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粗犷、刚健与融合——21世纪以来“闯关东文学”语言的审美意蕴和文化特质
1
作者 王欣睿 《华夏文化论坛》 2023年第4期60-67,共8页
在中国近代史上,“闯关东”是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移民潮。移民潮不仅促进了中原和东北地区之间的文化交融,而且丰富了东北日常习惯用语的表达。齐鲁大地语言的平实厚重,碰撞白山黑水间语言的放荡不羁,移民潮带动的多地域方言词汇... 在中国近代史上,“闯关东”是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移民潮。移民潮不仅促进了中原和东北地区之间的文化交融,而且丰富了东北日常习惯用语的表达。齐鲁大地语言的平实厚重,碰撞白山黑水间语言的放荡不羁,移民潮带动的多地域方言词汇变化融合,相互影响,渐进地形成了东北话粗犷豪迈、刚毅放达的语言特质。这类文学语言常以人物对话展开,方言俗语印记明显,人物性格刻画突出,百姓生存哲学与生活智慧尽显无遗,具有很强的语言张力和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闯关东文学 文学语言 审美意蕴 语言特质
原文传递
“闯关东文学”的历史脉络及其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欣睿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9-56,共8页
"闯关东"作为一种独特而典型的东北文化表意系统,早已成为众多学科的公共研究场域和被普遍认同的概念。而中国文学研究界对"闯关东"题材作品的关注则非常薄弱。本文从"闯关东文学"命名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出... "闯关东"作为一种独特而典型的东北文化表意系统,早已成为众多学科的公共研究场域和被普遍认同的概念。而中国文学研究界对"闯关东"题材作品的关注则非常薄弱。本文从"闯关东文学"命名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出发,首次提出并阐释"闯关东文学"概念,梳理"闯关东文学"的历史流脉,解读"闯关东文学"作品的史传叙事风格及展现东北生活画卷的艺术特色,最后探寻"闯关东精神"及其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东 关东文学 关东精神 历史价值
原文传递
“闯关东文学”视域下的审美图景与叙事策略
3
作者 王欣睿 《华夏文化论坛》 2021年第2期94-101,共8页
"闯关东文学"是以"闯关东"历史作为背景对迁移者及其家族的迁徙过程及东北生活过程的文学书写。"闯关东文学"具有奇异而独特的审美追求,其创作者通常选择虚实相生的笔法演绎曲折离奇的故事。在叙事中,对... "闯关东文学"是以"闯关东"历史作为背景对迁移者及其家族的迁徙过程及东北生活过程的文学书写。"闯关东文学"具有奇异而独特的审美追求,其创作者通常选择虚实相生的笔法演绎曲折离奇的故事。在叙事中,对史实的描述表达了其对中国文学史传传统的尊重与继承,在对人物性格和具体情节的处理上,又通过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了非凡的传奇性。此外,"闯关东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粗犷刚健的语言风格和对绮丽壮阔的关东景致的描绘,也都呈现出"闯关东文学"特有的美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闯关东文学 史传叙事 审美图景 关东民俗
原文传递
浅谈关东地域文学的重建与发展
4
作者 李姊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55-57,共3页
关东文学有自己的语言和内容的地域性特点,从清末的“东调子弟书”到三四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都曾有过辉煌,但50年代以及其后的文学则淡化了自己的特点。关东文学只有建立在关东人民大众的文化素养与审美需求的基础上。
关键词 关东地域文学 语言 内容 重建与发展
下载PDF
迁徙文学视域下的人生抉择与精神特质——从“闯关东”文学作品探析“闯关东精神”
5
作者 王欣睿 《华夏文化论坛》 CSSCI 2017年第1期314-319,共6页
'闯关东'近300年的历史展现了东北拓荒者迁徙和奋斗的艰难历程,这种与死亡和磨难进行抗争的过程磨练了'闯关东'移民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的信念,孕育了辉耀关东大地的'闯关东精神'。以《闯关东》三部曲为代表的&#... '闯关东'近300年的历史展现了东北拓荒者迁徙和奋斗的艰难历程,这种与死亡和磨难进行抗争的过程磨练了'闯关东'移民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的信念,孕育了辉耀关东大地的'闯关东精神'。以《闯关东》三部曲为代表的'闯关东'文学包含了一段段充满血泪的人生和一场场血雨腥风的战争,透过这些文学作品,移民'求生'的信念和奋斗的精神跃然纸上,'闯关东'文学不但记述了东北移民的历史足迹,也承载了东北移民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传承至今日,重塑了东北人的精神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东精神 关东 “闯关东文学
原文传递
面对人的思考——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洪峰小说的一种理解和阐释
6
