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1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人的共生共在视角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有感于张康之教授《为了人的共生共在》 被引量:1
1
作者 向玉琼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54,共8页
现代社会所拥有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反映在人的行为上,就是实现对自然的征服与控制。人类变成了自然及其资源的主宰,自然则成了人类控制和管理的对象,人类与自然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下,社会的进步是第... 现代社会所拥有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反映在人的行为上,就是实现对自然的征服与控制。人类变成了自然及其资源的主宰,自然则成了人类控制和管理的对象,人类与自然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下,社会的进步是第一位的,甚至不惜以对自然的破坏为代价,而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人类控制自然的力量。自然界一再退化,结果是反过来加倍地报复了人类,将人类置于风险社会中。张康之教授《为了人的共生共在》一书提出了"共生共在"的观念,为处理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宏观和纲领性的建构原则。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共存和持续发展,必须用共生共在的观念取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共在 《为了人的共生共在 自然 控制
下载PDF
以共生共在的国际伦理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新冠疫情为分析背景 被引量:7
2
作者 谢新水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31,235,共11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包含了对人类命运普遍、平等、公正而深入的关切,这种伦理指向的包容性关切来源于对生命平等的肯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路径,还需要通过伦理路径,只有这样才能整体而有效地推进。在...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包含了对人类命运普遍、平等、公正而深入的关切,这种伦理指向的包容性关切来源于对生命平等的肯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路径,还需要通过伦理路径,只有这样才能整体而有效地推进。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利益距离、政治距离和价值距离都面临扩大的趋势,而家庭和社区作用的重启则意味着伦理距离在逐渐缩小,因此关注伦理精神的复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的突破口。在宣传、沟通、对话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行动中,需要进一步凸显共生共在的国际伦理精神。将共生共在提升为国际伦理准则并使之融合在现有的经济路径、政治路径和文化路径之中,更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安全危机,更有利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如果忽视共生共在的国际伦理精神,就忽视了引导全球合作的新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共在 国际伦理准则 人类命运同体 伦理距离
下载PDF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政治意涵——基于“命运”概念和共生共在政治伦理的界定 被引量:4
3
作者 谢新水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65,共11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命运"的整体性思考。"命运"是其中的重要概念,意指人类发展的前途,即全球化过程中人作为"类"的共生共在的美好生活。要理解、认同、践行人...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命运"的整体性思考。"命运"是其中的重要概念,意指人类发展的前途,即全球化过程中人作为"类"的共生共在的美好生活。要理解、认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促进世界各国开展合作政治行动,就要从伦理、利益和行动三个层面理解其国际政治意涵。其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人类共生共在的政治伦理而做出的政治判断;其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维护全球利益而形成的政治决策;其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共建共享原则而开展的全球合作行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揭示的共生共在的政治伦理,是人类可以接受的新国际政治伦理观。这一思想揭示的新全球合作治理观和新的世界秩序观,将引导人类社会从竞争型治理文明转化为合作型治理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同体 政治哲学 共生共在 合作行动
下载PDF
为了人的共生共在的正义追求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康之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5-12,共8页
正义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更是千古以来几乎所有思想家都致力于探讨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工业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关于正义的探讨形成了诸多方案,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正义问题从来也未得到解决... 正义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更是千古以来几乎所有思想家都致力于探讨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工业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关于正义的探讨形成了诸多方案,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正义问题从来也未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严重。现在,人类已经进入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以往关于正义问题的所有讨论都正在失去价值,特别是关于正义的标准和供给方式,都不再具有合理性。在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我们对正义的思考指向了人的共生共在,一切关于正义供给的方案,都需要指向人的共生共在的目标,对人的一切行为是否合乎正义的判断,也需要根据是否增益于人的共生共在这个标准来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正义 道德正义 发展正义 人的共生共在
下载PDF
在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中构想合作行动——评张康之《为了人的共生共在》 被引量:2
