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0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景观指数的关中地区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时空变迁及其驱动因素
1
作者 奥勇 张亦恒 +1 位作者 王晓峰 吴京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1-411,共11页
[目的]优化陕西耕地细碎化治理,协调粮食需求增长与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维护地区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法]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自然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洛伦兹曲线、变异系数法、景观指数、空间自相关... [目的]优化陕西耕地细碎化治理,协调粮食需求增长与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维护地区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法]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自然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洛伦兹曲线、变异系数法、景观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构建耕地细碎化评价模型以探索关中地区耕地细碎化(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简称CLF)的时空变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区内CLF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1)关中地区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相对均衡,耕地专业化程度保持较高水平。(2)关中地区的CLF程度变化时空差异显著,CLF程度整体呈现下降态势,但部分地区CLF程度呈增减并存趋势,整体呈现东低西高的态势。(3)关中地区CLF时空分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明显强于自然因素,其中海拔高度、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和地区总产值GDP为主要影响因素;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效应强于单因子,以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为主。[结论]关中地区耕地细碎化问题在20年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应进一步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对耕地细碎化现象加强综合治理,以推动关中地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耕地细碎化时空变迁 地理探测器 景观指数 关中地区
下载PDF
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土壤肥力状况分析与评价
2
作者 郑旭阳 朱静雯 +2 位作者 胡亚楠 赵彩平 赵护兵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5-1134,共10页
【目的】调查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土壤肥力状况,旨在为该区桃园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咸阳、宝鸡、铜川和渭南4市共24个桃园0~4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容重、孔隙度、pH及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硝... 【目的】调查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土壤肥力状况,旨在为该区桃园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咸阳、宝鸡、铜川和渭南4市共24个桃园0~4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容重、孔隙度、pH及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评价。【结果】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处于适宜范围,而在>20~40 cm土层,咸阳地区土壤容重较高,宝鸡地区土壤容重较高且孔隙度较低,均超出适宜范围;研究区土壤pH平均值为8.1,除宝鸡桃园土壤pH在6.4~6.9之间外,其余地区桃园均为碱性土壤,pH在8.2~9.0之间;陕西省关中地区土壤肥力总体水平不高,土壤有机质最为缺乏,在0~40 cm土层中,66.7%以上的桃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处于缺乏水平;0~40 cm土壤有效钾含量均处于适宜或丰富水平,>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关中地区速效氮平均含量(w,后同)为10.8 mg·kg^(-1),处于缺乏状态,其中渭南的桃园土壤氨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0~40 cm土层平均值分别为5.1 mg·kg^(-1),13.6 mg·kg^(-1),咸阳、铜川地区次之,宝鸡地区最低。【结论】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应采取综合措施调节土壤通气保水性、降低碱度并培肥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园 土壤养分状况 肥力评价 陕西关中地区
下载PDF
关中地区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长期运行性能研究
3
