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轭烯酸与聚乙二醇缩合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锦芳 许孝良 李小年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54,共16页
聚乙二醇不饱和酸酯是一类重要的高聚物单体,其与其他单体接枝共聚也可合成多功能化的高分子聚合物.主要综述了聚乙二醇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等共轭烯酸缩合反应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共轭烯酸 聚乙二醇 缩合反应
原文传递
共轭三烯酸抑制肝癌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诱导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亚英 王修杰 +5 位作者 林苹 张洁 任婧婧 杨洪亮 高艳萍 刘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108-2113,共6页
目的:探讨共轭三烯酸抑制肝癌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克隆形成试验、Brdu掺入实验(20g/L,12h)研究共轭三烯酸对人正常肝细胞L-02,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鼠肝癌细胞系Hepa1-6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Hoechs... 目的:探讨共轭三烯酸抑制肝癌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克隆形成试验、Brdu掺入实验(20g/L,12h)研究共轭三烯酸对人正常肝细胞L-02,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鼠肝癌细胞系Hepa1-6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结果:共轭三烯酸处理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降低(SMMC-7721:1.5±2.6vs1.9±12.3,P<0.05;Hepa1-6:1.0±1.5vs1.2±9.7,P<0.05),克隆形成下降(SMMC-7721:149.3±3.1vs191.7±5.8,P<0.05;Hepa1-6:32.7±3.1vs61.3±4.2,P<0.05),Brdu标记指数降低(SMMC-7721:42.3%±1.5%vs63.6%±0.7%,P<0.05;Hepa1-6:59.5%±0.7%vs79.6%±1.6%,P<0.05),凋亡细胞增多(SMMC-7721:48.9%±0.7%vs9.9%±0.4%,P<0.05;Hepa1-6:65.1%±1.1%vs15.9%±0.7%,P<0.05);凋亡指数升高(SMMC-7721:16.3%±0.7%vs3.3%±0.4%,P<0.05;Hepa1-6:21.7%±1.1%vs5.3%±0.4%,P<0.05),G0/G1期细胞数增加(SMMC-7721:48.4%±1.8%vs38.0%±2.1%,P<0.01;Hepa1-6:53.4%±2.1%vs41.1%±0.7%,P<0.01),S期细胞数减少(SMMC-7721:32.2%±2.9%vs37.2%±1.9%,P<0.05;Hepa1-6:28.3%±0.9%vs39.9%±0.9%,P<0.01).结论:共轭三烯酸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烯酸 共轭亚油酸 肝癌细胞:增殖抑制 凋亡 MTT法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米面翁果实油中共轭炔烯酸的研究
3
作者 郭慧然 廖学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米面翁(BuckleyalanceolataMiq.)果实含油33.4%。经气相色谱分析.油中常见脂肪酸为棕榈酸2.6%,硬脂酸1.3%,棕榈油酸0.5%,油酸38.7%,亚油酸1.6%,亚麻酸7.9%;尚有3个不常... 米面翁(BuckleyalanceolataMiq.)果实含油33.4%。经气相色谱分析.油中常见脂肪酸为棕榈酸2.6%,硬脂酸1.3%,棕榈油酸0.5%,油酸38.7%,亚油酸1.6%,亚麻酸7.9%;尚有3个不常见脂肪酸,通过分离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色谱-质谱方法鉴定,以及臭氧化法证实油中含十八碳烯-反11-二块-7,9-酸.含量为39.4%,在植物中首次发现。另外两个未鉴定酸,含量分别为3.8%和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面翁 果实油 共轭烯酸 檀香料
下载PDF
共轭三烯酸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
4
作者 张婷婷 毛羽 +5 位作者 张全波 高艳萍 林苹 张洁 肖恒怡 王修杰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0年第1期10-14,22,共6页
目的:探讨共轭三烯酸(TCLA)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TCLA处理人正常肝细胞(L02)及乳腺癌细胞(MCF-7),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克隆形成试验、EdU掺入试验研究TCLA对人正常肝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 