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叶兰组培苗与内生真菌共生培养的生长效应研究
1
作者 杨泽秀 陈英转 +2 位作者 吴文碟 钟云芳 陈耀丽 《热带林业》 2023年第2期24-28,共5页
从野生血叶兰的根系中分离出6株内生真菌并接种于血叶兰组培苗进行菌苗共生培养,3个月后测定血叶兰生长发育指标和瓶苗出瓶后一个半月的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1)在组培苗上筛选出来的6株对血叶兰均有不同的促生效果菌株,分别为链格孢属... 从野生血叶兰的根系中分离出6株内生真菌并接种于血叶兰组培苗进行菌苗共生培养,3个月后测定血叶兰生长发育指标和瓶苗出瓶后一个半月的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1)在组培苗上筛选出来的6株对血叶兰均有不同的促生效果菌株,分别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菌株G6、炭疽病属(Colletotrichum)菌株G9和Y21、轮层炭菌属(Daldinia)菌株G11和Y20、木霉属(Trichoderma)菌株Y6;(2)经过与真菌共生培养的组培苗炼苗的移栽总体效果良好,平均成活率高达9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叶兰 内生真菌 共生培养 炼苗
下载PDF
白及种子非共生培养高效萌发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菁瑛 万学锋 +3 位作者 刘保财 赵云青 黄颖桢 张武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以白及近成熟蒴果为材料,无菌播种于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非共生培养研究,比较了播种法、播种量、贮藏法、光照及添加物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建立白及种子非共生培养高效萌发体系。结果表明:白及种子适宜采用5×10~3粒·mL^(-1)密... 以白及近成熟蒴果为材料,无菌播种于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非共生培养研究,比较了播种法、播种量、贮藏法、光照及添加物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建立白及种子非共生培养高效萌发体系。结果表明:白及种子适宜采用5×10~3粒·mL^(-1)密度悬液法播种于MS培养基上,并在播种后前14d进行黑暗培养,萌发率达93%。添加10%土豆泥或椰汁能有效提高萌发率,促进原球茎的生长。塑料袋包装低温贮藏利于白及种子保存,贮藏60d仍有一半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种子 共生培养 萌发
下载PDF
与盾叶薯蓣细胞共生培养的内生真菌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袁丽红 陆玉婷 +1 位作者 许琳 欧阳平凯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2-78,共7页
从盾叶薯蓣根状茎中分离到一株与盾叶薯蓣细胞共生培养的内生真菌(RE0105)。测定了该菌ITS1-5.8SrDNA-ITS2序列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现RE0105与Libertella属形成一个类群,具有较近亲缘关系。该真菌能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的代谢产物——... 从盾叶薯蓣根状茎中分离到一株与盾叶薯蓣细胞共生培养的内生真菌(RE0105)。测定了该菌ITS1-5.8SrDNA-ITS2序列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现RE0105与Libertella属形成一个类群,具有较近亲缘关系。该真菌能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的代谢产物——薯蓣皂苷元。对RE0105培养特性研究表明:富含有机营养的培养基有利于其生长;盾叶薯蓣细胞提取物可明显刺激其生长;20μmol/L生长素NAA和2,4-D能够促进RE0105的生长。200μmol/L细胞分裂素KT和BA对RE0105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生长素相比,细胞分裂素对RE0105生长的刺激作用较小。蔗糖、葡萄糖、果糖、乳糖、木糖和NH4NO3是RE0105生长的良好C源和无机N源,但NH4C l和(NH4)2SO4对该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显著影响其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内生真菌 离体共生培养 薯蓣皂苷元
下载PDF
春兰菌根菌的分离及共生培养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袁莉杭 陈金丹 +1 位作者 陈敏 庞基良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2-75,共4页
采用根组织切片法自野生春兰菌根共分离到6株真菌菌株,接种春兰杂交组培苗,结果发现CL-3和CL-6菌株在菌-苗共生培养基Ⅰ中对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2个月后处理苗的鲜重增长率分别达到47.4%和42.5%,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P<0.... 采用根组织切片法自野生春兰菌根共分离到6株真菌菌株,接种春兰杂交组培苗,结果发现CL-3和CL-6菌株在菌-苗共生培养基Ⅰ中对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2个月后处理苗的鲜重增长率分别达到47.4%和42.5%,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在CL-3和CL-6接菌处理苗的营养根中均分离获得了原接种真菌,并观察到了菌根结构。结果表明,CL-3和CL-6菌株已与组培幼苗成功建立了共生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兰 菌根真菌 共生培养
下载PDF
金线莲与内生真菌共生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3
5
