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怀人生 独具标格──读贾宝泉《当时明月今在否》
1
作者 李元洛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33,共2页
关怀人生 独具标格──读贾宝泉《当时明月今在否》李元洛每当我想起远在北国津门的贾宝泉,心中总不免飞来和湘楚有缘的屈大夫《离骚》中的诗句:“朝发轫於天津兮,夕除至乎西极。”人在中年的他,正和夸父一起追赶西斜的红日。在白... 关怀人生 独具标格──读贾宝泉《当时明月今在否》李元洛每当我想起远在北国津门的贾宝泉,心中总不免飞来和湘楚有缘的屈大夫《离骚》中的诗句:“朝发轫於天津兮,夕除至乎西极。”人在中年的他,正和夸父一起追赶西斜的红日。在白天挥洒汗水呕心沥血的繁忙编务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怀人生 人文精神 人文关怀 标格 当下关怀 明月 “终极关怀 文化传统 《天问》 散文集
下载PDF
论宗教的人生关怀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贺彦凤 杨晓东 《五台山研究》 2008年第4期3-7,共5页
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并没有带来宗教的消亡迹象,反而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宗教热,这说明宗教在现代社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人生关怀的角度来探讨宗教存在的根源、宗教的本质及其价值,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宗教、客观评价宗教和处理宗教问题都... 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并没有带来宗教的消亡迹象,反而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宗教热,这说明宗教在现代社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人生关怀的角度来探讨宗教存在的根源、宗教的本质及其价值,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宗教、客观评价宗教和处理宗教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人生关怀 意蕴 终极关怀
下载PDF
屈原身世命运的关注与宋代士大夫的人生关怀 被引量:5
3
作者 熊良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72,共7页
屈原身世事迹的怀疑,并非起自近代,早在宋代就产生了。但是,宋代学者也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只是源于一种现实的理智兴趣和道德的社会需要。面对民族危亡、人生危机,在疑古思潮中,表现出的对传统的价值人生的重新审视和着眼现实人生的... 屈原身世事迹的怀疑,并非起自近代,早在宋代就产生了。但是,宋代学者也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只是源于一种现实的理智兴趣和道德的社会需要。面对民族危亡、人生危机,在疑古思潮中,表现出的对传统的价值人生的重新审视和着眼现实人生的学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末代士大夫 疑古思潮 人生关怀
下载PDF
从苏曼殊小说观其人生关怀
4
作者 伏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8-82,共5页
小说是作家心灵世界的窗口,是时代的镜子。透过苏曼殊的小说世界可以寻绎其心灵世界的失落与苦痛、惆怅与迷茫、挣扎与抗争,可以探究那个时代的不幸与社会的不堪。苏氏小说自传色彩浓、纪实性强,增加了小说的个化性和时代感,为了解苏曼... 小说是作家心灵世界的窗口,是时代的镜子。透过苏曼殊的小说世界可以寻绎其心灵世界的失落与苦痛、惆怅与迷茫、挣扎与抗争,可以探究那个时代的不幸与社会的不堪。苏氏小说自传色彩浓、纪实性强,增加了小说的个化性和时代感,为了解苏曼殊生活的时代提供了最佳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小说 人生关怀
下载PDF
文学本位、历史逻辑与人生关怀——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5
作者 杨四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92-95,共4页
培养"通才"是国家民族现代化的需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面临新的困境和追寻新的价值取向;因而,要改变过去教学的灌输性和空洞化,必须使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成为审美的、历史的和人生的。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文学本位 历史逻辑 人生关怀
下载PDF
关于人生的深度关怀——论“五四”小说诗性精神的形态和内涵
6
作者 席建彬 《理论与创作》 2007年第2期38-41,共4页
“五四”小说有着明显的诗意色彩。从1920年周作人提出“抒情诗小说”的观点,到1934年沈从文的“自五四以来,以清淡朴讷的文字,原始的单纯,素描的美,支配了一时代一些人的文学趣味,直到现在还有不可动摇的势力”①的论断,都直指... “五四”小说有着明显的诗意色彩。从1920年周作人提出“抒情诗小说”的观点,到1934年沈从文的“自五四以来,以清淡朴讷的文字,原始的单纯,素描的美,支配了一时代一些人的文学趣味,直到现在还有不可动摇的势力”①的论断,都直指了这一旨向。作为一种审美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一度被指认为缺乏“透彻的时代性”,其具有的积极人生意义在长期的文学评价体系中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往往被片面视为对现实的逃避而加以社会学的批判,难以得到“正宗文学观点平等对待的宽容与尊重”。事实上,作为一个转折时代的产物,它们的出现不仅没有背离介入现实的积极人生精神,反而以一种深刻的人生关怀呈现出现代小说“为人生”诉求的根本性内质,预示了一种文学诗性精神的形成。伴随着中国文学在现代的整体转型,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传统的碰撞与对接,由此释放出现代小说精神的生命与存在、现实和理想、传统和现代等多重意义,从而使“五四”,J说真正彰显出文学现代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小说 诗性精神 人生意义 人生关怀 文学趣味 形态 文化传统 “为人生
