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一体 和而不同——论法治的共识效应 被引量:6
1
作者 邓红蕾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90,共4页
法律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个性的差异而呈现出多元并存,因其共性的普适才能够和而不同。本文通过对法律多元的文化背景分析,挖掘其"和而不同"的文化底蕴,试图揭示出在不同的法律文化间形成法治的共识效应之和谐前景。
关键词 法律多元 文化 共识效应
下载PDF
虚假共识效应与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戚海峰 费鸿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15-121,共7页
在系统回顾虚假共识效应及其影响消费行为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虚假共识效应的概念、产生机制,然后从个体感知与社会互动的角度深入探讨虚假共识效应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最后讨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虚假共识效应 投射偏差 自我中心偏见 选择性暴露 认知可及性
下载PDF
从“同类相动”到“共识效应”的中国哲学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邓红蕾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0-183,共4页
中国哲学对多元运动变化模式的认同,为作为"同类相动"高级形式的"共识效应"的研究,打开了方便之门,提供了理论支撑:一是"趋利避害"的人性指向激发出"共识效应"的原生动力;二是"尚同"... 中国哲学对多元运动变化模式的认同,为作为"同类相动"高级形式的"共识效应"的研究,打开了方便之门,提供了理论支撑:一是"趋利避害"的人性指向激发出"共识效应"的原生动力;二是"尚同""交利"的多赢愿景增添了"同频碰撞"的成功概率;三是"天人合一"的基本理念提供了"合一而感"的多元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类相动 共识效应 中国哲学 天人感应
下载PDF
论《黄帝内经》天地人“同类相动”的共识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邓红蕾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5-159,共5页
《黄帝内经》天地人"同类相动"思想及典型案例,与哲学、物理学、文学和心理学的"天人合一"、"共振"、"共鸣"原理不谋而合,这为研究"共识效应"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由此出发,通过概述... 《黄帝内经》天地人"同类相动"思想及典型案例,与哲学、物理学、文学和心理学的"天人合一"、"共振"、"共鸣"原理不谋而合,这为研究"共识效应"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由此出发,通过概述《黄帝内经》中的"同类相动"模式及思想,参照其他学科相关理论,试图总结出"共识效应"的"同类相动"模式及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同类相动 共识效应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巧用趣喻献良策 妙言君道源人性——论趣喻的“共识效应”及认识论价值
5
作者 邓红蕾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0-66,共7页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去讲解抽象、深奥的道理,即是所谓趣喻。在中国传统社会,大儒、鸿儒用"趣喻"去宣传礼法,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道理,并为君王所借鉴,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君道·人学"理论,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去讲解抽象、深奥的道理,即是所谓趣喻。在中国传统社会,大儒、鸿儒用"趣喻"去宣传礼法,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道理,并为君王所借鉴,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君道·人学"理论,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文化现象。趣喻融深刻的哲理与生动的比喻于一身,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实现统一的典范。趣喻具有形成"共识效应"的认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趣喻 君道 人学 共识效应
下载PDF
理学的兴起及现代启示——三论法治的“共识效应”
6
作者 邓红蕾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6-99,共4页
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正统法律思想实现了从儒学向理学的转变,这一转变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原因,也符合思想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朱熹等理学家在其中所营造的“主题氛围”及其产生的“共识效应”,功不可没。
关键词 理学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法治 共识效应
下载PDF
“首唱”与“唱和”——再论法治的“共识效应”
7
作者 邓红蕾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74,共5页
要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应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解决好社会性的号召与个体的道德响应之间的关系,笔者称其为形成法律人的“首唱”与非法律人的“唱和”的法治的共识效应。为此,本文通过对“共识效应”进行理论论证与实... 要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应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解决好社会性的号召与个体的道德响应之间的关系,笔者称其为形成法律人的“首唱”与非法律人的“唱和”的法治的共识效应。为此,本文通过对“共识效应”进行理论论证与实证分析后,试图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对立统一的视角,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出具有中庸思想特色的若干己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社会性的号召 个体的道德响应 共识效应 中庸
下载PDF
论共识的“利益效应”——以先秦法家商、韩思想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邓红蕾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59,共6页
所谓"共识",即指两端或多方在某些见解上达成的一致认识。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利益共识"、"教化共识"、"达道共识",分别为先秦法家、先秦儒家、先秦道家所倡导,笔者根据其不同的范围与价值,将... 所谓"共识",即指两端或多方在某些见解上达成的一致认识。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利益共识"、"教化共识"、"达道共识",分别为先秦法家、先秦儒家、先秦道家所倡导,笔者根据其不同的范围与价值,将其再划分为"初级共识"、"中级共识"和"高级共识"。为实现秦国由弱变强的理想,先秦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商鞅、韩非提出了系列主张,其中,针对趋利避害的人性所提出的"以刑去刑"的重法思想和"利出一孔"的理论,为秦始皇成功统一中国,创造出双赢、多赢的"利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并存 共识效应 商鞅 韩非 利出一孔
下载PDF
“身份名片”:一个盛行于古代中国的文化现象——兼论共识的“象征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邓红蕾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8-62,共5页
"身份名片"的盛行与古代中国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重序"国情密不可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培养国人"亲亲""尊尊"的礼治理念中,有效发挥了彰显身份等级的"名片"效用,从而成为共... "身份名片"的盛行与古代中国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重序"国情密不可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培养国人"亲亲""尊尊"的礼治理念中,有效发挥了彰显身份等级的"名片"效用,从而成为共识效应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其中蕴含的哲学文化学的价值与意义,应当引起学界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名片 礼治环境 模拟 共识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