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拜耳研发提升手机拍照性能共聚碳酸酯
1
作者 崔小明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14年第6期50-50,共1页
新近,拜耳材料科技公司宣称,公司已研发出一种材料解决方案,能够在提升图像质量的同时使闪光灯透镜更持久耐用,有助于满足智能手机的需求,使手机拍摄出高品质的照片。该解决方案以A p e c为基础。它是一种特殊的共聚碳酸酯,集轻质、高... 新近,拜耳材料科技公司宣称,公司已研发出一种材料解决方案,能够在提升图像质量的同时使闪光灯透镜更持久耐用,有助于满足智能手机的需求,使手机拍摄出高品质的照片。该解决方案以A p e c为基础。它是一种特殊的共聚碳酸酯,集轻质、高透明度、高耐热性等属性于一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碳酸酯 手机拍照 研发 拜耳 性能 材料科技 图像质量 智能手机
下载PDF
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的共聚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柳 魏永梅 +1 位作者 王涛 田恒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0-134,共5页
以乙酰丙酮锂(LiAcac)为催化剂,脂肪族直链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和1,8-辛二醇)、异山梨醇(IS)和碳酸二苯酯(DPC)为原料,通过熔融酯交换法合成了一系列脂肪族二醇/异山梨醇共聚碳酸酯(PIAC),产品特性黏数为48.3~85.7 ... 以乙酰丙酮锂(LiAcac)为催化剂,脂肪族直链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和1,8-辛二醇)、异山梨醇(IS)和碳酸二苯酯(DPC)为原料,通过熔融酯交换法合成了一系列脂肪族二醇/异山梨醇共聚碳酸酯(PIAC),产品特性黏数为48.3~85.7 m L/g。考察了不同1,4-丁二醇/异山梨醇投料摩尔比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丁二醇用量的增大,热稳定性降低,共聚产品Tg下降,但分子链的柔韧性增强,产品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同时考察了等摩尔不同种类的直链二醇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子链中二醇亚甲基数的增加,共聚产品Tg逐渐降低,但热稳定性逐渐提高,分子链力学性能明显增强,1,8-辛二醇改性产品的断裂伸长率达到5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酯交换 脂肪族二醇 异山梨醇 碳酸二苯酯 共聚碳酸酯
下载PDF
聚碳酸酯/尼龙6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石山 孙清 +1 位作者 张军 郑昌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7-688,共2页
探讨了不同增容剂对PC/PA共混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 (SMA)对PC/PA共混体系有一定增容作用 ,加入少量SMA后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自制增容剂B与SMA协同使用对PC/PA共混体系有较好增容作用 ,协同增容... 探讨了不同增容剂对PC/PA共混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 (SMA)对PC/PA共混体系有一定增容作用 ,加入少量SMA后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自制增容剂B与SMA协同使用对PC/PA共混体系有较好增容作用 ,协同增容后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 ,同时共混物仍保持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尼龙6混体系 力学性能 增容剂
下载PDF
阻燃聚碳酸酯共混物
4
《化工科技市场》 CAS 2002年第12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阻燃聚碳酸酯混物 拜尔公司 德国 发明 热塑性聚碳酸酯模塑组合物 膦酸酯胺 氢过氧化物 抗坏血酸 氧化还原 引发剂体系
下载PDF
PC改性HDPE共混体系的组成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冯建民 张雁 +3 位作者 李忠明 杨鸣波 李喜武 何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44-147,共4页
本工作旨在通过共混改性实现聚烯烃塑料高性能化。介绍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碳酸酯(PC)共混体系中组成对拉伸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C含量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降... 本工作旨在通过共混改性实现聚烯烃塑料高性能化。介绍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碳酸酯(PC)共混体系中组成对拉伸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C含量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降低,而加入10phr的增容剂烯基双酚A醚接枝LDPE的体系,在相同PC含量时,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高于未加增容剂的体系;PC含量低时,体系中PC基本上呈圆球状,PC含量较高时,部分PC粒子变形成椭球状、长条状、甚至纤维状;共混物受拉后,较多PC粒子向纤维状转变,就是因为这一形态的变化,承受了拉应力,对拉伸强度产生了贡献,由此给PC对体系拉伸性能影响进行了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成 高密度聚乙烯/聚碳酸酯混体系 拉伸性能
下载PDF
PC/PE共混体系在双螺杆挤出初期的形态演变 被引量:4
6
作者 尹波 赵印 +2 位作者 安海宁 潘敏敏 杨鸣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195,共4页
研究了聚碳酸酯/聚乙烯(PC/PE)共混物在双螺杆挤出初期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螺杆轴向不同位置的共混物分散相形态,分析了混合初期PC分散相形态的演变规律;建立了PC分散相在软化变形条件下,由颗粒状变化为片... 研究了聚碳酸酯/聚乙烯(PC/PE)共混物在双螺杆挤出初期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螺杆轴向不同位置的共混物分散相形态,分析了混合初期PC分散相形态的演变规律;建立了PC分散相在软化变形条件下,由颗粒状变化为片状、纤维状结构并最终破碎松弛为球形粒子的模型。讨论了混合初期螺杆构型对PC分散相形态的影响,发现增加捏合块数量能降低混合初期分散相的平均粒径及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聚乙烯混物 双螺杆挤出 形态演变 粒径 粒径分布
下载PDF
PET/PC共混物配比对其高压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吕军 龙盛如 +2 位作者 陈勇 黄锐 李良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利用SEM及W AX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配比对PET/PC共混物高压结晶行为的影响。SEM观察表明,随PC比例的增加,共混物高压下主要结晶形态以伸直链晶体,生长成熟的立体开放球晶,大尺寸球晶的方式变化。拟合分峰法和W arren-A verbach傅氏分析法... 利用SEM及W AX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配比对PET/PC共混物高压结晶行为的影响。SEM观察表明,随PC比例的增加,共混物高压下主要结晶形态以伸直链晶体,生长成熟的立体开放球晶,大尺寸球晶的方式变化。拟合分峰法和W arren-A verbach傅氏分析法的计算结果表明,随PC含量的增加,高压结晶共混物的结晶度降低,PET的平均晶粒尺寸总体呈减小趋势,晶粒尺寸分布则变窄,而晶格畸变平均值在一定PC比例范围内达到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双酚A聚碳酸酯混物 高压结晶 结晶形态
下载PDF
用于轿车车门内饰板的ABS/PC共混物注塑工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朝福 杨连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63,共3页