目的:探讨共轭三烯酸(TCLA)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TCLA处理人正常肝细胞(L02)及乳腺癌细胞(MCF-7),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克隆形成试验、EdU掺入试验研究TCLA对人正常肝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吖啶橙/溴乙啶(AO/EB)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TCLA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PAR-γ、P53、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用TCLA处理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半效抑制浓度(IC_(50))为50μmol,呈时问-剂量-效应关系;克隆形成下降(P<0.05)亦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EdU标记指数降低(P<0.05),AO/EB染色凋亡细胞增多(P<0.05),细胞周期分布改变,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1),S期细胞显著减少(P<0.05);RT-PCR检测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PAR-γ(P<0.05)、P53(P<0.05)、CASPASE-3(P<0.01)mRNA表达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TCLA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DNA合成、细胞周期阻滞、上调凋亡相关基因PPARγ、P53、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烯酸 乳腺癌细胞 增殖抑制 凋亡诱导
下载PDF
日粮中共轭亚麻三烯酸:贮存及辐射对肉仔鸡胸肉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M.Du 任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4年第4期40-40,共1页
肉仔鸡日粮中分别添加 0 %、0 .2 5 %、0 .5 %、1.0 %共轭亚麻三烯酸 (CL A) ,连续饲喂 3周后 ,将鸡屠宰 ,去皮取胸肉进行真空或厌氧保存。以 0或 3.0 k Gy剂量辐射胸肉 ,4℃保存。分析保存 0或 7d时胸肉的 TBARS值 (硫巴比妥酸反应底... 肉仔鸡日粮中分别添加 0 %、0 .2 5 %、0 .5 %、1.0 %共轭亚麻三烯酸 (CL A) ,连续饲喂 3周后 ,将鸡屠宰 ,去皮取胸肉进行真空或厌氧保存。以 0或 3.0 k Gy剂量辐射胸肉 ,4℃保存。分析保存 0或 7d时胸肉的 TBARS值 (硫巴比妥酸反应底物 )、挥发性物质及肉色。结果表明 :日粮中添加 CL A降低胸肉的 TBARS值 ,但对挥发性物质以及肉色没有影响。辐射后胸肉的肉色 a*值增加 ;挥发性物质如烷烃、烯烃增加 ,这些物质可能是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分解产物。此外 ,胸肉中二甲基二硫化物的含量较高。辐射后胸肉中乙醛、戊醛含量低 ,TBARS含量降低 ,说明辐射对贮存过程中肉仔鸡胸肉的脂质氧化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 共轭亚麻三烯酸 贮存 辐射 肉仔鸡 胸肉 品质 脂质氧化
下载PDF
癞葡萄籽油的脂肪酸分布分析及共轭亚麻酸的鉴定 被引量:8
6
作者 傅伟昌 陈尚卫 +2 位作者 顾小红 汤坚 蒋再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79,共5页
柱色谱法测定癞葡萄籽油中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为2.64%、0.66%和85.43%。研究发现猪胰脂酶定向水解法及其改进方法不适于癞葡萄籽油的脂肪酸分布分析;根据RP-HPLC/ESI-MS、紫外光谱及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鉴定出癞葡萄... 柱色谱法测定癞葡萄籽油中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为2.64%、0.66%和85.43%。研究发现猪胰脂酶定向水解法及其改进方法不适于癞葡萄籽油的脂肪酸分布分析;根据RP-HPLC/ESI-MS、紫外光谱及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鉴定出癞葡萄籽油所含的主要共轭亚麻酸为α-桐酸(9c,11t,13t-C18∶3),次要的2个共轭亚麻酸可能分别为石榴酸(9c,11t,13c-C18∶3)和β-桐酸(9t,11t,13t-C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癞葡萄籽油 脂肪酸 共轭亚麻酸 共轭烯酸
下载PDF
桐油脂肪酸组成分析和甘三酯结构判定 被引量:16
7
作者 傅伟昌 顾小红 +2 位作者 陶冠军 汤坚 蒋再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6期964-968,982,共6页
采用2-氨基-2-甲基丙醇(2-amino-2-methylpropanol,AMP)衍生化、GC/MS法分析桐油的脂肪酸组成:软脂酸3.41%,硬脂酸3.71%,油酸7.07%,亚油酸7.51%,亚麻酸1.31%,十八碳共轭三烯酸73.19%,未定出成分3.80%;采用RP-HPLC/APCI-MS法分离桐油中... 采用2-氨基-2-甲基丙醇(2-amino-2-methylpropanol,AMP)衍生化、GC/MS法分析桐油的脂肪酸组成:软脂酸3.41%,硬脂酸3.71%,油酸7.07%,亚油酸7.51%,亚麻酸1.31%,十八碳共轭三烯酸73.19%,未定出成分3.80%;采用RP-HPLC/APCI-MS法分离桐油中的甘三酯组分,并根据特定甘三酯断裂生成的特征甘二酯离子的丰度比初步判定主要甘三酯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甘三酯 共轭烯酸 GC/MS 恶唑啉衍生物 RP—HPLC/APCI—MS
下载PDF
癞葡萄籽油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傅伟昌 盘赛昆 +2 位作者 顾小红 汤坚 蒋再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9-82,共4页
采用2-氨基-2-甲基丙醇(AMP)衍生化,GC/MS法分析癞葡萄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为:软脂酸1.65%,硬脂酸31.78%,油酸5.52%,亚油酸3.86%,十八碳共轭三烯酸55.13%,未定出成分2.07%。癞葡萄籽油的主要成分为十八碳脂肪酸,其中十八碳不饱... 采用2-氨基-2-甲基丙醇(AMP)衍生化,GC/MS法分析癞葡萄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为:软脂酸1.65%,硬脂酸31.78%,油酸5.52%,亚油酸3.86%,十八碳共轭三烯酸55.13%,未定出成分2.07%。癞葡萄籽油的主要成分为十八碳脂肪酸,其中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占64.51%。AMP衍生化GC/MS法可对不饱和脂肪酸双键的位置准确定位,将癞葡萄籽油中的3种共轭三烯酸的顺反异构体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癞葡萄籽油 苦瓜 共轭烯酸 GC/MS 噁唑啉衍生物