5
作者 谢新水 《党政研究》 2016年第5期77-85,共9页
张康之的新著《为了人的共生共在》是一部收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的著作,在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探讨了一种新型的集体行动模式——合作行动。我们所处的时代被人们称作风险社会,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危机事件频发已... 张康之的新著《为了人的共生共在》是一部收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的著作,在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探讨了一种新型的集体行动模式——合作行动。我们所处的时代被人们称作风险社会,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危机事件频发已经是一种"新常态"。在这种条件下,探寻集体行动的新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人的共生共在》是一部致力于理论创新的著作,在对人类命运的深度关切中探讨了合作行动,并对社会治理模式的重构做出了全新构想。作者认为,随着人类社会呈现了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特征后,人的共生共在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迫切性程度很高的基本主题,需要通过人的合作行动去破解这一课题。这是一个宏大的、独创性的思考,切中了我们时代的课题。无论是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还是社会治理模式以及人的生活模式、行为模式的建构,都具有启发意义和指导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后工业化 人的共生共在 合作行动 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
下载PDF
论风险社会中的人的共生共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康之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100-109,共10页
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以无所不在的风险压力将人类变成了命运共同体,但这还只是一种客观必然性,尚未成为现实。因为,工业社会的运行惯性和资本主义的竞争文化妨碍了人们把这种客观性的命运共同体转化... 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以无所不在的风险压力将人类变成了命运共同体,但这还只是一种客观必然性,尚未成为现实。因为,工业社会的运行惯性和资本主义的竞争文化妨碍了人们把这种客观性的命运共同体转化为具有自觉性的命运共同体。具有自觉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建立在人的共生共在理念的基础上,而人的共生共在既是风险社会中的"共同善",也是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所指向的后工业社会的建构起点和基本原则,更是人们在风险社会中必须加以追求的社会形态。在对人的共生共在的追求中,合作行动是一种必须加以建构的行动模式。与工业社会的人们总是在行动中区分出目标、目的和手段等不同,人的共生共在是存在于和包含在行动之中的目的,同时也是为合作行动指引方向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人的共生共在 同善 社会建构 合作行动
下载PDF
在反思“经济人”假设中重构社会治理模式——读张康之教授的《为了人的共生共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柯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95,共8页
始于20世纪后期的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意味着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新时代。既有的社会治理模式正在受到挑战,如何适应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的社会治理要求已成为人们思考与探索的问题。张康之教授的《为了人的共生共在》在对历史做出严... 始于20世纪后期的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意味着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新时代。既有的社会治理模式正在受到挑战,如何适应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的社会治理要求已成为人们思考与探索的问题。张康之教授的《为了人的共生共在》在对历史做出严格审视的基础上构想了人类新的历史阶段的社会建构。全球化意味着一个合作社会的到来,社会的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将使既有的旨在控制人、支配人的社会治理模式丧失历史合理性。这需要通过一场思维革命去实现对人、对社会以及社会关系的重新界定,进而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危机的出路。张康之教授将共同行动的出发点和目标凝练为"人的共生共在",并建构一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作治理模式。如果说近代以来的社会建构是从"经济人"出发的,那么张康之教授所提供的无疑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建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人” 人的行动 共生共在 合作治理模式
下载PDF
让“共生共在观”扎根童年——统编道德与法治“儿童与自然”主题教材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琴 《中小学德育》 2021年第6期47-50,共4页
统编道德与法治低年级教材突出"儿童与自然"主题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持续、深入的浸润中,由浅入深,逐步树立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共生的观念。教学要拓展课堂空间,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以丰富立体的体验活动和探究学习,激活儿童... 统编道德与法治低年级教材突出"儿童与自然"主题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持续、深入的浸润中,由浅入深,逐步树立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共生的观念。教学要拓展课堂空间,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以丰富立体的体验活动和探究学习,激活儿童已有生活经验,通达其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生态生活现象,自主建构人与自然"共生共在"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共在 道德与法治 教材分析 教学建议
下载PDF
新时代开展国家治理与社会行动的共生共在逻辑
9
作者 杨志军 徐琳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29,共8页