作者 张智斌 马真迪 +4 位作者 郝建科 贾国圣 柯婷婷 成崇华 金立文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我国关中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地质参数是影响中深层地埋管供暖系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针对陕西关中地区中深层地埋管供暖性能展开研究,通过梳理关中地区咸阳市兴平市、咸阳市渭城区、西安市高... 我国关中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地质参数是影响中深层地埋管供暖系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针对陕西关中地区中深层地埋管供暖性能展开研究,通过梳理关中地区咸阳市兴平市、咸阳市渭城区、西安市高陵区、西安市鄠邑区、西安市长安区5个典型区域的地质参数,结合典型地埋管结构参数,对长期运行下的换热器性能及热作用半径变化规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换热器运行之初的性能变化较为显著,但均在经过5 a左右运行后趋于稳定。地埋管深度从2000 m增至2500 m时,出口水温有着明显的提升,同一时刻下出口水温的涨幅可达8%,各采暖季末的出口水温随深度增加的变化更为显著。由于长期运行,年平均取热功率呈现下降趋势,20 a内的总降幅为11%~12%;随着换热器埋深的增加,取热功率涨幅可达41.41%~53.23%。热作用半径受埋深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埋深管道运行20 a后的井底最大热作用半径均在50 m左右;土壤温度受与换热器距离及运行时长的影响更大,距离20 m以内的土壤温度呈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而距离在60 m以外的土壤温度在20 a的运行期内降幅很小。此外,由于具有大厚度新近系张家坡组(N2z)和新近系蓝田-灞河组(N2l+b)的地质条件,西安市鄠邑区、高陵区以及咸阳市兴平市等地区地埋管的出口水温、取热功率较高,更适宜开展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利用。研究成果有望为关中地区中深层地热能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开发 中深层地埋管 地质参数 取热性能 热作用半径 模拟分析 关中地区
下载PDF
县域尺度下关中地区农作物水足迹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聂汉林 樊良新 +2 位作者 郭琎 张梦可 王志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9-352,共14页
探讨区域农作物水足迹与其时空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益。本研究量化并分析关中地区54个县(区)2000—2020年冬小麦和夏玉米水足迹,并借助通径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其绿水足迹、蓝水足迹及灰水足迹时空变化... 探讨区域农作物水足迹与其时空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益。本研究量化并分析关中地区54个县(区)2000—2020年冬小麦和夏玉米水足迹,并借助通径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其绿水足迹、蓝水足迹及灰水足迹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关中地区农作物总水足迹从2000年2.232×10^(8)m^(3)下降到2020年2.003×10^(8)m^(3),其中,蓝水是最主要的水资源使用形式,其次是灰水,绿水使用量最少,三者占比分别为37.261%、36.254%和26.485%;(2)农作物总水足迹空间上差异显著,呈现出东高西低和相似地区(高-高、低-低)集聚分布的特征;(3)单位面积产量、平均风速和化肥施用量分别为影响绿水足迹、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最显著的因素。本研究的结果有利于帮助关中地区节约水资源和提高用水效率,拓展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水足迹 影响因素 时空分布 关中地区
下载PDF
关中地区土壤干湿变化及对气候的响应
5
作者 杨雅青 张翀 +1 位作者 张婕 王玉丹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71,共11页
关中地区是陕西省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频发的旱灾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湿度作为反映旱灾的一个重要指标,进行土壤湿度对气候因子响应的研究,可为科学认识干旱规律及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采用2001—2020年... 关中地区是陕西省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频发的旱灾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湿度作为反映旱灾的一个重要指标,进行土壤湿度对气候因子响应的研究,可为科学认识干旱规律及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采用2001—2020年的MODIS-NDVI与MODIS-LST长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关中地区地表土壤干湿状况(TVDI)特征空间,采用线性趋势法、相关性分析、敏感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关中地区土壤干湿状况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TVDI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演出关中地区的土壤湿度状况。近20 a来,关中地区土壤干湿状况存在变干趋势;其中,春季最旱、冬季次之。(2)土壤干湿状况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整体上呈现西南向东北干旱递增的趋势。(3)土壤干湿状况与降水和气温存在相关性。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降水量增加,土壤湿度增加;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气温升高,土壤湿度降低。(4)降水对土壤干湿状况的敏感性较高,而气温对土壤干湿状况的变化程度起着较大的影响。降水决定了土壤湿度值的增加或减少的方向,而气温则决定了增加或减少的程度。土壤干湿状况是一个综合指标,其值受降水和气温的影响。降水是决定增减趋势的主要因素,而气温则决定了增减的幅度。因此,仅研究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时,降水是控制土壤干湿状况增减趋势的主要因素,而气温则调节了这种增减的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干湿状况 地表温度-植被指数 降水 气温 关中地区
下载PDF
关中地区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的时空关联特征及其驱动作用
6
作者 纪王迪 黄晓军 +1 位作者 包微 马耀壮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7-979,共13页