下载PDF
金盏菊油开发利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玉宝 裘爱泳 徐 霞 《粮食与油脂》 2002年第7期29-31,共3页
金盏菊富含多种功能性化合物,如类黄酮、三萜烯皂甙、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及共轭十八碳三烯酸等。本文主要综述国内外对金盏菊油研究现状和可能的工业应用,并展望其开发前景。
关键词 金盏菊油 开发 利用 金盏菊 共轭十八碳三烯酸 天然色素 维生素E
下载PDF
TCLA诱导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扈及雷 王修杰 +3 位作者 周培志 王成德 徐建国 姜曙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0-574,共5页
目的探讨共轭三烯酸(TCLA)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增殖实验(MTT法)、克隆形成实验、BrdU掺入实验检测TCLA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 目的探讨共轭三烯酸(TCLA)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增殖实验(MTT法)、克隆形成实验、BrdU掺入实验检测TCLA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调亡相关基因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ADPRTL1)、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MTT法发现,TCLA可显著抑制C6细胞株增殖(40μmol/L,72h,细胞存活率56.71%±0.98%),并存在量-效、时-效关系;克隆形成下降,40μmol/L的TCLA可完全抑制克隆形成;实验组BrdU标记率63.1%±1.0%,较对照组(95.6%±1.4%)明显降低(P<0.05);Hoechst33342荧光染色示,实验组凋亡率10.0%±0.3%,较对照组(1.6%±0.6%)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示,TCLA使C6细胞凋亡指数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ADPRTL1、CYP1A1、PPAR-γ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LA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细胞周期阻滞、上调凋亡相关基因(ADPRTL1、CYP1A1、PPAR-γ)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烯酸 胶质瘤 增殖抑制 凋亡
下载PDF
共轭三烯酸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11
作者 扈及雷 王修杰 +2 位作者 周培志 马卫朝 姜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16-1418,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共轭三烯酸(TCLA)对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噻唑蓝(MTr)比色法、克隆形成试验、50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人试验研究TCL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33342/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共轭三烯酸(TCLA)对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噻唑蓝(MTr)比色法、克隆形成试验、50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人试验研究TCL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33342/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和周期分布;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ADPRTL1)、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共轭三烯酸对人胶质细胞瘤(U251)有明显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撤应关系(P〈0.05)。克隆形成下降,40μmol/LTCLA可完全抑制克隆形成。BrdU标记从(91.6±3.6)%下降到(14.4±4.4)%(P〈0.05),Hoechst33342/PI双染试验,凋亡细胞增加(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凋亡指数从(7.3±1.2)%升高到(34.2±2.4)%(P〈0.05),G。/G。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RT—PCR结果显示,凋亡相关基因ADPRTL1、CYP1A1、PPAR-γmRNA表达增强(P〈0.05)。结论TCL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细胞周期阻滞、上调凋亡相关基因(ADPRTL1、CYP1A1、PPAR-γ)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烯酸 胶质瘤 增殖
原文传递
