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共鸣论的微信公众号软文广告浅析——以“GQ实验室”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杜美玲 《传播与版权》 2019年第7期121-122,125,共3页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今天,商品种类日趋完善,同类商品间的区别不断缩小。对于广告制作人员来说,如何凭借一个广告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映象变得越来越难。随着微信成为人们社交中的必需品,更加注意创意与个性的微信公众号软文也应运而生蓬勃...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今天,商品种类日趋完善,同类商品间的区别不断缩小。对于广告制作人员来说,如何凭借一个广告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映象变得越来越难。随着微信成为人们社交中的必需品,更加注意创意与个性的微信公众号软文也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其中不少公众号软文广告的创作都运用了现代广告创意的经典法则之一"共鸣论"。文章基于共鸣论,结合GQ实验室公众号的案例,分析共鸣论在微信公众号软文广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鸣论 软文广告 GQ实验室
下载PDF
论数字共通中的共鸣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飞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7,共11页
数字共通建构了主体与世界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的共鸣关系,并使在两个或多个独立实体之间形成对话成为可能。对话鼓励差异,包容各种针锋相对的讨论,也包括“悬置”和暂时的远离。“数字共通”是观念和意见得以碰撞的“共鸣室”,是充满活... 数字共通建构了主体与世界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的共鸣关系,并使在两个或多个独立实体之间形成对话成为可能。对话鼓励差异,包容各种针锋相对的讨论,也包括“悬置”和暂时的远离。“数字共通”是观念和意见得以碰撞的“共鸣室”,是充满活力、能够自我更新的“共鸣室”。为理解数字共通中的共鸣关系,讨论了共显、数字共通中复数的共鸣关系、数字共通中共鸣关系遭受的阻力。数字共通体现在主体与世界的互动共鸣关系上,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交往模式。数字共通中的复杂共鸣关系,不仅超出了概念或设想的边界,是一次深刻的存在变迁,还是一种文化的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共通 共鸣 结构性转型 存在 社会交往
下载PDF
用户与B站up主品牌共鸣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杨东红 康金岭 徐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6-86,共11页
以B站67位头部up主为研究对象,应用ELM理论模型,使用岭回归、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检验对用户和up主品牌共鸣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收藏数、投币数、视频时长、发布时间对品牌共鸣有显著影响,标题句式、合作对品牌... 以B站67位头部up主为研究对象,应用ELM理论模型,使用岭回归、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检验对用户和up主品牌共鸣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收藏数、投币数、视频时长、发布时间对品牌共鸣有显著影响,标题句式、合作对品牌共鸣影响不显著。标题为疑问句对品牌共鸣中的行为忠诚和主动介入维度影响较大,标题为非疑问句对社区归属感维度影响更大。up主选择合作以及在休闲时间推送视频时长设定在10-15分钟更容易和用户产生品牌共鸣的效果。影视区原创剪辑类、科技区数码测评类、资讯区时政讲解类视频以30分钟以上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共鸣 B站up主品牌 ELM 岭回归 Kruskal-Wallis检验
下载PDF
对话共鸣产生幽默的认知机制:概念整合+乖讹消解的视角
4
作者 刘兴兵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共14页
概念整合理论和幽默的乖讹-消解理论相结合可用来解释对话共鸣实现幽默效果的认知机制和过程:共鸣产生幽默效果的认知操作是概念整合,但与其他现象的概念整合不同,在共鸣的概念整合中,平行、对仗的语言结构形式触发概念整合;源自两个输... 概念整合理论和幽默的乖讹-消解理论相结合可用来解释对话共鸣实现幽默效果的认知机制和过程:共鸣产生幽默效果的认知操作是概念整合,但与其他现象的概念整合不同,在共鸣的概念整合中,平行、对仗的语言结构形式触发概念整合;源自两个输入空间的成分或/和关系在整合空间存在乖讹,随后,整合空间会基于自身的逻辑机制,产生涌现结构,对乖讹进行消解,因而最终产生幽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幽默 对话共鸣 认知机制 概念整合 乖讹消解
下载PDF
中华民族情感的三重共鸣——以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为例
5
作者 苟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4-60,共7页