人类活动对全球温度升高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如何科学衡量人类活动强度并探究其与地表温度的时空关联性成为当前研究热题。以关中地区为例,整合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夜间灯光强度、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电量消耗5个指标表征人类活动强... 人类活动对全球温度升高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如何科学衡量人类活动强度并探究其与地表温度的时空关联性成为当前研究热题。以关中地区为例,整合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夜间灯光强度、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电量消耗5个指标表征人类活动强度,分析关中地区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时空变化规律,探究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关联性及其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2001—2020年关中地区平均地表高温、低温区域分别呈现总体增大、减少的趋势,地表高温区域范围不断扩大。(2)2000—2020年关中地区的人类活动强度逐渐增加,特别是在各地级市的市辖区和主要居民点,高强度区域范围不断扩大,而低强度区域主要位于秦岭山区。(3)2000—2020年关中地区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性和空间上的集聚性,正相关区域面积呈现增大趋势,主要由不显著及负相关转化为正相关区域,高-高类型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各城市主城区,低-低类型集聚区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区。(4)影响地表温度的人类活动强度指标中,夜间灯光强度、人口密度、建设用地面积比例对地表温度的驱动作用最为显著;且夜间灯光强度与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人口密度与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交互作用对地表温度的解释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强度 地表温度 时空关联性 关中地区
下载PDF
关中地区仰韶晚期遗存分期再探
7
作者 裴学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关中地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之一,其中仰韶晚期遗址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出土材料丰富,处于仰韶时代向龙山时代转变的关键期。通过梳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典型遗存,并结合最新发现的泾阳蒋刘遗址出土材料,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遗存分... 关中地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之一,其中仰韶晚期遗址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出土材料丰富,处于仰韶时代向龙山时代转变的关键期。通过梳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典型遗存,并结合最新发现的泾阳蒋刘遗址出土材料,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遗存分为“蒋刘期”“半坡四期”“泉护二期”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前后相继,关系密切,代表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早、中、晚三个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仰韶晚期遗存 蒋刘期 半坡四期 泉护二期
下载PDF
统计学视角下关中地区西汉墓出土陶仓形制与组合分析
8
作者 张峻玮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7,共8页
西安地区西汉时期陶仓在形制方面变化并不显著,运用传统方法进行形制分析,所得结论有限。本文引入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均值对比与假设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陶仓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陶仓整体... 西安地区西汉时期陶仓在形制方面变化并不显著,运用传统方法进行形制分析,所得结论有限。本文引入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均值对比与假设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陶仓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陶仓整体体形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除新莽时期外均维持在五件一组出土的规格,但出土陶仓的汉墓的比例则一直比较稳定。这与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相吻合,同时意味着该时间段内用葬习俗和偏好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西汉 陶仓 形制 统计学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特色民宿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9
作者 杨瑞 《北方经贸》 2024年第8期155-160,共6页
民宿作为共享生活的新载体,具有为城市多元化贡献力量、促进城乡融合和产业转型、传承村落文化、优化生态环境、创新农村治理机制等多维功能。陕西省关中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民宿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通过对关中地区特色民... 民宿作为共享生活的新载体,具有为城市多元化贡献力量、促进城乡融合和产业转型、传承村落文化、优化生态环境、创新农村治理机制等多维功能。陕西省关中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民宿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通过对关中地区特色民宿的实地考察,发现该地区特色民宿数量少、分布散、发展水平不均衡,未能完全形成特色民宿集群,面临着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民居保护与商业开发、门票经济思维与全域旅游发展观、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与民宿发展、村民参与旅游的主体地位以及外来民宿投资者社区融入感低等诸多困境。同时,特色民宿在管理水平、个性化和人情味服务、城市公寓民宿的“合法化”等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针对这些困境和问题,从特色民宿的科学定位、模式创新、产业融合、民宿监管等方面提出相关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特色民宿 可持续性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陕西关中地区城市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10
