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临界水状态下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雪 李万振 +2 位作者 宋鹏 刘鑫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15,共4页
在亚临界水的状态下,以共轭亚油酸(CLA)和甘油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CLA甘油酯。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物质的量比(CLA:甘油)、反应压力对CLA转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反... 在亚临界水的状态下,以共轭亚油酸(CLA)和甘油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CLA甘油酯。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物质的量比(CLA:甘油)、反应压力对CLA转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250℃、反应时间40min、反应物物质的量比2:1、反应压力13MPa,在优化出的最佳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的CLA转化率为96.3%,所得CLA甘油酯为淡黄的油状透明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水 共轭油酸(cla) 共轭油酸甘油酯(cla甘油酯) cla转化率
下载PDF
无溶剂体系中酶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永学 吾满江.艾力 +2 位作者 刘勇 甘争艳 孙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8-381,共4页
采用直接酯化法,以共轭亚油酸(简称CLA)和甘油为原料,用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结果表明:n(甘油)/n(CLA)=5,酶添加量为体系总质量的4%,65℃反应6 h后,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为98.18%。所得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为淡黄色... 采用直接酯化法,以共轭亚油酸(简称CLA)和甘油为原料,用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结果表明:n(甘油)/n(CLA)=5,酶添加量为体系总质量的4%,65℃反应6 h后,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为98.18%。所得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为淡黄色油状透明液体,酸价低于3,Novozym 435的操作半衰期为3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油酸甘油酯 无溶剂体系 酯化 Novozym 435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状态下直接酯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默馨 刘晶 +2 位作者 周晓丹 高宇薇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9-32,共4页
在超临界CO2状态下,采用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与甘油反应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分别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分子筛添加量、酶用量、反应压力、温度和时间对CLA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 在超临界CO2状态下,采用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与甘油反应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分别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分子筛添加量、酶用量、反应压力、温度和时间对CLA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分子筛用量6%、酶用量4%、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0h、反应压力11MPa,此条件下CLA的酯化率可达到90.98%。这种CLA甘油酯的脂肪酸组成中,9c,11t-CLA和10t,12c-CLA的含量分别为37.79%和4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共轭油酸 甘油酯 cla酯化率
下载PDF
酶法合成高含量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卫飞 周瑢 +3 位作者 王永华 杨博 林福兰 张水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6,共3页
选用AB-8大孔弱极性树脂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化,固定化脂肪酶的活力为210 U/g。用此固定化酶催化共轭亚油酸乙酯和大豆油合成富含共轭亚油酸(CLA)的改性大豆油,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摩尔比(n(CLA乙酯)∶n(大豆油))1∶0.33,酶加量21 U/g,反... 选用AB-8大孔弱极性树脂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化,固定化脂肪酶的活力为210 U/g。用此固定化酶催化共轭亚油酸乙酯和大豆油合成富含共轭亚油酸(CLA)的改性大豆油,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摩尔比(n(CLA乙酯)∶n(大豆油))1∶0.33,酶加量21 U/g,反应温度60℃。放大反应体系,对反应产物中的CLA含量进行检测分析表明,其含量可达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油酸甘油酯 共轭油酸 固定化脂肪酶 酯交换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许鹏 陈颖嫡 +4 位作者 左兰娇 程健 王存文 丁一刚 吴元欣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4期36-38,共3页
对超临界CO2萃取分离共轭亚油酸甘油酯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梯度、压力对萃取过程的影响及萃取对甘油酯分布和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没有温度梯度时,分离速率较快但效果较差;当温度梯度为10℃、压力为12.75~16MPa时,萃取产物... 对超临界CO2萃取分离共轭亚油酸甘油酯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梯度、压力对萃取过程的影响及萃取对甘油酯分布和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没有温度梯度时,分离速率较快但效果较差;当温度梯度为10℃、压力为12.75~16MPa时,萃取产物酸值最小为3.94,甘油二酯含量最高为67.08%,所得产物几乎无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共轭油酸甘油酯 萃取
下载PDF
负载固体酸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迎春 程健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07年第2期29-31,共3页