“文化在场”力图重塑一种现场感,通过重要场景、人物与事件的交织,呈现出“在场感”,在历史与现实之“场域”进行结构性和精神性书写,展示出艺术“对抽象的客观的符号凝聚”的建构能力,构造出一个整体的“感觉世界”。影片作为曾经的... “文化在场”力图重塑一种现场感,通过重要场景、人物与事件的交织,呈现出“在场感”,在历史与现实之“场域”进行结构性和精神性书写,展示出艺术“对抽象的客观的符号凝聚”的建构能力,构造出一个整体的“感觉世界”。影片作为曾经的实践在场,通过杜家兄妹在不同时空域的寻亲之旅,在“出走”与“回归”、“草原”与“海”、“历史”与“当代”三个维度展现民族共同体的具体情态与情感升华,使家国情怀、民族融合和国家意识合而为一,在层级递进且高潮迭起的剧情变化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纤毫毕现地形塑出来,使其成为一种有形有感的“社会在场”展示,唤起观众特定的感知与共鸣,有效地重建艺术同社会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情感 共鸣 《海的尽头是草原》
下载PDF
记忆、共鸣与理解:红色档案建构政治认同的逻辑进路
6
作者 陈凡峰 《档案与建设》 2024年第7期93-100,共8页
红色档案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为建构主体的政治认同提供了重要依据。政治认同由初级至高级分为本能认同、情感认同和理智认同三个层次,红色档案通过记忆、共鸣和理解实现政治认同建构,即通过记忆奠基本能认同的底色、通过共鸣唤起情感认... 红色档案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为建构主体的政治认同提供了重要依据。政治认同由初级至高级分为本能认同、情感认同和理智认同三个层次,红色档案通过记忆、共鸣和理解实现政治认同建构,即通过记忆奠基本能认同的底色、通过共鸣唤起情感认同的生发、通过理解达成理智认同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档案 政治认同 记忆 共鸣 理解
下载PDF
师爱与关怀:荆楚强师共同行动中的情感共鸣与价值寻绎
7
作者 刘来兵 《湖北教育》 2024年第15期21-21,共1页
当我沉潜于“荆楚强师共同行动”的汇编文献中,第一次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有了“平凡”的感触。原来教育家精神并非遥不可及的神圣光环,它就镌刻在每一位平凡的好老师的教育生活里。映入我眼帘的每一幅画卷、每一个故事,宛如璀璨银河中... 当我沉潜于“荆楚强师共同行动”的汇编文献中,第一次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有了“平凡”的感触。原来教育家精神并非遥不可及的神圣光环,它就镌刻在每一位平凡的好老师的教育生活里。映入我眼帘的每一幅画卷、每一个故事,宛如璀璨银河中的繁星,不仅映射出教师的光辉形象,而且深深烙印着师生情感的纽带,它们是教育理念与人文情怀的交响乐章,是对“尊师重教”在现代社会的深情吟唱与时代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共鸣 师生情感 师爱 尊师重教 荆楚 教育家精神 神圣光环 教育理念
下载PDF
减速绿洲与共鸣幻象:社会加速理论视阈下的“慢”游戏实践及其媒介批判
8
作者 杜晓红 孔文轩 《新媒体与社会》 2024年第1期55-66,391,392,共14页
现代社会的不断加速产生普遍的时间焦虑和情感异化,人们开始倡导“慢生活”以缓解这些现代性症候。本文以“慢”游戏为考察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慢”游戏通过重塑时空秩序感、满足玩家的社交需求、疗愈玩家的情感异化... 现代社会的不断加速产生普遍的时间焦虑和情感异化,人们开始倡导“慢生活”以缓解这些现代性症候。本文以“慢”游戏为考察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慢”游戏通过重塑时空秩序感、满足玩家的社交需求、疗愈玩家的情感异化等方式构建加速社会的减速绿洲。但由于受到社会加速及资本逻辑的侵蚀,“慢”游戏不过是现代媒介建构的“乌托邦”幻境,很难实现与外部世界的真正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加速 “慢”游戏 减速绿洲 共鸣幻象
下载PDF
共鸣型情绪价值,孩子成长所需的精神养料
9
作者 刘世宏 《教育家》 2024年第19期9-10,共2页
在心理学领域,共鸣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情感联结方式,它可以帮助个体释放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进而有助于情绪的调节和恢复。情感共鸣指的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的过程。亲子同步体验,父母对孩子的持续情感共鸣共振和在线适应,... 在心理学领域,共鸣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情感联结方式,它可以帮助个体释放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进而有助于情绪的调节和恢复。情感共鸣指的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的过程。亲子同步体验,父母对孩子的持续情感共鸣共振和在线适应,有助于父母感知并适当回应来自子女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如饥饿、疼痛或痛苦,进而为子女提供更加协调的照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共情共鸣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体验人际关系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共鸣 负面情绪 情感需求 缓解心理压力 情绪价值 情感联结 亲子关系 心理学