下载PDF
现实教育的人生关怀
7
作者 蒋春梅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2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现实教育要实现对人生的关怀,应兼顾人生的当下与未来,平衡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倡导个体对人生的主动探索。
关键词 现实教育人生关怀
下载PDF
“人生关怀”工程:民生幸福的重庆探索
8
作者 闫晓英 周京 张希 《中国民政》 2015年第5期36-38,共3页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越来越体现在各地政府的政策决策之中,对民生的关注和人们幸福感的提升日益成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和责任。重庆作为我国五大中心城市、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越来越体现在各地政府的政策决策之中,对民生的关注和人们幸福感的提升日益成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和责任。重庆作为我国五大中心城市、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近年来,重庆市在社会建设领域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坚持将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与民生幸福目标高度融合,更是将建设幸福城市列为市"十二五"规划期间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幸福 重庆市 人生关怀 工程 中心城市 改革开放 社会建设 执政理念
下载PDF
“人生关怀”人大关注
9
作者 张双山 杨云平 马秋桔 《公民导刊》 2011年第12期15-16,共2页
"人生关怀"工程是重庆市渝中区区委、区政府改善民生的创新之举,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为促进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该区人大常委会不仅作出相关决定、组织人大代表调研、视察,更用心于细节,提出修改建议和意见,促进"... "人生关怀"工程是重庆市渝中区区委、区政府改善民生的创新之举,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为促进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该区人大常委会不仅作出相关决定、组织人大代表调研、视察,更用心于细节,提出修改建议和意见,促进"人生关怀"政策讲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关怀 渝中区 人大常委会 人大代表
下载PDF
趣味与情调:梁启超宗白华人生美学情致比较
10
作者 金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5-211,共7页
梁启超的"趣味"范畴和宗白华的"情调"范畴围绕审美、艺术、人生相统一的核心美学命题,体现了以诗性超越为旨向、远功利而入世的中国式人生美学情致。两个范畴同中有异。它们都主张真善美的统一,主张出世与入世、有... 梁启超的"趣味"范畴和宗白华的"情调"范畴围绕审美、艺术、人生相统一的核心美学命题,体现了以诗性超越为旨向、远功利而入世的中国式人生美学情致。两个范畴同中有异。它们都主张真善美的统一,主张出世与入世、有为与无为、感性与理性、个体与众生、物质与精神、创造与欣赏、有限与无限等对立面的相洽。但梁启超的"趣味"以"知不可而为"与"为而不有"的统一突出了美善的关联,更倾心于诗性生命的高度提升;宗白华的"情调"则以"至动"与"韵律"的相谐突出了美真的关联,更倾心于诗性生命的深度体认。他们以生命实践及其诗性超越为旨归的人生美学情致,化中西而著民族特色,既共同丰富了中国现代美学精神的画卷与风貌,又彰显了各自的内蕴与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趣味 情调 人生关怀 形上超越 美学情致
下载PDF
太虚人生佛教的批判意义
11
作者 朱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8-63,共6页
太虚法师通过对佛教基本精神的诠释以及对教团组织社团化的设想,对汉传佛教做了深刻的批判,认为汉传佛教对儒教政权及民风习俗过于妥协,对人生缺乏关爱,僧团缺乏组织系统性,从而为汉传佛教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太虚法师 佛教 人生关怀 教团组织
下载PDF
教育哲学应该研究什么——试论教育哲学研究的三个主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桑志坚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6,共4页
教育哲学研究的主题关系到教育哲学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依据教育哲学的学科特质,我们认为,拓展学科视野,真切关怀人生以及解决当代教育的困境应该成为教育哲学研究不可忽略的三个主题。
关键词 学科视野:关怀人生 教育现实:教育哲学
下载PDF
古典主义的文学道德观——论梁实秋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聪 《山东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91-94,共4页
