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nawat三角法对确定正常髋关节旋转中心的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亚斌 马信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625-2630,共6页
背景:通过X射线片确定髋关节的旋转中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常使用Ranawat三角法来确定髋关节发育不良或关节置换后伴骨缺损病例的关节旋转中心,但此方法对确定正常髋关节旋转中心的意义研究较少。目的:探讨Ranawat三角法和Mose圆... 背景:通过X射线片确定髋关节的旋转中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常使用Ranawat三角法来确定髋关节发育不良或关节置换后伴骨缺损病例的关节旋转中心,但此方法对确定正常髋关节旋转中心的意义研究较少。目的:探讨Ranawat三角法和Mose圆法对确定发育正常的髋关节旋转中心的差异。方法:选择30例发育正常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进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分别通过Ranawat三角法和Mose圆法对置换后骨盆正位X射线片进行测量,比较二者确定的髋关节旋转中心与参考线(X轴为两侧泪滴的连线,Y轴为通过Kohler线与X轴交点的垂线)的距离(Ranawat三角法确定的髋关节旋转中心与X轴的距离为dx1,与Y轴的距离为dy1,Mose圆法分别为dx2,dy2)及其占骨盆高度(两侧髂骨翼最高点连线和两侧坐骨结节最低点连线之间的距离)、宽度(两侧髂嵴最外缘间的距离)比例(dx1/H,dy1/W;dx2/H,dy2/W)的差异。结果与结论:Ranawat三角法dx1=(19.52±3.03)mm,dy1=(24.43±2.26)mm,Mose圆法dx2=(11.90±3.55)mm,dy2=(34.29±3.79)mm,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其所占骨盆高度、宽度的百分比(dx1/H=0.099 2±0.013 3,dy1/W=0.085 5±0.006 9;dx2/H=0.061 1±0.019 4,dy2/W=0.120 1±0.017 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使用散点图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Ranawat三角法所确定的髋关节旋转中心更靠近端和内侧,可能对关节周围的力学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关节翻修的病例,由于髋臼周围结构的改变,使用Ranawat三角来确定髋关节的旋转中心不失为一种可行之法。而对于单侧病变的病例,以健侧为对照采用Mose圆法能更准确的确定髋关节旋转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髋关节 髋臼 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关节旋转中心 全髋关节置换 发育不良
下载PDF
应用大号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对髋关节旋转中心和股骨偏心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超 张雷 +2 位作者 陈烁 周利武 赵建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大号生物型臼杯(Jumbo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hip center of rotation,COR)和股骨偏心距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应用Jumbo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例联合颗粒骨植骨... 目的探讨应用大号生物型臼杯(Jumbo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hip center of rotation,COR)和股骨偏心距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应用Jumbo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例联合颗粒骨植骨,10例联合颗粒骨植骨并结构性植骨。男10例,女13例;年龄51~77岁,平均65.4岁。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至翻修术间隔1~24年,平均8.57年。髋关节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21例,假体周围感染2例。患者Harris评分为(43.04±5.05)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70±0.97)分。骨缺损根据Paprosky分型标准,Ⅰ型5例,ⅡA型5例,ⅡB型3例,ⅡC型6例,ⅢA型4例。双髋X线片测量示,健侧股骨偏心距为(40.65±4.09)mm,患侧为(44.04±5.08)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8,P=0.000);10例(43.48%)股骨偏心距重建,13例(56.52%)未重建;10例(43.48%)COR重建,11例(47.83%)COR上移,2例(8.69%)COR下移。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76个月,平均22.48个月。术后1年Harris评分为(82.09±4.53)分,VAS评分为(0.74±0.6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31,P=0.000;t=22.318,P=0.000)。X线片复查示,翻修术后1年患侧股骨偏心距为(43.87±3.57)m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0,P=0.805),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1,P=0.000)。翻修术后患侧股骨偏心距重建16例(69.57%),未重建7例(30.43%);15例(65.22%)COR重建,8例(34.78%)COR上移。结论单纯应用Jumbo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可能导致COR上移和股骨偏心距增加。合理安放Jumbo臼杯以及正确处理髋臼骨缺损,能够最大限度恢复COR和股骨偏心距,获得良好近期疗效,假体稳定性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号生物型臼杯 股骨偏心距 关节旋转中心 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
原文传递
髋关节旋转中心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梁金龙 陆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2-515,共4页
髋关节旋转中心(hip join tcenter,HJC)的精确定位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术前规划和术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THA需要重建HJC以维持髋关节的机械平衡和压力分布[1]。手术重建后臼杯的偏移会对假体的... 髋关节旋转中心(hip join tcenter,HJC)的精确定位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术前规划和术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THA需要重建HJC以维持髋关节的机械平衡和压力分布[1]。手术重建后臼杯的偏移会对假体的存活率和髋关节活动功能产生负面影响[2-3]。目前,HJC的准确定位被认为是实现髋关节术中臼杯置入和生物力学再复制的基础,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4-5]。本文就文献中报道的HJC测量方法作一综述,以期对髋关节置换术前规划和术后评估提供参考,提高THA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旋转中心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髋臼解剖旋转中心重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勇 杨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继发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关节旋转中心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5例(共25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男12例,女3... 