下载PDF
教师工作负荷的生成机理、异化表征及调治向度——基于罗萨“社会加速及共鸣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岚 李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文依托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领军人——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提出的“社会加速及共鸣理论”,从社会母系统的运转现实关怀到教育子系统的生态现状,审视了学校场域内更微观组织单元“中小学教师群体”的工作负荷问题。在社会... 本文依托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领军人——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提出的“社会加速及共鸣理论”,从社会母系统的运转现实关怀到教育子系统的生态现状,审视了学校场域内更微观组织单元“中小学教师群体”的工作负荷问题。在社会大“提升逻辑”下,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的生成呈现三重逻辑——“竞争逻辑、效率逻辑、功利逻辑”;其现实表现为五种“异化表征”——“时间异化、空间异化、权责异化、行动异化、情感异化”。为找到教师工作负荷的有效调节之法,平衡教师工作的工具价值与理想价值,需探寻我国中小学教师与“工作环境、自我身心、职业角色”之间共鸣关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工作负荷 生成机理 异化表征 调治向度 社会加速及共鸣理论
下载PDF
文明互鉴:国际传播共鸣的认同间性建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杰 梁眉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2,I0003,共10页
文明交流互鉴是构建国际传播新秩序的基本理念。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承认、共鸣等理论资源中的主体间性原则,并将其与中国智慧和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理解和阐释文明如何交流、文明如何互鉴,提出更符合当下国际传播语境的“认同间性”... 文明交流互鉴是构建国际传播新秩序的基本理念。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承认、共鸣等理论资源中的主体间性原则,并将其与中国智慧和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理解和阐释文明如何交流、文明如何互鉴,提出更符合当下国际传播语境的“认同间性”概念作为建立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家间共鸣关系的基础。“认同间性”可以发展出基于平等和协商的我们/他们关系,并通过对差异性的承认达到认同,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共鸣关系,使得各种文明和文化能够相互敞开与靠近,进而找到文化相通之处并确认文化共识,进而达到半受掌控的良好关系状态。从主体间性到认同间性的建构过程,就是国家间从承认到共鸣的关系建构过程,这真正体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为建构国际传播的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认 共鸣 国际传播 认同间性 文明交流互鉴
下载PDF
寻求共鸣:数字化转型中教学设计的底层逻辑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飞霞 张家军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1,58,共7页
数字化转型推动第一代教学设计转向第二代教学设计时,也造成教学设计过程简单化、教学设计结构程序化、教学设计偏离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等异化现象。哈特穆特·罗萨的共鸣理论提倡重构人与世界的共鸣关系,化解人类对世界的掌控欲... 数字化转型推动第一代教学设计转向第二代教学设计时,也造成教学设计过程简单化、教学设计结构程序化、教学设计偏离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等异化现象。哈特穆特·罗萨的共鸣理论提倡重构人与世界的共鸣关系,化解人类对世界的掌控欲望导致的异化关系问题,为教学设计回归能动性、文化性和情境性等生命隐喻提供了底层支撑。寻求共鸣的教学设计是指遵循“为了共鸣设计教学”的理念,围绕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触动产生而重组文本,并以此来设计诸多教学要素,形成预设教学方案的过程。文章对寻求共鸣的教学设计理念、原则、要素和运行结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寻求共鸣的教学设计操作要领是基于“人机协同”的学习者先前经验获取、基于学习者过往经验的综合任务设计、形成激发共鸣的认知策略、建构以技术为支撑的开放性环境、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入共鸣的力量,以及促进共鸣的反馈体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鸣理论 教学设计 教育数字化转型 信息化 底层逻辑
下载PDF
教学共鸣的内涵、发生机制与促成策略
13
作者 赵明洁 李如密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7,共12页
