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0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金虎 杨大雷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3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双切口双钢板内...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单侧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关节稳定性、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骨关节炎指数(WOMAC)中日常生活、疼痛、关节畸形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世界卫生组织生活简易量表(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更佳,可提高关节稳定性,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增强日常活动能力,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 单侧锁定钢板固定术 关节稳定 并发症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保留残端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艳辉 王申宇 安然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432-436,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保留残端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医院行关节镜下ACL重建的96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取关节镜下ACL单束重建术中保留残端的48例患... 目的观察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保留残端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医院行关节镜下ACL重建的96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取关节镜下ACL单束重建术中保留残端的48例患者纳入保留组;其中采取关节镜下ACL单束重建术中不保留残端的48例患者纳入未保留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前后稳定性、膝关节本体感觉)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升高,患膝Kneelax胫骨前移距离均缩小,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均改善(P时间<0.05);但术后3个月时,保留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未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ACL重建术中保留或不保留残端均能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但与不保留ACL残端相比,保留ACL残端在术后近期可表现出更好的膝关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关节 保留残端 关节稳定 本体感觉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技术对成年人髌股关节稳定性与前交叉韧带断裂关系研究
3
作者 白海宾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6期68-70,共3页
目的:探究CT三维重建技术对成年人髌股关节稳定性与前交叉韧带断裂关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为2020年7月—2023年12月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收治的135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135例存在膝关节不适,但经检查未发现前... 目的:探究CT三维重建技术对成年人髌股关节稳定性与前交叉韧带断裂关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为2020年7月—2023年12月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收治的135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135例存在膝关节不适,但经检查未发现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T-TG)间距、髌腱长/髌骨长度(IS)值和滑车沟角平均值。结果:研究组TT-TG间距、IS值和滑车沟角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髌骨基线、滑车基线以及髌骨滑车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临床上,患者出现TT-TG间距过宽、髌骨高位、股骨滑车发育不良均能够影响成年人髌股关节稳定性与前交叉韧带断裂关系,而CT三维重建能多方位地显示出病变情况,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CT三维重建技术 成年人髌股关节稳定 关系评估
下载PDF
基于力学理念的康复训练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和下肢负重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雪 陈伟伟 +1 位作者 李翠花 曹海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72-178,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力学理念的康复训练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稳定性和下肢负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唐山市第二医院骨伤科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60岁以上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 目的 探讨基于力学理念的康复训练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稳定性和下肢负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唐山市第二医院骨伤科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60岁以上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Ilizarov技术矫形干预,观察组接受基于力学理念的康复训练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干预。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美国膝关节协会量表(K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系统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负重位力学轴线[髋-膝-踝角(HKA)和胫股角(FTA)]。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稳定性、活动度及总分维度等不同方面KSS评分均持续升高,疼痛、缺陷扣分等维度持续下降,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膝关节ROM及HSS评分均持续升高,而VAS评分则持续下降,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下肢负重位HKA持续增大,FTA持续减小,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力学理念的康复训练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能够快速缓解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提升其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矫正下肢负重位力学轴线,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 老年 Ilizarov矫形技术 疼痛 关节稳定 下肢负重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凌坤 阳普山 +1 位作者 唐洪 苟永胜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377-1382,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49例(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和...