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论塑性变形中的共轭压剪褶皱
1
作者 李启全 《江西地质》 1989年第1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塑性变形 褶皱 共轭压剪褶皱 剪切带
全文增补中
下花园地区下马岭组第三段中尖棱褶皱特征及地质意义
2
作者 王士德 石如璠 方邦德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8年第3期27-39,115-116,共15页
尖棱褶皱是在下列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构造变动比较强烈的地区;构成尖棱褶皱的介质是以层理发育的薄层脆性岩层为主,间夹塑性较大的薄层页岩,尖棱褶皱的底部和上部要有较厚的塑性较大的页岩层;形成尖棱褶皱的应力方式为主压应力平行... 尖棱褶皱是在下列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构造变动比较强烈的地区;构成尖棱褶皱的介质是以层理发育的薄层脆性岩层为主,间夹塑性较大的薄层页岩,尖棱褶皱的底部和上部要有较厚的塑性较大的页岩层;形成尖棱褶皱的应力方式为主压应力平行或近于平行层理。此外,①尖棱褶皱的空间分布反映较大规模的构造型式。②各部位尖棱褶皱的轴面走向和枢纽延伸方向与所在部位的大褶皱的轴面走向和枢纽延伸方向,以及逆断层的走向基本一致,尖棱褶皱与所在部位大规模同形褶皱的枢纽倾伏方向也近似一致.③各部位尖棱褶皱的变动强度,膝折带的应变大小及小断层的发育情况,反映了所在部位的较大规模构造变动的强烈程度.④在同样构造力的作用下,薄的脆性岩层比厚的脆性岩层更易形成尖棱褶皱和膝折褶皱。尖棱褶皱、膝折褶皱和共轭褶皱常共生在一起,说明它们的形成机制是相同的,箱状褶皱的共轭膝折面所夹钝角在110°—120°之间,其平分线方位与同期形成的大规模构造受力方向是一致的.⑤膝折带不仅能在低温高压地质条件下形成,在低温低压的地质条件下也能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马岭组 下花园 膝折褶皱 延伸方向 共轭褶皱 构造变动 箱状褶皱 膝折带 层理面 逆断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