作者 惠甜 《新西部》 2024年第5期169-173,共5页
城市协同发展是陕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推动区域经济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陕西关中地区城市协同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独特... 城市协同发展是陕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推动区域经济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陕西关中地区城市协同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独特战略地位愈发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 陕西关中地区 战略地位 区域经济效率 质量变革 路径探析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基于VORS模型的关中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11
作者 王怡蓉 刘健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2期107-111,共5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大,开展关中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工作,对保护与修复区域生态,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VORS模型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大,开展关中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工作,对保护与修复区域生态,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VORS模型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关中地区2000-2018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时空变化特征开展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耕地是关中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总面积的40%以上,其次是草地和林地,耕地呈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建设用地呈现显著增加趋势;2000-2018年关中地区生态系统健康均值分别为0.6626、0.6838、0.6674,整体处于健康水平;关中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北部陕北高原与西部、南部秦岭山脉健康水平较高,中部关中城市群健康水平较低,呈现“整体稳定,中部降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VORS模型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关中地区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园林景观美学的思考——以陕西关中地区村落景观为例
12
作者 刘杰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6期106-108,共3页
当代社会背景下,园林景观成为人们的审美体验对象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园林景观作为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而且展示了城市的魅力和活力,促进了社会的... 当代社会背景下,园林景观成为人们的审美体验对象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园林景观作为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而且展示了城市的魅力和活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更加注重对美学理念的研究和应用,以创造出符合人们人居环境需求的美丽景观。该文以陕西关中地区村落景观为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对园林景观美学的思考,以期为关中地区村落景观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园林景观美学 陕西关中地区 村落景观
下载PDF
关中地区中深层热储岩石学特征及潜在损害因素分析
13
作者 罗向荣 赵智强 +5 位作者 郭鸿 王璐 张乐 刘建强 任晓娟 平婉卓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为搞清关中地区中深层热储的潜在损害因素,以区内蓝田灞河组热储岩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铸体薄片、粒度分析、扫描电镜、CT扫描及X衍射等手段,在岩性分类的基础上,开展填隙物、物性及孔隙结构的研究,着重分析敏感性矿物、储渗空间与热储损... 为搞清关中地区中深层热储的潜在损害因素,以区内蓝田灞河组热储岩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铸体薄片、粒度分析、扫描电镜、CT扫描及X衍射等手段,在岩性分类的基础上,开展填隙物、物性及孔隙结构的研究,着重分析敏感性矿物、储渗空间与热储损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类热储岩石的黏土矿物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砂砾岩。热储层岩石物性分布范围较宽,渗透率与孔隙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热储岩石的物性按岩性从好到差依次为:砂砾岩>中砂岩>细砂岩。杂基质量分数越高,热储岩石的物性越差。各类热储岩石中较大尺寸的孔喉对渗透率的贡献大,热储岩石中的地层微粒尤其是黏土矿物,在与外界流体接触或所处环境改变时,很容易发生分散、运移,对储层造成损害;热储岩石胶结疏松的特征加剧了热储岩石自身的微粒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热储岩石 损害 黏土矿物 物性 微粒运移
下载PDF
关中地区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14
作者 索文敏 高伟 +5 位作者 王敏 王浩丞 胡萌萌 仝尚伟 张娟丽 郭玲玲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0期95-98,103,共5页