丹参脂溶性成分的化学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伏继萍 方健平 苏海霞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研究了丹参脂溶性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丹参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反式-4,5-顺式-二烯-6-羰基硬脂酸(1)、丹参螺旋... 研究了丹参脂溶性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丹参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反式-4,5-顺式-二烯-6-羰基硬脂酸(1)、丹参螺旋缩酮内酯(2)、丹参酮Ⅰ(3)、丹参酮ⅡA(4)、二氢丹参酮Ⅰ(5)、二氢异丹参酮Ⅰ(6)、异隐丹参酮(7)、丹参酸甲酯(8)、弥罗汉酚(9)、Sibiriqninone A(10)、Sibiriqninone B(11).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2,3-反式-4,5-顺式-二烯-6-羰基硬脂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脂溶性成分 化学成分 共轭烯酸
原文传递
Photoluminescence mechanisms of red-emissive carbon dots derived from non-conjugated molecules 被引量:7
13
作者 Xin Yang Lin Ai +6 位作者 Jingkun Yu Geoffrey I.N.Waterhouse Laizhi Sui Jie Ding Baowei Zhang Xue Yong Siyu L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4期1450-1457,M0004,共9页
Red-emissive carbon dots(R-CDs)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because of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issue imaging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At present,most R-CDs are synthesized by using aromatic precursors,but the sy... Red-emissive carbon dots(R-CDs)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because of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issue imaging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At present,most R-CDs are synthesized by using aromatic precursors,but the synthesis of R-CDs from non-aromatic precursors is challenging,and the emission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Herein,different R-CDs were rationally synthesized using citric acid(CA),a prototype non-aromatic precursor,with the assistance of ammonia.Their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optical mechanism were investigated.The addition of NH_(3)·H_(2)O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synthesis of CA-based R-CDs,which shifted the emission wavelength of CA-based CDs from 423 to 667 nm.Mass spectrometry(MS)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amino groups served as N dopants and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localized conjugated domains through an intermolecular amide ring,thereby inducing a significant emission redshift.The red-emissive mechanism of CDs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control experiments using other CA-like molecules(e.g.,aconitic acid,tartaric acid,aspartic acid,malic acid,and maleic acid)as precursors.MS,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haracterization,and computational modeling revealed that the main carbon chain length of CA-like precursors tailored the cyclization mode,leading to hexatomic,pentatomic,unstable three/four-membered ring systems or cyclization failure.Among these systems,the hexatomic ring led to the largest emission redshift(244 nm,known for CA-based CDs).This work determined the origin of red emission in CA-based CDs,which would guide research on the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R-CDs from other non-aromatic precur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luminescence mechanism Carbon dots Citric acid AROMATIZATION Red-emissive Structural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