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49例(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和传统组53例(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临床治疗疗效、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至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Baird-Jackson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改良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OFAS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改良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可更有效增加踝关节的稳定,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治疗疗效更佳,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入路 改良后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关节稳定 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下肢肌力训练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怡 谷媛媛 +1 位作者 曲径直 赵焕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587-591,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联合下肢肌力训练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后患者关节稳定性、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联合下肢肌力训练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后患者关节稳定性、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联勤保障部队983医院收治的92例关节镜下ACLR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予常规术后下肢肌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加用ESWT,持续5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0周的患侧与健侧胫骨后向前移动距离的差值(以下简称“胫骨前移差”)、膝关节RO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胫骨前移差低于干预前,膝关节ROM、IKDC及BB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胫骨前移差值低于同期对照组,膝关节ROM、IKDC及BBS评分及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SWT联合下肢肌力训练能显著改善关节镜下ACLR术后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ROM及平衡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疗法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关节稳定 活动度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与经前内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比较
7
作者 王森 何芒 +1 位作者 夏俊峰 张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945-949,共5页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与经前内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经胫骨隧道组和经前内入路组,每组4...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与经前内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经胫骨隧道组和经前内入路组,每组48例。经胫骨隧道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经前内入路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经前内入路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手术过程中于关节镜下使用测深尺测量2组患者的股骨骨道长度,测量2组患者手术后1周时的股骨骨道冠状面中心线与关节线夹角角度及股骨纵轴线与股骨骨道夹角;采用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评估2组患者术后1 a的膝关节稳定性,采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估2组患者术前、术后1 a膝关节功能;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胫骨隧道组患者的股骨骨道长度显著长于经前内入路组(P<0.001),股骨骨道冠状面中心线与关节线夹角角度、股骨纵轴线与股骨骨道夹角显著大于经前内入路组(P<0.001)。术后1 a,经胫骨隧道组患者的Lachman试验阴性率和轴移试验阴性率显著低于经前内入路组(P<0.05)。术前、术后1 a,经胫骨隧道组与经前内入路组患者的Lysholm、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的Lysholm、IKDC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01)。经胫骨隧道组和经前内入路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42%(5/48)、6.25%(3/48);2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05)。结论 经胫骨隧道、经前内入路均可作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入路方式,其中经前内入路能够获得更好的镜下视野、准确的定位及足够的隧道长度,利于维持膝关节稳定性,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经胫骨隧道 经前内入路 关节稳定
下载PDF
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男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稳定性的研究综述
8
作者 孟庆宏 王岸新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32期14-17,共4页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在复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生理功能方面很有效,但是损伤前的肌肉力量无法完全恢复,即使手术恢复后,也同样存在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中国知网(CNKI)关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稳定训练”的关键...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在复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生理功能方面很有效,但是损伤前的肌肉力量无法完全恢复,即使手术恢复后,也同样存在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中国知网(CNKI)关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稳定训练”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对其发展背景、现状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形成综述,并提出相关训练建议:在膝交叉韧带断裂的术后恢复制订膝关节稳定性运动方案时,基于肌内效贴的力学、神经学机制与悬吊训练的评估及其在建立膝关节稳定性方面的作用,来制订膝交叉韧带断裂术后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训练方案,从而更有效地为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训练 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 研究综述 关节稳定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束解剖重建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9