为了选择适宜关中地区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综合比较了不同小麦品种抽穗扬花期株高、叶基角、叶间距,成熟期穗长、穗重、穗下节长、小穗数、穗粒重、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差异,通过比较试验发现偃亳369、西农99地上部生物量... 为了选择适宜关中地区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综合比较了不同小麦品种抽穗扬花期株高、叶基角、叶间距,成熟期穗长、穗重、穗下节长、小穗数、穗粒重、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差异,通过比较试验发现偃亳369、西农99地上部生物量、穗粒数、穗重、千粒重等表现突出,陕道198亩穗数、穗长、小穗数等表现突出。偃亳369、西农99、陕道198产量居前3位,在关中地区推广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小麦 比较
下载PDF
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五年关中地区中共革命的兴起
15
作者 冯峰 《中共党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73,共15页
陕西关中地区中共革命的兴起,与渭河两岸中心区城市功能分化密切相关。渭北在经济、文化上分割了西安的部分功能,而军事割据更增加了渭北对省城的独立性。加之返乡知识分子借助报刊、学校、社团形成的关系网络传播革命思想,渭河两岸的... 陕西关中地区中共革命的兴起,与渭河两岸中心区城市功能分化密切相关。渭北在经济、文化上分割了西安的部分功能,而军事割据更增加了渭北对省城的独立性。加之返乡知识分子借助报刊、学校、社团形成的关系网络传播革命思想,渭河两岸的革命运动得以兴起。早期西安、渭南、华县、三原的团组织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是随着“驱吴”运动中西安团组织渡渭河北上、与渭北青年运动合流,以及京、沪党组织代表对渭河两岸团组织的改造,一种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列宁主义政党成为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陕西革命 青年团 “驱吴”运动
下载PDF
关中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演变特征及耦合协调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贾琼 宋孝玉 +2 位作者 宋淑红 覃琳 刘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4,83,共10页
为明确陕西省关中地区水资源与区域发展协调程度,综合运用变化参数可变模糊评价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2010-2019年关中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生... 为明确陕西省关中地区水资源与区域发展协调程度,综合运用变化参数可变模糊评价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2010-2019年关中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与产业结构合理性提高,2010-2019年关中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呈不规则“M”型波动上升,均处于Ⅲ级临界状态;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子系统承载力水平差异化增大,水资源子系统承载力滞后性突出,且呈波动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南强北弱”特征,集中于临界和较弱两种承载状态,空间差异性呈波动增大,且以2018年为拐点,差异性由不显著变为显著;咸阳市、渭南市水资源承载力较低,分别是由水质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所致;水资源、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子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呈波动上升趋势,期间增幅为16.3%,均为中度协调状态;城市间差异逐渐减小,其中西安市、铜川市和宝鸡市的耦合协调程度相对较高;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供水模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城镇化率。研究结果可为可持续协调发展框架下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可变模糊识别 空间自相关 耦合协调发展 关中地区
下载PDF
关中地区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蕾 王思思 +1 位作者 范小娜 朱轶韵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4,共7页
传统民居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当地气候的建筑特征,但由于缺乏科学技术指导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挖掘其气候适应性方面的潜能与优势,以我国关中地区传统民居为例,采用Climate Consultant气候分析软件与实地调研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传统民居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当地气候的建筑特征,但由于缺乏科学技术指导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挖掘其气候适应性方面的潜能与优势,以我国关中地区传统民居为例,采用Climate Consultant气候分析软件与实地调研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当地的气候特征,并对当地传统民居的被动式设计方法及营造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适宜的建筑被动式策略组合。结果表明,当地传统民居在遮阳、通风及建筑材料选取方面体现出良好的气候适应性,其坡屋顶附带的1.2 m宽挑檐在夏季可以遮挡92%的太阳辐射,庭院宽长比为1∶4时可以有效促进民居内部的自然通风,生土墙体使得传统民居冬季室内温度相较于普通砖混民居高2℃左右。此外,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在当地具有较大利用潜力,为民居增设南向附加阳光间后,南向房间室内平均温度可以提升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传统民居 气候适应性 被动式策略
下载PDF
施氮对关中地区冬小麦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基于植被指数的估算模型
18
作者 王锐 蔡焕杰 +3 位作者 王晓云 赵政鑫 田雅洁 彭青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106,156,共11页
