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风险与“非零和”合作的风险共生社会
1
作者 王世进 李先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3期23-27,共5页
风险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内生序参量,对社会结构和功能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无数次风险的防范和抵御过程中,人们学会了从"零和"互动走向"非零和"合作,从简单互动到机械关联再到有机关联,构建起越来越... 风险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内生序参量,对社会结构和功能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无数次风险的防范和抵御过程中,人们学会了从"零和"互动走向"非零和"合作,从简单互动到机械关联再到有机关联,构建起越来越复杂和完善的"非零和"合作共生关系。然而前所未有的技术风险,对当前的社会和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今天人类需要察觉现有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中的缺陷和弊病,改变传统以资源为中心的社会模式转向以资源和技术风险并重的社会模式,建构起全球范围的"非零和"合作的技术风险共生社会,对各个社会组织进行更高有序化的社会结构改革和功能提升,以适应技术风险序参量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技术风险 内生序参量 非零和 共生社会
下载PDF
以实现“和谐共生社会”为目标的日本精神康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从红 李素霞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41-144,共4页
本文从制度和实践层面详细介绍日本的精神保健康复,以期为我国精神保健康复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内容主要包括:1日本精神科医疗保健的现状及课题;2日本精神保健相关法律及最新改革动向;3日本精神科康复的特征和主要内容。日本的... 本文从制度和实践层面详细介绍日本的精神保健康复,以期为我国精神保健康复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内容主要包括:1日本精神科医疗保健的现状及课题;2日本精神保健相关法律及最新改革动向;3日本精神科康复的特征和主要内容。日本的精神保健法律和制度随时代变迁而不断修正,目前基本实现了以维护社会治安为目的的监禁政策到充分尊重患者人权,以期实现向和谐共生社会方向的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康复 日本 和谐共生社会
原文传递
我国教练员与运动员社会共生关系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郭修金 胡守钧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1-534,共4页
从社会共生理论的视角辨证分析,教练员与运动员共生关系有师徒身份下的伦理共生、权利义务下的平等共生、收益分配下的互利共生、事业追求下的业缘共生等主要类型,表现出身份拟制的伦理性、合作过程的契约性、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价值目... 从社会共生理论的视角辨证分析,教练员与运动员共生关系有师徒身份下的伦理共生、权利义务下的平等共生、收益分配下的互利共生、事业追求下的业缘共生等主要类型,表现出身份拟制的伦理性、合作过程的契约性、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价值目标的一致性等基本特征。正确认识教练员与运动员社会共生关系的类型与特征,积极构建、优化两者共生关系,有利于开创两者和谐共生关系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共生 教练员 运动员 契约
下载PDF
我国教练员与运动员社会共生关系的基本要素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修金 胡守钧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7-41,共5页
共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共生现象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存在。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共生关系由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和约束条件三个部分构成。教练员和运动员是共生关系的平等主体。教练员"资源"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和管... 共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共生现象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存在。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共生关系由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和约束条件三个部分构成。教练员和运动员是共生关系的平等主体。教练员"资源"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两个方面,而运动员"资源"主要表现在运动员成才所需的体质基础、智力基础、心理基础、启蒙基础以及商业开发价值等方面。维系教练员与运动员共生关系的约束条件主要有法律、道德和守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共生 教练员 运动员 共生关系
下载PDF
我国教练员与运动员社会共生关系的演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郭修金 胡守钧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37,共4页
社会共生是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基本存在方式。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共生关系中,只有两者的主体利益得到保障,互需资源相对稳定,具有双向选择自由,加之约束条件制衡,两者的共生关系才能够形成与维持。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个动... 社会共生是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基本存在方式。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共生关系中,只有两者的主体利益得到保障,互需资源相对稳定,具有双向选择自由,加之约束条件制衡,两者的共生关系才能够形成与维持。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主要通过"斗争—妥协"的方式来合理分享资源,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优化两者的共生关系,达到教练员与运动员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共生 教练员 运动员 共生关系 演化
下载PDF
社会共生论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新阶层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宋朝普 王玉 王世进 《天府新论》 CSSCI 2011年第2期90-93,共4页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急剧的社会转型,社会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此产生重新划分社会阶层的必要性。社会共生论认为,社会阶层应该主要依据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关系进行划分,于是就出现了新资本阶层、新知识阶层和新劳力阶层三个新兴阶...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急剧的社会转型,社会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此产生重新划分社会阶层的必要性。社会共生论认为,社会阶层应该主要依据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关系进行划分,于是就出现了新资本阶层、新知识阶层和新劳力阶层三个新兴阶层。这三大新阶层对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缺陷。只有不断优化各阶层间共生机制,使新资本资源、新知识资源、新劳力资源以及其他社会资源能够得到较好地整合和配置,在社会各阶层间有序合理的流动和分享,才能达到新阶层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共生 社会资源 新资本阶层 新知识阶层 新劳力阶层 和谐共生
