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中—天水地区土地承载力空间自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卞鸿雁 任志远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6-59,共4页
应用1978~2008年关中—天水的农业经济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的LCCI进行分析.结果表现出:关中—天水经济区耕地面积迅速下降,人口迅速膨胀,LCCI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城市高,农村低,西高东低";空间分布呈现出高度的... 应用1978~2008年关中—天水的农业经济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的LCCI进行分析.结果表现出:关中—天水经济区耕地面积迅速下降,人口迅速膨胀,LCCI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城市高,农村低,西高东低";空间分布呈现出高度的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布特征为城市辖区和天水地区是显著的高值集聚区,关中—天水地区的中部是显著的低值集聚区,并对各个区域检验其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天水地区 重心模型 空间自相关 显著性水平
下载PDF
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城市供水的特征
2
作者 王挺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23年第1期81-97,M0006,共18页
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城市供水的水源包括地下水(井泉水)、渠水、河水和雨水4类。尽管当时该地区城市地下水资源呈现明显的区域内部差异,但凿井浚泉汲取地下水始终是该地区城市最主要供水方式,具有区域普遍性特征。渭河平原地区... 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城市供水的水源包括地下水(井泉水)、渠水、河水和雨水4类。尽管当时该地区城市地下水资源呈现明显的区域内部差异,但凿井浚泉汲取地下水始终是该地区城市最主要供水方式,具有区域普遍性特征。渭河平原地区至少有73%的城市曾开渠引水入城,其中渭河南岸十城均曾营建渠道引水入城,启示我们当前务必要做好秦岭北麓的植被保护工作。汲取河水、凿池聚雨和人工卖水均是明清民国时期该地区城市供水的重要补充方式,但不具有区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供水 特征 关中—天水地区 明清民国时期
原文传递
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城市地下水资源的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挺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文章对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46个城市的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了逐个考察,分别从水位、水质两方面总结了该地区城市地下水资源的特征。研究表明: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城市地下水位呈现明显的区域内部差异:渭北台塬地区城市地... 文章对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46个城市的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了逐个考察,分别从水位、水质两方面总结了该地区城市地下水资源的特征。研究表明: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城市地下水位呈现明显的区域内部差异:渭北台塬地区城市地下水位埋藏最深,达几十丈乃至更深;渭河平原地区城市地下水位埋藏相对较浅,在几米至几十米之间;关中西部及天水地区城市地下水位埋藏最浅,基本上在十米以内。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至少有22个城市存在地下水"咸苦"问题,其中有17个城市集中分布在关中渭河北岸的东、中部地区。城市地下水"咸苦"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城市居民活动与地理环境两个方面,尤其是在关中渭河北岸的东、中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水 水位 水质 明清民国时期 关中—天水地区
原文传递
关于在西部重点布局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议及论证
4
作者 丁德科 梁清文 王亚玲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0-75,共6页
西部的关中—天水地区、川渝地区和南贵昆地带构成了本文所谓"两区"、"一带",而西部其他大中城市构成了本文所谓"多点"。文章认为,应在西部的"两区一带多点"地域重点布局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 西部的关中—天水地区、川渝地区和南贵昆地带构成了本文所谓"两区"、"一带",而西部其他大中城市构成了本文所谓"多点"。文章认为,应在西部的"两区一带多点"地域重点布局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文章就此进行充分论证,包括在这些区域重点布局示范基地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分析,该区域的基础条件和优势阐述,并提出了布局和创建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天水地区 川渝地区 南贵昆地带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西部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