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基聚碳酸酯的应用开发
1
作者 顾亥楠 应杰 +3 位作者 邱琪浩 陈孟 王晨晔 童奇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39,共6页
研究了在投料质量比为50/50的前提下,异山梨醇型共聚聚碳酸酯与双酚A型聚碳酸酯共混挤出后,材料的折射率差异对合金外观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合金玻璃化转变温度,探究了两相间的相容性。结果表明,两相为部分相容体系。研究了... 研究了在投料质量比为50/50的前提下,异山梨醇型共聚聚碳酸酯与双酚A型聚碳酸酯共混挤出后,材料的折射率差异对合金外观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合金玻璃化转变温度,探究了两相间的相容性。结果表明,两相为部分相容体系。研究了抗氧剂AO300对于材料相容性及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O300添加量为9份(质量份,下同)时,材料的透光率为82%,基本完全相容。通过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和熔体流动速率等指标评价了增韧剂M732及增韧剂M577对于合金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577具有更好的增韧效果。对比了不同种类相容剂对材料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类相容剂能够提升相间相容性,相容剂GMA含量越高对材料的流动性影响越大。依托相容剂及增韧剂使用,合金材料基本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型聚碳酸酯 异山梨醇型共聚聚碳酸酯 增韧剂 相容剂 高分子合金 折射率
下载PDF
聚乳酸聚碳酸酯共聚物涂层紫杉醇洗脱支架预防小型猪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丁付燕 吕志前 +4 位作者 邹榕江 张祎 郭清奎 李速明 杨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评价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碳酸酯共聚物(PTDLA)涂层紫杉醇洗脱支架预防小型猪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7只小型猪以体质量编号随机分入裸支架(BMS)组、单纯PTDLA涂层支架(POLY)组和PTDLA涂层紫杉醇洗脱支架(PACL)组... 目的评价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碳酸酯共聚物(PTDLA)涂层紫杉醇洗脱支架预防小型猪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7只小型猪以体质量编号随机分入裸支架(BMS)组、单纯PTDLA涂层支架(POLY)组和PTDLA涂层紫杉醇洗脱支架(PACL)组。各组均包括1、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终点的小型猪各3只。每只小型猪于双侧股动脉各置入同种支架1枚。至观察终点,复查血管造影并处死取材,通过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内膜增生及炎症情况。结果共54枚支架成功置入27只小型猪股动脉,术后均健康存活。术后即刻及处死前血管造影示各相关动脉均通畅,无支架内血栓、移位及其他并发症。1个月时,3组中PACL组内膜厚度最小[(133±26)μm比(280±54)μm和(284±46)μm,P<0.05];管腔面积最大[(3.92±0.32)mm^2比(2.86±0.24)mm^2和(2.78±0.22)mm^2,P<0.05]。3个月时,3组反映内膜增生的各项指标均加重,仍以PACL组内膜厚度最小[(190±21)μm比(374±40)μm和(334±30)μm,P<0.01],管腔面积最大[(3.68±0.30)mm^2比(2.40±0.20)mm^2和(2.55±0.23)mm^2,P<0.01]。6个月时,3组内膜增生均进一步加重,PACL组内膜厚度最小,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28)μm比(440±45)μm和(408±39)μm,P=0.13];剩余管腔面积最大,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83±0.25)mm^2比(2.17±0.23)mm^2和(2.30±0.18)mm^2,P=0.12]。结论采用可降解PTDLA涂层的紫杉醇洗脱支架可以安全有效地抑制健康小型猪血管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的内膜增生,保持管腔面积,预防血管支架内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药物评价 生物降解 环境 聚乳酸-聚碳酸酯共聚
下载PDF
低温抗冲击聚碳酸酯共聚物
3
《化工科技市场》 CAS 2004年第6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聚碳酸酯共聚 流动性能 耐候性 硅氧烷 低温冲击强度 韧性
下载PDF
GE推出低温抗冲击聚碳酸酯共聚物
4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04年第7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美国GE高性能材料公司 聚碳酸酯共聚 硅氧烷 树脂UV 稳定性
下载PDF
交联剂对PPC-P/PBS和PPC-P/PBAT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毛清国 李雪 +2 位作者 张佰城 黄兆阁 郑雨欣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152,共7页
聚酯-聚碳酸酯共聚物(PPC-P)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对其的研究较少,因此选用PPC-P脆性材料进行性能优化,希望拓展材料的应用市场。将PPC-P与不同比例的聚丁二酸丁二酯(PBS)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进行... 聚酯-聚碳酸酯共聚物(PPC-P)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对其的研究较少,因此选用PPC-P脆性材料进行性能优化,希望拓展材料的应用市场。将PPC-P与不同比例的聚丁二酸丁二酯(PBS)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进行共混后确定最佳共混比,后添加过氧化二异丙苯(DCP)进行改性。考察了PPC-P/PBS/DCP和PPC-P/PBAT/DCP共混物的冲击断面形貌、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PPC-P/PBS和PPC-P/PBAT最佳共混比选定为80/20,拉伸强度分别为36.9 MPa和35.4 MPa,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17%和144%。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数据中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互相靠近,两种聚合物之间产生了增容作用。DCP加入后,PPC-P/PBAT和PPC-P/PB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均有提高,PPC-P/PBAT复合材料复数黏度随DCP含量增大上升幅度较小,有利于加工应用。红外光谱图中1160 cm^(-1)和1050 cm−1处的C—O—C不对称和对称弯曲振动峰变弱,验证PPC-P分子链中的β碳发生交联。综上所述,PPC-P/PBS/DCP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更佳,适合玩具模型的生产制造;PPC-P/PBAT/DCP复合材料加工黏度更低,有利于在吹膜包装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聚碳酸酯共聚 交联 热学性能 流变