作者 严方 周璞 +1 位作者 文顺 李前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39-43,共5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束解剖重建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行关节镜下单束解剖重建术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束解剖重建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行关节镜下单束解剖重建术治疗,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双束解剖重建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下肢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日常生活、疼痛、关节僵硬评分及总分,以及前抽屉试验阳性率、Lachman征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术后BBS评分、FM-B评分、BI评分,以及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关节镜下双束解剖重建术治疗膝关节ACL损伤效果更佳,可提高膝关节稳定性,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增强下肢平衡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关节镜下双束解剖重建术 关节稳定
下载PDF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效果及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10
作者 黄河 孙剑波 +2 位作者 鹿军 雷金元 陈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4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效果及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效果及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长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距骨倾斜角小于对照组,距骨前移距离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疼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效果显著,虽然所用手术时间更长,但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且能改善关节稳定性,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重建术 关节外侧不稳 关节稳定
下载PDF
跖跗关节稳定的维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兵 俞光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4-626,共3页
跖跗关节不仅是联系中前足的桥梁,而且是足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足部生物力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法国医师Jacques Lisfranc首次提出经跖跗关节水平进行截肢,故该关节又被称为Lisfranc关节。跖跗关节稳定的维持是足部正常生理功能实... 跖跗关节不仅是联系中前足的桥梁,而且是足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足部生物力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法国医师Jacques Lisfranc首次提出经跖跗关节水平进行截肢,故该关节又被称为Lisfranc关节。跖跗关节稳定的维持是足部正常生理功能实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稳定 临床意义 正常生理功能 跖跗关节 生物力学 足部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度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迎春 赵舒婷 +1 位作者 侯军燕 王汝贵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5-50,共6页
为准确评估人体自身因素对人工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以人工髋关节稳定性为控制目标,考虑人体骨头密度、人体质量、行走步长、身高与抬脚高度等5个因素,运用人体生物力学与弹性力学知识,建立人工髋关节微动位移数学模型。基于敏感性... 为准确评估人体自身因素对人工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以人工髋关节稳定性为控制目标,考虑人体骨头密度、人体质量、行走步长、身高与抬脚高度等5个因素,运用人体生物力学与弹性力学知识,建立人工髋关节微动位移数学模型。基于敏感性分析原理,在Matlab中绘制控制目标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度曲线图,并对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各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函数表达式,在5个因素均取人体基准值的情况下,通过函数表达式可分别求出控制目标对各因素的敏感度值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百分比。结果表明,在上述5个因素中,人体骨头密度对人工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最大,其后影响程度依次为行走步长、人体质量、抬脚高度与身高。研究人体骨头密度、人体质量、行走步长、身高和抬脚高度对人工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对临床安装人工髋关节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稳定 人体因素 敏度分析 敏感度曲线 影响因素百分比
下载PDF
腓骨内固定对胫骨愈合及踝关节稳定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小明 张寿 +1 位作者 郭祥 周业渊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腓骨内固定在治疗胫腓骨骨折(及踝关节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2例胫腓骨骨折均采用胫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18例,Pilon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30例,斜形骨折8例,螺旋形骨折4例。结果42例均临床愈合,平均... 目的探讨腓骨内固定在治疗胫腓骨骨折(及踝关节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2例胫腓骨骨折均采用胫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18例,Pilon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30例,斜形骨折8例,螺旋形骨折4例。结果42例均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周,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文献中的记载。结论(1)腓骨内固定后有益于胫骨内固定的稳定。(2)恢复腓骨的解剖位置,有利于踝关节的稳定性。(3)显著提高胫腓骨骨折的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愈合 腓骨内固定 关节稳定
下载PDF
我国优秀20km竞走运动员下肢关节肌力的平衡状态对运动中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红妍 王卫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9-62,共4页
分析我国优秀20公里竞走运动员下肢关节肌肉力量平衡状态及其对运动过程中髋膝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在我国6名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20公里竞走运动员中,男子分别以4.13m/s和4.31m/s,女子以3.63m/s和3.89m/s的不同速度下,进行Qualisys红外... 分析我国优秀20公里竞走运动员下肢关节肌肉力量平衡状态及其对运动过程中髋膝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在我国6名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20公里竞走运动员中,男子分别以4.13m/s和4.31m/s,女子以3.63m/s和3.89m/s的不同速度下,进行Qualisys红外远射运动技术测试和下肢髋膝踝关节在60°/sec和240°/sec速度下屈伸等动肌力测试,分析运动员肌力的不平衡特点及其与髋膝踝关节在水平和垂直位移的关系。研究发现:6名竞走运动员两侧髋膝踝关节屈伸肌力不平衡;下肢髋膝踝关节肌力越大,运动过程中关节越稳定;下肢肌力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运动中下肢同名关节角位移的差异。我国优秀20公里竞走运动员下肢髋膝踝关节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下肢同名关节肌力越不平衡,在支撑阶段其同名关节角位移的差异越大,运动中关节的稳定性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走运动员 肌力平衡 关节稳定
