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夜蛾斯氏线虫SRP 18-91共生菌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1
作者 张金花 田成丽 +4 位作者 苏兰淇 孙辉 丁岩 李茂海 李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8-1134,共7页
为了明确夜蛾斯氏线虫SRP 18-91共生菌发酵液对植物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夜蛾斯氏线虫SRP 18-91共生菌发酵液对5种植物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草莓炭疽菌和大豆疫霉菌对共生菌发酵液具有较高的... 为了明确夜蛾斯氏线虫SRP 18-91共生菌发酵液对植物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夜蛾斯氏线虫SRP 18-91共生菌发酵液对5种植物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草莓炭疽菌和大豆疫霉菌对共生菌发酵液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中对大豆疫霉菌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6.8%,对炭疽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0.8%。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原液对大豆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达61.47%。通过16S rRNA鉴定,夜蛾斯氏线虫SRP 18-91共生菌为伯氏致病杆菌;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对发酵液粗提物进行组分测定结果表明,共生菌发酵液粗提物的主要组成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戊酸代谢物、戊霉素、羟基喹啉和氨基酸类化合物,其中发酵48 h的共生菌发酵液粗提物中8-羟基喹啉组分丰富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共生菌 代谢产物 活性
下载PDF
昆虫源共生菌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侯金丽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1期48-50,共3页
昆虫与共生菌的互利共生关系对于维持昆虫正常的生理功能和行为具有关键作用。研究共生菌对于理解昆虫生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开发新的生物制药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共生菌的多样性及其复杂的生态环境,对其鉴定提出了挑战。本研... 昆虫与共生菌的互利共生关系对于维持昆虫正常的生理功能和行为具有关键作用。研究共生菌对于理解昆虫生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开发新的生物制药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共生菌的多样性及其复杂的生态环境,对其鉴定提出了挑战。本研究回顾了从传统培养方法到先进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关注了基于16S r RNA基因的分子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昆虫源共生菌鉴定中的应用,旨在为深入了解该领域提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源 共生菌 鉴定方法
下载PDF
三种水螨体内共生菌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张旭 杨睿杰 +2 位作者 张文杰 张冬晴 王子怡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44-49,共6页
为了解厚水螨Hydrachna(Rhabdohydrachna)crassa、瓦松腺水螨Lebertia(Lebertia)fimbriata和短胸湿螨Hygrobates(Hygrobates)bravisterus 3种水螨体内共生菌组成和多样性,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3种水螨的共生菌群进行比较和分析... 为了解厚水螨Hydrachna(Rhabdohydrachna)crassa、瓦松腺水螨Lebertia(Lebertia)fimbriata和短胸湿螨Hygrobates(Hygrobates)bravisterus 3种水螨体内共生菌组成和多样性,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3种水螨的共生菌群进行比较和分析。3种水螨的测序数据经抽平处理后均获得20 844条序列,分别得到34、39和233个OTU。3种水螨中,H.(H.)bravisterus体内共生菌多样性最高,而H.(R.)crassa优势菌的集中程度最高。3种水螨体内共生菌在门和纲级阶元,丰度最高的均为变形菌门、α-变形菌纲。在目级阶元以下,H.(R.)crassa和L.(L.)fimbriata丰度最高的优势菌为立克次氏体目、立克次氏体科、立克次氏体属;而H.(H.)bravisterus丰度最高的优势菌为根瘤菌目。在体内共生菌的组成和丰度上,H.(R.)crassa和L.(L.)fimbriata相似,H.(H.)bravisterus与前2种存在明显差别。研究表明,3种水螨体内共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不同的生活环境可能是影响水螨体内共生菌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螨 高通量测序 共生菌 16S rDNA 多样性
下载PDF
牡蛎共生菌Myceliophthora lutea ML-1发酵液的化学成分研究
4
作者 陶超 袁梦 +3 位作者 朱小丽 郝增君 王凤舞 申丽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5,共7页
