理 抗车辙性能 水稳定性
下载PDF
冷冻预处理对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吴鹏 刘志明 +2 位作者 赵煦 谢成 方桂珍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0,共7页
采用碱预处理硫酸水解法制备出具有纤维素Ⅱ型的纳米纤维素(NCC)。通过共混和冷冻预处理共混制得不同质量分数纳米纤维素的NCC/聚乙烯醇(PVA)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热重分析仪对复合膜... 采用碱预处理硫酸水解法制备出具有纤维素Ⅱ型的纳米纤维素(NCC)。通过共混和冷冻预处理共混制得不同质量分数纳米纤维素的NCC/聚乙烯醇(PVA)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热重分析仪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纳米纤维素的分散情况、透光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热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同PVA膜对照样相比,添加质量分数0.5%的NCC对共混膜有较好的增强作用,拉伸强度提高15%,对透光率影响不大,能很好的分散在NCC/PVA共混膜内;冷冻预处理使纳米纤维素在NCC/PVA共混膜内分散更好,拉伸强度提高了16%,透光率与对照样透光率相比基本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预处理 纳米纤维素 共混机理 透光率
下载PDF
SPEEK/PVP质子交换膜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才林 马春成 +1 位作者 何年 梁青松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6,共6页
采用氯磺酸(Cl-SO3H)作磺化剂,合成了磺化聚醚醚酮(SPEEK);并通过不同分子量、掺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测试了SPEEK膜的基本性能,并进行了SPEEK/PVP共混膜材的制备研究.采用傅立叶红外(FT-IR)、热重(TG)、扫描电镜(SEM)、交流阻抗(E... 采用氯磺酸(Cl-SO3H)作磺化剂,合成了磺化聚醚醚酮(SPEEK);并通过不同分子量、掺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测试了SPEEK膜的基本性能,并进行了SPEEK/PVP共混膜材的制备研究.采用傅立叶红外(FT-IR)、热重(TG)、扫描电镜(SEM)、交流阻抗(EIS)以及干湿称重法、芬顿法等,测试分析了PVP的分子量及掺量对SPEEK膜的热稳定性、形貌结构、尺寸稳定性、抗氧化性,以及质子传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PEEK/PVP(质量比为1∶1)共混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表面光滑,更加致密,溶胀度仅为13.34%,抗氧化稳定性可达2.06%,电导率达0.06S/cm,显著优于SPEEK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醚醚酮膜 质子电导率 SPEEK/PVP膜 作用机理
下载PDF
A New Type Machine of Mixing-molding for Polyblends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传生 李利 边慧光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9年第1期68-74,共7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type machine for polyblends with excellent mixing capabilities of internal mixer and continuous molding character of extruder.The machine includes two functions - mixing and extrusion moldi...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type machine for polyblends with excellent mixing capabilities of internal mixer and continuous molding character of extruder.The machine includes two functions - mixing and extrusion molding that have been composed together by rational design,so a tandem production mode - "batch + continuous" are opened up.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ntinuous mixing molding was established and verified availably by experimental research.The main physical mechanical property of vulcanizate,which had met national waterproof material standard,verified the machine practicability.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from other similar type machines is that this machine is not only suitable in producing granular and powder rubbers but also lumpish rub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ing molding machine tandem production mode mathematical model lumpish rubber
下载PDF
纳米ZnO/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晨光 赵士峰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23-27,共5页
纳米粒子作为一种对改性沥青性能有所提高的新型材料,已经逐渐的成为改性沥青研究的新方向。本文主要将纳米ZnO粒子和橡胶粉同时加入处于熔融状态的基质沥青中,先普通搅拌然后高速剪切制备纳米ZnO/橡胶粉改性沥青。对纳米ZnO/橡胶改性... 纳米粒子作为一种对改性沥青性能有所提高的新型材料,已经逐渐的成为改性沥青研究的新方向。本文主要将纳米ZnO粒子和橡胶粉同时加入处于熔融状态的基质沥青中,先普通搅拌然后高速剪切制备纳米ZnO/橡胶粉改性沥青。对纳米ZnO/橡胶改性沥青的常规技术指标和温度影响进行对比与评价,同时分别研究橡胶对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纳米ZnO对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以及他们综合改性机理的研究与探讨,并对改性剂材料进行可行性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同时采用搅拌和高速剪切法制得的纳米ZnO/橡胶粉改性沥青可以很好发挥纳米ZnO的特点,改善橡胶粉在沥青中的分散效果,从而使改性沥青的各项性能(特别是高低温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与提高,并且指导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经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纳米氧化锌 橡胶粉 改性沥青 性能 共混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