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拾萃 被引量:4
1
作者 汪玲羽 张咩庆 +3 位作者 施一春 朱海燕 何若瑜 连建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738-740,共3页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分析研究连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病案,总结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证...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分析研究连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病案,总结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证经验,并附医案佐证。[结果]连建伟教授根据平脉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尤重"关脉"。临证医案脉诊时常以"右关缓""右关大""右关虚大""左关弦"为主。右关脉候脾胃,左关脉候肝胆,两关相参,重调肝脾,认为该病多与肝、脾相关。并参合舌诊辨其夹杂之证,辨脉论治,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具有浓郁的中医思维特色,临床效果突出,值得学习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关脉 连建伟 平脉辨证 医案 治疗经验
下载PDF
左右关脉与肝脾病证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丘瑞香 罗致强 +2 位作者 朱雅宜 黄业芳 吴国珍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23,共3页
通过12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64例属肝郁证,62例属脾虚证)患者和65例正常人左右关脉图形的对比分析,发现肝郁证左关脉图重搏前波、降中峡显著抬高,主波变宽,重搏波平坦及降支速度明显变小;脾虚证有关脉图主波变小,主波及降中峡提早出现,重... 通过12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64例属肝郁证,62例属脾虚证)患者和65例正常人左右关脉图形的对比分析,发现肝郁证左关脉图重搏前波、降中峡显著抬高,主波变宽,重搏波平坦及降支速度明显变小;脾虚证有关脉图主波变小,主波及降中峡提早出现,重搏前波降低,重搏波明显抬高,降支速率增快。表明肝郁证左关脉偏弦,脾虚证右关偏滑。提示肝脾不同病证在寸口分候的相应脉位上有不同反应,左右关脉与肝脾病证有相关性,为“左关候肝,右关候脾”的论述提出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右关脉 肝脾病证 相关性
下载PDF
左右关脉与脾肝内在联系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齐凤军 程井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期212-214,共3页
寸口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手段之一,历代医家非常重视,但左右关脉定位问题一直是历代一家争论焦点。但《黄帝内经》确立了脉学地位,王叔和的《脉经》"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至今广为临床医家应用。经过理论考... 寸口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手段之一,历代医家非常重视,但左右关脉定位问题一直是历代一家争论焦点。但《黄帝内经》确立了脉学地位,王叔和的《脉经》"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至今广为临床医家应用。经过理论考证、临床实践发现"左关脉应对应于脾胃,右关脉对应于肝胆,"才符合人体脏腑对应原则,通过临床实践,符合临床疾病发病规律,能准确判断疾病的定位、病性,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 左右关脉 肝脾
下载PDF
针刺对健康大学生关脉脉图参数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夏卫东 付珍春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17,共3页
运用脉像仪观察针刺前后脉图的变化。 90例健康大学生配对分成 3组 ,分别观察针刺曲泉、阴陵泉、阑尾穴前后两关脉脉图参数变化。结果 :针刺曲泉穴后右关脉脉图主波波幅明显增高 (P <0 0 5 ) ;针刺阴陵泉穴后左关脉脉图主波波幅显... 运用脉像仪观察针刺前后脉图的变化。 90例健康大学生配对分成 3组 ,分别观察针刺曲泉、阴陵泉、阑尾穴前后两关脉脉图参数变化。结果 :针刺曲泉穴后右关脉脉图主波波幅明显增高 (P <0 0 5 ) ;针刺阴陵泉穴后左关脉脉图主波波幅显著增高 (P <0 0 1) ,右关脉脉图降中波波幅明显增高 (P <0 0 5 ) ;两组左右关脉脉图的脉动周期均明显延长 ,以左心室舒张期延长为主 (P <0 0 5 ) ;左心室舒张期在前组明显延长 ,P <0 .0 5 ,而在后组则明显缩短 ,P <0 .0 5 ,且而组间有明显差异。针刺阑尾穴后两关脉脉图的参数无明显变化。提示针刺肝脾经腧穴在关脉部位上有不同表现 ,即支持寸口六部分候法 ,与传统的“左关候肝” ,“右关候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健康大学生 关脉 脉图 参数 腧穴