为研究牡蛎共生菌Myceliophthora lutea ML-1发酵液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C18反相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M.lutea ML-1发酵液粗浸膏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及文... 为研究牡蛎共生菌Myceliophthora lutea ML-1发酵液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C18反相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M.lutea ML-1发酵液粗浸膏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及文献比对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基于LC-MS/MS分子网络分析M.lutea ML-1发酵液粗浸膏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M.lutea ML-1发酵液中分离到5个化合物,即3-methoxy-5-pentadecylphenol(1)、3-methoxy-5-heptadecylphenol(2)、3-methoxy-5-nonadecylphenol(3)、3-methoxy-5-heneicosylphenol(4)和尿嘧啶(5)。分子网络分析显示,M.lutea ML-1发酵液富含多种类型化学成分;除间苯二酚类化合物外,还含有环二肽、酰胺、吲哚等生物碱。综上,从牡蛎共生菌M.lutea ML-1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4为5-烷基-3-甲氧基苯酚化合物,分子网络分析结果为后续化合物的导向分离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共生菌 Myceliophthora lutea 次生代谢产物 分子网络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及代谢产物对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
5
作者 吴黎黎 谢倚帆 +10 位作者 常豆豆 黄铭慧 姜野 秦瑞峰 蒋丹 韦柳利 王旋 赵亚男 窦悦文 王从丽 李春杰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3期381-389,共9页
为探讨不同种昆虫病原线虫(EPN)共生菌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温室盆栽定量接种试验;为明确EPN共生菌的代谢产物对根结线虫卵孵化和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室内生测试验。结果表明,Meloidogyne incognita(M.incognita)在中蔬... 为探讨不同种昆虫病原线虫(EPN)共生菌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温室盆栽定量接种试验;为明确EPN共生菌的代谢产物对根结线虫卵孵化和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室内生测试验。结果表明,Meloidogyne incognita(M.incognita)在中蔬4号番茄上接种剂量为1000、2000和5000个卵·株^(−1)时,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Xb-IGA和Pl-IGA对M.incognita卵的繁殖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效果为59.4%~73.9%。Meloidogyne hapla(M.hapla)在VFNT番茄上接种剂量为2000个卵·株^(−1)时,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Pl-IGA对M.hapla卵的繁殖抑制效果最好,可达74.5%,与常规药剂阿维菌素(82.2%)差异不显著。4种EPN共生菌均能有效降低M.incognita和M.hapla侵染后的发病程度,对番茄根部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生测试验7 d时,4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代谢产物的2倍稀释液和5倍稀释液对M.incognita和M.hapla卵孵化抑制率为55.1%~94.8%,对M.incognita二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34.2%~47.8%,对M.hapla二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59.6%~79.9%。因此,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对根结线虫是非常有潜力的生物杀线虫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昆虫病原线虫 共生菌 代谢产物 防效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田间推荐剂量对广双瘤蚜茧蜂生长发育及体内共生菌的影响
6
作者 赵云云 杜灵恩 +6 位作者 高雪珂 雒珺瑜 张银宝 刘军 张文斌 崔金杰 马德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42,共8页