作者 于雪梅 郭顺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建立金线莲与内生真菌共生培养体系 ,为研究内生真菌促进金线莲生长机理及金线莲栽培新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在金线莲组培苗基础上 ,将金线莲苗与真菌共培养 ,定期观察记录金线莲苗与真菌的生长状态 ,根据菌 苗共生特点筛选适合... 目的 :建立金线莲与内生真菌共生培养体系 ,为研究内生真菌促进金线莲生长机理及金线莲栽培新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在金线莲组培苗基础上 ,将金线莲苗与真菌共培养 ,定期观察记录金线莲苗与真菌的生长状态 ,根据菌 苗共生特点筛选适合金线莲与内生真菌共生的培养条件。结果 :建立了金线莲与内生真菌的共生培养体系。最适共生培养基为 (mg·L-1) :NH4NO382 5 ,KNO395 0 ,MgSO4185 ,肌醇 10 0 ,其它有机成分为MS培养基有机成分量的 2 /3 ,蔗糖 15 g·L-1,其它成分同MS培养基 ,琼脂 9g·L-1,pH 5 .8。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 2 4~ 2 5℃ ,光照 15 0lx ,光照时间 11h。结论 :在此共生培养体系中金线莲苗与所筛选出的优良菌种可形成内生菌根 ,并可长期共生 ,且真菌有促进金线莲生长发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体系 金线莲 内生真菌 共生培养体系
下载PDF
三株产乳酸芽孢杆菌共生培养胞外代谢产物的活性与成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钟日聪 刘影 徐春厚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915-918,共4页
对3株产乳酸芽孢杆菌共生培养产生的胞外代谢产物的活性与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用杯碟法测定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析代谢产物的成分。结果表明,3株菌共生培养产生的胞外代谢产物有抑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 对3株产乳酸芽孢杆菌共生培养产生的胞外代谢产物的活性与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用杯碟法测定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析代谢产物的成分。结果表明,3株菌共生培养产生的胞外代谢产物有抑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强;胞外代谢产物中,4-叔丁基-2,6-二甲基-3,5-二硝基苯乙酮相对含量最高,为11.16%;其次是开司米酮(5.13%)和烯丙基苯酚(4.02%);初步确定的抑菌物质为烯丙基苯酚,芳香类物质为4-叔丁基-2,6-二甲基-3,5-二硝基苯乙酮和开司米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共生培养 代谢产物 抑菌物质 芳香物质
下载PDF
流感病毒在无动物细胞的细菌共生培养基里的培养研究
7
作者 方亮 林琳 +3 位作者 翟巧华 刘明杰 王忆平 王钊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5年第3期1-9,共9页
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时,在一些病人的上呼吸道里,常可以见到流感病毒和一些细菌(如甲型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等)共存,以往的实验也证明它们的关系比较密切。此试验发现:流感病毒在仅有甲型链球菌生长的培养基中有自我复制的现象,... 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时,在一些病人的上呼吸道里,常可以见到流感病毒和一些细菌(如甲型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等)共存,以往的实验也证明它们的关系比较密切。此试验发现:流感病毒在仅有甲型链球菌生长的培养基中有自我复制的现象,共生培养的病毒经过一系列的病毒学实验方法,证明确实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在共生培养基里与它在鸡胚里的生长曲线基本相同,共生培养基里,只要细菌生长,流感病毒就能生长,在不同的温度(15℃、22℃、37℃)条件下,流感病毒和细菌的生长趋势出现密切的平行关系。甲型链球菌以外的其它细菌,如乙型链球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革兰氏阳性杆菌等菌株也能与流感病毒共生,只有个别的菌株不共生。共生培养的流感病毒能在较低的温度(22℃)环境下保持它的活性达2个月之久;在8℃的环境里,流感病毒也能共生繁殖,经过长期低温共生培养,其致病性减弱;流感病毒和其它两种病毒能在同一共生培养基里共生繁殖。实验研究中还简要讨论了共生的机理和实际应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甲型链球菌 共生培养 血球凝集试验
下载PDF
无动物细胞条件下麻疹病毒与细菌共生培养的研究
8
作者 方亮 王钊 林琳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麻疹病毒在无动物细胞的 199培养基内与甲型链球菌共生的条件下 ,能自主复制 ,并可无限地传代。用猴及人的“O”型红血球凝集试验方法进行实验的结果显示 ,其血凝滴度可超过 1∶10 0 0 ,抗麻疹病毒免疫血清对所培养的病毒血凝抑制滴度... 麻疹病毒在无动物细胞的 199培养基内与甲型链球菌共生的条件下 ,能自主复制 ,并可无限地传代。用猴及人的“O”型红血球凝集试验方法进行实验的结果显示 ,其血凝滴度可超过 1∶10 0 0 ,抗麻疹病毒免疫血清对所培养的病毒血凝抑制滴度为 1∶6 4。用此病毒免疫家兔所产生的抗体 ,对麻疹病毒的血凝反应可引起抑制作用。因此可以说明在培养基内经共生培养所繁殖的病毒的确是麻疹病毒 ,证实麻疹病毒在无动物细胞的甲型链球菌共生的培养基内能够自主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甲型链球菌 共生培养 凝集试验
下载PDF
共生法培养外生菌根菌菌丝体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光文 张平 《中国食用菌》 2005年第3期16-17,共2页
首次报道外生菌根菌的共生培养法。初步研究了一个较好的外生菌根菌菌丝体培养方法,即将宿主的愈伤组织与外生菌根共同培养,可以明显地促进真菌菌丝的萌发和生长。愈伤组织匀浆液也可促进菌丝体早期生长。
关键词 共生培养 鹅膏菌 外生菌根菌 菌丝体
下载PDF
肠道可培养共生菌对橘小实蝇不育雄虫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琪文 花若晗 +6 位作者 王聪 林嘉 宋学森 张贺贺 季清娥 陈湜 杨建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0,共7页