作者 陈旭光 虞武定 《丽水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39-42,共4页
现今文坛,千帆竟发,百舸争流。随着创作主体意识的日益强化和自觉,许多作家都在努力寻求和保持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或借助于区域性文化,如所谓的湘军、晋军;或借助于文体,如孙犁、林斤澜;或借助于独特的叙述方式,如莫言、马原;或借助于... 现今文坛,千帆竟发,百舸争流。随着创作主体意识的日益强化和自觉,许多作家都在努力寻求和保持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或借助于区域性文化,如所谓的湘军、晋军;或借助于文体,如孙犁、林斤澜;或借助于独特的叙述方式,如莫言、马原;或借助于语言的“异彩和深味”,如何立伟,阿城。(当然,这只是就其最显著的创作特色而言的。)应当说,这是明智的,它是大融合前的可贵探索,是文学发展和大繁荣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这般喧嚣涌动之中,“关东文学”正在悄悄形成自己的阵容,而其中的青年作家洪峰,更是负重致远,其小说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艺术表现引起了文坛的热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特色 何立伟 叙述方式 马原 莫言 林斤澜 青年作家 关东文学 文化人类学 自然欲望
下载PDF
恳谈关东戏剧
7
作者 任光伟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3-46,共4页
由于经济上竞争机制的拓展,文化上的地域竞争也随之加剧,关东戏剧的探讨就是在这种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关东戏剧只是关东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讲,文化乃是人类所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包罗万象,既有... 由于经济上竞争机制的拓展,文化上的地域竞争也随之加剧,关东戏剧的探讨就是在这种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关东戏剧只是关东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讲,文化乃是人类所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包罗万象,既有物质财富又有精神财富。它是有地域性的,它构成的最小单位是文化特色,戏剧文化也是如此。提到关东文化,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关东文学,比如清代中、末叶以韩小窗、喜小峰、缪东霖为代表的东词子弟书的创作群体,他们不拘泥,不苟且,以关东人素有泼辣、豪爽、质朴性格,直截了当无所顾忌抨击了封建礼教的没落与腐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小窗 创作群体 关东文学 精神财富 复合体 审美特征 欣赏习惯 奉天落子 幼成 文学的历史
原文传递
知识分子的失语——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应物兄》
8
作者 王可柯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 2020年第5期79-80,共2页
李洱是当代一名优秀的作家。他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关东文学》1987年12期上的《福音》。截至2020年,李洱已经是一位文坛出道三十三年的作家了。他创作了《导师死了》《遗忘》《午后的诗学》等优秀中短篇作品,也贡献了《花... 李洱是当代一名优秀的作家。他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关东文学》1987年12期上的《福音》。截至2020年,李洱已经是一位文坛出道三十三年的作家了。他创作了《导师死了》《遗忘》《午后的诗学》等优秀中短篇作品,也贡献了《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优秀长篇小说作品。其中的《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更是帮助李洱确立了他在文坛上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腔》 中短篇 李洱 关东文学 石榴树 文学期刊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八十年代的诗人及其他
9
作者 狄青 《文学自由谈》 2022年第3期71-75,共5页
八十年代的诗人我很小的时候也写过诗。十八岁的时候花钱订的第一份刊物是《关东文学》。那是吉林省辽源市文联主办的一本地区级刊物,却一度红得发紫。我订阅它的原因起初只有一个,因为上面发表的诗歌实在厉害——陆亿敏、宋琳、王寅、... 八十年代的诗人我很小的时候也写过诗。十八岁的时候花钱订的第一份刊物是《关东文学》。那是吉林省辽源市文联主办的一本地区级刊物,却一度红得发紫。我订阅它的原因起初只有一个,因为上面发表的诗歌实在厉害——陆亿敏、宋琳、王寅、郭力家、大仙、万夏、李亚伟这些名字,我就是从《关东文学》上知道的。但我与这本刊物发生联系的却不是诗歌,而是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东文学 李亚伟 宋琳 吉林省辽源市 八十年代 郭力家 十八岁 诗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