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关联网络结构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超 《现代情报》 CSSCI 2019年第12期121-130,共10页
[目的/意义]对我国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要素进行内容归纳和关联分析,以发现网络舆情演化的结构特征,丰富对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共性认识。[方法/过程]以人民网连续12年发布的《我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的115个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为研... [目的/意义]对我国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要素进行内容归纳和关联分析,以发现网络舆情演化的结构特征,丰富对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共性认识。[方法/过程]以人民网连续12年发布的《我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的115个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分析和共词网络分析方法,从“主体—主题—风险—诱因”四大维度来透视我国网络舆情事件的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我国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要素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府际问责、政民互动与警民冲突构成我国舆情生态的基本主体关系;公众安全感和政府公信力在共词网络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经济利益、公平正义和道德诚信也是社会公众关注的永恒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突发事件 关联网络结构 共词网络 内容分析
下载PDF
中国旅游生态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程慧 徐琼 赵梦亚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5期169-178,共10页
科学把握旅游生态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不仅是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以2008-2017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采用Super-SBM模型对31省市的旅游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再基于社会网络... 科学把握旅游生态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不仅是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以2008-2017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采用Super-SBM模型对31省市的旅游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引进修正的旅游生态效率空间网络模型,进一步对中国旅游生态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论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旅游生态效率整体网络结构关联强度不高,但呈上升趋势;整体网络关联性也不断增强,结构趋于稳健。(2)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在网络结构中处于中心位置,起着关键的"桥梁"作用;而东北及西北省份在网络结构中处于边缘地位。(3)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及空间邻接关系等因素对中国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关联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空间邻接关系与对外开放程度对其影响最大。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旅游生态效率提高和各区域联动协作的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空间关联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识别
3
作者 钱昭英 刘书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8,共12页
基于黄河流域84个地级行政区数据,通过三阶段SBM-DEA模型测度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效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黄河流域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利用QAP模型探究空间关联网络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绿色低... 基于黄河流域84个地级行政区数据,通过三阶段SBM-DEA模型测度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效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黄河流域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利用QAP模型探究空间关联网络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且呈现出复杂的空间网络特征,但是空间关联网络的关联性有待加强。2)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在网络中的中心度较高,属于空间关联网络的“领头人”和“中间人”。3)黄河流域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可划分为净溢出、净受益、双向溢出和经纪人4个板块,板块内部和板块间均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且板块间的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传递特征。4)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农村居民收入、财政支持水平、农业技术水平的差异和空间邻接关系对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效率 空间关联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差异化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聚类与关联网络结构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帅 袁长伟 赵小曼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29,共8页
基于中国29个省域1996、2005和2014年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及公路交通网,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空间异质性、凝聚子类、中介性等角度分析中国29个省域的网络结构演变、空间分布及聚集特征、中介性及角色。结果表明:(1)从... 基于中国29个省域1996、2005和2014年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及公路交通网,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空间异质性、凝聚子类、中介性等角度分析中国29个省域的网络结构演变、空间分布及聚集特征、中介性及角色。结果表明:(1)从时间趋势上看,1996—2014年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关联网络密度不断提升,网络结构呈现复杂化态势,同时碳排放关联强度存在明显差异性;(2)通过交通运输碳排放网络TOP1、TOP5、TOP10及凝聚子类分析发现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大体可以分为6大区域: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及华中华东部分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北方地区、西北部分地区;(3)在不同的区域中,不同省份扮演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贵州、广东、湖北等省份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与区域内部省份间存在着较强的空间关联特性,扮演着"中间人"角色,其余省份主要在区域内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碳排放 能源消耗 SNA 空间聚类 关联网络结构 长江三角洲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