橘小实蝇是一种对果、蔬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害虫,应用昆虫不育技术(SIT)防治橘小实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手段,但辐照会使不育雄虫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对肠道灭菌处理来探究肠道可培养共生菌对橘小... 橘小实蝇是一种对果、蔬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害虫,应用昆虫不育技术(SIT)防治橘小实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手段,但辐照会使不育雄虫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对肠道灭菌处理来探究肠道可培养共生菌对橘小实蝇生物学及形态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处理组在不育雄虫的蛹重、逆境存活率以及竞争交配力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抗生素处理组和对照组不育雄虫的存活率曲线图表明处理组不育雄虫的寿命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利用Weibull分布拟合模型判断得知两组橘小实蝇存活率曲线均符合基本模型中的Ⅰ型。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肠道可培养共生菌来改善橘小实蝇不育雄虫的生理健康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抗生素处理 肠道可培养共生 生物学参数
下载PDF
金鱼藻与铜绿微囊藻共生情况下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40
11
作者 李小路 潘慧云 +4 位作者 徐洁 鲜啟鸣 高士祥 尹大强 邹惠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43-2249,共7页
研究了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共生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追踪测定铜绿微囊藻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浓度、藻胆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金鱼藻... 研究了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共生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追踪测定铜绿微囊藻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浓度、藻胆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金鱼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机制,以及铜绿微囊藻对金鱼藻生长的胁迫.结果表明,金鱼藻对铜绿微囊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96h后藻细胞完全死亡;排除营养和光的竞争影响,认为抑制作用主要是由化感作用引起的.培养过程中,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和藻胆蛋白(包括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末期,藻蓝蛋白的损伤程度最大,叶绿素a次之.藻细胞SOD活性以及MD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铜绿微囊藻对金鱼藻也有一定胁迫作用,使其生长量减少,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藻 铜绿微囊藻 化感作用 共生培养
下载PDF
春兰与丝核菌共生菌根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伍建榕 韩素芬 +3 位作者 朱有勇 吕梅 王光萍 郭文林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5-108,共4页
将丝核菌CLB111和KW214菌株及兰科丝核菌CLB113菌株接种到春兰组培苗,对兰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处理苗4.5个月后鲜重分别是初始值的170.6%,170.2%和166.1%,其中CLB111,CLB113菌株处理苗与对照达极显著差异(α=0.01),KW214菌株... 将丝核菌CLB111和KW214菌株及兰科丝核菌CLB113菌株接种到春兰组培苗,对兰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处理苗4.5个月后鲜重分别是初始值的170.6%,170.2%和166.1%,其中CLB111,CLB113菌株处理苗与对照达极显著差异(α=0.01),KW214菌株处理苗与对照达显著差异(α=0.05)。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连续切片观察发现,菌根结构与普通营养根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在菌根的皮层组织细胞中有着色较深、形状不一的菌丝结。春兰外皮层无通道细胞,真菌是通过破坏根被组织进入皮层细胞,并通过菌丝穿越细胞壁不断向内继续扩展。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菌丝结是真菌菌丝围绕细胞核形成的,菌丝结在皮层组织靠外的几层细胞中出现较多,随着菌丝团被逐渐消解吸收,伴随新菌丝生长和入侵,为春兰的生长提供营养。从生物量增长、显微及超微结构表明,CLB111,CLB113及KW214等3个菌株与春兰可形成菌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兰 丝核菌 菌根 共生培养
下载PDF
多胺对共生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及宿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丽源 张勇 +1 位作者 熊丙全 甘炳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6-1220,共5页