下载PDF
社会共生视域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联盟机制构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申文缙 周志刚 万辉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4-78,共5页
社会共生理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与教育学等领域的认识论与研究范式。将社会共生理论引入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研究领域,以共生视角重新审视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师资培训机构等社会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构建联盟形式的共生模式... 社会共生理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与教育学等领域的认识论与研究范式。将社会共生理论引入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研究领域,以共生视角重新审视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师资培训机构等社会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构建联盟形式的共生模式,形成平等互利的共生机制,有利于为分析和解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遇到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共生 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联盟机制 构建
下载PDF
以社会共生视角开展社会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守钧 张凤池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59-63,共5页
为了探讨社会共生论对社会研究具有的理论及实际操作价值,从社会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概念操作化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阐述了运用社会共生的视角开展社会研究的问题。分析认为,社会共生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存在,各种社会现象都可以从... 为了探讨社会共生论对社会研究具有的理论及实际操作价值,从社会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概念操作化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阐述了运用社会共生的视角开展社会研究的问题。分析认为,社会共生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存在,各种社会现象都可以从主体、资源与约束条件三要素入手,用社会共生论进行理论还原;对社会共生现象的研究,本质上就是对共生关系结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共生 社会研究 主体 资源 约束条件
下载PDF
社会共生理论的建构矛盾与创生前景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怀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4-138,共5页
社会共生理论经过前一阶段的发展,到了一个从历史归纳、哲学论证转向立足现实、面向社会建设与改革的实证化创生关口。这种转向应该是基于对社会共生理论泛化倾向的拨正。社会共生现象虽有其真实存在的一面,但它的理论作为人类知识的一... 社会共生理论经过前一阶段的发展,到了一个从历史归纳、哲学论证转向立足现实、面向社会建设与改革的实证化创生关口。这种转向应该是基于对社会共生理论泛化倾向的拨正。社会共生现象虽有其真实存在的一面,但它的理论作为人类知识的一部分,仍摆脱不了人们主观意识的支配。这种理论建构应引导社会共生从终极目的变成它与达致目的之手段的连接过程,其理论创生模式也从非逻辑行为转变为逻辑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社会共生 矛盾 前罱
下载PDF
社会共生论下的绿色营销研究——目标、本质、机制与架构 被引量:4
10
作者 雷满丽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39,共4页
绿色营销理念的提出是人类营销活动演进过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它是实现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营销活动管理流程与管理方法。绿色营销在目标、侧重点、客体、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均与传统营销具... 绿色营销理念的提出是人类营销活动演进过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它是实现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营销活动管理流程与管理方法。绿色营销在目标、侧重点、客体、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均与传统营销具有明显区别,它更强调实现自然、社会、环境、企业、顾客与竞争对手间的共生共赢。在当今社会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唯有在社会共生理念的指导下积极践行绿色营销,才能赢得竞争优势,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共生 绿色营销 传统营销
下载PDF
社会共生论 被引量:13
11
作者 胡守钧 《湖北社会科学》 2000年第3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社会共生 人人平等 共生方式 社会发展
下载PDF
论道德的共生功能——社会共生论视角下的道德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贤卿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5-129,共5页
社会由各个层面的共生系统组成,社会共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进步就在于改善人的共生关系。本文从社会共生论的视角探讨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共生规范——道德的共生功能。重点研究道德作为内在约束条件的共生规范,其共生功能的表... 社会由各个层面的共生系统组成,社会共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进步就在于改善人的共生关系。本文从社会共生论的视角探讨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共生规范——道德的共生功能。重点研究道德作为内在约束条件的共生规范,其共生功能的表现形式、特点;道德共生功能的实现条件;在当下中国,发挥道德共生功能的有效载体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共生 道德 共生功能
下载PDF
从社会共生论看中国社会转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燕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5,共2页
本文基于社会共生的基本原理,从社会共生理论的角度观察分析中国不同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尝试从共生视角探讨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社会共生 资源 自然 社会 转型 经济 和谐社会
下载PDF
社会共生论视域下农村空巢老人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聂志平 温忠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86-391,共6页
农村空巢老人共生系统是动态变迁的,它引发该系统的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及约束条件等发生相关的变化。在这一视域下,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面临种种困境。创造资源平台,严格共生约束,增强老人主动适应性,是提升农村空巢老人社会适应力... 农村空巢老人共生系统是动态变迁的,它引发该系统的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及约束条件等发生相关的变化。在这一视域下,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面临种种困境。创造资源平台,严格共生约束,增强老人主动适应性,是提升农村空巢老人社会适应力的主要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空巢老人 社会共生 社会适应