下载PDF
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的实验研究——正常人左右关脉与肝脾内在联系的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丘瑞香 罗致强 +1 位作者 朱雅宜 吴少凡 《中医药研究》 1991年第5期26-28,42,共4页
寸口六脉分候脏腑理论是中医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但由于六脉与脏腑的配属不一,而对其价值也褒贬不一,为古今医家所争论。肯定者认为这理论有理论依据,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价值;否定者认为这理论缺乏科学依据,感性认识靠... 寸口六脉分候脏腑理论是中医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但由于六脉与脏腑的配属不一,而对其价值也褒贬不一,为古今医家所争论。肯定者认为这理论有理论依据,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价值;否定者认为这理论缺乏科学依据,感性认识靠不住。但有不少学者认为六脉分候脏腑理论是中医多年传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脉分候脏腑 左右关脉 肝脾
下载PDF
针刺腧穴对脉图参数影响分析——针刺脾经合穴对左右手关脉图参数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夏卫东 傅珍春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06-307,共2页
关键词 针刺 腧穴 脉图参数 脾经合穴 脉图 关脉
下载PDF
漏诊反关脉引起医源性损伤2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梅 《北京中医》 2004年第2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漏诊 关脉 医源性损伤 桡部动脉 解剖变异 静脉穿刺
下载PDF
从一例反关脉病案谈反关脉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小丹 李文瑞 孙铁英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183-184,共2页
通过分析一例右手反关脉的脾肾两虚患者在向愈过程中于正常脉位恢复脉搏的诊治过程,探讨古今阐述反关脉的成因与病理机制。部分医古籍和当代报道认为反关脉为生理现象,也有认为是病理现象,其中陈士铎《脉诀阐微》所论述之反关脉形成机... 通过分析一例右手反关脉的脾肾两虚患者在向愈过程中于正常脉位恢复脉搏的诊治过程,探讨古今阐述反关脉的成因与病理机制。部分医古籍和当代报道认为反关脉为生理现象,也有认为是病理现象,其中陈士铎《脉诀阐微》所论述之反关脉形成机制较为详细且与此病例吻合,左右反关脉的形成机制可能不同。临床若遇到有反关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反关脉的本质成因,没有主诉的反关脉者则要留意排除其将自身病理状态视为正常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脉 脉象 中医药学
下载PDF
连建伟教授对右关脉虚大的脉理探析及诊治 被引量:4
9
作者 严利依 连建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394-1396,共3页
[目的]研究连建伟教授关于右关脉虚大的诊治。[方法]透过分析连教授学脉过程及其日常门诊病例,探索连教授临证对右关脉虚大的诊治,总结连教授右关脉虚大的脉理及其选方用药。[结果]连教授重视东垣注重脾胃的学术思想,且精于脉诊,认为右... [目的]研究连建伟教授关于右关脉虚大的诊治。[方法]透过分析连教授学脉过程及其日常门诊病例,探索连教授临证对右关脉虚大的诊治,总结连教授右关脉虚大的脉理及其选方用药。[结果]连教授重视东垣注重脾胃的学术思想,且精于脉诊,认为右关脉虚大为右手关脉出现脉体宽大,按之空豁之象。主要因饮食劳倦及思虑过度,导致脾胃气虚,阴火内生,灼伤阴血,使气不能附于血而上浮于卫表。对此的治疗当遵《内经》"劳者温之"之训,以东垣甘温之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使元气足而阴火敛,并随病人证情而加减化裁。[结论]连教授善于继承东垣脾胃学说,临证注重脉诊,善于运用东垣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治疗右关脉虚大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建伟 关脉虚大 脉理 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 脾胃学说 元气 阴火
下载PDF
谈“反关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民听 杨淑兰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5-6,共2页
反关脉是指在寸口部切不到脉的搏动或脉的搏动不甚明显,而在寸口部的背侧却出现脉的搏动者谓之,此属桡动脉走行异常之例。关于反关脉,明代以后的医家颇为注意。李时珍《濒湖脉学》曰:“寸口无脉,求之臂外,是谓反关,本不足怪”。今人邢... 反关脉是指在寸口部切不到脉的搏动或脉的搏动不甚明显,而在寸口部的背侧却出现脉的搏动者谓之,此属桡动脉走行异常之例。关于反关脉,明代以后的医家颇为注意。李时珍《濒湖脉学》曰:“寸口无脉,求之臂外,是谓反关,本不足怪”。今人邢锡波《脉学阐微》云:“脉不见于寸口,而见于大指腕侧部者,谓反关脉;脉从尺部斜向虎口腕侧者,谓斜飞脉,均属桡动脉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脉 寸口无脉 桡动脉畸形