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新型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棉蚜是一种全世界分布的害虫。广双瘤蚜茧蜂Binodoxys communis(Gahan)是棉蚜的优势寄生蜂。本文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CAP)田间推荐剂量66.7 mg/L对广双瘤蚜茧... 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新型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棉蚜是一种全世界分布的害虫。广双瘤蚜茧蜂Binodoxys communis(Gahan)是棉蚜的优势寄生蜂。本文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CAP)田间推荐剂量66.7 mg/L对广双瘤蚜茧蜂F_(0)、F_(1)代存活率、存活时间的影响和暴露后体内共生菌种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AP暴露对广双瘤蚜茧蜂亲代和子代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暴露1 h显著缩短了F_(0)代(CK:4.6 d,CAP:2.9 d)和F_(1)代(CK:4.6 d;CAP:3.4 d)广双瘤蚜茧蜂的存活时间。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CAP暴露1 h或3 d不影响广双瘤蚜茧蜂体内主要共生菌的组成,但CAP暴露3 d后广双瘤蚜茧蜂体内优势共生菌物种的相对丰度发生了变化,其中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增加(CK:35.5%;CAP:99.68%),属水平上,沙雷氏菌属Serratia丰度增加(CK:7.84%;CAP:36.82%),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丰度降低(CK:64.43%,CAP:0)。综上所述,接触CAP田间推荐剂量影响了广双瘤蚜茧蜂F_(0)和F_(1)代的生存,其体内优势菌属相对丰度也发生了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应加强对氯虫苯甲酰胺的管理,防止其对天敌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广双瘤蚜茧蜂 存活率 存活时间 共生菌
下载PDF
熊本牡蛎幼体、葡萄牙牡蛎幼体和长牡蛎幼体共生菌群构成随宿主发育的演替差异分析
7
作者 戴文芳 叶静 +2 位作者 刘圣 林志华 薛清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7-978,共12页
为了解同一育苗厂育苗的熊本牡蛎幼体、葡萄牙牡蛎幼体和长牡蛎幼体共生菌群随宿主发育的演替是否存在差异,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这3种牡蛎幼体4个发育时期的共生细菌群落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它们的4个发育时期共鉴定到... 为了解同一育苗厂育苗的熊本牡蛎幼体、葡萄牙牡蛎幼体和长牡蛎幼体共生菌群随宿主发育的演替是否存在差异,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这3种牡蛎幼体4个发育时期的共生细菌群落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它们的4个发育时期共鉴定到3484个细菌OTUs,其中在D形幼虫、壳顶幼虫、眼点幼虫和稚贝期共有的OTU数分别占总OTU数的43.1%、24.9%、31.3%和36.8%。4个发育时期的优势菌主要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而其丰度在不同发育时期存在变化,特别是在细菌属水平差异显著。在4个发育时期3种牡蛎幼体共生菌群多样性有所差异,其中在眼点幼虫期的长牡蛎幼体中菌群多样性最高,而在壳顶幼虫期的熊本牡蛎幼体中菌群多样性最低。值得注意的是,3种牡蛎幼体的共生菌群结构随宿主发育呈现相似的演替变化,但在相同发育时期菌群结构差异显著。进一步对它们各发育时期的共生菌群潜在功能进行比较,发现由共生细菌参与的糖类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脂质代谢、免疫系统等功能通路的丰度在D形幼虫期最高,而参与氨基酸代谢、细胞生长和死亡、其他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等功能通路的丰度在稚贝期最高但在壳顶幼虫期最低。这些结果表明熊本牡蛎幼体、葡萄牙牡蛎幼体和长牡蛎幼体4个发育时期的共生细菌群落构成存在较大差异,可能受宿主遗传的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幼体 共生菌 发育时期 构成特征 演替变化
下载PDF
蚊虫肠道共生菌功能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辉红 张崇星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蚊虫肠道共生菌是指在蚊虫肠道内与其长期共同生活、维持肠道微生态稳定的菌群,其参与调控蚊虫生理功能的多个方面。本文简要综述了肠道共生菌的影响因素和其在蚊虫营养、免疫、繁殖以及抗药性等方面的功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蚊虫 肠道 共生菌 功能
下载PDF
新疆南疆番茄潜叶蛾生殖共生菌分子检测
9
作者 孙雨 梁静 +2 位作者 赵宇 杨晓东 杨明禄 《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12-218,共7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作为入侵害虫,危害程度极其严重,有报道该虫具有孤雌生殖现象。为了探讨其生殖现象,我们重点是分子检测可能与生殖异常有关的内共生菌,并确定其是否会发生孤雌生殖。加入特定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特异扩...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作为入侵害虫,危害程度极其严重,有报道该虫具有孤雌生殖现象。为了探讨其生殖现象,我们重点是分子检测可能与生殖异常有关的内共生菌,并确定其是否会发生孤雌生殖。加入特定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特异扩增DNA样本,评估番茄潜叶蛾成虫或幼虫体内是否存在对应共生菌。在孤雌生殖试验中,对处女蛾产卵量、卵孵化率、寿命等数据进行记录,并将其结果与已配对雌性进行比较。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虫体中存在一种内共生菌(沃尔巴克氏菌);在所进行试验的番茄潜叶蛾种群中,并没有发现孤雌生殖现象,处女蛾只产不孕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生殖共生菌 沃尔巴克氏体 孤雌生殖
下载PDF
刺吸式害虫与内共生菌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树元 穆丹 孙廷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1-10,15,共11页
