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犯关系的消解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昭武(译)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6年第4期121-133,共13页
因果关系切断说认为,共犯关系的消解的唯一判断标准是,是否消解了自己先前的参与所给予的因果性影响。因此,在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结果避免措施之际,不是考虑着手实行之前还是着手实行之后这种形式性区别,而应关注共谋的内容是否已经被部... 因果关系切断说认为,共犯关系的消解的唯一判断标准是,是否消解了自己先前的参与所给予的因果性影响。因此,在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结果避免措施之际,不是考虑着手实行之前还是着手实行之后这种形式性区别,而应关注共谋的内容是否已经被部分现实化,并由此形成了容易以此为前提继续实施犯罪的状况。不过,即便没有消解因果关系,倘若共谋者通过一定努力,消除了自己的参与行为的重要性,或者消除了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共同性,该共谋者就从共同正犯降格至帮助犯。另外,被其他共犯单方面地排除在共犯关系之外,这不过是意味着排除了自此之后的心理的、物理的因果性,但并不意味着切断了先前的参与所具有的因果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关系的消解 因果关系切断说 心理因果性 物理因果性 共谋的射程
下载PDF
共犯关系的脱离 被引量:8
2
作者 郑泽善 《法治研究》 2014年第10期89-103,共15页
共犯关系的脱离,是指在共同犯罪过程中,部分共犯人从共犯关系中退出,其他共犯人继续实施犯罪并达到未遂或既遂的犯罪形态。共犯关系脱离是有关犯罪结果的归属问题,而共犯中止是事关已成立的未遂犯的可罚性问题。前者属于共犯论特有的问... 共犯关系的脱离,是指在共同犯罪过程中,部分共犯人从共犯关系中退出,其他共犯人继续实施犯罪并达到未遂或既遂的犯罪形态。共犯关系脱离是有关犯罪结果的归属问题,而共犯中止是事关已成立的未遂犯的可罚性问题。前者属于共犯论特有的问题,后者与其说是共犯论问题,不如说是未遂犯论问题。尽管两者存在部分重合,共犯关系的脱离有可能适用共犯中止规定,但两者的本质却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关系脱离 共犯中止 认可 解消
下载PDF
英日刑法理论中共犯关系脱离的要件之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雪梅 《时代法学》 2009年第2期96-100,共5页
共犯关系脱离是指在共同犯罪过程中,部分共同犯罪人从共同犯罪关系中退出,但其他共同犯罪人仍继续实施犯罪,并达到既遂的情形。在共犯关系脱离的场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脱离者对脱离之后的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是否应承担刑... 共犯关系脱离是指在共同犯罪过程中,部分共同犯罪人从共同犯罪关系中退出,但其他共同犯罪人仍继续实施犯罪,并达到既遂的情形。在共犯关系脱离的场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脱离者对脱离之后的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虽然各国刑法对共犯关系的脱离都没有明文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却不乏共犯关系脱离的现象。比较英、日两国刑法理论中关于共犯关系脱离的成立条件,对于在我国刑法中倡导共犯关系脱离的理论,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此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关系 脱离 成立要件
下载PDF
论共犯关系的脱离 被引量:8
4
作者 沈琪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16-119,共4页
]共犯关系脱离是共同犯罪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但我国刑法理论对此缺乏充分的研究。为了合理地处理实践中出现的共犯关系脱离行为 ,需要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 ,从理论上对共犯关系脱离的概念。
关键词 共犯关系 脱离 成立要件 罚则
下载PDF
谈共犯关系的脱离 被引量:1
5
作者 阳璟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3-76,共4页
通过对国外共犯脱离理论的分析,结合我国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对共犯关系脱离的内涵和判断标准作出了界定,并对其法律地位作出了评价。
关键词 共犯关系 脱离 标准 评价
下载PDF
浅析共犯关系之脱离
6
作者 赵伟莅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90-192,共3页
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针对为阻止犯罪结果发生而作出真挚努力但未能实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之情形,在不能适用中止规定情况下,日本学者首次提出了"共犯关系脱离"的概念。对此,本人从剖析"共犯关系脱离"之机能出发,分... 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针对为阻止犯罪结果发生而作出真挚努力但未能实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之情形,在不能适用中止规定情况下,日本学者首次提出了"共犯关系脱离"的概念。对此,本人从剖析"共犯关系脱离"之机能出发,分析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成立"共犯关系脱离"需满足的条件,并分别从教唆犯、帮助犯、共同正犯具体展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关系 犯罪中止 犯罪脱离 机能