下载PDF
全生物分解PLA/PPC/改性淀粉共混薄膜拉伸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谢飞 何江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0,116,共3页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用二氧化碳共聚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改性淀粉对聚乳酸(PLA)改性,制备出韧性得以改善的PLA/PPC/改性淀粉共混薄膜。通过研究共混薄膜拉伸性能与共混组成配比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加入30%甘油对淀粉进行糊化,对淀...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用二氧化碳共聚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改性淀粉对聚乳酸(PLA)改性,制备出韧性得以改善的PLA/PPC/改性淀粉共混薄膜。通过研究共混薄膜拉伸性能与共混组成配比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加入30%甘油对淀粉进行糊化,对淀粉改性效果较好。随着PPC组分的增加,提高了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增强了其韧性,但是加入量较大时会降低共混膜的拉伸强度,因此应控制其加入比例。PLA/PPC/改性淀粉(甘油/淀粉=3∶7)3组份质量比为60∶20∶20的三元共混膜具有良好的断裂伸长率,达到增韧效果,同时拉伸强度并未下降太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PLA) 二氧化碳共聚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 改性淀粉 共混 柔韧性
下载PDF
全生物分解APC/PLA/淀粉共混薄膜拉伸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飞 何江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50-152,共3页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用二氧化碳共聚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改性淀粉对聚乳酸(PLA)改性,制备出韧性得以改善的PPC/PLA/淀粉共混薄膜。通过研究共混薄膜拉伸性能与共混组成配比的关系表明,当PPC质量分数由10%增加至40%,共混膜拉伸强度...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用二氧化碳共聚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改性淀粉对聚乳酸(PLA)改性,制备出韧性得以改善的PPC/PLA/淀粉共混薄膜。通过研究共混薄膜拉伸性能与共混组成配比的关系表明,当PPC质量分数由10%增加至40%,共混膜拉伸强度没有明显变化,而断裂伸长率由37%提高到61%。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共混组分质量比、改性淀粉中增塑剂种类和用量等因素对共混膜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组分质量比是显著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二氧化碳共聚物脂肪族聚碳酸酯 改性淀粉 共混
下载PDF
ABS/PC回收再造粒的快速鉴定
8
作者 刘伟 李小晶 +1 位作者 黄祥明 林华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通过观察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ABS/PC)共混树脂粒子断面有无孔洞,来鉴别其是否为回收再造粒。结果表明:ABS/PC回收再造后粒子断面出现的孔洞系ABS/PC中PC在高温条件下水解作用产生,且随回收再造次数的增多会使形成的孔... 通过观察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ABS/PC)共混树脂粒子断面有无孔洞,来鉴别其是否为回收再造粒。结果表明:ABS/PC回收再造后粒子断面出现的孔洞系ABS/PC中PC在高温条件下水解作用产生,且随回收再造次数的增多会使形成的孔洞数量增加、孔径增大。该鉴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易于推广,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和海关执法检验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PC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 孔洞 回收再造粒 快速鉴定
下载PDF
拜耳公司开发了一种高性能PC
9
《化工文摘》 2002年第10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拜耳公司 开发 高性能 PC 共聚聚碳酸酯 低温冲击强度 耐热性 耐化学性
下载PDF
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的靶向效应
10
作者 盛世厚 于惠秋 +2 位作者 刘铜军 郑勇辉 景遐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8-421,I0001,I0002,共6页
目的:证实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胶束的靶向效应,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荧光显像剂罗丹明与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胶束键合,通过罗丹明跟踪检测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 目的:证实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胶束的靶向效应,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荧光显像剂罗丹明与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胶束键合,通过罗丹明跟踪检测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罗丹明胶束)在荷H22肝癌的小鼠体内分布情况。荷H22肝癌小鼠随机分为罗丹明胶束注射组和游离罗丹明注射组,分别注射罗丹明胶束和游离罗丹明,于药物注射后1、3、6、12、24及48 h采用活体成像系统测定小鼠活体及离体器官中药物浓度。结果:游离罗丹明组小鼠注射罗丹明后随循环系统迅速到达全身各个器官,逐渐代谢消失,无肿瘤聚集现象;罗丹明胶束组小鼠给药后体内药物浓度缓慢上升,3 h肿瘤出现药物聚集现象,6 h达到最高浓度且明显高于全身其他器官,12 h仍具有较高浓度。结论: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胶束具有使其键合的药物在体内缓释的效果,延长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减少药物代谢率,靶向到达肿瘤部位,延长在肿瘤滞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2肝癌小鼠 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共聚 胶束 EPR效应 被动靶向
下载PDF
GE高新材料汽车部的新型树脂仪表板计划
11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GE高新材料汽车部 树脂仪表板 聚碳酸酯-硅氧烷共聚 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