刺吸式害虫可吸取植物的汁液,植物遭受为害后会发生卷曲、萎缩和枯黄。刺吸式害虫体内普遍存在内共生菌,且内共生菌与宿主形成了紧密的联系。掌握刺吸式害虫内共生菌的各种信息并加以利用,对控制害虫、减少害虫传播病毒十分关键。对刺... 刺吸式害虫可吸取植物的汁液,植物遭受为害后会发生卷曲、萎缩和枯黄。刺吸式害虫体内普遍存在内共生菌,且内共生菌与宿主形成了紧密的联系。掌握刺吸式害虫内共生菌的各种信息并加以利用,对控制害虫、减少害虫传播病毒十分关键。对刺吸式害虫内共生菌的多样性、内共生菌与宿主关系以及利用内共生菌进行害虫防治等进行综述,以期通过内共生菌调控刺吸式害虫的手段,进一步实现茶园绿色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吸式害虫 共生菌 害虫防治
下载PDF
广粪蚊共生菌发酵液对宿主嗅觉行为反应的影响及其挥发物成分分析
11
作者 李炳宏 王剑峰 王丹丹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32-240,共9页
广粪蚊[Coboldia fuscipes (Meigen)]是食用菌的主要害虫之一,昆虫共生菌潜在的生防价值为广粪蚊的绿色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首先使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广粪蚊成虫对其14科16属21种共生菌发酵液在10 min、20 min、30 min 3个测试时... 广粪蚊[Coboldia fuscipes (Meigen)]是食用菌的主要害虫之一,昆虫共生菌潜在的生防价值为广粪蚊的绿色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首先使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广粪蚊成虫对其14科16属21种共生菌发酵液在10 min、20 min、30 min 3个测试时间段内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水生产碱菌(Alcaligenes aquatilis)、柠檬酸杆菌未知种(Citrobacter sp.)、格陵兰变色杆菌(Paenochrobactrum glaciei) 3种共生菌的发酵液对广粪蚊成虫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发酵液对广粪蚊成虫具有显著的趋避作用,其30 min时的相对引诱率分别达到了20.00%、13.75%、15.00%和-18.75%。随后,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了上述4种发酵液的挥发物。结果显示,共鉴定出相对含量高于2%的化合物28种,水生产碱菌与格陵兰变色杆菌发酵液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物是苯甲醛,其次分别是2,5-二甲基吡嗪和十二烷二腈;柠檬酸杆菌未知种发酵液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物是N-苯基甲酰胺,其次是异戊酸异戊酯;沙福芽孢杆菌发酵液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物是异戊酸乙酯,其次是异戊酸异丙酯。本研究明确了发酵液对广粪蚊成虫具有引诱与趋避作用的共生菌,并且测定了发酵液挥发物的具体成分,为开发广粪蚊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粪蚊 共生菌 Y型嗅觉测试仪 嗅觉行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挥发物成分分析
下载PDF
寄主转移对烟粉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的影响
12
作者 高欢欢 赵娜 +4 位作者 高中强 周仙红 庄乾营 张安盛 郑成民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9-95,102,共8页
为明确不同寄主上的烟粉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的差异,本研究构建了取食番茄和棉花的两个烟粉虱种群,利用PacBio测序平台对其体内共生菌的多样性及优势共生菌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取食番茄的烟粉虱体内优势共生菌为Portiera、Rick... 为明确不同寄主上的烟粉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的差异,本研究构建了取食番茄和棉花的两个烟粉虱种群,利用PacBio测序平台对其体内共生菌的多样性及优势共生菌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取食番茄的烟粉虱体内优势共生菌为Portiera、Rickettsia、Hamiltonella;寄主转为棉花后,共生菌的种类和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 ASVs)数量明显减少,物种丰富度降低,优势菌群增加为Portiera、Rickettsia、Hamiltonella、Cardinium 4种,且相对丰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取食两种寄主的烟粉虱体内感染率最高的共生菌均为Protiera,其次为Rickettsia、Hamiltonella和Cardinium,并且以3~4种共生菌协同感染为主;寄主由番茄转为棉花后,共生菌协同感染的丰富度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寄主转移对烟粉虱体内共生菌的多样性及感染形式均有显著影响,该结果可为研究烟粉虱-共生菌-寄主三者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共生菌 棉花 番茄 寄主转移
下载PDF
海产源多重耐药共生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书香 李丽倩 +6 位作者 姚琳 王联珠 曲梦 李风铃 谭志军 江艳华 王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8-255,共8页