下载PDF
反关脉临床诊疗意义浅议
11
作者 王宇皓 陈珏颖 +1 位作者 王洁宜 刘玉良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反关脉的形成机理及临床诊疗中的辨证意义,寻求恰当辨证方法。[方法]通过归纳中医典籍、现代解剖学对正常脉象和反关脉形成机理的认识,总结古代医家和现代医家对反关脉临床辨证意义的不同观点,对反关脉的临床诊断提出新的见解... [目的]探讨反关脉的形成机理及临床诊疗中的辨证意义,寻求恰当辨证方法。[方法]通过归纳中医典籍、现代解剖学对正常脉象和反关脉形成机理的认识,总结古代医家和现代医家对反关脉临床辨证意义的不同观点,对反关脉的临床诊断提出新的见解。[结果]中西医学均认为反关脉为脉道或经络偏行所致,而历代医家对反关脉诊疗取舍难明。笔者认为反关脉虽区别于寸口脉象,不能详尽提供三部九候各脏腑的信息,但能从气血上提供辨证依据,因此,笔者认为在临床诊疗中,针对反关脉患者,脏腑辨证并不十分适宜,选择气血辩证,以八纲统脉法并参合四诊诊疗更为妥当。[结论]脉诊是中医特色诊断,把握反关脉的机理意义和临床辨证方法有利于完善中医脉诊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脉 机理 诊疗意义 气血辩证
下载PDF
连建伟用关脉辨治脾胃病经验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来建琴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26-27,共2页
总结连建伟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发现其临床上高度重视脉证合参,对于脾胃病的诊治,多从关脉辨治入手。现从几种常见脉象出发,探究连老的学术思想特色及用药规律。对中医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连建伟 关脉 脾胃病 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从“关脉如豆”论治肿瘤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景妍 严小军 +2 位作者 谢斌 李兵 刘红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918-2920,共3页
脉象特点往往能反映疾病的关键病因病机。肿瘤患者常出现关脉如豆的脉象特点,即中医脉学中的'动脉'。此脉据古籍记载主痛、热、脱血、崩汗、惊狂、亡精等。文章根据古今医家对寸口脉的寸、关、尺部所主病位的论述,认为这种异常... 脉象特点往往能反映疾病的关键病因病机。肿瘤患者常出现关脉如豆的脉象特点,即中医脉学中的'动脉'。此脉据古籍记载主痛、热、脱血、崩汗、惊狂、亡精等。文章根据古今医家对寸口脉的寸、关、尺部所主病位的论述,认为这种异常脉象提示肿瘤患者脾胃虚弱,并由此导致了气机升降及气血生化的失常,进而出现痰、湿、瘀、毒等病理产物,另外脾胃主运化水谷,脾胃虚弱则水谷不化郁而化热,耗伤阴津。因此祛除病理产物治标的同时,必须考虑治本,即清热养阴和固护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脉象 动脉 关脉如豆 中医药 病因病机 肿瘤
原文传递
“三部六病”溃疡汤治疗聚脉型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
14
作者 李嵘 丁庆学 +1 位作者 牛栋良 王荣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62-764,共3页
目的:观察“三部六病”溃疡汤在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胃黏膜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115例慢性糜烂性胃炎(聚脉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予常规抑胃、护胃、抗Hp等对症治疗)和观察... 目的:观察“三部六病”溃疡汤在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胃黏膜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115例慢性糜烂性胃炎(聚脉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予常规抑胃、护胃、抗Hp等对症治疗)和观察组58例(联合“三部六病”溃疡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胃黏膜变化及炎性反应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6%,高于对照组的70.18%(P<0.05);两组反酸烧心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余临床症状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胃黏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部六病”溃疡汤可有效改善聚脉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症状,减轻炎性反应程度,促进胃黏膜恢复,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六病”溃疡汤 慢性糜烂性胃炎 关脉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续名医类案》关脉医案的脉症特点及生姜配伍用药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瑞胜 杜少辉 +3 位作者 李伶 单韵 张萍 肖祖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610-1615,共6页