20世纪后期,人类社会步入后工业时代,低复杂性和低不确定性的社会情境也逐渐向高复杂性和高不确定性转变。面对这种转变,肇端于资本主义话语体系型构的分析性思维方式,以权利为中心的社会建构方案等一系列工业社会的产物成为新时代发展... 20世纪后期,人类社会步入后工业时代,低复杂性和低不确定性的社会情境也逐渐向高复杂性和高不确定性转变。面对这种转变,肇端于资本主义话语体系型构的分析性思维方式,以权利为中心的社会建构方案等一系列工业社会的产物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阻滞因素,亟须在新时代寻求全新的目标选择和逻辑策略。人的共生共在作为后工业社会的共时性产物,强调注重差异、尊重事实,倡导将共存与合作作为逻辑内核。视相似性思维、合作治理、合作行动、合作制组织和经验理性为共生共在的逻辑内容。这也是摆脱工业社会窠臼的破参之道,为后工业社会的治理实践和社会建构提供目标指南。但需明确的是,人的共生共在目标仍存在人的道德属性与自利属性、民族国家的开放与封闭状态、组织的控制特征与非控制特征、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等一系列话语体系的学术论争。对此,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必须以敏锐的学术意识和高度的理论自觉,在探索未来的道路上为全人类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社会 后工业社会 人的共生共在 中国智慧
下载PDF
变动社会中的行动转向及其诉求——读张康之教授《为了人的共生共在》一书
10
作者 李港生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91-99,共9页
社会发展并非是阶梯般序列递进的必然结果,而是在人的行动中生成的。不断变化的社会使得我们认识到无法继续按照既有的动机、理念与模式开展社会治理,而破解社会困窘的关键在于首先确立行动优先原则。张康之教授提出了"为了人的共... 社会发展并非是阶梯般序列递进的必然结果,而是在人的行动中生成的。不断变化的社会使得我们认识到无法继续按照既有的动机、理念与模式开展社会治理,而破解社会困窘的关键在于首先确立行动优先原则。张康之教授提出了"为了人的共生共在"的命题,这为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开展行动找到了共同体价值,并对后现代性道德期待提供了规范性引导。基于人的共生共在认同下的行动模式,必然会指向合作行动。合作系统的开放性以及合作行动中个体的互动,使得变动的社会有望达致良善治理,同时,人的存在与文明也将因此而得到承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动社会 行动转向 《为了人的共生共在 合作行动
下载PDF
“共生共在”理念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转向研究
11
作者 王双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第11期57-60,共4页
培养儿童“共生共在”自然观,是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实践的问题。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学科育人的实践中,应当进一步明确自然是儿童成长的不可替代的德育路径、不可或缺的童年伙伴、不可忽视的学习场域。通过组织学生的研... 培养儿童“共生共在”自然观,是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实践的问题。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学科育人的实践中,应当进一步明确自然是儿童成长的不可替代的德育路径、不可或缺的童年伙伴、不可忽视的学习场域。通过组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与自然的亲近互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批判性的思考等方式,推动德法学科的教学转向,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自然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共在 自然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下载PDF
手艺共生
12
作者 刘海军 《中华手工》 2024年第12期3-3,共1页
手艺是手与艺、心与匠的共生共荣、共荣共生,它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繁衍生息。共生是一种互利的关系。手艺与器物共生。中国传统制器中,讲究外化于物,也讲内藏与心。其外,在器物的造型、纹饰、色彩等方面皆可体现。其内,隐藏在使用过程... 手艺是手与艺、心与匠的共生共荣、共荣共生,它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繁衍生息。共生是一种互利的关系。手艺与器物共生。中国传统制器中,讲究外化于物,也讲内藏与心。其外,在器物的造型、纹饰、色彩等方面皆可体现。其内,隐藏在使用过程中,方知其手艺人的智慧与用心。例如赫哲族的鱼皮服饰,只有穿过后才知其防水、抗湿、耐磨等优点;古代主要用于建筑宫殿地板的的陆慕御窑金砖,方正密实,温厚有声,至今太和殿里的的金砖仍旧是观之方正密实,敲之温厚有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皮服饰 赫哲族 金砖 口口相传 手艺人 太和殿 方正 共生
下载PDF
一个村居里86家小微企业共生共荣
13
作者 郎艳林 《当代贵州》 2024年第16期48-49,共2页
一个占地6.6平方公里、仅千余户的社区,藏有86家小微企业、625户个体工商户,制衣厂、玩具厂、雨伞厂等遍布村内,解决了当地1300余名群众的就业。火遍全国的蜜雪冰城,可可爱爱的雪王形象让人过目不忘。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红白相间的毛绒玩... 一个占地6.6平方公里、仅千余户的社区,藏有86家小微企业、625户个体工商户,制衣厂、玩具厂、雨伞厂等遍布村内,解决了当地1300余名群众的就业。火遍全国的蜜雪冰城,可可爱爱的雪王形象让人过目不忘。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红白相间的毛绒玩偶,竟出自遵义市正安县安场镇兴庄社区的光敏玩具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企业 个体工商户 玩具厂 正安县 共生 遵义市 蜜雪冰城
下载PDF
讲信修睦,共生共荣
14
作者 韦苏玲 张明芳(指导)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1期61-62,共2页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世界万物皆有联系。人类同住一个地球村,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应对人类共同的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应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人与人构成命运...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世界万物皆有联系。人类同住一个地球村,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应对人类共同的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应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人与人构成命运共同体。“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不论我们来自何地、身处何方,都休戚与共。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同体 讲信修睦 世界万物 共生 个人与社会 地球村 个人与集体
下载PDF
人海和谐 共生共荣--城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厦门实践
15
