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晶共聚酯酰胺对PET/PA66的原位增容、增强、增韧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解孝林 李伯耿 潘祖仁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9年第4期8-11,共4页
研究了液晶共聚酯酰胺LC30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酰胺66(PET/PA66)共混物的原位增容、增强、增韧作用。结果表明,LC30有效地改善了PET/PA66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对PET/PA66共混物起到了明显的增容作用。加入LC30,能使PET/PA66共混物的拉... 研究了液晶共聚酯酰胺LC30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酰胺66(PET/PA66)共混物的原位增容、增强、增韧作用。结果表明,LC30有效地改善了PET/PA66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对PET/PA66共混物起到了明显的增容作用。加入LC30,能使PET/PA66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冲击性能显著提高,当LC30为2.5~5份时,效果尤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共聚酯酰胺 增强 增韧 PET PA66
下载PDF
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T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形态结构 被引量:3
2
作者 解孝林 杨成 +1 位作者 唐旭东 吴大诚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用溶解度参数预测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的相容性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其形态结构结果表明:PEA/PET共混物虽然在理论上是热力学相容的,但因PEA的热致液晶性,从液晶有序相变为各向同性... 用溶解度参数预测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的相容性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其形态结构结果表明:PEA/PET共混物虽然在理论上是热力学相容的,但因PEA的热致液晶性,从液晶有序相变为各向同性相存在热效应,致使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产生偏差.PEA/PET共混物呈两相结构,当PEA含量少时,两相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共混物熔体在剪切力作用下,液晶相形成取向微纤分散在PET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物 液晶共聚酯酰胺 PET 相容性 形态结构
下载PDF
液晶共聚酯酰胺对PET/PA66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解孝林 李伯耿 潘祖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56-60,共5页
将PET、PA66和LC30进行熔融共混,采用SEM、热台偏光显微镜、DSC、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热行为和流变性能,系统地研究了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LC30)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将PET、PA66和LC30进行熔融共混,采用SEM、热台偏光显微镜、DSC、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热行为和流变性能,系统地研究了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LC30)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酰胺66(PA66)共混物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LC30对PET/PA66共混物的增容作用,有效地改善了PET/PA66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流变性能,增强了PET链与PA66链间的相互作用,使PET/PA66共混物的熔点降低,结晶度提高,流变行为由原来的负偏差行为转变为正偏差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共聚酯酰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酰胺66 混物 增容作用
下载PDF
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和原位增强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解孝林 吴大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81-984,共4页
采用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EA/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据此探讨共混物熔体的可纺性,讨论了共混物配比与复合纤维力学性能的关系,并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纤维的结构.结果表明,共混物的表观粘度低于PET的粘度,当PEA... 采用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EA/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据此探讨共混物熔体的可纺性,讨论了共混物配比与复合纤维力学性能的关系,并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纤维的结构.结果表明,共混物的表观粘度低于PET的粘度,当PEA为10%时,共混物的表现粘度达到最小值;且PEA含量低于10%时,共混物的可纺性好,复合纤维在流动方向形成明显的取向微纤;当PEA含量为5%时,复合纤维中微纤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纤维 液晶 混物 流变性能 共聚酯酰胺 PET
下载PDF
液晶共聚酯酰胺和 PET 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解孝林 申屠宝卿 +2 位作者 李伯耿 潘祖仁 吴大诚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562-566,共5页
本文采用不同的共混方式——溶液共沉淀法和机械共混法将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利用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EA/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EA的加入有效... 本文采用不同的共混方式——溶液共沉淀法和机械共混法将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利用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EA/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EA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共混物的加工性能,在实验剪切范围内,共混物的流变曲线由低剪切速率下的切力变稀区和表观粘度基本恒定的准牛顿区组成,且溶液共混物的表观粘度相对较高,准牛顿区不明显.共混物的表观粘度对共混组成的依赖性表现出负偏差行为,当PEA为10%时,共混物的表观粘度达到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共聚酯酰胺 混物 流变性能 PET
下载PDF