整理《续名医类案》中具有关脉脉象描述医案中的左关脉象、右关脉象、病症、药物组成等相关信息,基于左关脉可候肝胆,右关脉可候脾胃,而生姜可入脾经、胃经、肺经、肝经,分析其脉症特点及生姜配伍用药,探讨脉、症、药三者的内在关系。... 整理《续名医类案》中具有关脉脉象描述医案中的左关脉象、右关脉象、病症、药物组成等相关信息,基于左关脉可候肝胆,右关脉可候脾胃,而生姜可入脾经、胃经、肺经、肝经,分析其脉症特点及生姜配伍用药,探讨脉、症、药三者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续名医类案》中具有关脉描述且使用了生姜治疗的医案共有90个,运用生姜医案中左关脉象类别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为弦脉、数脉、洪脉,右关脉象类别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为弦脉、沉脉、弱脉;生姜可用于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辨证中的各证型;生姜常见的关联药物有生姜配大枣、生姜配人参等。结果提示生姜用药在关脉上反映的病机为土湿木郁,生姜能化中焦寒湿,疏肝解郁,且可开中焦使心火下行以通神明。探讨中医典籍病案的脉、症、药三者的内在关系,可开拓现代中医临证用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名医类案》 关脉 病症 生姜 土湿木郁 疏肝解郁
原文传递
反关脉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建强 齐向华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9期163-164,共2页
反关脉,是指中医学脉诊中切脉患者的脉象位置不在正常寸口,而在相应寸口的背面,是一种脉位变异的脉象。可同时见于两手,或独见一手。
关键词 关脉 脉象 中医诊法
原文传递
敦煌写本P.2279《华严经关脉义记》录释与研究
17
作者 徐飞 韩传强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2-281,共10页
一、写本录校目前所见,在敦煌写本中,《华严经关脉义记》只有1份写本,即法藏P.2279。在《大正藏》第45册经号1879a[1]和1879b[2]分别收有《华严经关脉义记》和《华严关脉义记》,前者是依据P.2279移入,后者是日本镰仓时代永仁五年(1297年... 一、写本录校目前所见,在敦煌写本中,《华严经关脉义记》只有1份写本,即法藏P.2279。在《大正藏》第45册经号1879a[1]和1879b[2]分别收有《华严经关脉义记》和《华严关脉义记》,前者是依据P.2279移入,后者是日本镰仓时代永仁五年(1297年)华严宗高僧凝然在其58岁时的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经 敦煌写本 《大正藏》 华严宗 关脉 镰仓时代
原文传递
“反关脉”动静脉内瘘术一例体会
18
作者 刘增波 陈健 +3 位作者 王雪芝 丰爱梅 祝玉慧 郎冬梅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42-542,共1页
桡动脉走行变异少见,桡动脉反行于桡骨背侧被称之为“反关脉”。国内尚未见“反关脉”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报道。现将我们行“反关脉”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术 关脉 病例报告 桡动脉 自体
原文传递
中医名言拾粹
19
《光明中医》 2023年第22期4389-4389,4404,4420,4430,4469,共5页
肝为血兮肺为气,血为营兮气为卫。阴阳配偶不参差,两脏通和皆以类。血衰气旺定无妊,血旺气衰应有嗣。妇人经脉不见行,其脉微滑带数意。身虽有病脉无邪,不涩不伏不弦劲。寸微关滑尺数形,流动往来雀啄利。两手关脉大相应,胎已有形无差异... 肝为血兮肺为气,血为营兮气为卫。阴阳配偶不参差,两脏通和皆以类。血衰气旺定无妊,血旺气衰应有嗣。妇人经脉不见行,其脉微滑带数意。身虽有病脉无邪,不涩不伏不弦劲。寸微关滑尺数形,流动往来雀啄利。两手关脉大相应,胎已有形无差异。——清·闵纯玺《胎产心法·脉诀歌》肿满由脾虚不能摄水,水渗皮肤,遍身光肿。今胀满者,先因中虚,以致皮胀,外坚中空,腹皮胀紧象鼓,故俗名鼓胀。盖由气虚以成中满,若气不虚,何中满之有?气虚为本,中满为标,是以治先温补,使脾气健运,则清浊始分,清浊分而胀斯愈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衰 胀满 关脉 腹皮 健运 雀啄 病脉 脉诀
下载PDF
中医名言拾粹
20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3期2548-2548,2601,2642,2645,共4页
五行之为病一也,而所生之气不同,如木之所至为风化,而病之生不独止于肝,火之所至为热化,而病之生不独止于心。此司天司地统岁纪运之不同,故为病亦从而各异,又有乘年之虚,过月之空,失时之和,或胜而所胜受刑,或复而制于所胜。妇人胎孕,在... 五行之为病一也,而所生之气不同,如木之所至为风化,而病之生不独止于肝,火之所至为热化,而病之生不独止于心。此司天司地统岁纪运之不同,故为病亦从而各异,又有乘年之虚,过月之空,失时之和,或胜而所胜受刑,或复而制于所胜。妇人胎孕,在手关寸脉滑数,而肺脉脉虚而毛,尺泽陷而与关脉不际者。孕也,若肝脉长而溢寸,胎漏失血,胎下血有二,有肝气虚微,肾脉绵软,胎脉陷下,胎动而失血者,当补之,若肝脉有余而失血,是胎溢,当凉也。——宋·史堪《史载之方·诊失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气虚 胎孕 胎漏 关脉 尺泽 寸脉 肝脉 肾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