撇开历来存在于梁实秋文学批评领域的政治纷扰 ,立足于学理层面 ,剖析出其文学批评中的古典主义文学道德观。这一文学价值观是他上承传统旁汲西洋炼而成 ,追求文学作品中的非功利主义的自然而然的道德意义 ,这种道德意义的形成以关怀... 撇开历来存在于梁实秋文学批评领域的政治纷扰 ,立足于学理层面 ,剖析出其文学批评中的古典主义文学道德观。这一文学价值观是他上承传统旁汲西洋炼而成 ,追求文学作品中的非功利主义的自然而然的道德意义 ,这种道德意义的形成以关怀人生为前提 ,以重善轻美为特点 ,以终极价值的追寻为目标。这一文学价值观立足于文学立场 ,维护了文学本性 ,但也存在着忽视美学因素和文学的时代性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主义 文学道德观 关怀人生 粱实秋 文学批评 重善轻美 终极价值
下载PDF
试论沈从文创作中的现实精神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文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5-61,共7页
沈从文的创作关注着湘西及都市民众生存的现实状况、生命形式和精神维度 ,于苦难的社会人事的描绘中渗透出对人生急切的变革和坚韧的抗争精神。他在客观性现实探求中融合了理想与梦幻的精神模式 ,创造出文本特殊的心灵真实而给予现实人... 沈从文的创作关注着湘西及都市民众生存的现实状况、生命形式和精神维度 ,于苦难的社会人事的描绘中渗透出对人生急切的变革和坚韧的抗争精神。他在客观性现实探求中融合了理想与梦幻的精神模式 ,创造出文本特殊的心灵真实而给予现实人类生命意义上温暖的情感性慰藉 ;对现实理性的救赎包涵着作家对人类特殊的责任、宽厚的博爱和永恒的理想精神的追求 ,其作品在“完美的真实”里呈现出深远现代意识的自由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文学创作 现实精神 文学研究 现代意识 人生关怀
下载PDF
在历史的生成中实现哲学的价值
15
作者 党胜利 王石磊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8-9,共2页
哲学以其独特的品格,对自然、社会、人生进行着不懈地终极关怀。通过论述哲学的价值和意义,澄清人们对哲学世俗化理解。
关键词 哲学 自然关怀 社会关怀 人生关怀
下载PDF
迷信的盛行与农村文化建设——以浙东东吴镇的田野调查为中心
16
作者 戚瑞丰 《社会工作》 2010年第13期29-31,共3页
一、调查的缘起 什么是迷信呢?台湾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这样定义:“凡是经验技术与知识所能解决的事而不以之为解决的手段,转而征之于神灵或超自然的都应视之为迷信”。与信仰比较,迷信的目的是现实的利益和现世的安乐,而非超越的... 一、调查的缘起 什么是迷信呢?台湾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这样定义:“凡是经验技术与知识所能解决的事而不以之为解决的手段,转而征之于神灵或超自然的都应视之为迷信”。与信仰比较,迷信的目的是现实的利益和现世的安乐,而非超越的终极的人生价值和人生关怀;其态度是迷狂和功利的,而非理性的和道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调查 农村文化建设 迷信 吴镇 浙东 经验技术 人类学家 人生关怀
下载PDF
从《四贪词》与正文的矛盾看《金瓶梅》中的时代意识
17
作者 黄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98-102,共5页
:“酒色财气”构成了《金瓶梅》一书的重要情节内容 ,而卷首《四贪词》的观点与正文故事描述所表现的情趣出入甚大 ,说明作者对酒色财气肯定多于否定。
关键词 "酒色财气" 时代意识 文学研究 小说 近代启蒙意义 《金瓶梅》 《四贪词》 人生关怀
下载PDF
陈毓小小说中的“大”世界
18
作者 臧文静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陈毓的小小说在微小的形态中蕴涵着深刻、丰富的思想涵盖力,她创作的旨意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对爱情的执着与人生的关怀。作为女性作家,陈毓对女性爱情表现出了特别的关注,她在小小说中,以女性细腻的笔调,向读者展现了现代女性的... 陈毓的小小说在微小的形态中蕴涵着深刻、丰富的思想涵盖力,她创作的旨意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对爱情的执着与人生的关怀。作为女性作家,陈毓对女性爱情表现出了特别的关注,她在小小说中,以女性细腻的笔调,向读者展现了现代女性的多种情感生态;也用她细腻、优美的文字表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生命运的关怀与抚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毓 小小说 女性爱情 人生关怀
下载PDF
解读暴力世界——揭开《一九八六年》的面纱
19
作者 董颖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0-21,共2页
通过对作品《一九八六年》的分析,揭示余华笔下的暴力世界及其缘由,解读暴力背后的隐喻世界和人生关怀。
关键词 余华 暴力世界 隐喻世界 人生关怀
下载PDF
论哲学的精神
20
作者 温习勇 《安康师专学报》 2005年第4期34-36,共3页
哲学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灵魂,是维系哲学存在的根本所在。正是由于哲学具有究根问底式的追寻精神、反思精神、怀疑和批判精神以及人生关怀精神,使哲学能够而且必须担负起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建构“精神家园... 哲学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灵魂,是维系哲学存在的根本所在。正是由于哲学具有究根问底式的追寻精神、反思精神、怀疑和批判精神以及人生关怀精神,使哲学能够而且必须担负起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建构“精神家园”的神圣使命,从而也推动着哲学自身不断地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精神 追寻精神 反思精神 怀疑和批判精神 人生关怀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