下载PDF
论渎职犯罪中的共犯关系——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的罪名确定
7
作者 王鸿穆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68-72,共5页
无身份者可以构成渎职犯罪的狭义共犯;无身份者不能构成渎职犯罪的共同正犯。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罪名确定出现规则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详细区分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型职务犯罪的条文结构差异。渎职犯罪共生模式包括静止型与动态型。应... 无身份者可以构成渎职犯罪的狭义共犯;无身份者不能构成渎职犯罪的共同正犯。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罪名确定出现规则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详细区分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型职务犯罪的条文结构差异。渎职犯罪共生模式包括静止型与动态型。应当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类渎职罪的专属性特点归纳为渎职犯罪共生模式,结合犯罪构成原理、共犯原理、竞合犯原理,区分不同情况细化讨论,从本质上解决渎职犯罪中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罪名的确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渎职犯罪 共犯关系 身份犯 犯罪共生模式
下载PDF
共犯关系脱离研究
8
作者 张蓓 《争议解决》 2022年第4期1140-1146,共7页
共犯关系脱离探究的是危害结果的责任归属问题,旨在解决脱离者为何不对最终既遂结果承担责任,它与犯罪中止分属于不同的理论。因果关系切断说的合理性来源于因果共犯论,而其标准过高的缺点可以用共谋射程理论来弥补。要想成功从共犯关... 共犯关系脱离探究的是危害结果的责任归属问题,旨在解决脱离者为何不对最终既遂结果承担责任,它与犯罪中止分属于不同的理论。因果关系切断说的合理性来源于因果共犯论,而其标准过高的缺点可以用共谋射程理论来弥补。要想成功从共犯关系中脱离,从脱离者的角度看,需要切断原本物理性以及心理性的因果联系,从剩余共犯的角度看,需基于新的共谋继续完成犯罪。所有判断的落脚点均在于原本既存的共犯关系是否已经不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脱离犯罪 中止切断因果关系 共谋的射程 共犯关系解消
下载PDF
论共犯关系的脱离
9
作者 叶远鹏 童琳琳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7-41,共5页
共犯关系脱离理论试图解决在共同犯罪成立后,部分共犯人退出共犯关系后应如何评价其刑事责任的问题。共犯关系脱离理论是共同犯罪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合理地处理实践中出现的共犯关系脱离行为,需要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理... 共犯关系脱离理论试图解决在共同犯罪成立后,部分共犯人退出共犯关系后应如何评价其刑事责任的问题。共犯关系脱离理论是共同犯罪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合理地处理实践中出现的共犯关系脱离行为,需要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共犯关系脱离的概念、脱离的标准进行合理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的中止 共犯关系脱离
下载PDF
论共犯关系之脱离
10
作者 陈凌 《广东法学》 2007年第2期41-45,共5页
共犯脱离是区别于犯罪中止的独立犯罪形态,是共同犯罪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为合理处理实践中的共犯脱离问题,我国有必要引入共犯脱离概念,并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合理界定共犯关系脱离的涵义、成立条件和罚则。
关键词 共犯关系 共犯脱离 成立条件 罚则 犯罪形态
下载PDF
论共犯关系脱离的具体认定与法律责任 被引量:9
11
作者 付晓雅 高铭暄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7,共9页
共犯关系脱离这一概念,由日本刑法学者大塚仁最先提出,其研究目的在于合理解决在共同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实施犯罪并为阻止犯罪结果出现做出相当努力,但仍未阻止结果发生的部分共犯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我国司法实践中同样存在着共犯脱离... 共犯关系脱离这一概念,由日本刑法学者大塚仁最先提出,其研究目的在于合理解决在共同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实施犯罪并为阻止犯罪结果出现做出相当努力,但仍未阻止结果发生的部分共犯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我国司法实践中同样存在着共犯脱离的现象,但是在我国刑法中却并没有关于共犯关系脱离的明确规定,对于实践中的相关案件,理论界通常比照犯罪中止的相关规定,按照"一人既遂,全体既遂"的原则进行处理,而脱离的情形仅作为酌定量刑的情节予以考虑。此种做法显然对于意图脱离的共犯者过于苛刻,也有违我国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因此,需要在对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将其引入我国的必要性,并最终作出本土化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关系 共犯关系的脱离 认定标准