ABA/PET液晶共聚酯酰胺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解孝林 杨成 +2 位作者 唐旭东 李瑞霞 吴大诚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3-29,共7页
研究了对氨基苯甲酸(AB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液晶共聚酯酰胺的晶体结构,以及热性能、流变学和力学性质。广角X射线衍射研究结果表明ABA链节的引入使PET的晶态结构发生畸变,但大部分结晶衍射峰仍然存在。随着... 研究了对氨基苯甲酸(AB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液晶共聚酯酰胺的晶体结构,以及热性能、流变学和力学性质。广角X射线衍射研究结果表明ABA链节的引入使PET的晶态结构发生畸变,但大部分结晶衍射峰仍然存在。随着ABA含量的增加,各晶面间距基本不变,微晶尺寸显著增大,结晶度急剧降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失重结果表明共聚酯酰胺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并且随着ABA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热稳定性提高。共聚酯酰胺熔体的流变性能表现出液晶高分子独特的流变行为。纺得的共聚酯酰胺初生纤维,沿纤维轴向存在明显的取向微纤结构,致使液晶纤维表现出高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高分子 共聚酯酰胺 晶体结构 ABA/PET
下载PDF
PAB/PET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的WAXD研究
7
作者 郭灵虹 龚德菊 +2 位作者 张筑凤 李再兰 吴大诚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7-32,共6页
本文采用广角X 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热分析仪对PAB( 对氨基苯甲胺)/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 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聚合物链组成对共聚物晶态结构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B 含量的增... 本文采用广角X 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热分析仪对PAB( 对氨基苯甲胺)/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 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聚合物链组成对共聚物晶态结构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B 含量的增加,PAB各晶面间距dhk1 基本不变,但结晶晶体结构发生明显畸变,微晶尺寸显著增大,结晶度急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液晶 PAB/PET 共聚酯酰胺 晶态结构 WAXD
下载PDF
可熔纺嵌段共聚酯酰胺弹性纤维
8
作者 栾宏志 《中国化纤信息》 2001年第2期20-24,共5页
关键词 熔融法纺丝 生产工艺 性能 嵌段共聚酯酰胺 弹性纤维
下载PDF
线性聚酯酰胺对聚碳酸亚丙酯的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董艳磊 陈丽杰 +3 位作者 秦玉升 王献红 赵晓江 王佛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07-1110,共4页
通过己内酯和氨基己酸开环、缩合反应制备了酯段含量为81%的线性聚酯酰胺(PEA),并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EA/聚碳酸亚丙酯(PPC)共混物,考察了PEA的引入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热力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A与PPC之间有较好... 通过己内酯和氨基己酸开环、缩合反应制备了酯段含量为81%的线性聚酯酰胺(PEA),并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EA/聚碳酸亚丙酯(PPC)共混物,考察了PEA的引入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热力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A与PPC之间有较好的相容性,共混物的热力学稳定性比PPC有显著提高,当PEA质量分数为3%时,共混体系的起始分解温度(T-5%)和最大分解速率时的温度(Tmax)比PPC分别提高了52.7%和46.4%。通过调节PEA的含量可以使共混体系同时达到增强和增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线性聚酯酰胺 热稳定性 增强 增韧
下载PDF
Study on Synthesis and Chloramphenicol Release of Poly(2-hydroxyethylmethacrylate-co-acrylamide) Hydrogels 被引量:5
10
作者 黎新明 崔英德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640-645,共6页
In this article, poly(2-hydroxyethylmethacrylate-co-acrylamide) hydrogels were synthesized by bulk free-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of 2-hydroxyethylmethacrylate (HEMA) and acrylamide (AAm) for soft contact lens(... In this article, poly(2-hydroxyethylmethacrylate-co-acrylamide) hydrogels were synthesized by bulk free-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of 2-hydroxyethylmethacrylate (HEMA) and acrylamide (AAm) for soft contact lens(SCL)-based ophthalmic drug delivery system. The copolymer was characterized with FT-IR and SEM, the swelling property of the hydrogels were studied by gravimetrical method, and chloramphenicol was used as a model drug to investigate drug release profile of the hydroge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ly(2-hydroxyethylmethacrylateco-acrylamide) hydrogels were transparent and useful SCL biomaterial, the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as AAm content increase and pH decrease, and in the same way, hydrogel composition affected chloramphenicol release process too. Migration rate of chloramphenicol increased as the AAm content in the hydrogels increased in the first stage of diffusion process, wherea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reaf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LS drug delivery CHLORAMPHENICOL pH-sensibl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