以自制固体酸为催化剂,以甘油和共轭亚油酸为原料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考察了对甲苯磺酸的负载浓度、酸醇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加入量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活性炭固载对甲苯磺酸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催化活性高... 以自制固体酸为催化剂,以甘油和共轭亚油酸为原料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考察了对甲苯磺酸的负载浓度、酸醇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加入量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活性炭固载对甲苯磺酸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催化活性高,后处理简单;确定了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酸醇摩尔比为4∶1,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4.0h,催化剂的加入量为原料酸质量的8%。酯化率可超过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油酸甘油酯 共轭油酸 对甲苯磺酸 活性炭 催化 固体酸
下载PDF
抗氧化剂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周丹 陈启明 +1 位作者 周煊 赵庆玲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6-19,24,共5页
采用了强化氧化实验条件,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了维生素C、维生素E、柠檬酸三钠、甘草抗氧化剂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由过氧化值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它们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均有抗氧化作用,甘草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最... 采用了强化氧化实验条件,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了维生素C、维生素E、柠檬酸三钠、甘草抗氧化剂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由过氧化值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它们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均有抗氧化作用,甘草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最好.单独添加质量分数为0.5%VC、0.1%VE、0.05%柠檬酸三钠、0.7%甘草抗氧化剂时,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氧化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油酸甘油酯 氧化稳定性 过氧化值 抗氧化剂
下载PDF
非催化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合成 被引量:1
8
作者 左兰娇 许鹏 程健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09年第01X期158-160,共3页
在真空脱水无催化剂条件下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用薄层色谱法和柱色谱法分析反应产物的组成。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对合成甘油酯时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佳反应条件是温度190℃,时间5h,反应物... 在真空脱水无催化剂条件下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用薄层色谱法和柱色谱法分析反应产物的组成。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对合成甘油酯时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佳反应条件是温度190℃,时间5h,反应物配比为1:1,转化率可高达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油酸 甘油酯 薄层色谱 柱色谱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珍珠 张辉珍 +3 位作者 孙云飞 邱阿敏 梁小芳 王晓滨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47-1449,共3页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产品是以红花籽油为原料,通过共轭化反应将其中的亚油酸转化成共轭亚油酸[1-2],然后与甘油进行酯化反应,生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3-4]。卫生部2009年第12号公告批准其作为新资源食品,可以直接服用或者添加到脂肪、食用油...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产品是以红花籽油为原料,通过共轭化反应将其中的亚油酸转化成共轭亚油酸[1-2],然后与甘油进行酯化反应,生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3-4]。卫生部2009年第12号公告批准其作为新资源食品,可以直接服用或者添加到脂肪、食用油和乳化脂肪制品中。目前,国内外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制备、萃取和合成方面[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油酸 甘油酯 乳化脂肪 甘油一酯 红花籽油 新资源食品 甘油二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方法标准 甘油三酯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及其微囊乳液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文瑾 范超 +2 位作者 夏俪宁 石超 吴文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02-108,共7页
为研究共轭亚油酸甘油酯(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glyceride,CLA-TG)及其微囊化乳液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相关指标的影响,采用6周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FLD模型,通过CLA-TG或微囊化C... 为研究共轭亚油酸甘油酯(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glyceride,CLA-TG)及其微囊化乳液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相关指标的影响,采用6周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FLD模型,通过CLA-TG或微囊化CLA-TG干预,记录体重、摄食量,造模结束后收集肝脏及血清,检测血清学指标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水平;检测肝脏TG含量及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积聚情况。结果表明,各组大鼠实验周期内摄食量无较大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血脂水平显著升高,肝脏出现明显的肝脂肪变,表现为显著的TG累积及脂滴积聚。CLA-TG及微囊化CLA-TG的摄入使上述指标均明显缓解,且微囊化CLA-TG组改善肝损伤效果更为显著。CLA-TG的摄入可对NAFLD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且微囊化后缓解作用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共轭油酸甘油酯 微囊 肥胖 脂质代谢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玉霞 苗榕宸 +2 位作者 杨丹白 贺艾 武言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35,共4页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与酶催化合成法,分离与纯化方法主要有超临界CO2萃取法与分子蒸馏法。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合成方法、分离与纯化、储存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开发一种绿色环保、成本低的共...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与酶催化合成法,分离与纯化方法主要有超临界CO2萃取法与分子蒸馏法。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合成方法、分离与纯化、储存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开发一种绿色环保、成本低的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合成新方法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油酸甘油酯 合成 纯化 储存稳定性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储存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明 徐维锋 +2 位作者 张显仁 周丽平 吴文忠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0-52,共3页