原文传递
共谋射程理论与共犯关系脱离的认定——兼与刘艳红教授商榷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昭武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71,共14页
共犯关系的脱离,是指部分共犯在犯罪完成之前退出共犯关系,但剩余共犯继续完成了原定犯罪的情形。若成立共犯脱离,退出者则不对退出之后由其他共犯所实现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而仅就退出之前的行为及其结果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共犯关系脱... 共犯关系的脱离,是指部分共犯在犯罪完成之前退出共犯关系,但剩余共犯继续完成了原定犯罪的情形。若成立共犯脱离,退出者则不对退出之后由其他共犯所实现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而仅就退出之前的行为及其结果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共犯关系脱离与共犯中止属于不同理论层面的问题,必须明确区分二者。共谋射程理论可以为共犯脱离的认定提供明确的解决路径。是否成立共犯脱离,取决于剩余共犯的行为是否属于当初的共谋的射程之内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关系脱离 共犯中止 规范的因果关系切断说 共谋射程理论
原文传递
脱离共犯关系的行为性质及其效果——基于德、日、美、英相关进路的展开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凌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8-108,共11页
就共犯个体自动离开共犯整体、放弃犯罪、消除其对其他共犯之影响,数国大致通行的处理方式为,德国—犯罪中止,日本—"共犯脱离",美国—共犯关系终止,英国—"共犯撤回",四者具有共通理性。受启于此,解决此问题,前提... 就共犯个体自动离开共犯整体、放弃犯罪、消除其对其他共犯之影响,数国大致通行的处理方式为,德国—犯罪中止,日本—"共犯脱离",美国—共犯关系终止,英国—"共犯撤回",四者具有共通理性。受启于此,解决此问题,前提即区分不同性质、不同层面的两个概念——共犯脱离和共犯中止,共犯脱离意味着共犯关系的解除、终止,共犯中止即共犯关系存续时共犯的犯罪停止形态。应循序渐进评价脱离者的行为,第一步,判断是否成立共犯脱离,第二步,判断共犯脱离前是否成立犯罪中止。若共犯脱离成立,脱离者无需为共犯关系解除后的原共犯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负责,仅需对脱离前的行为负责;而在脱离前,若脱离者自动放弃犯罪,采取充分行为消除其影响,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 共犯关系 共犯脱离 犯罪中止
原文传递
共犯关系的脱离及其与共犯中止的区分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兴良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35,共14页
共犯关系的脱离主要解决在共同犯罪中个别共犯放弃其犯罪行为但并没有有效制止其他共犯继续实行犯罪因而发生犯罪结果时该个别共犯的责任问题。对于该问题,根据共同犯罪的中止犯成立条件,一人既遂即为全体既遂,因而难以认定为中止犯,但... 共犯关系的脱离主要解决在共同犯罪中个别共犯放弃其犯罪行为但并没有有效制止其他共犯继续实行犯罪因而发生犯罪结果时该个别共犯的责任问题。对于该问题,根据共同犯罪的中止犯成立条件,一人既遂即为全体既遂,因而难以认定为中止犯,但基于其主动切断共犯关系的客观效果与主观意愿,可将这种放弃其犯罪行为的情形以未遂犯论处。共犯关系的脱离既不同于一般的犯罪中止,又有别于犯罪未遂,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对司法实践正确处理共犯案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关系的脱离 共犯中止 共犯未遂
原文传递
共犯关系脱离要件刍议——一个域外制度的中国化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万勤 《刑法论丛》 CSSCI 2013年第4期25-61,共37页
共犯关系脱离制度是国外共犯理论中一项重要制度,虽然有些国家刑法中虽不存在"共犯关系脱离"理论的立法例,但在司法实践中,判例对这一理论还是予以积极的承认。共犯关系脱离的成立要件因共犯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 共犯关系脱离制度是国外共犯理论中一项重要制度,虽然有些国家刑法中虽不存在"共犯关系脱离"理论的立法例,但在司法实践中,判例对这一理论还是予以积极的承认。共犯关系脱离的成立要件因共犯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共犯在着手之前脱离共犯关系须有脱离的意思并被其他共犯者所了解,而在着手实行犯罪后,脱离者不仅要有脱离的意思,还要求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犯行的发生。而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对共犯人的分类上采用的是四分法,所以,在我国确立的共犯关系脱离制度应当有别于国外刑法中确立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 共犯中止 共犯关系脱离
原文传递
共犯关系脱离的认定问题研究
16
作者 韩玲 《理论界》 2018年第10期43-53,共11页