目的 对市售牡蛎和大黄鱼中分离的多重耐药共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全基因组测序及耐药基因分析。方法 采用药敏纸片法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组框架图测序,通过与CARD数据库比对进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 菌株呈现高度... 目的 对市售牡蛎和大黄鱼中分离的多重耐药共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全基因组测序及耐药基因分析。方法 采用药敏纸片法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组框架图测序,通过与CARD数据库比对进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 菌株呈现高度的多重耐药性,对10种或10种以上药物耐药,多重耐药系数大于或等于0.48,所有菌株对头孢唑啉、萘啶酸、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及氯霉素耐药。分离菌株为水产品中常见共生菌,基因组差异显著。菌株含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氯霉素类、消毒剂类等药物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一致,部分菌含有对同一类药物具有不同耐药机制的多个基因。结论 牡蛎和大黄鱼中存在多重耐药共生菌,耐药基因丰富,如果耐药基因传播到致病菌会造成临床治疗失效,具有潜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共生菌 全基因组测序 牡蛎 大黄鱼
下载PDF
牡蛎共生菌Talaromyces sp. ML-3发酵液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亚伟 孙丽 +3 位作者 韩旭 袁梦 王凤舞 申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151,共8页
为研究牡蛎共生菌Talaromyces sp. ML-3发酵液的化学成分,首先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Talaromyces sp. ML-3发酵液粗浸膏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再采用高分辨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谱等现代波... 为研究牡蛎共生菌Talaromyces sp. ML-3发酵液的化学成分,首先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Talaromyces sp. ML-3发酵液粗浸膏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再采用高分辨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及文献比对的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最后采用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全球天然产物(GNPS)分子网络技术分析Talaromyces sp. ML-3发酵液的化学成分。结果从Talaromyces sp. ML-3发酵液粗浸膏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emodin(化合物1)、3-indolethanol(化合物2)、ω-hydroxy-emodin(化合物3)和(22E,24R)-8,14-epoxyergosta-4,22-diene-3,6-dione(化合物4);通过LC-MS/MS分子网络分析,从菌株ML-3发酵液中识别出6类22个化合物,包括11个蒽醌类化合物(3个二蒽醌和8个单蒽核蒽醌)、3个脂肪酸类化合物、4个环二肽、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1个吲哚生物碱和1个麦角甾醇等。Talaromyces sp. ML-3发酵液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潜在来源,本研究为后续化合物的导向分离和新活性化合物的挖掘提供了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菌 次生代谢产物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分子网络
下载PDF
共生菌Serratia symbiotica对豌豆蚜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月明 张永栋 +1 位作者 宫厚艳 吕志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11-1318,共8页
【目的】明确抗生素处理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专性共生菌的影响,探究共生菌Serratia symbiotica对豌豆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诊断PCR检测试验所用绿色豌豆蚜成蚜中的兼性共生菌类型;通过注射和饲喂抗生素去除兼性共生... 【目的】明确抗生素处理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专性共生菌的影响,探究共生菌Serratia symbiotica对豌豆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诊断PCR检测试验所用绿色豌豆蚜成蚜中的兼性共生菌类型;通过注射和饲喂抗生素去除兼性共生菌,建立不含兼性共生菌的豌豆蚜品系;定量PCR检测含有和不含S.symbiotica的豌豆蚜成蚜中专性共生菌Buchnera aphidicola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的拷贝数;记录含有和不含S.symbiotica的豌豆蚜体重、蜕皮率、死亡率和繁殖力。【结果】试验所用豌豆蚜成蚜中仅含有1种兼性共生菌S.symbiotica。使用注射抗生素的方法能够去除豌豆蚜成蚜中的兼性共生菌S.symbiotica,并且对豌豆蚜中专性共生菌B.aphidicola的含量没有影响。与含有兼性共生菌S.symbiotica的豌豆蚜成蚜相比,不含兼性共生菌的豌豆蚜体重增长缓慢,在出生后9 d时体重不到含有S.symbiotica的豌豆蚜成蚜体重的1/3;不含兼性共生菌S.symbiotica的豌豆蚜1龄若蚜历期延长、死亡率升高,且平均每头成蚜所产后代数降低。【结论】实验室绿色豌豆蚜品系携带共生菌S.symbiotica。去除豌豆蚜体内的S.symbiotica不会影响专性共生菌B.aphidicola的含量,但会对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造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蚜 共生菌 生活史参数 抗生素注射