下载PDF
非遗传统技艺传承人“四圈共生”模式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天一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86-97,I0004,I0005,共14页
非遗的传统技艺传承人(以下简称“传承人”)在机械复制时代、后机械复制时代面临不同以往的挑战与机遇,理应探索更多更好的传承传统技艺的方法和理念,而社会共生理论不失为一种发展传承传统技艺的重要理论参照系,即现时代传承人生存于... 非遗的传统技艺传承人(以下简称“传承人”)在机械复制时代、后机械复制时代面临不同以往的挑战与机遇,理应探索更多更好的传承传统技艺的方法和理念,而社会共生理论不失为一种发展传承传统技艺的重要理论参照系,即现时代传承人生存于个体无法脱离他者的共生系统之中,基本处在但也不限于处在家庭(家族)共生圈层、族群共生圈层、机械复制共生圈层、网络共生圈层的“四圈共生”里,同时也处在“斥”“补”相应、“危”“机”并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共生“作用力”之中。倘能发挥诸多关系因子之效能,将会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艺传承人 非遗 技艺传承 社会共生
下载PDF
社会共生研究的当代性
16
作者 金应忠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4-66,共3页
针对社会共生研究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问题,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共""和"等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共生思想的文化因子进行解析。研究认为,中国共生性的"和文化"是包括个人的共生和国家的共生,人类面对的... 针对社会共生研究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问题,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共""和"等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共生思想的文化因子进行解析。研究认为,中国共生性的"和文化"是包括个人的共生和国家的共生,人类面对的即是一个命运相连的共生社会;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的不断优化共生关系的空间,这是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处理国际关系中需要遵循的基本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共生 “共” “和” 和谐共生 中国梦
下载PDF
个体化与社会共生
17
作者 乐章 华汛子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7-70,共4页
针对传统权威的丧失导致个人不安全感加剧的问题,如何克服个体化风险并实现社会共生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法。在个体化风险中实现社会共生,必须要明确社会共生的理念指导,即社会共生包容个体化、个体化以社会共生为边界,还要积极进行寻求... 针对传统权威的丧失导致个人不安全感加剧的问题,如何克服个体化风险并实现社会共生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法。在个体化风险中实现社会共生,必须要明确社会共生的理念指导,即社会共生包容个体化、个体化以社会共生为边界,还要积极进行寻求合理共生方式的实践,从顶层制度设计中增强社会包容性并且培育新型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个体化 社会共生 共同体
下载PDF
社会共生关系理论下城市老人以房养老模式探索
18
作者 林翠秀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6-74,共9页
以房养老社会共生关系是一种资源互换型的共生关系,由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和约束条件三部分构成。城市老龄人口作为一方主体与另一方主体农民工及城市无房低保人员,以住房资源与意定监护关系资源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资源互换。相对独... 以房养老社会共生关系是一种资源互换型的共生关系,由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和约束条件三部分构成。城市老龄人口作为一方主体与另一方主体农民工及城市无房低保人员,以住房资源与意定监护关系资源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资源互换。相对独立的住房资源可通过居住权设立的方式取得,居住权益可扩展至同居住权人存在人身关系或人身依附关系的家庭成员。意定监护关系资源的供给方为个人,稳定性相对较差,可将与居住权人共同居住的成年家属列为第二顺位的意定监护人。为维持和促进资源互换型共生关系的良性运行,应坚持意定监护过程中“人财分离”的原则,并借助监护监督之力,在共生主体之间寻求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共生关系理论 以房养老 意定监护 居住权 监护监督
下载PDF
社会共生秩序的构建与更新
19
作者 陈怀远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9,共9页
针对城乡地域共生状态发生的蜕变与更迭,通过对共生理念概念的解析,研究新时代社会共生秩序的构建策略。研究认为,共生秩序构建中存在社会认同有待加强、价值动力有待提升、公共供给阶层性差异矛盾需要缓解等挑战;构建和创新共生秩序,... 针对城乡地域共生状态发生的蜕变与更迭,通过对共生理念概念的解析,研究新时代社会共生秩序的构建策略。研究认为,共生秩序构建中存在社会认同有待加强、价值动力有待提升、公共供给阶层性差异矛盾需要缓解等挑战;构建和创新共生秩序,需要保持人情秩序、法治秩序的现代化适应与更新,推动人情秩序向制度规范领域发展,利用法律形式的正义确定社会群体的权利关系,以适当性、必要性、均衡性原则所构成的位阶秩序来引导社会共生秩序建构,位阶秩序全链接、多价标的流程成为适应新时代社会秩序良性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秩序新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共生 共生秩序 位阶秩序 法治 人情秩序 社会治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社会共生视阈下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研究
20
作者 赵蔚蔚 刘立坤 《山西农经》 2023年第12期43-45,共3页
文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共生的起源以及人类社会产生的共生,界定了共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阐述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体现了共生进化的价值理念,指出了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核心要义是达成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市民和谐共... 文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共生的起源以及人类社会产生的共生,界定了共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阐述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体现了共生进化的价值理念,指出了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核心要义是达成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市民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即要树立“共生”价值观念,消除市民的误解和偏见;要制定“共生”政策机制,加强公共政策的制定功能;要完善“共生”多方主体,达到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互惠互利和谐共生;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扩大“共生”兼容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共生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