通过测定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气味、色度、过氧化值以及脂肪酸组成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考察了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实验条件下,储存180 d的过程中,100 mL塑料瓶和100 mL铝听两种包装形式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储存稳... 通过测定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气味、色度、过氧化值以及脂肪酸组成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考察了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实验条件下,储存180 d的过程中,100 mL塑料瓶和100 mL铝听两种包装形式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包装形式的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色度都非常稳定;塑料瓶包装的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气味非常稳定,但铝听包装的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气味不稳定,60 d便产生哈喇味;两种包装形式的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过氧化值呈现波动变化趋势,但其值均稳定在1.0 meq/kg以下;两种包装形式的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脂肪酸组成略有波动,但与实验前的样品相比,含量基本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油酸甘油酯 稳定性 包装形式
下载PDF
二亚油酸甘油酯对大豆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鞠兴荣 高晓红 +2 位作者 何荣 郑毅 袁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17-2424,共8页
【目的】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影响油脂的储藏品质。大豆油中多种微量成分对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产生影响,甘油二酯是其中之一。研究添加二亚油酸甘油酯(LL)对大豆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期开发新的大豆油抗氧化剂,稳定油品品质、延长货架期。... 【目的】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影响油脂的储藏品质。大豆油中多种微量成分对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产生影响,甘油二酯是其中之一。研究添加二亚油酸甘油酯(LL)对大豆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期开发新的大豆油抗氧化剂,稳定油品品质、延长货架期。【方法】以过层析柱脱除微量成分并加入3×10-5(w/w)叶绿素的大豆油(TSSO)和未经脱除处理的大豆油(NSSO)为试验对象,分别加入0.01%、0.05%、0.1%、0.5%、1.0%、2.0%(w/w)LL,搅拌均匀制成系列样品,在25℃、光照强度为1 700 lx的敞开环境下放置。在6周试验期内,以不添加LL的样品为对照,每间隔7d按GB/T5538-2005用碘量法测定样品的过氧化值(POV)、按GB/T21121-2007用Ominion公司OSI-24型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测定样品的氧化稳定指数(OSI)、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法用安捷伦7890A/5975C GC/MS型气质联用仪测定油脂中挥发性醛类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采用色谱法用安捷伦6890N型气相色谱仪测定样品的脂肪酸组成。每组样品各指标重复测定3次,用IBM SPASS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两组样品在6周试验期内:(1)POV值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增高,反映样品氧化程度增加;但POV增高幅度随LL添加量增多而有所缩减;(2)OSI随储藏时间延长而降低,反映样品的氧化稳定性变差;但OSI降低幅度随LL添加量的增加而减缓;在相同时间、相同LL添加水平下,NSSO组的OSI降低幅度小于TSSO组;(3)样品中的挥发性醛类物质相对百分含量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增加;相同储藏时间,添加LL的样品该物质含量低于对照,且随LL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4)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U/S)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呈现降低趋势;相同储藏时间,添加LL的样品比对照U/S略增;随LL添加量增加,除亚油酸含量增加外,其他脂肪酸含量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在常温、光照条件下,添加LL可有效抑制大豆油氧化,且与NSSO组相比,对TSSO组的抗氧化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甘油酯 大豆油 氧化稳定性 过氧化值 脂肪酸 抗氧化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在线酯交换测定啤酒原料的亚油酸甘油酯
14
作者 杨理章 樊伟 +6 位作者 郝俊光 陆健 陈华磊 闫鹏 董建军 尹花 余俊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0-64,共5页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串联质谱(SPME-GC-MS/MS)在线酯交换建立了定量分析啤酒原料(麦芽和大米)的亚油酸甘油酯的方法。通过研究不同因素对酯交换及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在线酯交换固相微萃取的最佳条件:2.0mL样品稀释液添加0.75mL氢氧化钾...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串联质谱(SPME-GC-MS/MS)在线酯交换建立了定量分析啤酒原料(麦芽和大米)的亚油酸甘油酯的方法。通过研究不同因素对酯交换及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在线酯交换固相微萃取的最佳条件:2.0mL样品稀释液添加0.75mL氢氧化钾/甲醇(10.7mmol/L)和1.0g氯化钠,用85μmPA萃取头在65℃下酯交换和萃取60min。为降低基体效应对定量准确性的影响,以三亚油酸甘油酯为外标分别建立了麦芽和大米的标准曲线。该方法在麦芽和大米中检出限为0.132、0.579μg/g,三亚油酸甘油酯加标回收率为116%和114%。此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所需样品量少、准确性高、操作过程简便,适用于啤酒原料的亚油酸甘油酯的日常高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酯交换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啤酒原料 油酸甘油酯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单油酸甘油酯制备功能性1,3-甘油二酯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楚楚 熊辉煌 +4 位作者 龚斌 喻芸 冯越 梁媛 朱雪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5,共5页