为探寻不同施氮量对农田土壤呼吸(RS)的影响并快速准确估算RS,以关中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观测了5种施氮量下冬小麦农田RS的变化,研究了环境因子(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及作物因素(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SPAD值)对于RS的影响,建立... 为探寻不同施氮量对农田土壤呼吸(RS)的影响并快速准确估算RS,以关中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观测了5种施氮量下冬小麦农田RS的变化,研究了环境因子(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及作物因素(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SPAD值)对于RS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关中地区土壤温度与植被指数下的农田土壤呼吸估算模型。设置秸秆还田下的5种施氮量处理,分别为传统施氮量SN200(200 kg·hm^(-2))、优化施氮量SN150(150 kg·hm^(-2))、60%优化施氮量SN120(120 kg·hm^(-2))、50%优化施氮量SN100(100 kg·hm^(-2))以及不施氮肥SN0(0 kg·hm^(-2))。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下RS随生育期推进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同时添加氮肥促进了RS排放。各处理观测期内RS的均值为:SN200(3.68μmol·m^(-2)·s^(-1))>SN150(3.40μmol·m^(-2)·s^(-1))>SN120(3.06μmol·m^(-2)·s^(-1))>SN100(2.70μmol·m^(-2)·s^(-1))>SN0(2.21μmol·m^(-2)·s^(-1))。不同施氮量下冬小麦冠层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差异明显,反射率从高到低依次为SN200>SN150>SN120>SN100>SN0,而在灌浆期和成熟期差异不大。土壤温度显著影响了RS(P<0.01),土壤湿度与RS没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SPAD值和植被指数均与RS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通过多种模型评估,建立基于植被指数和土壤温度的最佳农田土壤呼吸估算模型,显著高于基于土壤温度的单因子模型,模型精度可达到0.6以上(n=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呼吸 施氮量 估算模型 植被指数 关中地区
下载PDF
关中地区地下水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江旺 严宝文 李佳玉 《地下水》 2023年第6期65-68,共4页
在地表水资源短缺的中国西北地区,地下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下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需要深入了解地下水的动态特征。以陕西关中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关中地区西安、渭南和宝鸡3市的6口典型地下水监测井,以时间为自变量,各个典型井水位... 在地表水资源短缺的中国西北地区,地下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下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需要深入了解地下水的动态特征。以陕西关中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关中地区西安、渭南和宝鸡3市的6口典型地下水监测井,以时间为自变量,各个典型井水位为因变量,构建水位动态模型。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地下水位的年内、年际动态多项式函数,揭示了关中地区各年、各月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并通过对比构建了可以反映水位动态变化特征的正态和GAMA边缘分布函数。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西安各典型井水位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宝鸡和渭南水位逐年下降。关中地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更符合正态分布,其次为Gama分布。研究结论为定量预测关中地区的地下水位变化,更好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以及促进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态 函数拟合 地下水位 关中地区
下载PDF
代际视角下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分析——基于陕西省关中地区1177份问卷的实证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冠东 郝可彤 吴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82,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党中央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是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基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党中央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是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基于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的研究梳理,以关中地区1177户农户为研究对象,构建宅基地退出意愿和个人现实特征、个人情感特征、宅基地现实特征的二元模型,包含农业收入占比、情感依赖、宅基地经济增值等16个具体变量,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多重共线性诊断进行各因素的显著性分析,对不同代际人群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个人情感特征对农户退出意愿影响显著,并且不同代际之间差异性明显;(2)个人情感特征、个人现实特征、宅基地现实特征对于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显著程度和重要性逐渐递减,并且不同代际均受其特有的价值观和实际情况的影响,如“落叶归根”的情感、“宗族继承”的观念、“家庭生活需要”的现实压力而产生与其他代际相反或相差较大的特征。最后,从制定分类型的差异化退出模式出发,以指标互补、产业再生和休闲共享等策略对宅基地退出后的保障与补偿进行探讨,为解决城乡要素流动不畅等“三农”问题提供新思路,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进行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乡村振兴 新发展理念 宅基地退出意愿 二元LOGISTIC模型 代际差异 关中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