针对轿车车门内饰板的结构特点,根据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碳酸酯(PC)共混物在注射成型过程中所显示的特性,采用正交试验法,选用了合理的注塑工艺参数,解决了车门内饰板注塑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缺料、亮斑、变形、开裂等缺陷,提高... 针对轿车车门内饰板的结构特点,根据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碳酸酯(PC)共混物在注射成型过程中所显示的特性,采用正交试验法,选用了合理的注塑工艺参数,解决了车门内饰板注塑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缺料、亮斑、变形、开裂等缺陷,提高了制品的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混物 车门内饰板 注塑工艺
下载PDF
石墨烯对ABS/PC共混物耐紫外光辐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佳荣 丁艳云 +3 位作者 陈复 江龙 李光宪 淡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2,共5页
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并结合拉伸性能分析,研究了石墨烯对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ABS/PC)共混物耐紫外光辐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光辐照过程中,虽然PC组分未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但ABS组分的... 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并结合拉伸性能分析,研究了石墨烯对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ABS/PC)共混物耐紫外光辐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光辐照过程中,虽然PC组分未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但ABS组分的分子结构受到破坏,产生羰基、羟基等含氧基团化合物,导致力学性能劣化。辐照100 h,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由58.68 MPa降低至49.72 MPa,拉伸断裂伸长率由11.65%降低至3.3%;引入石墨烯后,共混物在紫外光辐照下的老化过程受到抑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引入1%的石墨烯,即可使共混物发生由韧至脆的转变所经历的辐照时间由100 h延长到200 h。通过引入石墨烯,能提高ABS/PC共混物耐紫外光辐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混物 石墨烯 紫外光辐照 分子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不同链结构的双酚A聚碳酸酯对脂肪族聚碳酸酯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宁炜 刘琛阳 +2 位作者 朱文祥 李春成 王笃金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9-474,共6页
脂肪族聚碳酸酯(APC)是一类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因其生产工艺可固定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这种可降解塑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半结晶高分子材料,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结晶性能和结晶结构对成型加工、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具有重... 脂肪族聚碳酸酯(APC)是一类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因其生产工艺可固定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这种可降解塑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半结晶高分子材料,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结晶性能和结晶结构对成型加工、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借助热分析(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形态学观察(偏光显微镜POM)两种方法研究了不同链结构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对半结晶脂肪族聚碳酸酯——聚碳酸1,4-丁二醇酯结晶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实验发现质量分数1%的双酚A聚碳酸酯的加入促进了聚碳酸1,4-丁二醇酯的成核,但不同链结构的双酚A聚碳酸酯对其晶体生长具有相反的作用,线形双酚A聚碳酸酯(PC-L)能够促进晶体生长,而支化双酚A聚碳酸酯(PC-B)则抑制晶体生长.用原子力显微镜在轻敲模式下研究了两种双酚A聚碳酸酯与APC共混物熔融状态下的相结构,发现熔体结构的不同是导致两种共混物与纯的APC相比,结晶速率呈现相反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族聚碳酸酯 双酚A聚碳酸酯 混物 结晶
原文传递
可用于制造汽车前灯罩的PBT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玉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0-20,共1页
Lanxess公司推出两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品级:Pocan KU2-7003和TP006-004。它们可用于制造汽车前灯罩,替代耐高温热塑性塑料如共聚碳酸酯和聚醚砜,且在价格上更有优势。两种产品均具有优异的表面性能,而且可以直接金属化,... Lanxess公司推出两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品级:Pocan KU2-7003和TP006-004。它们可用于制造汽车前灯罩,替代耐高温热塑性塑料如共聚碳酸酯和聚醚砜,且在价格上更有优势。两种产品均具有优异的表面性能,而且可以直接金属化,不需底漆预处理,可以在160℃下使用。KU2-7003已经用于雪铁龙C2和C3汽车前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前灯 灯罩 制造 PB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ess公司 共聚碳酸酯 热塑性塑料
下载PDF
中国塑料专利
12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共聚碳酸酯 专利 塑料 中国 超低介电常数 热塑性弹性体 聚酰亚胺膜 间规聚丙烯
下载PDF
Bayer公司开发了一种高性能PC
13
《上海化工》 CAS 2002年第15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Bayer公司 开发 高性能 共聚碳酸酯 PC
下载PDF
拜耳公司新开发高性能PC
14
《国外塑料》 2002年第4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拜耳公司 开发 高性能 PC 低温冲击强度 耐热性 耐化学性 共聚碳酸酯
下载PDF
Polycarbonate/Polypropylene/Fibrillar Silicate Ternary Nanocomposites via Two-step Blending Process: Degradation and Morphology 被引量:1
15
作者 毛立新 高翔 +1 位作者 张猛响 金日光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48-252,共5页