为探讨多胺对共生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及其宿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丛枝菌根真菌(Gigaspora margarita)为试验材料,通过施用不同浓度的多胺(Polyamine,PA)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Methylglyoxal bis(guanylhydrazone),MGBG]处理接种... 为探讨多胺对共生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及其宿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丛枝菌根真菌(Gigaspora margarita)为试验材料,通过施用不同浓度的多胺(Polyamine,PA)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Methylglyoxal bis(guanylhydrazone),MGBG]处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葡萄微繁苗,研究共生培养条件下外源多胺及多胺合成抑制剂对丛枝菌根真菌孢子萌发、芽管菌丝及其宿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共生培养条件下,一定浓度的外源PA对丛枝菌根真菌及其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显著促进作用,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数、菌丝长度、侵染率、丛枝丰富度及菌根化葡萄幼苗生长势均显著提高。MGBG则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可被外源PA部分解除,证明外源多胺对菌根化葡萄微繁苗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活化根系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促进微繁苗丛枝菌根共生体的良好发育,最大程度地发挥菌根化效应得以表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多胺 共生培养 葡萄 微繁苗
下载PDF
美花石斛组培苗菌根化中共生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宝玲 周千淞 宋希强 《中国园艺文摘》 2010年第8期1-4,共4页
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很丰富,在植物不同的生长阶段能够促进其达到最佳生长状态的菌株种类和数量均不同。本试验通过对培养袋内的无菌组培苗进行接菌条件优化,以期寻找用最适真菌在最适的时间内与美花石斛组培苗共生培养的最佳菌株组... 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很丰富,在植物不同的生长阶段能够促进其达到最佳生长状态的菌株种类和数量均不同。本试验通过对培养袋内的无菌组培苗进行接菌条件优化,以期寻找用最适真菌在最适的时间内与美花石斛组培苗共生培养的最佳菌株组合方式。结果表明:菌株F24b、B14、F25对原球茎小苗效果表现较好,且壮苗植株接菌处理在共生培养10周时鲜重增长率较不接菌效果显著;而生根植株接菌处理在共生培养7周时鲜重增长率较不接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结果对提高种苗质量,提高石斛栽培中生产效率都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花石斛 兰花菌根真菌 共生培养
下载PDF
酵母及其共生菌在饲料工业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志成 《养殖与饲料》 2004年第2期10-11,共2页
1酵母菌的概况及特点 目前已知的酵母菌有490余种,酵母菌在系统分类上分属于真菌各大类.由于酵母菌比其它真菌特殊,且与人类的关系又较密切,因此,习惯上也就逐渐形成了一类独立的真菌群,其分类仍广泛采用罗德(lodder)专著<酵母菌>... 1酵母菌的概况及特点 目前已知的酵母菌有490余种,酵母菌在系统分类上分属于真菌各大类.由于酵母菌比其它真菌特殊,且与人类的关系又较密切,因此,习惯上也就逐渐形成了一类独立的真菌群,其分类仍广泛采用罗德(lodder)专著<酵母菌>(1970年)的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霉菌 互生培养 细菌 共生培养 饲料工业 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单伴生共培养物中的丙酸盐氧化细菌
16
作者 刘聿太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从厌氧消化器中富集和分离出含有一株新的厌氢氧化丙酸盐细菌LYP的共培养物,LYP的唯一伴生菌是能利用氢和甲酸的亨氏甲烷螺菌(Methanospirillumhungateii)。该共培养物利用丙酸和少量的丁酸生成乙酸... 从厌氧消化器中富集和分离出含有一株新的厌氢氧化丙酸盐细菌LYP的共培养物,LYP的唯一伴生菌是能利用氢和甲酸的亨氏甲烷螺菌(Methanospirillumhungateii)。该共培养物利用丙酸和少量的丁酸生成乙酸、CO2和甲烷。共培养物的生氏和产甲烷能力受乙酸或丁酸降解菌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厌氧降解 丙酸盐氧化菌 单伴共生培养
下载PDF
辐毛小鬼伞对杜鹃兰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
17
作者 王静 潘长能 +4 位作者 王淙薇 何姗姗 田爱华 刘文凯 李小军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58-2662,共5页
目的:研究辐毛小鬼伞对杜鹃兰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提供一种简便培育杜鹃兰幼苗的方法。方法:收集铺满棕色“地毯状”菌丝且长有能变黑自溶蘑菇(疑似辐毛小鬼伞)的腐木,将其切段后放入自封袋中,撒上杜鹃兰种子进行共生培养,待种子萌发形... 目的:研究辐毛小鬼伞对杜鹃兰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提供一种简便培育杜鹃兰幼苗的方法。方法:收集铺满棕色“地毯状”菌丝且长有能变黑自溶蘑菇(疑似辐毛小鬼伞)的腐木,将其切段后放入自封袋中,撒上杜鹃兰种子进行共生培养,待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后,分离内生菌,并用内生菌接种菌包培育其子实体,进行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鉴定,再进行促进杜鹃兰种子萌发试验。结果:此菌株能促进杜鹃兰种子萌发,培育出的子实体特征与原收集的菌株一致。根据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鉴定此菌株为辐毛小鬼伞Coprinellus radians。结论:辐毛小鬼伞能促进杜鹃兰种子萌发,为促进杜鹃兰繁育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毛小鬼伞 杜鹃兰 共生培养 种子萌发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域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的构建研究