作者 《辽宁自然资源》 2024年第2期13-17,共5页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1988年,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创造性提出筼筜湖综合治理理念。36年来,鹭岛儿女牢记嘱托,以筼筜湖综合治理为引领,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1988年,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创造性提出筼筜湖综合治理理念。36年来,鹭岛儿女牢记嘱托,以筼筜湖综合治理为引领,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海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其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海和谐 中国式现代化 实践路径 建设生态文明 协同推进 陆海统筹 共生 加快推进
下载PDF
绿色校园,共生共长——北京市第二中学通州校区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纪实
16
作者 朱见楠 《环境教育》 2024年第5期101-101,共1页
北京市第二中学通州校区位于北京长安街延长线东端、美丽的京杭大运河畔、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学校建于2006年8月,是通州区引入的第一所市级“名校办分校”项目,隶属通州区教委,是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办学校。学校现有48个教学... 北京市第二中学通州校区位于北京长安街延长线东端、美丽的京杭大运河畔、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学校建于2006年8月,是通州区引入的第一所市级“名校办分校”项目,隶属通州区教委,是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办学校。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2100多名学生、190多名教职员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校园 一所 京杭大运河 北京长安街 北京城市副中心 公办学校 共生 通州区
下载PDF
把握机遇,让金融与经济共生共赢
17
作者 陶烨 《财富生活》 2024年第7期95-96,共2页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演变和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数字化金融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从可持续投资到金融科技的创新,这些趋势正在塑造着金融行业的未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流量,以...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演变和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数字化金融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从可持续投资到金融科技的创新,这些趋势正在塑造着金融行业的未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流量,以及增长的人口红利,成就了中国金融投资行业浪潮不断的发展。过去十年多里,中国金融投资行业的整体投资规模扩大了十倍不止,位居世界前列,同时诞生了超过全球三分之一数量的独角兽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行业 区块链技术 移动互联网 投资规模 三分之一 独角兽 共生 人口红利
下载PDF
“1+X”证书制度下高职设计类专业“课证共生”路径研究
18
作者 张晓丹 《科教导刊》 2024年第6期17-19,共3页
“1+X”证书制度是我国从制度层面对高职类型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而“课证共生”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核心内容与深层次开展,旨在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合,是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新模式和成功典范,也是“1+X”证书制度有效推... “1+X”证书制度是我国从制度层面对高职类型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而“课证共生”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核心内容与深层次开展,旨在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合,是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新模式和成功典范,也是“1+X”证书制度有效推进的关键。近年来,随着“1+X”制度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对于“X”有了更多的认知和思考。文章以高职设计类专业为例,探讨“课证共生”的相关路径,旨在促进职教设计类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 课程证共生 高职 设计专业
下载PDF
苏州城市与湿地共生共融发展和品质提升策略
19
作者 杨桂山 彭棋 +1 位作者 杨素 苏伟忠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5期6-10,共5页
湿地是苏州最为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支撑着其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也是其未来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生态支撑。文中从地理、人文等方面阐述了历史时期苏州城市与湿地共生、建国以来苏州城市与湿地共融、1992年以来苏州城... 湿地是苏州最为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支撑着其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也是其未来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生态支撑。文中从地理、人文等方面阐述了历史时期苏州城市与湿地共生、建国以来苏州城市与湿地共融、1992年以来苏州城市与湿地共兴的密切关系及演进过程,并结合国家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苏州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从完善苏州城市与湿地共存成效与应对面临挑战视角,提出苏州城市与湿地和谐共融共荣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湿地城市 共生 品质提升 苏州
下载PDF
面向共同富裕的企业社会责任
20
作者 贾明 房彤玥 张喆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92,共12页
从双元财富特征、财富获取途径、财富分享对象、财富分配方式4个维度,对共同富裕目标下全新的社会责任战略进行解构。在共同富裕导向下,企业的“富裕”应该是物质和精神的双元富裕;企业在财富获取过程中,要基于价值创造、科技创造、劳... 从双元财富特征、财富获取途径、财富分享对象、财富分配方式4个维度,对共同富裕目标下全新的社会责任战略进行解构。在共同富裕导向下,企业的“富裕”应该是物质和精神的双元富裕;企业在财富获取过程中,要基于价值创造、科技创造、劳动创造从而实现价值“共创”;在财富分配过程中,要树立以“广泛利益相关者”为核心的财富分享理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以及实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共创共享,由此达到“类陀螺式”的稳定财富分配结构,支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此外,提出面向共同富裕的企业社会责任2.0战略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富裕 企业社会责任 共生 可持续商业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