目的探讨继发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关节旋转中心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5例(共25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8~47岁,平均(36.13±6.97)岁,所有病例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外侧入路经股骨头直接磨挫显露髋臼,参考泪滴结构制作髋臼、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术后应用Pierchon法评估假体位置及旋转中心,比较分析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所有髋关节均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假体,手术时间65~90 min,出血量300~500 mL,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病例,外展角为(40.9±3.09)°,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及水平距离分别为(17.92±1.42)mm和(37.42±1.47)mm,髋关节重建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为(18.95±1.47)mm,水平距离为(33.61±2.37)mm,髋关节位置良好。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8个月,平均(32.87±21.17)个月。术前HSS评分平均为(45.04±10.43)分,末次随访时为(88.4±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未发生假体松动、脱位。结论继发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经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直接磨挫股骨头能够显露髋臼,并参考泪滴解剖结构制作髋臼,重建旋转中心接近解剖旋转中心,髋关节功能显著改善,但手术技术要求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全髋关节置换术 强直性髋关节 关节旋转中心 泪滴
下载PDF
改良蛋壳刮除技术在强直髋全髋关节置换髋臼侧重建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5
作者 梅海龙 王志烈 +1 位作者 陈登 黄莹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蛋壳刮除技术在强直髋全髋关节置换髋臼侧重建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荆门市中心医院收治强直髋患者34例(44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7~66岁,平均(49.2±9.2)岁;强直性脊柱炎强直髋患者10例,类... 目的探讨改良蛋壳刮除技术在强直髋全髋关节置换髋臼侧重建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荆门市中心医院收治强直髋患者34例(44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7~66岁,平均(49.2±9.2)岁;强直性脊柱炎强直髋患者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髋患者5例,创伤、手术后强直髋患者13例,骨性关节炎强直髋患者5例,感染后强直髋患者1例。对其实施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采用改良的蛋壳刮除技术寻找并重建髋臼,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段记录髋关节Harris评分,测量髋臼重建旋转中心和解剖旋转中心到坐骨结节水平连线的垂直距离,以及重建旋转中心和解剖旋转中心到耻骨联合中线的水平距离。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比较重建旋转中心与解剖旋转中心有无差异,检验髋臼假体位置安放的准确性。结果术后3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8.03个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感染、血栓、脱位、骨折等并发症。Harris功能评分由术前(36.56±7.31)分提高到术后1年(80.74±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重建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分别为(78.38±8.58)mm和(96.86±9.48)mm,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及水平距离分别为(77.78±7.63)mm和(98.38±10.62)mm。将髋关节重建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与解剖旋转中心垂直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与解剖旋转中心水平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评估重建的髋臼假体位置良好。结论改良蛋壳刮除技术操作简单,能有效避免术中磨穿髋臼,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准确找到真臼并原位重建髋臼,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髋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旋转中心 改良蛋壳技术
下载PDF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林飞太 江文锦 +4 位作者 张怡元 肖莉莉 林丽琼 李章来 冯尔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2期1272-1274,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7-05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3例髋臼因缺损较小未进行植骨,7例髋臼取自体股骨头颗粒打... 目的探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7-05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3例髋臼因缺损较小未进行植骨,7例髋臼取自体股骨头颗粒打压植骨,1例髋臼采用异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1例陈旧性骨折采用钢板和生物型臼杯重建技术,1例使用骨盆撑开技术+Jumbo杯技术。结果 13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5(1~7)年。随访期间未发现关节假体松动、骨溶解;3例发生异位骨化,其中BrookerⅠ级1例,Ⅱ级2例。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5.7±1.9)分,较术前(44.4±3.8)分增加;末次随访时WOMAC评分为(25.0±2.8)分,较术前(66.2±2.6)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陈旧性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前需对感染情况、骨缺损及骨折不愈合进行充分评估,术中关键是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并重建髋臼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创伤性关节 生物型假体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旋转中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