下载PDF
眼斑芫菁幼虫肠道共生菌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易春燕 杜超 +4 位作者 杨明 刘昌华 郝员敏 雷应华 刘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8-875,共8页
【目的】研究眼斑芫菁幼虫肠道共生菌的多样性,并鉴定其相关功能,以探寻眼斑芫菁肠道共生菌在其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人工饲料、蝗卵为食物饲喂眼斑芫菁幼虫,饲养至不同龄期的眼斑芫菁为材料,按相应龄期收集试验所需幼虫,... 【目的】研究眼斑芫菁幼虫肠道共生菌的多样性,并鉴定其相关功能,以探寻眼斑芫菁肠道共生菌在其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人工饲料、蝗卵为食物饲喂眼斑芫菁幼虫,饲养至不同龄期的眼斑芫菁为材料,按相应龄期收集试验所需幼虫,提取眼斑芫菁幼虫肠道细菌基因组DNA,通过16S rDNA全长扩增子测序,分析其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并探究其肠道共生菌发挥的潜在功能。【结果】获得最终有效序列81 759条,聚类共获得230个OTUs,注释到17个门,27个纲,41个目,71个科,109个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3个组中的最优势门,各分组样品的优势菌属不相同,劳尔氏菌属为3个组的共同优势菌属。α多样性分析发现,蝗卵饲养的眼斑芫菁二龄幼虫(L.H2)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比四龄幼虫(L.H4)高,且均高于转接入人工饲料饲养的四龄幼虫(L.S4);α与β多样性分析结果均显示眼斑芫菁肠道内共生菌多样性各组内差异大,组间有一定差异,但不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功能分析结果发现,L.S4在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环境适应、免疫系统等方面明显高于L.H4和L.H2,且L.S4的氨基酸代谢比L.H4显著增强(P=0.035)。【结论】明确了眼斑芫菁幼虫肠道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受食物影响,其肠道细菌在代谢功能上能协助宿主适应相应的食物。研究眼斑芫菁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与食物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眼斑芫菁肠道微生物变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芫菁 肠道共生菌 16S rDNA 多样性 功能预测
下载PDF
2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分离与初步分类鉴定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永宏 张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4-180,184,共8页
从陕西杨凌采集的昆虫病原线虫S teinernem a sp.YL 001和S teinernem a sp.YL 002肠道内分别分离到1株具有较高杀虫和抑菌活性的共生菌菌株YL 001和YL 002,并对其从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YL 001... 从陕西杨凌采集的昆虫病原线虫S teinernem a sp.YL 001和S teinernem a sp.YL 002肠道内分别分离到1株具有较高杀虫和抑菌活性的共生菌菌株YL 001和YL 002,并对其从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YL 001和YL 002菌株分别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 enorhabdus nem a toph ila)和伯氏致病杆菌(X enorhabdus bov ien 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共生菌 共生菌分离 共生菌鉴定
下载PDF
三种昆虫病原线虫非生物胁迫耐受特性及其共生菌抑菌作用
18
作者 陈澄 侯新强 +5 位作者 詹发强 杨蓉 包慧芳 王宁 史应武 龙宣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72-3079,共8页
【目的】研究三种6株系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对温度、盐浓度耐受特性,筛选出对非生物胁迫耐受性较好的株系,并测定其对大蜡螟幼虫的致病力,分析其共生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为拮抗病原微生物提供更多新型拮... 【目的】研究三种6株系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对温度、盐浓度耐受特性,筛选出对非生物胁迫耐受性较好的株系,并测定其对大蜡螟幼虫的致病力,分析其共生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为拮抗病原微生物提供更多新型拮抗菌资源。【方法】采用稀释法统计线虫总数量,分析不同线虫的繁殖能力;分别运用水浴加热法和盐浓度梯度法分析线虫的耐热性、耐盐性;利用梯度稀释法测定其不同剂量对大蜡螟幼虫的致病力;通过涂布法和打孔法测定不同时间段共生菌上清液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从6种线虫中筛选得到一株繁殖和耐受性综合能力较强的菌株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XJ-94,每条大蜡螟体内产出的线虫数量为4.96×10^(4)IJs/larva,大蜡螟幼虫产出线虫数量平均为1.24×10^(4)IJs/g;40℃下,处理5 h后,线虫XJ-94存活率为33%,其余株系线虫均已死亡;在17%盐浓度下,处理3 h后,仍有68%的线虫存活。