研究固定化脂肪酶TLIM催化单油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oleate,GMO)制备1,3-甘油二酯(sn-1,3-diacylglyerol,sn-1,3-DAG)。比较了游离脂肪酸(共轭亚油酸)和脂肪酸乙酯(共轭亚油酸乙酯)两种不同类型酰基供体、反应时间、底物物质的量比对... 研究固定化脂肪酶TLIM催化单油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oleate,GMO)制备1,3-甘油二酯(sn-1,3-diacylglyerol,sn-1,3-DAG)。比较了游离脂肪酸(共轭亚油酸)和脂肪酸乙酯(共轭亚油酸乙酯)两种不同类型酰基供体、反应时间、底物物质的量比对酰基迁移和sn-1,3-DAG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判定及分析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采用20%(质量分数)脂肪酶TLIM、底物物质的量比(共轭亚油酸乙酯和GMO)3∶1、在50?℃的220 r/min水浴摇床中反应2 h,最后得到sn-1,3-DAG转化率为65%。本研究利用GMO而不是常规的甘油或者甘油三酯来制备sn-1,3-DAG,并比较了不同酰基供体对酰基迁移和sn-1,3-DAG转化率的影响,旨在为脂肪酶催化法制备功能性sn-1,3-DAG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迁移 共轭油酸 共轭油酸乙酯 油酸甘油酯 脂肪酶TLIM
下载PDF
无溶剂体系酶催化合成富含共轭亚油酸甘油脂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石红旗 沈继红 +1 位作者 刘发义 李光友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9期78-82,共5页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方法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CLA)与油脂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二级响应面模型 ,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 90。甘油酯中CLA含量随温度、反应时间、底物配比增加而提高 ,反应时间影响最为...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方法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CLA)与油脂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二级响应面模型 ,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 90。甘油酯中CLA含量随温度、反应时间、底物配比增加而提高 ,反应时间影响最为显著。水分含量对酸解反应具有负影响 ,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与水分含量有交互作用。优化的反应条件为 :反应时间 8~ 10h ,温度 4 0~ 4 5℃ ,酶量 2 0 0U / g油脂 ,底物配比 1:2 5 ,水含量 1 0 %。在优化条件下 ,红花油中共轭亚油酸含量可达 31 4 7%。脂肪酶催化 10 ,12 十八碳二烯酸反应优于 9,11 十八碳二烯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溶剂体系 酶催化合成 共轭油酸 甘油酯 脂肪酶 催化酸解反应 响应面分析 食用油酯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CLA)的功能及含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国萍 李庆章 霍贵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55-659,共5页
共轭亚油酸(CLA)是具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酸的一组构象和位置异构体的总称。文章概述了CLA在抑制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脂肪沉积、增强机体免疫等方面的功能及各种因素对CLA含量的影响。
关键词 共轭油酸(cla) 功能性质 含量
下载PDF
影响乳制品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因素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国萍 霍贵成 李庆章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5-38,共4页
概述了共轭亚油酸(CLA)的形成方式、影响乳制品中CLA含量的因素及如何提高乳中CLA含量的方法。动物的种类、饲料的成分、喂养方式、季节等对原料乳产生的影响,以及加工方法、贮存条件、发酵菌种等对乳制品中CLA的含量的影响。
关键词 共轭油酸(cla) 影响因素 乳制品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CLA)异构体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秀霞 王喜乐 +3 位作者 杨俊花 王小静 沈向真 陈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572-574,共3页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一组亚油酸的异构体,是反刍动物食品中的天然成分,其主要作用成分是c9,t11-CLA异构体。研究表明此类脂肪酸对各种恶性肿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关于CLA的抗肿瘤机理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发现其...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一组亚油酸的异构体,是反刍动物食品中的天然成分,其主要作用成分是c9,t11-CLA异构体。研究表明此类脂肪酸对各种恶性肿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关于CLA的抗肿瘤机理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发现其抗肿瘤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本文就CLA对肿瘤细胞转移特性的影响,抑制癌细胞增殖,抑制致癌因子的活性等方面做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油酸 C9 t11—cla异构体 抗肿瘤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CLA)与动物免疫及脂肪代谢研究概况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仕军 王加启 +1 位作者 王子荣 李文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2期26-30,共5页
随着人们对CLA的不断研究认识,发现CLA有着抗糖尿病、抗癌抑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营养重分配剂等许多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同时研究证实CLA与动物的免疫以及脂肪代谢存在着较强的相关作用。仅针对现阶段CLA与动物的免疫和脂肪代谢研究... 随着人们对CLA的不断研究认识,发现CLA有着抗糖尿病、抗癌抑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营养重分配剂等许多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同时研究证实CLA与动物的免疫以及脂肪代谢存在着较强的相关作用。仅针对现阶段CLA与动物的免疫和脂肪代谢研究现状作一简单介绍,以供阅者在研究中能有所认识与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油酸(cla) 免疫 脂肪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