教学共鸣是师生精神交往的一种主体间思想和感情默契、和谐的互动过程及其所达成的完满状态。该概念既揭示了师生作为平等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相互感知和理解,又为基于差异和不确定性的彼此回应进行了合理注解。教学共鸣的发生需要知觉... 教学共鸣是师生精神交往的一种主体间思想和感情默契、和谐的互动过程及其所达成的完满状态。该概念既揭示了师生作为平等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相互感知和理解,又为基于差异和不确定性的彼此回应进行了合理注解。教学共鸣的发生需要知觉、同感和回应三种主体性活动的协同配合:具身性的知觉是教学共鸣发生的前提;自发性的同感是教学共鸣发生的关键;持续性的回应是教学共鸣发生的保障。由此,根据知觉、同感与回应三种主体性活动的特点给出促成教学共鸣从理想转化为课堂实践中真实发生的三种策略:保留教学张力,利用反差与暗示推动情绪起伏的知觉策略;自发转换视角,从类比关联中寻找共鸣点的同感策略;彼此吸纳转化,在相呼相应中实现视域融合的回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共鸣 知觉 同感 回应
下载PDF
舌癌术后患者口腔共鸣与元音声学特征分析
14
作者 袁冯 梁悦悦 +3 位作者 白雅雯 宋驰 张晨晨 张凯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研究舌癌术后患者的口腔共鸣及语音的元音声学特征。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行舌鳞状细胞癌手术后6个月的患者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28~74岁,平均50.47±11.28岁;根据手术切除部位和修复与否,分为半舌修复组(n=11例)、... 目的研究舌癌术后患者的口腔共鸣及语音的元音声学特征。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行舌鳞状细胞癌手术后6个月的患者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28~74岁,平均50.47±11.28岁;根据手术切除部位和修复与否,分为半舌修复组(n=11例)、半舌拉拢缝合组(n=10例)和舌根口底修复组(n=20例)。并同期收集年龄相似的健康陪护人员20例(正常组),其中男15例,女5例。采用构音语音测量与训练仪,采集提取四组人群发/a/、/i/、/u/三个元音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并计算构音运动类参数:下颌距、舌距和F2i/F2u;元音集中类参数:元音清晰度指数(vowel articulation index,VAI)和共振峰集中率(formant centralization,FCR),比较各组结果。结果半舌拉拢缝合组、舌根口底修复组/i/音的F1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舌根口底修复组/i/音的F1明显高于半舌修复组;舌根口底修复组/i/音的F2明显低于正常组、半舌修复组和半舌拉拢缝合组;半舌拉拢缝合组、舌根口底修复组/u/音的F1、F2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半舌修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根口底修复组舌距、F2i/F2u、VAI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半舌修复组,FCR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半舌修复组,且舌距、VAI均明显低于半舌拉拢缝合组,FCR明显高于半舌拉拢缝合组;半舌拉拢缝合组舌距、F2i/F2u、VAI均明显低于正常组,FCR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半舌拉拢缝合组F2i/F2u、VAI均明显低于半舌修复组,FCR明显高于半舌修复组,舌根口底修复组下颌距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舌癌术后患者中舌根口底修复组患者口腔共鸣及元音清晰度问题最为突出,半舌拉拢缝合组患者次之,半舌修复组无明显口腔共鸣及元音清晰度问题。临床中应加强舌根口底修复组术后及半舌拉拢缝合组术后患者语音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术后 口腔共鸣 元音声学特征
下载PDF
《再见,哥伦布》中的“矛盾共鸣”及其伦理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赖日升 刘茂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再见,哥伦布》是犹太裔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的第一部作品。罗斯通过犹太裔情侣尼尔和布伦达的失败恋情揭露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犹太居民生活中存在“矛盾的共鸣之音”,两人分手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伦理必然:尼尔所代表的年轻一代... 《再见,哥伦布》是犹太裔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的第一部作品。罗斯通过犹太裔情侣尼尔和布伦达的失败恋情揭露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犹太居民生活中存在“矛盾的共鸣之音”,两人分手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伦理必然:尼尔所代表的年轻一代犹太知识分子阶层,虽然对犹太传统道德存在诸多看法,但仍认为秉持道德传统是在美国安身立命的基础;布伦达所代表的犹太富裕阶层,则选择完全放弃犹太身份及其相应的道德传统。罗斯通过尼尔与布伦达在恋爱过程中各自做出的伦理选择,表达了自己对保持少数族裔身份问题的伦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见 哥伦布》 伦理选择 伦理身份 “矛盾共鸣 伦理启示