下载PDF
腓骨切除后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胡孙君 俞光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腓骨切除 切除后 关节 关节稳定 临床研究 慢性骨髓炎 腓骨肿瘤 严重创伤 腓骨移植 活动受限
下载PDF
踝关节韧带修复对踝关节骨折后踝关节稳定的术后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伟 栾波 +4 位作者 陈艺新 聂洪峻 王积辉 商科 蒋俭 《贵州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992-994,共3页
踝关节骨折多合并韧带断裂,韧带断裂是否需要修复一直存在争议。我科对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所有合并三角韧带及外侧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在骨折复位固定的同时修复韧带,术后随访踝关节... 踝关节骨折多合并韧带断裂,韧带断裂是否需要修复一直存在争议。我科对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所有合并三角韧带及外侧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在骨折复位固定的同时修复韧带,术后随访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效果满意,现报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19-67岁,平均39.7岁;致伤原因:扭伤86,交通伤14例,损伤按照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损伤64例;旋前外旋型损伤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韧带修复 术后随访 关节稳定 后踝 韧带断裂 骨折复位固定 骨折患者
下载PDF
肘关节稳定性生物力学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景仑 王鹏程 +1 位作者 武玉江 张奉琪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6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关节稳定 生物力学 关节稳定 旋转不稳定 关节损伤 关节脱位 韧带结构 正常功能 稳定机制 骨折脱位
下载PDF
腓骨近端切除术后膝关节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智长 赵世昌 +2 位作者 张春林 杨庆诚 董扬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11期991-994,共4页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切除术后重建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腓骨近端切除的3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28例,腓骨近端切除后行外侧副韧带和股二头肌腱止点骨性重建;对照组8例,不行韧带重建...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切除术后重建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腓骨近端切除的3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28例,腓骨近端切除后行外侧副韧带和股二头肌腱止点骨性重建;对照组8例,不行韧带重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行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X线片测量膝关节外侧间隙,与健侧对比并分级。参照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标准对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52个月,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试验组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关节间隙增大分级为A级;对照组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关节间隙增大分级为D级。试验组评分为(97.5±3.2)分,对照组为(86.5±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1)。结论腓骨近端切除后重建外侧副韧带及股二头肌腱止点,操作简单,可恢复膝关节外侧稳定性,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近端切除 关节稳定 韧带止点重建
下载PDF
距下关节稳定术联合Kidner手术治疗青少年柔韧性平足合并痛性副舟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富强 王翔宇 +7 位作者 王爱国 徐俊峰 贾光辉 尚林 孙士强 李琦 张小龙 王亚磊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5-8,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稳定术联合Kidner手术治疗青少年柔韧性平足合并痛性副舟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29例(38足)柔韧性平足合并痛性副舟骨患者,其中男17例(23足),女12例(15足);年龄11~15岁,平...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稳定术联合Kidner手术治疗青少年柔韧性平足合并痛性副舟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29例(38足)柔韧性平足合并痛性副舟骨患者,其中男17例(23足),女12例(15足);年龄11~15岁,平均(13.4±1.3)岁,均采用距下关节稳定器、切除副舟骨、胫后肌腱止点重建术来治疗。记录治疗前后距舟覆盖角、距骨-第一跖骨角、距骨-第二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情况,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6±3.4)个月;术后有3例患足出现行走不适感,术后2~3个月逐渐消失;1例HyProcure螺钉脱出,进行翻修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距舟覆盖角、Meary角、距骨-第一跖骨角及距骨-第二跖骨角、VAS、AOF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倾斜角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距下关节稳定器联合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重建来治疗青少年柔韧性平足合并痛性副舟骨,能明显改善足部外观、矫正足弓塌陷、缓解足部疼痛,可获得较好的短期临床效果,并且其操作简单、术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下关节稳定 青少年 扁平足 副舟骨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珺 盛扬 +2 位作者 赵玥 郑斌 熊贤诗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1年第3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数字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臭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数字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臭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稳定性Lysholm评分,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结果:治疗组优秀35例,良好2例,尚可2例,较差1例,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优秀25例,良好3例,尚可3例,较差9例,总有效率为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VAS评分、Lysholm评分、IL-1β、TNF-α、MMP-3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关节炎患者常规治疗期间接受等速肌力训练、肌内效贴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关节液中炎症因子含量,保证膝关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等速肌力训练 肌内效贴 关节稳定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