18
作者 余晨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7期349-357,共9页
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对于高校培养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拔尖人才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深入探讨我国高校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对于引导我国高等教育朝着更加合理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极其关键的意义。共生理论为解决高校拔尖... 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对于高校培养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拔尖人才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深入探讨我国高校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对于引导我国高等教育朝着更加合理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极其关键的意义。共生理论为解决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以及具体的实施途径。在共生体系组成、共生单元机制、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体系等方面分析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共生系统的内在逻辑和作用机理,在强化共生发展理念、构建高效共生模式、营造正向共生环境、畅通共生界面、增强合作共生效能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共生系统发展路径,为增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共生系统
下载PDF
家蝇发育过程中肠道可培养共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婧 陈丹 +4 位作者 庄桂芬 黄振东 薛志静 张瑞玲 张忠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研究家蝇(Musca domestica)不同发育阶段肠道中可培养共生细菌的组成。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对不同发育阶段家蝇虫体进行体表消毒。对卵和孵化1 d的幼虫,取5枚卵或5条幼虫,加1 ml无菌水研磨;对孵化2 d以上的幼虫、蛹和成蝇,各虫期分别... 目的研究家蝇(Musca domestica)不同发育阶段肠道中可培养共生细菌的组成。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对不同发育阶段家蝇虫体进行体表消毒。对卵和孵化1 d的幼虫,取5枚卵或5条幼虫,加1 ml无菌水研磨;对孵化2 d以上的幼虫、蛹和成蝇,各虫期分别取5条,解剖出肠道,加1 ml无菌水研磨。取研磨液按传统分离培养法分离和鉴定家蝇肠道的共生细菌,挑取形态有差异的单菌落,置于LB培养基中小量培养,提取菌体DNA,PCR扩增16S r DNA基因,测序后在GenBank中进行比对,鉴定到属。计数家蝇不同虫期肠道中分离的细菌菌属数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培养分离出家蝇各阶段肠道共生细菌26属,其中,卵期未分离到共生细菌,幼虫期分离到11属,蛹期分离到19属,成蝇分离到14属。不同虫期之间存在重复,幼虫期和蛹期共有的细菌有6属,分别为变形杆菌属(Proteus)、库特氏菌属(Kurthia)、博德特氏菌属(Bordetell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和明串球菌属(Leuconostoc);蛹期和成蝇共有的细菌有3属,分别为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幼虫期和成蝇共有的细菌有1属,为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3个虫态共有的细菌有4属,分别为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香味菌属(Myroide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幼虫期、蛹期和成蝇革兰阳性菌的比例分别为4/11、6/19和3/14。结论在家蝇由幼虫经蛹发育到成蝇的过程中,其肠道中可培养细菌菌属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革兰阳性菌的比例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变态发育 肠道 培养共生细菌
原文传递
丛枝菌根(AM)真菌扩培技术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少杰 肖清山 +1 位作者 宋福强 王歆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9期115-122,共8页
AM真菌在没有植物共生的情况下还无法像其他种类真菌一样在培养基上纯培养,这一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对AM真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了明确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培养的特点,最终实现AM真菌的纯培养目标,本文归纳并比较了AM真菌与完整植... AM真菌在没有植物共生的情况下还无法像其他种类真菌一样在培养基上纯培养,这一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对AM真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了明确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培养的特点,最终实现AM真菌的纯培养目标,本文归纳并比较了AM真菌与完整植物体共生培养的方法,包括土壤盆栽法、营养液膜法、汽雾栽培法、培养基培养法;总结了AM真菌与植物根系双重培养的方式,包括原生根培养和转化根培养。同时提出了相关后续的研究重点,以期为AM真菌培养及共生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共生培养 双重培养 共生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