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寰枢关节撑开融合技术治疗伴有脊髓空洞症的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菅强 段婉茹 +3 位作者 刘振磊 关健 菅凤增 陈赞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关节撑开融合技术治疗伴有脊髓空洞症的颅底凹陷(BI)合并寰枢椎脱位(AA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应用后路寰枢关节撑开融合技术治疗伴有脊髓空洞症的BI合并AAD的4...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关节撑开融合技术治疗伴有脊髓空洞症的颅底凹陷(BI)合并寰枢椎脱位(AA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应用后路寰枢关节撑开融合技术治疗伴有脊髓空洞症的BI合并AAD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线片评估患者植入融合器的位置;通过颈椎CT矢状位图像测量齿状突超过钱氏线的距离(CLV)和寰齿间距(ADI)评估BI和AAD的复位程度;通过颈椎MRI矢状位图像测量延髓颈髓角(CMA)和脊髓空洞占位率评估延颈髓腹侧受压和脊髓空洞的程度;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43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无植入物失败、融合器沉降或感染等情况发生。4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M(Q_(1),Q_(3))]为6(3,9)个月,术前、术后CLV分别为(12.8±3.8)mm、(5.8±4.0)mm(t=-0.51,P<0.001);ADI[M(Q_(1),Q_(3))]分别为5.0(4.2,5.8)mm、1.3(0,2.7)mm(Z=-5.70,P<0.001);CMA分别为(129.3±9.9)°、(151.0±8.4)°(t=7.81,P<0.001);脊髓空洞占位率[M(Q_(1),Q_(3))]分别为67.9%(48.0%,75.5%)、41.6%(23.1%,53.6%)(Z=-5.53,P<0.001);CMA与脊髓空洞占位率呈负相关关系(r=-0.44,P<0.001);末次随访显示,患者的JOA颈椎评分[M(Q_(1),Q_(3))]由术前的12.5(11.0,14.0)分提高至14.5(13.0,15.3)分(Z=-5.73,P<0.001)。结论后路寰枢关节撑开融合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BI合并AAD,解除腹侧压迫后脊髓空洞明显缓解,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脊髓空洞症 治疗结果 颅底凹陷 寰枢椎脱位 关节撑开融合
原文传递
基于三维CT解剖重建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谢坤南 毕若杰 +2 位作者 马姗姗 孙昌俊 李力更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4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CT解剖重建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予基于三维CT解剖重建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予3...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CT解剖重建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予基于三维CT解剖重建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予3D打印辅助下矫形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12、24 h疼痛创伤应激相关指标[β-内啡肽(β-EP)、P物质、前列腺素E2(PGE2)]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脂质过氧化物(LPO)、羟基自由基(O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术前和术后3、6个月跟距影像学参数、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Maryland评分、足部功能优良率,其中跟距影像学参数包括距骨倾斜角、Peries角、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丘部高度、跟骨水平长度、跟骨轴长度、跟骨宽度。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12 hβ-EP、P物质、PGE2、MDA、LPO、OH均高于术前,TAC、GSH-Px均低于术前(P均<0.05);两组术后同期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24 hβ-EP、P物质、PGE2、MDA、LPO、OH均低于术后12 h,TAC、GSH-Px均高于术后12 h(P均<0.05);但两组术后同期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3、6个月距骨倾斜角、跟骨丘部高度、跟骨水平长度、跟骨轴长度、Peries角、Gissane角、B(o)hler角均高于术前,跟骨宽度均低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变化更明显(P均<0.05);而两组同期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3、6个月AOFAS Maryland评分均高于术前,以术后6个月变化更明显(P均<0.05);但两组同期AOFAS 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3、6个月足部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三维CT解剖重建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安全有效,有望成为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基于三维CT解剖重建距下关节植骨融合 3D打印辅助下矫形术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关节间撑开复位融合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专家共识(2024)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脊髓脊柱学组 中国颅颈交界区畸形研究联盟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颅颈交界区畸形联盟 +2 位作者 陈赞 王圣林 艾福志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5-730,共6页
寰枢椎脱位是常见的颅颈交界区畸形,可引起严重的神经损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的寰枢椎脱位患者,手术治疗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后路寰枢椎关节间撑开复位融合技术逐渐成... 寰枢椎脱位是常见的颅颈交界区畸形,可引起严重的神经损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的寰枢椎脱位患者,手术治疗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后路寰枢椎关节间撑开复位融合技术逐渐成为寰枢椎脱位治疗的重要技术之一。为了更好地规范寰枢椎脱位患者的诊治,推广应用后路寰枢椎关节间撑开复位融合技术,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脊髓脊柱学组和中国颅颈交界区畸形研究联盟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颅颈交界区畸形联盟基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充分讨论后制定了《后路寰枢椎关节间撑开复位融合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专家共识(2024)》。本共识对后路寰枢椎关节间撑开复位融合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术前评估、手术操作、并发症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寰枢椎脱位 后路寰枢椎关节复位融合技术 治疗 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善玺 李军 +1 位作者 黄富国 刘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5-759,共5页
目的对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文献,对其发展历史、手术方法、术后问题、适应证以及疗效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距下关节... 目的对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文献,对其发展历史、手术方法、术后问题、适应证以及疗效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主要术式之一,手术包括距下关节融合和植入骨块矫正后足畸形两部分。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可以有效矫正跟骨畸形愈合引起的并发症,恢复距骨、跟骨的高度以及矫正距骨倾斜角的丧失,缓解疼痛。该术式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手术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相对满意,可有效降低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的病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结论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存在术后骨不愈合及植入骨块吸收等缺陷,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距下关节撑开融合 骨移植
原文传递
足外侧柱延长术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鹏 俞光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综述足外侧柱延长术(lateral column lengthening,LCL)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LCL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LCL作为治疗平足畸形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包括两种术式——跟骨远端截骨延长术和跟骰关节撑... 目的综述足外侧柱延长术(lateral column lengthening,LCL)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LCL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LCL作为治疗平足畸形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包括两种术式——跟骨远端截骨延长术和跟骰关节撑开融合术,目前在治疗平足畸形时具体术式选择尚存在争议。结论 LCL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平足畸形,但需要生物力学试验和大样本临床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外侧柱延长术 获得性平足 跟骨远端截骨延长术 跟骰关节撑开融合
原文传递
陈旧跟骨骨折后足病态解剖结构及矫形手术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毕若杰 谢坤南 +2 位作者 马姗姗 孙昌俊 李力更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陈旧跟骨骨折后足病态解剖结构,并探究不同矫形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我院陈旧跟骨骨折患者85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组,其中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者28例纳入A组,行距下关节原位融合术治疗者35例纳入... 目的:分析陈旧跟骨骨折后足病态解剖结构,并探究不同矫形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我院陈旧跟骨骨折患者85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组,其中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者28例纳入A组,行距下关节原位融合术治疗者35例纳入B组,行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者22例纳入C组。比较3组患侧与健侧解剖结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C组,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长于B组、C组。B组、C组足部功能优良率(97.14%、100.00%)均高于A组(71.43%)。B组、C组术后3个月、6个月患侧NRS评分均低于A组,并且术后6个月患侧距骨倾斜角、跟骨补偿角、距跟高度、距跟角与术前差值均大于A组。结论:根据陈旧跟骨骨折后足病态解剖结构进行手术设计,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跟骨骨折 后足病态解剖结构 复位内固定术 距下关节原位融合 距下关节植骨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