下载PDF
美好数字生活的出场表征、异化困境和共鸣理路
16
作者 欧阳杰 吴宗友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空间是承载人类生活的基本载体。美好数字生活是以数字空间的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社会生活。现实中,受互联网集团代表的市场资本和技术精英代表的技术权力的共同支配影响,数字生活日益变为具有隐蔽规训性、区隔性、剥削性,内卷性... 空间是承载人类生活的基本载体。美好数字生活是以数字空间的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社会生活。现实中,受互联网集团代表的市场资本和技术精英代表的技术权力的共同支配影响,数字生活日益变为具有隐蔽规训性、区隔性、剥削性,内卷性、娱乐性以及商品性的生活。为促进美好数字生活的实现,应秉承数字空间正义的基本原则,重塑和优化数字空间运行秩序、完善数字空间法律法规体系、抑制数字资本无序扩张、加强数字空间精神文明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 数字生活 出场表征 数字异化 共鸣理路
下载PDF
语文课堂教学共鸣的实现策略
17
作者 吴艳 李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28,共4页
教学共鸣是发生在师生内心深处的相遇相知的心灵感应状态,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建构容易产生共鸣的学习场域,达成彼此共振的情感默契,在营造审美时空中融合视域,并抓住精彩词句加以品味,形成思想和情感的汇聚融通。
关键词 教学共鸣 语文课堂 实现策略
下载PDF
社会加速、内卷与共鸣:对“功绩倦怠型社会”的解读与预判
18
作者 王荷 宋新伟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21世纪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加速社会。德国著名学者哈特穆特·罗萨提出了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揭示了现代加速社会的三种不同的加速,即技术加速、生活加速、社会加速。加速的现代社会带来了社会时间和生命时间的疏离,进一步导致了功绩社... 21世纪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加速社会。德国著名学者哈特穆特·罗萨提出了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揭示了现代加速社会的三种不同的加速,即技术加速、生活加速、社会加速。加速的现代社会带来了社会时间和生命时间的疏离,进一步导致了功绩社会“倦怠”的出现,表现为代际与代内的“自杀”。罗萨提出了“社会共鸣”方案,让被异化的主体以“相关的关系”建立起共鸣,共同抵抗社会加速所带来的新异化。然而,“社会共鸣”的本质是妥协的而非彻底的,是一个矛盾体。对加速社会所带来的新异化需要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正确理解“人的现代性”本质特征与实践归旨,把握人与社会发展的根本解决力,在社会实践中寻求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加速 内卷 自杀性社会 共鸣
下载PDF
声乐演唱中的共鸣调整技巧与训练 被引量:1
19
作者 文哲钊 《艺海》 2024年第4期56-60,共5页
共鸣调整是声乐演唱中的关键技巧,对于塑造音色、增强音量和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共鸣调整对声乐演唱表现的影响,系统地提出了声乐演唱中有效的共鸣调整技巧与训练方法,通过咽喉共鸣调整、口腔共鸣调整、鼻腔共鸣调整、声... 共鸣调整是声乐演唱中的关键技巧,对于塑造音色、增强音量和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共鸣调整对声乐演唱表现的影响,系统地提出了声乐演唱中有效的共鸣调整技巧与训练方法,通过咽喉共鸣调整、口腔共鸣调整、鼻腔共鸣调整、声带协调训练和整体协调训练等方法来有效改变声音的共鸣效果,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演唱 共鸣调整 技巧 训练方法
下载PDF
碎片化阅读模式异化与拓展路径——基于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与共鸣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祥林 张莹莹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2-90,共9页
碎片化阅读是社会加速发展过程中的新的阅读模式,哈特穆特·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和共鸣理论有助于探讨社会加速发展背景下碎片化阅读的发展样态,认为社会加速发展背景下社会批判理论视野中碎片化阅读模式存在异化现象:碎片化阅... 碎片化阅读是社会加速发展过程中的新的阅读模式,哈特穆特·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和共鸣理论有助于探讨社会加速发展背景下碎片化阅读的发展样态,认为社会加速发展背景下社会批判理论视野中碎片化阅读模式存在异化现象:碎片化阅读导致空间感知脱域、时间经验丧失、行动效果背离、自我认知破坏。为了优化碎片化阅读模式,需要将罗萨的共鸣理论和碎片化阅读理论相结合,通过优化共鸣环节、增强共鸣轴影响力推动深度阅读的复归,提升阅读效果,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 碎片化阅读 异化理论 共鸣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