已经符合了单独正犯中止条件的共犯者,如果没有以其积极行为阻止未中止的其他共犯者继续实行犯罪行为,或者没有积极有效地防止未中止的其他共犯者的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都不能成立中止犯。为了弥补共犯中止条件过于严苛的缺陷,大陆... 已经符合了单独正犯中止条件的共犯者,如果没有以其积极行为阻止未中止的其他共犯者继续实行犯罪行为,或者没有积极有效地防止未中止的其他共犯者的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都不能成立中止犯。为了弥补共犯中止条件过于严苛的缺陷,大陆法系刑法引出了"共犯关系的脱离"的概念,以解决脱离共犯关系的共犯者的责任问题。对于着手之前的脱离,如果脱离者是出于己意而脱离的,在预备阶段中止的罪责限度内处罚;如果脱离不具备自动性,在预备犯的罪责限度内处罚。对于着手之后的脱离,具备自动性的,脱离者应在实行阶段中止的限度内承担罪责,否则承担未遂犯的罪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关系脱离 自动性 共犯中止 共犯既遂
原文传递
论共犯关系的脱离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凌 《中国检察官》 2007年第1期53-55,58,共4页
共犯脱离是区别于犯罪中止的独立犯罪形态,是共同犯罪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为合理处理实践中的共犯脱离问题,我国有必要引入共犯脱离概念,并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合理界定共犯关系脱离的涵义、成立条件和罚则。
关键词 共犯脱离 “真挚努力” 共犯关系
原文传递
共犯人关系论纲
18
作者 毛海利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32-43,共12页
国内学界关于共犯人关系的交叉关系说与递进关系说均存在疑问,重合关系说原则上具有妥当性,但也存在不足。共犯人之间具有何种关系,取决于其背后采取的基本立场,根本上则与共犯人关系据以解决的基本问题,即共同犯罪的定罪问题与量刑问... 国内学界关于共犯人关系的交叉关系说与递进关系说均存在疑问,重合关系说原则上具有妥当性,但也存在不足。共犯人之间具有何种关系,取决于其背后采取的基本立场,根本上则与共犯人关系据以解决的基本问题,即共同犯罪的定罪问题与量刑问题密切相关。前者关涉共犯人的犯罪成立及刑法的处罚范围,后者关涉共犯人的处罚前提及刑罚个别化。根据共犯人关系据以解决的基本问题,区分制共犯人关系更为妥当,值得借鉴。据此,解释论上,我国刑法第26条是关于共同正犯的规定;第27条与第28条规定的均是帮助犯;第29条第1款规定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的含义是指“判处正犯的刑罚”,第2款规定的“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中的“罪”应限制解释为“重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犯罪 共犯关系 正犯 共犯 主犯 从犯
下载PDF
共犯关系脱离之司法适用探讨
19
作者 符浩云 《特区法坛》 2013年第2期52-57,共6页
共犯关系脱离的理论是为了弥补现行刑法犯罪中止理论的不足而产生的,是为了解决共同犯罪中意图脱离共犯关系的部分共同犯罪行为人中止自己的犯罪行为,但是未能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责任认定问题,具有自己独立的刑法价值和功能。... 共犯关系脱离的理论是为了弥补现行刑法犯罪中止理论的不足而产生的,是为了解决共同犯罪中意图脱离共犯关系的部分共同犯罪行为人中止自己的犯罪行为,但是未能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责任认定问题,具有自己独立的刑法价值和功能。虽然日本刑法学界对共犯关系的脱离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共犯关系脱离的理论仍然很不成熟,尤其是在我国,仍处在引入外国理论的阶段。但在非犯罪化已成为刑法发展趋势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种肯定的态度来看待共犯关系脱离理论,并要积极引入刑事司法实践中,构建相应的共犯关系脱离司法适用体系,推动法律的进步与完善。该文便是针对我国现行刑法关于犯罪中止的规定,从合理性与必要性肯定共犯关系脱离理论的价值,接着从共犯关系脱离的时空条件和认定的标准两个方面着重对共犯关系脱离司法适用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指出共犯关系脱离作为一个创新的理论,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使得该理论的司法价值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关系脱离 司法适用
原文传递
片面共犯部分否定说证成 被引量:20
20
作者 郑泽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97,共12页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片面共犯是不争的事实,理论上如果否定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就割裂了片面共犯与其所配合的犯罪行为的联系,使得司法实践中的片面共犯行为因找不到法律依据而无法予以处罚,从而放纵犯罪;如果以共犯处罚片面共犯,...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片面共犯是不争的事实,理论上如果否定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就割裂了片面共犯与其所配合的犯罪行为的联系,使得司法实践中的片面共犯行为因找不到法律依据而无法予以处罚,从而放纵犯罪;如果以共犯处罚片面共犯,则缺乏理论上的依据。关于片面共犯能否成立,在中外刑法理论界,存在肯定说、否定说、部分否定说之争。肯定说和否定说的缺陷比较明显,与此相比,部分否定说相对合理,即否定片面正犯,同时肯定片面教唆犯和片面帮助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本质 共同犯罪 共犯关系 处罚范’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