该线虫对大蜡螟幼虫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在48 h时,线虫剂量为160 IJs/larva和200 IJs/larva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XJ-94共生菌发酵上清液在48 h时的抑菌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沙门氏菌(Salmonella)。【结论】筛选得到一株繁殖能力和非生物胁迫耐受性较好的昆虫病原线虫株系,该线虫对大蜡螟幼虫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其共生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致病力 共生菌 病原 作用
下载PDF
我国不同地区草地贪夜蛾内共生菌感染和耐寒能力差异研究
19
作者 胡慧 王娜 +3 位作者 牛洪涛 张志春 赵冬晓 郭慧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09-1416,共8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我国不同地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共生菌感染差异和耐寒能力差异。采用16S或23S rDNA等定性检测方法,鉴定草地贪夜蛾共生菌种类并测定其感染率,通过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共生菌系统... 本研究旨在明确我国不同地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共生菌感染差异和耐寒能力差异。采用16S或23S rDNA等定性检测方法,鉴定草地贪夜蛾共生菌种类并测定其感染率,通过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共生菌系统发育分析。从我国8个地区采集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中鉴定出2种内共生细菌,分别为Arsenophonus和Cardinium。两种共生菌在不同地理种群中的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rsenophonus感染率总体较低,云南保山种群感染率最高,为20.0%,其次是广西南宁种群(15.5%),贵州贵阳和江苏盐城的种群感染率均为1.7%,而广东广州、江苏无锡以及湖北宜昌和孝感种群中均未发现Arsenophonus的感染;Cardinium感染以江苏无锡种群最高,达96.7%,云南保山和广东广州种群感染率分别为93.3%和86.7%,贵州贵阳种群为53.3%,湖北孝感和宜昌感染率则分别为30.0%和18.3%,江苏盐城种群感染率也为18.3%,而广西南宁种群中未发现该共生菌。对8个地区草地贪夜蛾的耐寒能力比较表明,江苏盐城和湖北孝感种群耐寒能力最弱,-6℃下死亡率分别为76%和69%,显著高于其它6个种群,后6个种群间无显著差异,死亡率在35%~49%之间。我国不同地区草地贪夜蛾在共生菌感染和耐寒能力上均存在差异,但未发现共生菌感染与耐寒能力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ARSENOPHONUS CARDINIUM 共生菌感染 耐寒能力
下载PDF
共生菌Rickettsia响应宿主烟粉虱成虫日龄的免疫基因表达调控作用
20
作者 赵冬晓 张志春 +1 位作者 牛洪涛 郭慧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52-1559,共8页
【目的】共生菌与宿主昆虫先天免疫有效协同是维持其与宿主互惠关系的重要生理基础。Rickettsia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体内的优势共生菌,本研究旨在探索Rickettsia对烟粉虱不同日龄成虫免疫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qRT-PCR检... 【目的】共生菌与宿主昆虫先天免疫有效协同是维持其与宿主互惠关系的重要生理基础。Rickettsia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体内的优势共生菌,本研究旨在探索Rickettsia对烟粉虱不同日龄成虫免疫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qRT-PCR检测和比较100%感染、45.83%感染和不感染共生菌Rickettsia的烟粉虱品系成虫中免疫关键因子溶菌酶基因BtLyz1和防御素基因Btdef的表达量;利用qRT-PCR检测100%感染Rickettsia的初羽化24 h内成虫、3-7日龄以及大于15日龄成虫中BtLyz1和Btdef及细胞凋亡基因BtCaspase和Rickettsia 16S rRNA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烟粉虱不同日龄成虫中Rickettsia 16S rRNA基因表达量与BtLyz1和Btdef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与不感染共生菌Rickettsia的烟粉虱成虫相比,感染Rickettsia的烟粉虱成虫中BtLyz1和Btdef表达量显著提高。感染Rickettsia的大于15日龄烟粉虱成虫中BtCaspase表达量最高;在3-7日龄烟粉虱成虫中Rickettsia 16S rRNA基因、BtLyz 1和Btdef表达量显著高于初羽化24 h内和大于15日龄成虫中的。烟粉虱初羽化24 h内和3-7日龄成虫中Rickettsia 16S rRNA基因表达量与BtLyz 1和Btdef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大于15日龄成虫中Rickettsia 16S rRNA基因表达量与BtLyz 1和Btdef表达量无相关性。【结论】共生菌Rickettsia能够上调宿主烟粉虱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但宿主机体开始衰老后该调控作用即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共生菌 免疫基因 酶基因 防御素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