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07—2012年Dst_(min)≤-50 nT的中等以上地磁暴的行星际源统计
被引量:
5
1
作者
史良文
申成龙
汪毓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822-3833,共12页
地磁暴的行星际源研究是了解及预报地磁暴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2007—2012年间的所有Dstmin≤-50nT的中等以上地磁暴,建立了这些地磁暴及其行星际源的列表.在这6年中,共发生了51次Dstmin≤-50nT的中等以上地磁暴,其中9次为Dstmin≤...
地磁暴的行星际源研究是了解及预报地磁暴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2007—2012年间的所有Dstmin≤-50nT的中等以上地磁暴,建立了这些地磁暴及其行星际源的列表.在这6年中,共发生了51次Dstmin≤-50nT的中等以上地磁暴,其中9次为Dstmin≤-100nT的强地磁暴事件.对比上一活动周相同时间段发现,在这段太阳活动极低的时间,地磁暴的数目显著减少.对这些地磁暴行星际源的分析表明,65%的中等以上地磁暴由与日冕物质抛射相关的行星际结构引起,31%的地磁暴由共转相互作用区引起,这与以前的结果一致.特别的,在这个太阳活动极低时期内,共转相互作用区没有引起Dstmin≤-100nT的强地磁暴,同时,日冕物质抛射相关结构也没有引起Dstmin≤-200nT的超强地磁暴.以上结果表明极低太阳活动同时导致了共转相互作用区和日冕物质抛射地磁效应的减弱.进一步,分析不同太阳活动期间地磁暴的行星际源发现:在太阳活动低年(2007—2009年),共转相互作用区是引起地磁暴的主要原因;而在太阳活动上升期和高年(2010—2013年),大部分(75%,30/40)的中等以上地磁暴均由日冕物质抛射相关结构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暴
行星际起源
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
共转流相互作用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ACE飞船观测的银河宇宙线与太阳风变化的统计研究
2
作者
郭孝城
曹世豪
熊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9-979,共11页
基于ACE飞船的资料,通过时序迭加方法统计分析了最近两个太阳活动极小年时期(2007.0-2009.0和2016.5-2019.0年)的宇宙线计数与太阳风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宇宙线的计数受太阳风共转流相互作用区的强烈影响,宇宙线计数变化与快慢太阳风...
基于ACE飞船的资料,通过时序迭加方法统计分析了最近两个太阳活动极小年时期(2007.0-2009.0和2016.5-2019.0年)的宇宙线计数与太阳风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宇宙线的计数受太阳风共转流相互作用区的强烈影响,宇宙线计数变化与快慢太阳风流界面的位置密切相关,例如流界面的穿越通常伴随着宇宙线计数的下降.分析表明,第一时段的具有“雪犁”效应的宇宙线计数下降对应于流界面附近的扩散系数急剧下降,而第二时段的非“雪犁”效应的计数下降可能是由穿越流界面后的扩散系数增大引起的.日球层电流片也与宇宙线计数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宇宙线粒子在日球层电流片附近存在一定程度的堆积.太阳风对宇宙线的作用机制表明,宇宙线的漂移和扩散效应决定了其在1AU附近的分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河宇宙线
共转流相互作用区
流界面
日球层电流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7—2012年Dst_(min)≤-50 nT的中等以上地磁暴的行星际源统计
被引量:
5
1
作者
史良文
申成龙
汪毓明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822-3833,共12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1CB811403)
+8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31065
41274173
40874075
41121003)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KZCX2-YWQN511)
教育部(20113402110001)
大学基础研究计划(WK2080000031)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4060801)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YYYJ-1110-03)资助
文摘
地磁暴的行星际源研究是了解及预报地磁暴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2007—2012年间的所有Dstmin≤-50nT的中等以上地磁暴,建立了这些地磁暴及其行星际源的列表.在这6年中,共发生了51次Dstmin≤-50nT的中等以上地磁暴,其中9次为Dstmin≤-100nT的强地磁暴事件.对比上一活动周相同时间段发现,在这段太阳活动极低的时间,地磁暴的数目显著减少.对这些地磁暴行星际源的分析表明,65%的中等以上地磁暴由与日冕物质抛射相关的行星际结构引起,31%的地磁暴由共转相互作用区引起,这与以前的结果一致.特别的,在这个太阳活动极低时期内,共转相互作用区没有引起Dstmin≤-100nT的强地磁暴,同时,日冕物质抛射相关结构也没有引起Dstmin≤-200nT的超强地磁暴.以上结果表明极低太阳活动同时导致了共转相互作用区和日冕物质抛射地磁效应的减弱.进一步,分析不同太阳活动期间地磁暴的行星际源发现:在太阳活动低年(2007—2009年),共转相互作用区是引起地磁暴的主要原因;而在太阳活动上升期和高年(2010—2013年),大部分(75%,30/40)的中等以上地磁暴均由日冕物质抛射相关结构引起.
关键词
地磁暴
行星际起源
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
共转流相互作用区
Keywords
Geomagnetic storms
Interplanetary origins
Interplanetary CME
CIR
分类号
P353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ACE飞船观测的银河宇宙线与太阳风变化的统计研究
2
作者
郭孝城
曹世豪
熊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9-979,共11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41000000,XDA15052500,XDA17010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4171,41674146,41574159)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项目(QYZDJ-SSW-JSC028)
民用航天技术预先研究项目(D030202,D020301)共同资助。
文摘
基于ACE飞船的资料,通过时序迭加方法统计分析了最近两个太阳活动极小年时期(2007.0-2009.0和2016.5-2019.0年)的宇宙线计数与太阳风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宇宙线的计数受太阳风共转流相互作用区的强烈影响,宇宙线计数变化与快慢太阳风流界面的位置密切相关,例如流界面的穿越通常伴随着宇宙线计数的下降.分析表明,第一时段的具有“雪犁”效应的宇宙线计数下降对应于流界面附近的扩散系数急剧下降,而第二时段的非“雪犁”效应的计数下降可能是由穿越流界面后的扩散系数增大引起的.日球层电流片也与宇宙线计数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宇宙线粒子在日球层电流片附近存在一定程度的堆积.太阳风对宇宙线的作用机制表明,宇宙线的漂移和扩散效应决定了其在1AU附近的分布变化.
关键词
银河宇宙线
共转流相互作用区
流界面
日球层电流片
Keywords
Galactic Cosmic Rays(GCR)
Corotating interaction regions
Stream Interfaces(SI)
Heliospheric current sheet
分类号
P352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07—2012年Dst_(min)≤-50 nT的中等以上地磁暴的行星际源统计
史良文
申成龙
汪毓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ACE飞船观测的银河宇宙线与太阳风变化的统计研究
郭孝城
曹世豪
熊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