The method of two-step melt blending was used to prepare polycarbonate/polypropylene/attapulgite ternary nanocomposite, and the various techniques including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rheometer, transmis- sion ele... The method of two-step melt blending was used to prepare polycarbonate/polypropylene/attapulgite ternary nanocomposite, and the various techniques including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rheometer, transmis- 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degradation of polycarbonate (PC) and the nanocomposite morph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degradation of PC triggered by attapulgite (AT) during the direct blending process was inhibited effectively by using two-step melt blending, in which AT was blended with polypropylene (PP) prior to compound with PC. The morphology of encapsulation was formed in the PC matrix, where PP encapsulates AT fibrillar single crystals to form a core-shell inclusion.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the PC/PP/AT ternary nanocomposites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conventional PC/PP blends in reinforcement, meanwhile the addition of AT in the ternary nanocomposites shifted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PP phase to a higher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CARBONATE POLYPROPYLENE ATTAPULGITE nanocomposite DEGRADATION MORPHOLOGY
下载PDF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of carbon nanotube-filled polycarbonate/polyester blends 被引量:3
16
作者 XIONG ZhuoYue SUN Yao +2 位作者 WANG Li GUO ZhaoXia YU Jia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808-813,共6页
Carbon nanotube (CNT)-filled polycarbonate (PC)/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BT) and polycarbonate (PC)/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blends containing 1 wt% CNTs over a wide range of blend compositions were pr... Carbon nanotube (CNT)-filled polycarbonate (PC)/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BT) and polycarbonate (PC)/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blends containing 1 wt% CNTs over a wide range of blend compositions were prepared by melt mixing in a torque rheometer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elationship.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blend morpholog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NTs. The latter was compared with the thermodynamic predictions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wetting coefficients. It was found that CNTs are selectively localized in the polyester phase and conductive blends can be obtained over the whole composition range (20 wt%, 50 wt% and 80 wt% PBT) for CNT-filled PC/PBT blends, while conductive CNT-filled PC/PET blends can only be obtained when PET is the continuous phase (50 wt%, 80 wt% PET). The dramatic difference i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CNT-filled PC/polyester blends at a low polyester content (20 wt%) was explained by the size difference of the dispersed phases on the basis of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micrograp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resistivity POLYESTER carbon nanotubes POLYCARBONATE
原文传递
Hybrid copolymerization of cyclic and vinyl monomers 被引量:2
17
作者 YANG HongJun XU Jinbao ZHANG GuangZhao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1101-1104,共4页
In this work, we report the hybrid copolymerization of various cyclic monomers and vinyl monomers. Our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1-tert-butyl-4,4,4-tris-(dimethylamino)-2,2-bis[tris(dimethylamino) phophoranyliden-a... In this work, we report the hybrid copolymerization of various cyclic monomers and vinyl monomers. Our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1-tert-butyl-4,4,4-tris-(dimethylamino)-2,2-bis[tris(dimethylamino) phophoranyliden-amino]-2A5,A5-catenadi(phosphazene) (t-BuP4) can catalyze the hybrid copolymerization of caprolactone (CL), lactide (LA) or cyclic carbonate ester with acrylate or methyl acrylate. However, the polymerization of cyclosiloxane with vinyl monomers yields two corresponding homopolymers, and the polymerization of lactone with acrylonitrile (AN) produces only polyacrylonitrile. Clearly, the extent of matching of activity between a monomer and an active center determines whether or not there is hybrid copolyme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copolymerization vinyl monomer cyclic monom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